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科急危重症处理与护理

上传人:0 文档编号:54416116 上传时间:2018-09-12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2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神经科急危重症处理与护理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神经科急危重症处理与护理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神经科急危重症处理与护理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神经科急危重症处理与护理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神经科急危重症处理与护理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神经科急危重症处理与护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神经科急危重症处理与护理(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神经科病人危急症的紧急处理与护理,神经内二科 杨焕芝 2016.8.11,神经科危急症,神经系统疾病如重症肌无力、脑血管意外、癫痫、颅脑外伤、颅内肿瘤等未及时发现和治疗,或治疗过程中病情变化,可加重原有疾病甚至发生危及生命的症状体征。常见的危急症有脑疝、癫痫持续状态及呼吸肌麻痹等。抢救危急症的关键是及时发现、及早救治和尽快消除病因,使病人转危为安。,脑疝,脑疝即脑部疾病(脑水肿、血肿、脓肿、肿瘤等)使脑体积增大或受到挤压后,使以部分脑组织通过解剖上的裂隙(交通孔道)移行,被挤压到压力较低的部位,压迫附近的神经、血管和脑干,引起血液循环和脑脊液循环障碍,产生一系列危及生命的症状、体征。脑疝是颅内

2、疾病引起颅内压增高以及颅内压增高加剧的一种危象。 最常见的有小脑幕切迹疝和枕骨大孔疝,危及病人生命,紧急处理,脑疝一旦发生,时间就是关键,应立即脱水、降颅压,积极抢救生命。 脱水降颅内压 甘露醇,迅速提高血浆晶体渗透压,是脑组织水分向血浆转移,产生脱水作用,降低颅内压。 高流量充足输氧 通过吸氧改善脑的血氧供应,从而减轻缺氧及脑水肿。 脑室穿刺放出以部分脑脊液,可解除或减轻颅内压增高。 协助紧急进行CT检查,完善术前准备,以解除病因。,脑疝的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及早发现脑疝的先兆症状,防止脑疝进一步发展,使脑组织损害减轻。 小脑幕切迹疝主要表现 早期:剧烈头痛、频繁呕吐、躁动不安等颅内压

3、增高表现。病人意识由清醒逐渐出现嗜睡或昏睡。一过性瞳孔缩小,继之一侧瞳孔逐渐散大,对光反射迟钝。对侧上下肢肌力稍弱和肌张力轻度增高。脉搏、呼吸减慢。 中期(为脑疝典型表现期):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出现昏迷。患侧瞳孔明显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对侧对光反射迟钝,大小尚可正常。对侧上下肢瘫痪。,脑疝的护理,出现呼吸深而慢,脉搏缓慢有力,血压升高,体温也稍高。 晚期(中枢衰竭期):深昏迷,两侧瞳孔明显散大,对光反射消失,眼球固定,肢体过伸,潮式呼吸或叹气样呼吸,脉搏细弱,血压下降,低体温,最后呼吸先停止,继之心脏停搏。 枕骨大孔疝 以延髓急性损害表现为主,早期可出现剧烈头痛、频繁呕吐、强迫头位,甚至呼吸

4、、循环障碍,四肢肌张力、肌力减退。意识障碍和瞳孔改变出现较晚,一旦出现意识障碍,瞳孔散大继之可出现潮式呼吸或呼吸停止、血压下降等生命中枢衰竭表现。,脑疝的护理,遵医嘱正确及时使用脱水剂 脱水治疗是降低颅内压的主要方法之一。通过脱水治疗减少脑组织中的水分,缩小脑体积,达到降颅内压、改善脑供血供氧、防止脑水肿的目的。高渗性脱水剂 甘露醇利尿性脱水剂 呋塞米 与甘露醇联合应用效果更明显。但过多可引起电解质紊乱、血糖升高。慢性颅内压增高可口服乙酰唑胺脱水治疗期间,及时准确记录出入水量。为防止颅内压反跳现象,脱水药物应按医嘱定时使用,停药前逐渐减量或延长给药时间间隔。,脑疝的护理,避免颅内压骤然增高而导

