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盈余操纵的动机及手段分析(一)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4421622 上传时间:2018-09-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市公司盈余操纵的动机及手段分析(一)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上市公司盈余操纵的动机及手段分析(一)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上市公司盈余操纵的动机及手段分析(一)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上市公司盈余操纵的动机及手段分析(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市公司盈余操纵的动机及手段分析(一)(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上市公司盈余操纵的动机及手段分析(1) 上市公司盈余操纵尽管不像财务欺诈被法规政策所禁止,但过度、 过滥的盈余操纵,其危害性是显而易见的。不仅会削弱国家宏观经 济的调控能力,造成经济秩序混乱,影响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还 会误导投资人的投资行为,损害投资人的利益。为了准确判断上市 公司是否存在盈余操纵的行为,有必要对上市公司盈余操纵的动机 和主要手段进行深入分析。 一、上市公司盈余操纵的动机 1、获得融资资格企业上市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从证券市场上筹集到大量的资金, 许多企业发行股票和股票上市的愿望十分强烈。根据有关证券法规 的规定,发行和上市股票的公司必须具备三年盈利的条件,于是一 些本不符上

2、市条件的企业,为了能上市,采用各种手段进行盈余操 纵,甚至造假:股票已上市的公司可以通过配股或增发新股在证券 市场进行再融资。由于在我国资本市场中,股东对上市公司经理层 的约束机制没有建立起来,上市公司没有分红派现的压力,股权融 资成本较低,配股或增发新股的意愿也十分强烈。但根据有关法规 的规定,上市公司配股,在其申请配股的前三个年度的净资产收益 率平均在 10%以上;属于能源、原材料、基础设施类的公司可以略 低,但也不得低于 9%;上述指标计算期间内任何一年的净资产收益 率不得低于 6%。在这种约束条件下,一些经营业绩较差的上市公司 就想方设法进行盈余操纵,以抬高净资产收益率。尤其是那些前两

3、 年净资产收益率平均已达到 10%的公司,如果第三年净资产收益率 达不到 10%,则前功尽弃,于是在配股或增发新股动机的驱驶下, 更会采取各种手段操纵盈余,以期获得配股资格。我国上市公司股 权集中,控股股东能从上市公司获得大量的资金。当上市公司连续 三年未能配股或增发新股融资时,控股股东往往具有很强烈的盈余 管理动机。 (fw.NSEAC.编辑发布) 2、提高新股发行或配股价格。上市公司发行新股的最直接目的就是大限度地从证券市场筹集 到资金。公司所能够募集资金的数额取决于股票发行数量和每股发 行价格两个因素。由于我国对上市公司发行股票的数量有额度限制, 在有限的额度内要获得最大限度的资金量,只

4、有提高股票的发行价 格。股票发行价格等于每股收益乘以市盈率,而市盈率的大小受到 政府的管制,所以每股收益的大小就成为上市公司通过发行股票筹 集资金多少的决定因素。因此,上市公司都有意提高每股收益,一 些券商为了争取到公司的承销资格,承诺帮助公司进行利润包装, 在公司业绩不佳的情况下,为了募集更多的资金,就产生了进行利 润操纵的动机。此类问题在配股过程中同样存在。配股价格一般按该上市公司股票一定期间市场收盘价平均数的一定比例进行确定。 为了尽可能以较高的价格进行配股,上市公司往往配合庄家推高股 价或将股价维持在较高的位置,但股价需有业绩支撑,因此,需配 股的上市公司往往会通过盈余操纵来提高公司业

5、绩。3、二级市场炒作(操纵股价)企业股票上市后,为维持股价或为使股票价格能达到预期的波 动,常利用不实的财务报表,以达到目的。股票价格预期的波动也 可能是蓄意地使股价作暂时的下跌,以便操纵者得以廉价购进股票, 以取得更大的控制权或待价而沽。4、扭亏为盈,改善公司在二级市场的形象或避免处罚公司上市对于企业的另一个影响就是提高公司的知名度,许多 公司在上市以前默默无闻,无人知晓,但上市之后却成为证券市场 上投资者关注的热点。企业的知名度大幅提高,作为企业的大股东 和经营者的声誉,能力也和上市公司的形象联系在一起,控股股东 与管理者的形象往往与上市公司的形象俱荣俱损。如果上市公司业 绩不佳甚至亏损,

