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科患者心理护理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4418077 上传时间:2018-09-12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2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内科患者心理护理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心内科患者心理护理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心内科患者心理护理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心内科患者心理护理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心内科患者心理护理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内科患者心理护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内科患者心理护理(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特需科 冯婧婧,心内科疾病患者心理护理,心理学,心理学是一门专业的学科,它是研究人类及动物的心理现象、精神功能和行为的科学,主要包括理论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两大领域。简单来说的话,神经科学研究通过观察人类大脑的反应来研究他们的心理;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是如何成长、发育和学习的一门学科;认知心理学是通过计算机方法来研究心理,即将心理比喻成计算机,看人类是如何游戏、辨别语言和物体辨认等;社会心理学则是研究人类的群体行为,怎样与他人交流;临床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一、心理护理,心理护理是在临床护理实践中,以心理学的理论为指导,通过人际交往,影响或改变病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促进其疾病的康复

2、或向健康方向发展。,二、心理护理的意义,有助于预防心身疾病的发生或恶化 有助于增强病人的抗病能力 有助于临床诊疗和护理的顺利实施 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心内科疾病患者心理护理的意义,因为心内科疾病患者有的起病急,进展快,风险大如急性心梗、急性左心衰、主动脉夹层等;有的病程长、反复住院耗时耗资如慢性心衰、冠心病等,所有这些都可能使患者和家属心理负担加重,影响治疗和护理效果。通过全面、及时的心理护理,有助于患者更加了解病情,以积极的心态主动配合治疗及护理并提高自我护理的能力,控制疾病的发展,促进疾病的康复,恢复身心健康,提高生命质量。,三、心理护理的原则,1、服务性原则:心理护理同其他医疗工作

3、一样具有服务性,护理人员应以服务的观点为病人提供技术服务和生活服务,以满足病人的生理和心理需要。 2、交往原则:心理护理是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人际交往为基础的,通过交往可以协调关系,满足需要,减少孤独,增进感情。交往有利于医疗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有助于病人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在交往中双方要互相尊重,护理人员应起主导作用。 3、启迪性原则:护理人员在给病人进行心理护理时,应当应用相关学科的知识,向病人进行健康教育,给病人以启迪,以改变其认知水平,消除他们对疾病的错误观念,使他们对待疾病和治疗的态度由被动转为主动。,三、心理护理的原则,4、针对性原则:心理护理没有统一的模式。护理人员应当根据每个病人

4、在疾病的不同阶段所出现的不同心理状态,分别有针对性地采取各种对策,做到因人而异。为此,护理人员在与病人交往中,要善于观察、交谈、启发病人自述,必要时还可以使用心理测验等手段,及时掌握病人的病情和心理状态。 5、自我护理原则:自我护理是一种为了自己的生存、健康及舒适所进行的自我实践活动,包括维持健康、自我预防、参加保健工作等,良好的自我护理是心理健康的表现,病人能够主动的进行自我护理有助于维护自尊、自信和满足自我心理需求。,四、心理护理目标,满足病人的合理需求 提供良好的护理环境 消除不良情绪反应 提高病人适应能力,五、心理护理的基本程序,一、心理护理评估通过观察、交谈、调查等手段,尽可能充分地

5、收集有关患者的健康资料,了解患者的病情,包括入院资料、病人的感知和认知情况、应对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有关生理状况、角色关系、价值观和信仰等,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为护理活动提供可靠依据。,五、心理护理的基本程序,二、心理护理诊断确定病人心理反应的性质、强度及引起病人心理反应的原因 三、心理护理计划对护理问题制定相应的具体护理措施。 四、心理护理实施在护理实践中实施护理计划中的各项心理护理 措施 五、心理护理评价对护理计划是否达到预期目标进行评估。,心内科疾病的心理特征及措施,心内科疾病患者很大一部分为老年人,他们有一些特殊的心理特征及护理措施: 1、智力功能:主要表现为反应速度慢,快速做出决定

6、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降,容易健忘;措施:与病人交流要耐心、温和、不厌其烦,称呼需有尊敬之意,听他们说话要专心,回答询问要慢,声音要大些等; 2、情绪:情感变得幼稚,不稳定,容易激动,长期独居者常有严重的抑郁或性格怪癖; 3、人格:表现为比较顽固,因循守旧,猜疑心较强;措施:在心理上突出表现为无价值感和孤独感,突出的要求是被重视、受尊敬;说到不如做到,潜移默化影响病人; 4、生活方式:孤独寂寞,社会活动减少使很多老年人选择更多的不良生活方式。措施:多让子女探望、照顾生活起居,创造安静舒适环境等。,心内科疾病的心理特征及护理(一),1、焦虑是由紧张、焦急、忧虑、担心和恐惧等感受交织而成的一种复杂的情