5、致脑疝发生的各种诱因。 呼吸道梗阻 多见于意识障碍的病人。呼吸道梗阻时,病人虽用力呼吸却仍无效,致胸腔内压力增高,因为颅内静脉系统无静脉瓣,胸腔压力能直接逆传至颅内静脉,造成静脉淤血,加重颅内高压。 护理:及时吸除呼吸道分泌物及呕吐物,避免其吸入气管。防止颈部过曲过伸或扭曲,以免颈静脉和气管受压。舌根后坠影响呼吸时应及时安放通气管道。意识不清或排痰困难者,必要时应配合医生及早行气管切开术。定时翻身拍背、口腔护理等,以防肺部并发症。,脑疝的护理,剧咳及便秘 剧烈呛咳及用力排便均可引起胸腹腔压力骤然增高而导致脑疝。指导病人进食时防止呛咳。颅内压增高的病人因限制水分的摄入及脱水疗法,容易引起便秘,鼓

6、励多食粗纤维食物,出现便秘勿用力屏气排便,也不可高压大量灌肠。 癫痫发作 可加重脑缺氧及脑水肿,两者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严重时引起癫痫持续状态,危及生命,故定时定量应用抗癫痫药物。 其他诱因 病室环境嘈杂、病人情绪激动、失眠等都可使病人血压升高,加重颅内压增高。,癫痫持续状态,癫痫持续状态又称癫痫状态。指频繁而持续的癫痫发作形成一种固定而持久的状态,发作间隙期意识不完全恢复,或不伴意识障碍而一次连续发作超过30分钟以上。,癫痫持续状态,癫痫持续状态的病因及诱因病因 继发性癫痫最常见的病因是颅内感染,其次为脑外伤、脑血管病、脑肿瘤、代谢性疾病、脱髓鞘疾病和药物中毒;原发性癫痫多为迁延10年以上

7、的难治性癫痫。,癫痫持续状态,诱因 最常见为突然停药、减药、漏服药或换药不当;其次为发热、感染、疲劳、饮酒、代谢障碍、精神因素、妊娠和分娩等。 癫痫持续状态的危险性与并发症 癫痫持续状态是神经科危急症之一,若不及时处理,可造成严重的不可逆的脑损害或致残、致死。癫痫持续状态常见并发症有代谢性酸中毒、高热、脱水、肺水肿、心律失常、脑水肿、脑疝等。,【紧急处理】,1.尽快控制发作 迅速建立静脉输液通路,立即缓慢静推地西泮5mg,若5分钟后不能终止发作者可重复使用;应用地西泮20mg入液持续4-6小时静点。 2.保持呼吸道通畅 平卧头侧位,立即吸痰、清除口鼻分泌物,必要时安放口咽通气道或行气管插管。

8、3.立即采用维持生命功能的措施,纠正脑缺氧、防治脑水肿、保护脑组织。 4.防治感染,预防控制并发症。,癫痫持续状态的护理,指导癫痫病人按医嘱合理地科学地应用抗癫痫药物,必要时行血药浓度监测。 避免发热、感染、劳累、情绪紧张、饮酒、妊娠及分娩等可导致癫痫持续状态的促发因素。 预防药物中毒,异烟肼、三环类或四环类抗抑郁药及镇静剂可诱发,应慎用。 积极治疗原发病,如颅内感染、颅内肿瘤、脑血管病、代谢性脑病、变性病、脱髓鞘疾病等。,呼吸麻痹,呼吸麻痹 是指由于下运动神经元或肌肉疾患引起的呼吸肌(膈肌、肋间肌)运动严重障碍以致影响肺的通气和换气功能而导致的呼吸衰弱。 呼吸麻痹的常见病因 有高位脊髓损害、

