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腮腺炎

上传人:0 文档编号:54421481 上传时间:2018-09-12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6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流行性腮腺炎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流行性腮腺炎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流行性腮腺炎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流行性腮腺炎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流行性腮腺炎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流行性腮腺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流行性腮腺炎(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九章 传染病,第六节 流行性腮腺炎,一、概述,1.定义:,流行性腮腺炎是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征为腮腺或其他唾液腺(颌下腺、舌下腺)非化脓性肿大、疼痛。,2.发病特点:,(1)季节:冬春季为流行高峰,在集体儿童机构中可见暴发流行。 (2)年龄:本病多见于儿童,85%的病例发生在515岁之间。 (3)预后:大多经过良好;而成人患本病,临床经过较重,可伴发睾丸炎或卵巢炎。一般在一次感染后,均可获得终身免疫,不再感染第二次。,3.中医范畴:,中医称之为“痄腮”,因有传染性又称“时行腮肿”、“温毒”等。,二、病因病机,1.病因:,腮腺炎时邪壅阻少阳经脉,与气血相搏,凝滞腮部

2、 。,2.病机:,为外感腮腺炎时邪。西医学认为本病的病原为腮腺炎病毒,早期患者及隐性感染者为传染源,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腮腺炎时邪,口鼻,皮毛,温毒在表,气滞血郁,发热、头痛,邪阻经脉,腮部漫肿疼痛,入里化热,热毒蕴结,咽红肿痛,(1)常证,热毒扰胃,表卫失和,张口不利,胃逆呕吐,邪毒炽盛,热毒上乘咽部,高热烦渴,热毒壅盛于少阳经脉,腮部肿痛拒按,张口困难,(2)变证,邪毒不清,内传足厥阴肝经,邪毒炽盛,邪陷心肝,邪窜睾腹,睾丸肿痛 少腹疼痛,蒙蔽心包,扰动肝风,闭窍动风,嗜睡神昏,足厥阴肝经循少腹络阴 器,邪毒蕴结睾腹,三、诊断,1.诊断要点: 2.鉴别诊断: 3.诊法提示:,三、诊断,

3、1.诊断要点: (1)好发于冬春季,发病前23周有流行性腮腺炎接触史。 (2)病初可有发热、头痛等,12天后,出现腮部肿胀疼痛,通常先见一侧,继而对侧。合并睾丸炎、副睾炎或卵巢炎者多见于青春期后患儿,常有睾丸肿痛或少腹疼痛;合并脑膜脑炎者可见发热、头痛、呕吐、嗜睡、颈项强直。,三、诊断,1.诊断要点: (3)血常规可见白细胞总数多在正常或有增多,淋巴细胞相对增多;血清淀粉酶和尿淀粉酶增高;血清特异性抗体增高;发病早期患者唾液、尿液、脑脊液或血液标本可分离出病毒。,三、诊断,2.鉴别诊断:化脓性腮腺炎 多为单侧腮腺肿大,无传染性,常继发于他病之后,局部有红肿热痛,按压腮腺时有脓液自腮腺管口流出。

4、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明显增多。,三、诊断,3.诊法提示: (1)询问流行病学史。 (2)注意观察患儿发热等全身症状及腮肿的特点、腮腺管口的改变。 (3)注意观察患儿神志变化、有无头痛、呕吐等症状以及患儿睾丸部位的检查。 (4)根据病情需要做血和尿淀粉酶测定,病毒分离及检测血清特异性抗体。,五、辨证论治,1.辨证思路,本病以经络辨证为主,结合八纲和脏腑辨证。临床上首辨疾病的轻、重证,其次辨常证和变证。发热不高或无热,腮肿不坚硬,为温毒在表,多属轻证;高热不退,腮肿坚硬拒按,多为热毒蕴结,属重证;两证均为常证。若见睾丸肿痛、少腹或上腹疼痛,或恶心呕吐、神昏抽搐者,为变证。,五、辨证论治,2.治

5、疗原则,本病以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为基本治则。温毒在表者,配以疏风散邪;热毒入里者,重用清热解毒。邪毒传变,窜睾入腹者,佐以清肝泻火;内陷心肝者,佐以熄风开窍。常配合外治疗法。,五、辨证论治,3.分证论治,常证 (1)温毒在表 【证候】轻微发热,或头痛,耳下腮部漫肿疼痛,张口不利,咀嚼不便,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消肿散结。 【方药】柴胡葛根汤加减。(外科正宗 ),常用药物,柴胡、葛根解肌散邪牛蒡子、连翘散邪消肿升麻、桔梗升散表邪石膏、黄芩清热解毒天花粉清热生津、排脓消肿甘草调和诸药,五、辨证论治,3.分证论治,(2)热毒蕴结 【证候】高热,烦渴,咽红肿痛,或头痛、呕吐

6、,腮部肿胀疼痛,坚硬拒按,张口、咀嚼困难,舌质红,苔黄,脉洪数。 【治法】清热解毒,软坚散结。 【方药】普济消毒饮加减。(东垣试效方),常用药物,黄连、黄芩清热泻火、祛上焦热毒 牛蒡子、连翘、薄荷、僵蚕疏散头面 玄参、马勃、板蓝根清热解毒 升麻、柴胡疏散风热、引药上行 甘草、桔梗清利咽喉,五、辨证论治,3.分证论治,变证 (3)邪窜睾腹 【证候】腮肿渐消,又见发热,一侧或两侧睾丸肿痛,或见少腹疼痛,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肝泻火,活血消肿。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医方集解),常用药物,龙胆草清利肝胆实火、肝经湿热 黄芩、栀子苦寒泻火,燥湿清热 泽泻、木通、车前子渗湿泄热,导热下行

7、 当归、生地养血滋阴,邪去而不伤阴血 柴胡舒畅肝经之气,引诸药归肝经 甘草调和诸药,五、辨证论治,3.分证论治,(4)邪陷心肝 【证候】多在腮肿的同时,出现高热不退,烦躁不安,头痛项强,呕吐,嗜睡神昏,四肢抽搐,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热凉营,熄风开窍。 【方药】清营汤合羚角钩藤汤加减。(温病条辨、通俗伤寒论),常用药物,水牛角、羚羊角清毒凉血、熄风开窍 生地、白芍、钩藤凉营增液,柔肝舒筋 桑叶、菊花辛凉疏泄,清热平肝熄风 金银花、连翘 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川贝母、鲜竹茹清热化痰 生甘草调和诸药,六、其他疗法,1.中成药,(1)板蓝根冲剂 适用于温毒在表证。 (2)龙胆泻肝丸 适用于

8、邪窜睾腹证。2.针灸治疗将角孙穴处头发剪去,常规皮肤消毒,取灯心草蘸麻油,点燃后,迅速触点穴位,闻及“叭”的响声,立即提起,灸治12次即可。,六、其他疗法,3.外治疗法 (1)青黛散、紫金锭、如意金黄散,任选一种以食醋或清水调匀,外敷患处,1日12次。 (2)鲜蒲公英、鲜马齿苋、鲜芙蓉叶或花、鲜仙人掌,任选一种捣烂外敷患处,1日12次。,七、预防护理,1.预防,(1)隔离患儿至腮腺肿胀完全消失,有接触史的易感者应检疫3周。 (2)疾病流行期间,易感者应尽量少去公共场所,避免感染。 (3)预防接种麻疹、风疹、腮腺炎三联疫苗。,七、预防护理,2.护理 (1)睾丸肿痛者应将肿大的睾丸托起,局部冷敷。 (2)患者急性期应注意休息,供给充足的水分,饮食易消化而富有营养,忌油腻辛辣及酸性食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