6、公司的股票就会进入“垃圾股”的行列,公司的 形象也随之受损。更为重要的是,我国证券市场实行的“特别处理” 和“摘牌”制度更是给上市公司敲响了警钟,形成巨大的压力。按 照我国证券交易所的规定,如果上市公司连续两年亏损或当年每股 净资产低于面值,就要被实施有别于其他股票的交易制度,在股票 名称之前冠以“ST“符号以示区别;如果连续三年亏损,上市公司股 票将被终止上市,即被“摘牌退市”。为了避免公司股票被戴上 ST,一些公司会竭力操纵粉饰其经营业绩,尽可能避免连续亏损情 况的出现。在这种情况下,市场上出现的上一年巨额亏损,第二年 扭亏,第三年又亏损等奇怪现象就不足为奇了。有些上市公司如果 已被带上

7、ST 帽子,为了不被退市,这些带帽公司一般都表现出强 烈扭亏为盈的欲望以达到摘帽的目的。如果正常的经营不能保证上 市公司摆脱困境,相关的利益关系人必然会进行利润操纵借以扭亏。二、上市公司盈余操纵的手段 盈余操纵手段可分为会 计方法和非会计方法。会计方法主要包括巧用会计政策,非会计方 法主要包括关联交易、改变交易方式和时间、地方政府支持等。1、巧用会计政策巧用会计政策是最常见也是最原始的盈余操纵方法。发出存货 的计价方法,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坏账的核算方法、长期投资的 核算方法、无形资产的核算方法、产品开发费的核算方法、职工保 险金的核算方法等的选用及变更均会对会计利润数额产生一定影响。 会计方

8、法的变更除由于会计准则变迁、采用新方法更能公允反映公 司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等正当理由外,往往是为了操纵利润,尽管会计政策的变更为会计准则所允许,但通过会计政策的变更来操纵 利润的行为容易被审计人员甚至公众识别,且效果有限,因此,利 用这类方法进行盈余管理的上市公司较少。通过各类准备金的计提和冲回是上市公司调节损益的一种重要 方法。目前,要求提取减值准备的资产有应收账款、存货、长短期 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依照现行会计制度,上市公司在各 项准备的计提和转回方面,具有很大的自我调节余地。这就给上市 公司机会利用有关准备的计提和转回来大幅地调节损益。尤其是有 些上市在亏损年度,集中巨额地计提各

9、项准备,当年大亏一把,使 企业轻装上阵,为下年度扭亏为盈作好准备,如某家电上市公司 2001 年年报巨亏七亿多元,其中就含有计提的大额准备,但 2002 年第一季度则扭亏为盈。另外,由于会计制度对企业固定资产大修 理费用可以采用预提或待摊的方式处理,而固定资产大修理的时间 及金额均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企业利用固定资产大修理费用来调 节利润就具有较大的弹性。有些上市公司尤其是制造类上市公司, 把固定资产大修理费用的预提和冲回或待摊挂账作为调控损益的一 种方法。2、关联交易由于我国上市公司的股份不能全流通,股权较集中,上市公司 利用关联交易进行盈余操纵是最常用的手法。据蒋义宏对上市公司 经理进行调

10、查,利用关联交易进行盈余操纵的支持率达 55.56%(证券市场导报,2001.3),另据对沪深两市 2000 年的 1018 家上市公司统计,发生了各类关联交易行为的有 949 家,所占 比例高达 93.2%。其中,有 488 家上市公司向其关联方销售商品或 提供服务,涉及总金额达 1217.58 亿元。在资本经营活动发生了关 联交易的上市公司 214 家。另有 844 家上市公司与关联方存在应收 应付款的结算余额,上市公司关联应收款总额达 828 亿元,关联应 付款总额为 237 亿元。可见,我国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比较泛滥, 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及财务成果影响较明显。 您可以访问中国评价网 (.NsEac.)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通过近几年的演化,现在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手段主要包括: 资产置换、股权转让、托管经营、内部转移定价、出售无形资产、 甚至还有“无偿赠予”等。共 2 页: 1 2 下一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