中国舞蹈资源的文化人类学探索向度详细内容(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4422515 上传时间:2018-09-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1.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舞蹈资源的文化人类学探索向度详细内容(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国舞蹈资源的文化人类学探索向度详细内容(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国舞蹈资源的文化人类学探索向度详细内容(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国舞蹈资源的文化人类学探索向度详细内容(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舞蹈资源的文化人类学探索向度详细内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舞蹈资源的文化人类学探索向度详细内容((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国舞蹈资源的文化人类学探索向度详细 内容( 一、舞蹈形态与舞蹈文化 在人类的发展史上,舞蹈与人类的生存现实一直存在着本质性的关 联,舞蹈与人类学也有着漫长的、相互联系的历史。闻一多先生很 早就运用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对舞蹈“是什么”作出了精辟的阐 解:“舞是生命情调最直接、最实质、最强烈、最尖锐、最单纯而 又最充足的表现。”这一著名的论断,从实质而言是闻一多先生在 客观的人类学视野中,通过舞蹈形态来解析、透视舞蹈的本质内涵。 他的思维角度是从较为广阔的意义上来阐释“舞蹈是什么”这样一 个哲学命题。他在说舞中根据澳洲风行的科罗泼利舞,进一步 推论出世界各国的原始舞蹈都具有“生命机能总动员”的

2、特点。应 该说,闻一多先生的文化人类学探索向度,对我们认识舞蹈的文化 原理是有很大帮助的,我们看到的是与生命本能最贴近的文化。毫 无疑问,舞蹈是文化的一种表述形式,人类借助了手舞足蹈的形式, 把想象的、观念的、整合着多种文化因素的东西化为形象性的、象 征性的舞蹈形态来转述我们对生命及自然规律的认识。由此看来, 任何形态的舞蹈,都是由它的文化因素所决定的,我们了解和分析 这些舞蹈形态非常重要,但是更重要和最困难的是认识这些形态背 后的东西。几年前,我曾和日本的几位文化人类学者赴西藏考察萨 迦教派的喇嘛跳神。平心而论,如果仅从舞蹈形态上来欣赏萨迦跳 神,它可能是一种低消耗的艺术审美,很难从形态上找

3、出动律特征。 举手投足极其缓慢,结构与情节全部仪式化了,一尊又一尊的佛神 我行我素地表演法事仪轨,“局内”观众是那样地虔诚和顶礼膜拜, 而“局外”人要从头到尾看完全部的跳神,还真需要耐性。然而, 文化人类学者看到的是巫术与艺术、神学与美学、神格与人格的关 联,看到的是一种文化模式,一种可印证的历史、社会、宗教、民 俗的文化观念。也许萨迦人并不认为他们在跳舞或从事什么舞蹈活 动,对他们来说,重要的是明了生死之念的虚幻,体悟生时救度的 征兆。在这里,跳神不是艺术形式而是心灵的表述。舞情、舞律、 构图在这里没有更多的价值和意义,真正的价值和意义在于他们必 须跳神,跳神是他们生命中的一部分。 (作文网

4、 zw.sAc.发布)在文化人类学的视野中舞蹈是一种文化象征,它包括两个层面的内 容,一是外显媒介和载体,它可能是最为民族化,最具地方色彩, 最具有民俗意味,最受当地人认可的文化形态。另一层面是这种文 化形态所包涵和体现的内隐的文化价值和意义。在这里,形态和文化是不可分隔的,这是因为文化因素形成了特定的形态,反过来形 态又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文化。文化人类学的结论是:一定的文化 意义是以一定的艺术元素为传播媒介的,艺术形式反映了一定的社 会行为和社会结构。并进一步回答艺术形式的文化特质是什么,它 体现和负载了何种文化意义,为什么会制造和使用这种艺术形式, 等等。 二、采风与田野调查 文化人类学的

5、舞蹈研究有其独特的立场,它与舞蹈艺术家的角度有 其不同的地方。一般来说,舞蹈艺术家注重艺术的、美学的意义, 而文化人类学者注重其文化意义的探讨。但是在两个不同的领域却 也有其共同的地方,他们都是深入到民间去采风和搜集资料,然而 艺术家到民间去采风其关注点往往是舞蹈本身。诸如表现形式、语 言符号、象征意义以及风格、韵味、形态等,较少地研究和观察舞 蹈以外的其他文化现象。而文化人类学者的田野调查的概念范围相 当广泛,他也探讨艺术家所关注的问题,但是他对艺术的关注是全 方位的,他研究的对象不仅是作为艺术的舞蹈,而是整个社区的各 种文化现象与舞蹈的相互交织,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文化人 类学在描述和

6、分析一个文化现象时,强调将研究对象置于整体文化 中来观察理解,要求在深入细致的田野调查中集中精力分析这个文 化行为的结构与功能,以及整体文化与部分文化的关系。文化人类 学认为社会文化每一个部分(制度、观念、生存方式、生态环境等) 都是紧密地关联在一起的。目前散存在中国各民族的形态各异的民 族民间舞蹈除了自己的一些独立形态和表现方式之外,它世世代代 沉淀在人们意识深层和社会心理机制中,它的文化包容量非常复杂 而又博大精深,仅从舞蹈这个学科去研究可能会显得贫乏和单薄。 因此研究的方法应该是一种新型的、综合性的、交叉性的、边缘性 的多学科研究。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最大的特点就是深入田野调 查,掌握第