9、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急性脊髓灰质炎、重症肌无力、低钾血麻痹症、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肉毒杆菌中毒、应用肌肉松驰剂过量等。 呼吸麻痹临床表现: 呼吸困难:轻者自觉胸闷,重者则自觉呼吸困难,气促、呼吸节律明显增快,胸式呼吸明显减弱或消失,辅助呼吸加强(如抬头、伸颈、提肩)及鼻翼煽动、发绀、咳嗽无力、痰液淤积等。,低氧血症 早期面色苍白,唇甲发绀,病人出现烦躁不安、头痛、出汗和发绀进行性加重。缺氧引起的脑功能紊乱则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神经、精神症状甚至昏迷。 二氧化碳储留 表现为呼吸表浅,心率增快或减慢,血压早期增高晚期下降。 酸碱平衡失调:由于缺氧和二氧化碳储留,常出现呼酸和代酸。 电解质紊乱

10、酸中毒时钾离子由细胞内逸出到组织间隙和血液中,测得高血钾;人工辅助呼吸后,二氧化碳突然排出过多及缺氧的改善、酸中毒被纠正或大量激素应用,又会至低血钾。,【紧急处理】,改善通气、纠正缺氧 持续低浓度、低流量给氧,吸入高浓度氧气时,应进行血气监测,一旦PaCO2增高,要减少氧浓度,防发生呼吸抑制和呼吸性酸中毒 保持呼吸道通畅 鼓励病人咳嗽和深呼吸;翻身拍背吸痰和雾化,预防和控制感染 及时、正确使用人工呼吸器严密观察呼吸困难程度,注意肺活量及血气分析的改变。当病人出现呼吸费力、烦躁、出汗、口唇发绀等缺氧症状,肺活量降至25ML/KG以下,血氧饱和度降低,血气分析血氧分压低于70MMHG时,及早使用呼

11、吸机。,呼吸麻痹的护理,积极治疗原发病,预防感冒,感染等,去除各种病因。 按医嘱正确用药,防止药物中毒或用药不当所致的肌无力危象。 均衡饮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加强神经科病人危急症的病情观察、管路、心理及安全护理管理。预防并发症发生。,一、病情观察 (贯穿疾病的始终),生命体征的观察(T P R Bp)把握危及生命的情况 中枢神经系统指标观察 意识障碍的变化 在不同的时段通过对患者的呼唤、按压甲床、按压眶上神经出口处,来观察患者的应答情况,有无面部表情、肢体肌力 及肌张力、肢体活动或翻身动作,以及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吞咽和咳嗽反射等。,加强基础护理,口腔护理 因为患者神志不清、置鼻饲管

12、,所以每天常规给予2次口腔护理,观察患者口腔内情况,分泌物多或有异味再加1、2次。患者神志转清可以经口进食后,指导病人漱口。 会阴护理 保留尿管期间每天用新洁而灭棉球给予会阴护理。拔尿管后指导家属每天给予温水擦洗局部。 膀胱冲洗 留置尿管期间每天进行2次膀胱冲洗,观察尿色,尿色深时给患者适量多喂些温开水。,皮肤护理,因为患者病情重,所以我们每班都要多次协助指导家属给患者翻身,拍背,检查皮肤完整性,还加用了医用气垫床。,吸氧的护理,每日更换湿化瓶,保持管道通畅,告诉家属不要随意调节氧流量,不要使用明火不要吸烟,让大家都要注意用氧安全。有时患者清醒或烦躁时不愿吸氧,就要给患者和家属讲用氧的重要性。

13、,气管插管的护理,妥善固定插管并保证其位置准确,防止移位和滑出,位置距门齿22cm。(每班通过检查气管插管上的标志来确定插管位置的准确性,每次为患者更换体位或做口护后,要重新检查固定导管、更换胶布。) 尽量避免喉头水肿。(插管期间保持患者头稍后仰,来减轻插管对咽后壁的压迫。气管插管一般只保留3天,最长可达5天,之后要改为经鼻插管目的是减轻插管对声门的压迫,或改行气管切开, 这个病人入院第二天就行气管切开术),气管切开的护理,妥善固定气管套管。(用寸带或绷带固定外套管,寸带或绷带与颈部的松紧以能容纳1指为宜防止套管脱出。切开当天不能给患者过多变换体位,防止套管脱出,还要注意观察切口处有无出血、皮