7、绪反应 。 (一)产生焦虑的原因及措施: 1人际关系紧张,环境陌生 措施:医护人员应主动热情迎接他们,耐心细致介绍病房环境、规章制度及主管医生、责任护士等。 2对疾病知识的了解缺乏 措施:病情控制后,对其进行支持性心理治疗,比如向患者讲解药物作用及注意事项,疾病保健知识等,使其参与到疾病治疗过程,增加患者信任感。,3. 起病较急,症状重,缺乏思想准备 4. 疼痛引起的濒死感 5. 诊断不明确 6疗效不明显 措施:治疗上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尽快控制病情,缓解症状,使患者获得安全感,同时要做好保护性治疗。 7病人是家庭支柱,对家庭牵挂惦念 8经济负担重 9没有亲人陪伴 措施:给予更多的家庭支持,

8、指导患者学会放松来消除不良情绪,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减少紧张焦虑。,心内科疾病的心理特征及护理(一),心内科疾病的心理特征(二),2.抑郁消极 抑郁是一种闷闷不乐、忧愁压抑的消极心情,是由现实丧失或预期丧失而引起。 多见于再发性心肌梗死、反复心衰发作、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这类患者往往因病情反复发作,药物疗效差,对疾病的恢复失去信心,总感到身体不适,表现为抑郁、悲观、愁眉不展,对人冷漠。,心理护理,可采用解释性心理治疗,安慰开导鼓励患者,帮助他们熟悉复发的诱因,学会预防措施,延缓疾病进展,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在解释时,言语要通俗易懂,少用医学术语,语速要慢,语调舒缓平和。 对一些不易理解的题目

9、,应举一些浅显易懂的例子。同时应争取家属的配合支持,多陪伴患者,使其感到家庭给予的温暖。,心内科疾病的心理特征(三),3.安定积极此类多见于病情较轻反复发作且有一定自护知识的患者。这类患者情绪相对稳定,对疾病有所了解,因把握了一些常用治疗方法,故能积极配合治疗,但希望有更好的办法来防治疾病,以便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心理护理,以指导性心理治疗为主,向他们讲解先进、简单、有效的自我治疗方法,讲解有关注意事项,保持安定积极的心理状态。,心内科疾病的心理特征(四 ),4.敏感多疑 这类患者对疾病惧怕,坚信自己有病而且很严重,有时甚至把书上的症状想象成自己的症状,稍有不适就以为是病情加重,把一过性的头

10、痛、牙痛、肩背痛、右胸痛均看成是心绞痛发作,十分留意观察家属和医护人员对其疾病的态度,容易怀疑对他隐瞒了疾病的严重程度,或者是担心医护人员能否给予精心治疗等,因此可能整日精神不振,依靠性强,导致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心理护理,护理此类患者时要耐心解释和安慰,特别注意要态度和蔼,有问必答,使患者对疾病有正确的了解,消除顾虑,配合治疗。必要时给予综合性暗示疗法,包括心理支持、言语诱导,配合药物,强化暗示,使患者达到自我暗示,改善心理状态,消除敏感多疑心理。,心内科疾病的心理特征(五),5.盲目乐观 多见于比较年轻的冠心病患者或者突然发病,总喜欢将没事挂在嘴边的患者,他们这类患者对疾病及其治疗护理知识

11、缺乏了解,对病情发展熟悉不足,或虽有熟悉却满不在乎,不能从饮食、休息等方面加以调整,从而影响治疗效果。,心理护理,医护人员应重点进行健康教育,耐心讲解有关疾病的知识,采用简短的语句、明确的词汇和果断的结论,使患者加强对疾病症状、治疗、诱发因素、健康保健等知识的了解。,患者不同的心理特征并非孤立出现,时常会和其他异常心理同时存在,有时会互相转化,或贯串于疾病的全过程,往往给治疗带来极大的影响。 因此,护理人员应根据不同时期、不同患者的病情、体质、家庭状况、精神状态以及顾虑和牵挂等,制定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方可达到最大的护理效果。,体会,心内科患者的心理问题十分广泛,心理因

12、素对疾病的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正确适宜的心理护理有利于疾病的康复。我觉得做到以下几点对心内科患者心理护理会起到良好的作用。 1、接待病人要主动、热情,真诚相待,让病人一开始就感受到温暖和被重视,这样就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2、了解病人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知识基础以及对疾病的认识,也可以进一步了解患者对疾病的态度,是紧张、害怕、恐惧,还是乐观,有没有战胜疾病的信心,进而有效的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消除消极因素,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为治疗疾病做好心理上的准备。,体会,3、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进行健康宣教,讲清楚疾病的诱因及相关注意事项,让病人了解和重视。 4、护士在做护理操作前应向病人说明操作目的、步骤以及在操作中可能产生的不适,这样就可以消除紧张情绪,取得患者积极配合。 5、鼓励病人增强治愈疾病的信心,遵守医嘱,坚持治疗,调动病人积极的心理因素,提高内在的自我护理能力,使病人从身体和心理两方面得到最满意的康复。,谢谢大家的聆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护理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