7、一手资料。因为田野调查能提供人类学家由内部去理解 人们在一个特殊的生态环境所从事的特殊文化行为,通过深入的观 察和访谈来记录、收集第一手资料。共 2 页: 1 笔者曾去过傩乡采风,从民间傩舞中发现了几个可舞性的舞蹈动机, 作为素材发展成一个艺术舞蹈作品。为了记录整理民间舞蹈,由于 方法不同,收获自然也就不一样。但是当我们冷静下来进行一些思 考,把这种思考转变成学术思维,就会发现它还是不够深入,多有 遗漏,以至造成了对民间傩舞的评价不充分。这种遗漏主要表现在 以下几个方面: 1.对一些俚俗性的文化现象缺乏深入的挖掘。这实际上是一个怎么 认识野蛮与文明、精华与糟粕的问题。说明我们在学术观上还没有摆

8、脱旧的体系,习惯于将民间舞蹈纳入精华与糟粕的框架,简单地 扬弃。主观上将俚俗性排除在学术视野之外,而事实上俚俗性是民 间艺术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割裂了也就丧失了互相依存的基 础。重要的是这些看似俚俗的东西,往往是蕴涵着很高的文化含量, 它直接关系到文化价值的呈现。比如,举行跳傩仪式时有很多俚语 唱诗,以往总觉得“粗俗不堪”而不屑一顾,后来学会了用俚语访 谈后,发现这些俚语唱诗的内容非常丰富,它包括当地人的生活习 俗、信仰民俗以及跳傩的功能、目的。这一现象在民间舞蹈中很有 普遍性,像土家族的毛古斯、瑶族的跳盘王、纳西族的 东巴舞、苗族的芦笙舞、彝族的铜鼓舞、壮族的蚂 舞等,它们或多或少地带着

9、不同程度的俚俗因素。如何正确认 识民间舞蹈的俚俗性,需要我们通过跨学科的研究来克服舞蹈研究 中的片面性。文化人类学认为,文化模式无高低之分,“文明”与 “野蛮”,“精华”与“糟粕”都是相对存在的,文化相对主义的 态度是对待异文化所需要的客观公正的态度。 2.对非艺术化的行为动作缺乏学术上的关怀。长期以来,我们对舞 蹈的研究,只是单纯地对纯舞蹈本身的研究,比较关注舞蹈的精致、 典雅、工整和纯艺术的审美咀嚼,而往往忽略非艺术化的行为动作, 像傩舞仪式中的行傩、民俗宗教舞蹈中的形象以及秧歌中的队舞等。 在传统的学术模式中,停下来跳才是舞蹈,而行进中的行为动作则 不在舞蹈之列。但是在古代文献中我们可以

10、看到,印度古代置佛陀 偶像于车舆曳之而行的佛教形象和中国帝王出行仪仗的壮观场面。 深入研究下去,我们发现非艺术化的行为动作的文化属性非常具体 和真实,它是观念的外化,人们借以这种行为动作达成美好的愿望, 来表达一种心理情结。民间也许并不以审美的态度来看待这些行为 动作,他们注重的是信仰的作用,在这些行为动作后面蕴藏着一种 感性的文化氛围。从传统的舞蹈观来审视,它也许算不上通常意义 上的舞蹈,不规范,太生活化,但它与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是联 系他们生活与精神、现实与理想的纽带。 ( fw.nseac.编辑发布) 理清了学术思路,视野自然也就开阔多了。更为重要的是,文化人 类学从个别到一般,从微观

11、到宏观,从实证到思辨的运思模式,在 细微之处解构了舞蹈研究的某些传统理论和固有范式。由此可见, 研究视点和方法论的重大意义。 中国是文明古国,也是舞蹈资源大国,五十六个民族都有代表自己 民族特征的民族民间舞蹈。我们之所以称之为资源是因为它几乎囊 括和保留了人类所有发展阶段的各种文化类型。而这些被涉及的内 容,需要我们从多种学科角度来加以发掘,作出理论阐发。这方面 前辈已经做了不少的工作,为我们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传统的文化和艺术势必要受到冲击。所谓全球 化不仅是政治经济学的概念,同时也意味着它已经开始介入各民族、 各国家的文化,形成一种国际间不同文化的融合。现在一些西方的 学者开始对中国文化,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已经绝迹的文化类型加 以异乎寻常的关注,力图作出学术上的概括。在这样一个背景下, 我们应该冷静地思考一下,如何在艺术学的基础理论上广泛地吸收 文化人类学、社会学、民俗学、考古学的研究方法,变传统的单项 研究为整体的全面研究、跨学科的研究。在学术层面建立适合国际 间平等对话的语境体系,用中国经验的学术话语来阐发中国文化舞 蹈资源,让它走向世界,在国际大格局中增添中华文化的份额。 字库未存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