14、下气肿等并发症。以后变换体位时随时注意患者呼吸和气管通气情况及有无皮下气肿。) 预防感染:(室内每天开窗通风最少2次,每次半小时。每天紫外线消毒半小时。气管切口处每天消毒更换无菌敷料,及时更换污染的敷料和绷带 。内套管按规定每天更换46次,清洗后用0.5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半小时,取出蒸馏水冲洗晾干备用。) 吸痰:注意无菌,动作轻柔,负压0.040.53MPa,吸痰前后给高浓度氧气吸入2分钟。(昏迷病人咽喉部肌肉麻庳,痰液容易流入气管,在吸净套管内痰液的同时也要吸净口腔、咽喉部痰液及分泌物。吸口腔和吸气管套管内痰液的吸痰管要分开或每次吸痰时重新更换。特粘稠痰液容易形成痰痂阻塞吸痰管小孔,所以吸痰

15、过程中我们会注意避免深部过大负压吸引,防止吸痰管小孔直接贴到气管粘膜造成损伤,预防粘膜水肿、出血和血痂形成。,气管切开的护理,保持气道湿化。(气管切开后由于失去了呼吸道的湿化作用,影响了气管粘膜的纤毛运动,气管内分泌物容易干燥结痂,阻塞呼吸道,影响气体交换,所以每15分钟向气管内滴25ml湿化液,每日总量控制在200500ml,与每日正常人呼出的水份相平衡。我们平时也要依据患者的痰液粘稠度适当延长时间或减少滴入量。在套管口用盐水湿纱布双层覆盖,痰液污染后随时更换,用来湿化滤过空气。) 拔管的护理 (患者病情逐渐好转了,要考虑拔管,拔管前要试堵管。) 拔管前(蝶形胶布固定,保持切口周围皮肤清洁。

16、告诉患者不要剧烈活动、不使劲咳嗽,指导患者咳嗽时用手轻轻压住切口处。 四、建立有效沟通与患者共同约定手势意图,通过辨认口形、手势,逐步与患者形成了默契,如伸大拇指表示大便,伸小拇指表示小便;张口是吃饭;手掌翻动是翻身等。),管道护理,胃管 (鼻饲饮食是在营养餐厅定的要素饮食,每天3次喂食,喂食前都要抽吸胃管,如果胃内容物超过150ml则延长12小时再喂。3餐中间间隔1、2个小时喂100ml左右的水、米汤、菜汁、果汁等,夜间加1顿牛奶。每天喂入的总量20002500ML。固定胃管的胶布都不是每天更换1次了,经常是每天2、3次,还多次嘱咐家属保护好,喂饭时患者取半卧位或坐位,少食多餐,喂饭时尽量少和患者说话,更不能逗患者发笑,以免发生误吸;进餐后要漱口。无论是鼻饲还是喂食,都要观察大便情况,出现应激性溃疡时,注意观察患者的呕吐物和大便的颜色性状。3天内无大便,鼻饲饮食加腹部按摩,以促进肠蠕动。,尿管 保留尿管,每天给予会阴护理,膀胱冲洗,定时开放尿管,锻炼膀胱功能,使用防反流尿袋,并保持尿袋低于耻骨联合水平,防止逆行感染。中心静脉导管预防局部感染。插管后24小时给予穿刺部位消毒、待干,更换敷料,以后每周更换2次,勤观察。保持导管通畅,每次输液完毕以后给予肝素盐水封管。加强管理。注意导管不扭曲、打折、受压,确保衔接牢固可靠,防止脱管或空气栓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