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气分析与酸碱平衡

上传人:龙*** 文档编号:544154 上传时间:2017-03-28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1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血气分析与酸碱平衡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血气分析与酸碱平衡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血气分析与酸碱平衡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血气分析与酸碱平衡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血气分析与酸碱平衡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血气分析与酸碱平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气分析与酸碱平衡(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血气分析与酸碱平衡 蚌医附院呼吸科 徐凤珍 一、酸碱平衡 1 酸与碱 +体调节机制: 缓冲系统细胞 内外离子交换 呼吸机制 肾机制 2 k+k+ .1+4 0 1 慢 肺快 3 酸碱平衡的生理调节 1)血液缓冲系统 重碳酸盐缓冲系统( 50%) 磷酸盐缓冲系统 (5%) 血浆蛋白缓冲系统 (7%) 血红蛋白缓冲系统 (35%) 2)肾脏的调节 泌酸、 换、 泌氨、 2 3)离子交换: H+K+交换 移动) 4)肺的调节: 通过 用于中枢及周围的化学感受器,以调节通气量增加或减少 二、血气分析指标 1 动脉血氧分压( 95100 60龄 轻度 6055;中度 5540;重度 40 临界呼衰 75

2、 2 动脉血氧饱和度: ( 9597% 3 动脉血氧含量: ( 1921ml/ 4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 ( 545 45 35通气过度 50高碳酸血症: 轻度 50 中度 70 重度 90 5 6 碱过剩( : 0 是人体代谢性酸碱失衡的定量指标 7 缓冲碱 ( 45 8 实际重碳酸盐( : 2227 平均 24 9 标准碳酸氢盐( : 2227平均 24 三、酸碱紊乱的诊断 诊断程序 病史 病期 分清原发或继发变化 根据预计代偿公式计算 电解质 酸碱失衡定义: 原发性 碱或代酸 原发性 酸或呼碱 继发性 偿 /肺 酸碱失衡的判断指标及争议 体内与试管内 用 细胞外液 念 高 代碱并高 混

3、合性代酸 呼酸并高 呼碱并高 三重酸碱失衡 注意点: 同步测定血气和电介质排除误差 结合临床 16) 基本原理:电中和原理 高 = 高 = (呼碱时也符合) 代碱: = (呼酸时也符合) 一旦 均应考虑混合性酸碱失衡的可能 混合性代酸: = + 代碱 +高 1 诊断步骤: 1)同时测定血气和电解质 2)计算 )计算酸碱紊乱的代偿预计值 4)比较血浆 2 单纯性酸碱紊乱和混合性酸碱紊乱的鉴别: 量”相关方程式所求得的 单纯性酸碱紊乱; 实测值与预计值基本相符 混合性酸碱紊乱: 实测值与预计值不相符 3 单纯性代谢性酸碱紊乱和混合性代谢性酸碱紊乱的鉴别: 代酸病人可能合并代碱 代碱病人可能合并代酸

4、 代酸加代碱患者如通气不足或通气过度,可合并呼酸或呼碱,为 三重性酸碱紊乱 。 判断高 酸碱失衡预计代偿公式的应用 代偿公式 代偿极限 代酸: 8 2 10碱: 5 55 慢性呼衰: 4245 急性呼衰: 18 代偿极限: 指单纯性酸碱失衡代偿所能达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有 为变化值 无 为绝对值 四、临床常见单纯性酸碱失衡 1 呼吸性酸中毒: 病因:中枢及神经肌肉病变、胸廓疾患、成 血气特点: 或 、 病因 性呼衰 性呼衰 酸碱紊乱时代偿预计值公式:(毛宝龄) 慢性呼衰 ) (急性呼衰 ) 处理原则 通畅气道,解除 补碱性药物原则: 可补 5%60后根据血气而定 酸血症对机体的危害: ( 1)

5、心肌收缩力下降 ( 2)心肌室颤阈下降 ( 3)外周血管对心血管活性药物敏感性下降 ( 4)支气管解痉药物的敏感性下降 ( 5)注意高钾对心脏的损害 2 呼吸性碱中毒 病因:中枢神经疾患;肝昏迷、高热、哮喘、肺炎、肺纤维化、甲亢、机械通气不当等。 血气特点: 、 N 病因 喘 酸碱紊乱时代偿预计值公式:(毛宝龄) 2 (急性呼碱 ) 2 (慢性呼碱 ) 临床注意点 呼碱不需特殊处理 伴有 适当的补碱造成医源性代碱 3 代谢性酸中毒 病因: 糖尿病酮症、肾衰、胆瘘、肠瘘等 血气特点: 、 4 代谢性碱中毒 病因:利尿剂、碱性药物和激素的应用,胃液丧失,呼衰治疗不当等。 血气特点: 、 、 病因 毒症 衰治疗后 + 6 酸碱紊乱时代偿预计值公式:(毛宝龄) 8 2 (代酸 ) 9 2 (代碱 ) 五、复合性酸碱紊乱 1 呼酸加代酸: 血气特点: 、 、 或负值、 K+ 病因 哮喘 伴肺脑 慢性呼衰 ) 4+ 断为呼酸加代酸 2 呼酸加代碱 病因 K+ 喘 129 88 慢性呼衰 ) 4+ 断为呼酸合并代碱 3 呼碱加代酸 病因 喘 1天 2 (急性呼碱 ) 2 = 2 4 代酸加呼碱 病因 B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