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病人的院前急救

上传人:g**** 文档编号:54418501 上传时间:2018-09-12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2.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骨折病人的院前急救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骨折病人的院前急救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骨折病人的院前急救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骨折病人的院前急救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骨折病人的院前急救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骨折病人的院前急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骨折病人的院前急救(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骨折病人的院前急救,目 录,根据骨折端是否与外界相通,骨折通常分为:,(1)闭合性骨折(2)开放性骨折,(1)闭合性骨折,闭合性骨折指皮肤软组织相对完整,骨折端尚未和外界连通。,开放性骨折则是指骨折处有伤口,骨折端已与外界连通。全身各个部位都可发生骨折,但最常见的还是四肢骨折。,(2)开放性骨折,闭合性骨折,开放性骨折,骨折的临床表现,局部表现: 疼痛和压痛 局部肿胀和瘀血 功能障碍 畸形 异常活动和骨擦音,骨折的临床表现,全身表现: 休克 体温下降,现场急救(分四步),严重创伤现场急救的首要原则是抢救生命。到现场时进行初步的检查,首先要判定有无颅脑、胸、腹部合并伤,如发现伤员心跳、呼吸已经停

2、止或濒于停止,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并给予吸氧。昏迷病人应保持其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其口咽部异物。,现场急救第一步:抢救生命抢救生命抢救生命,伤口表面的异物要取掉,外露的骨折端切勿推入伤口,以免污染深层组织。有条件者最好用双氧水等消毒液冲洗伤口后再包扎。如有休克,迅速建立静脉通路输液。,现场急救第二步:处理伤口,止血包扎,开放性骨折伤员伤口处可有大量出血,用无菌敷料加压包扎止血。严重出血者若使用止血带止血,一定要记录开始使用止血带的时间,每隔30-60分钟应放松1次(每次2至3分钟),以防肢体缺血坏死。,现场急救第二步:处理伤口,止血包扎,现场急救时及时正确地固定

3、断肢,可减少伤员的疼痛及周围组织继续损伤,同时也便于伤员的搬运和转送。不主张现场复位,应该原位固定。急救现场可就地取材,如木棍、板条、树枝、手杖或硬纸板等都可作为固定器材,其长短以固定住骨折处上下两个关节为准。如找不到固定的硬物时,骨折的上肢可固定在胸壁上,使前臂悬于胸前;骨折的下肢可同健肢固定在一起。,现场急救第三步:简单固定,必要时止痛,严重外伤后,强烈的疼痛刺激可引起休克,因此应给予必要的止痛药。如口服止痛片,也可注射止痛剂,如杜冷丁、曲马多等。,现场急救第三步:简单固定,必要止痛,经以上现场救护后,应将伤员迅速、安全地转运到医院救治。转运途中要注意动作轻稳,防止震动和碰坏伤肢,以减少伤

4、员的疼痛;注意其保暖和适当的活动。,现场急救第四步:安全转运,脊柱骨折的病人搬运时,由3-4人在病人健侧托住病人的头背、腰臀及双下肢部位,保持脊柱的中立位,协调动作,平稳置于硬担架上,防止脊柱扭屈、旋转致骨折处移位而损伤脊髓。,现场急救第四步:安全转运,固定的重要性: 减少疼痛 减少组织再度损害 减少出血 避免血管压迫使循环受阻 避免单纯骨折恶化变成开放性骨折,上肢骨折的固定(骨折的上肢可固定在胸壁上,使前臂悬于胸前). 肱骨骨折固定 前臂骨折固定,下肢骨折的固定,夹板固定,骨折的下肢可同健肢固定在一起,肋骨骨折固定,骨盆骨折固定,颈椎骨折的固定 (在搬动是需要固定头部),1.骨折发生后,应当

5、迅速使用夹板固定患处。如果不固定,让骨折部位乱动,有可能操作神经血管,造成麻痹。但是,骨折时,由于局部有内出血而不断肿胀,所以不应固定过紧,不然会压迫血管引起淤血。,2.固定方法可以用木板固定在患肢一侧,在木板和肢体之间垫上棉花或毛巾等松软物品,再用带子绑好。松紧要适度。木板要长出骨折部位上下两个关节,做超过关节固定,这样才能彻底固定患肢。如果家中没有木板可用树枝、擀面杖、雨伞、报纸卷等物品代替。,3.皮肤有破口的开放性骨折,由于出血严重,可用干净消毒纱布压迫,在纱布外面再用夹板。压迫止不住血时,可用止血带,并在止血带上标明止血的时间。,4.四肢骨折固定先固定骨折上端,后固定骨折下端,若固定顺序颠倒,可导致断端再度错位。松紧适度,随时观察皮肤温度及脉搏搏动情况。肢体固定时,上肢屈肘,下肢伸直。,5.多发性骨折、骨盆骨折、股骨干骨折等出血量较大, 常伴有较重软组织损伤,易发生创伤性或失血性休克, 应建立静脉通路输液,抗休克治疗。,参考文献:,院前急救技术创伤骨折与急救 外科学,感谢聆听,感谢聆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