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低渗透油藏的油层保护技术

上传人:zhuma****mei1 文档编号:54412479 上传时间:2018-09-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设计论文)低渗透油藏的油层保护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毕业设计论文)低渗透油藏的油层保护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毕业设计论文)低渗透油藏的油层保护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毕业设计论文)低渗透油藏的油层保护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毕业设计论文)低渗透油藏的油层保护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论文)低渗透油藏的油层保护技术(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l低渗透油藏的油层保护技术低渗透油藏的油层保护技术摘要:油田在勘探开发的各个环节均可造成低渗透层油层损害。究其原因,均属油层本身的潜在损害因素,它包括储层的敏感性矿物,储渗空间,岩石表面性质及储层的液体性质等。在外在条件变化时,包括钻开油气层、射孔试油、酸化、压裂等,储层不能适应变化情况,就会导致油层渗透率降低,造成油层损害。对低渗透油层特别强调油层保护并不是因为这类油层比高渗透油层更易受污染,而是因为低渗透油层自然渗透能力差,任何轻微的污染伤害都会导致产能的大幅度降低,因此,低渗透油层的油层保护尤为重要。 一、射孔过程中的油层保护技术 射孔过程中对油层的损坏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射孔弹的碎

2、屑物堵塞孔眼;二是射孔液的固相和滤液伤害油层。在射孔打开油层的短时间内,如果井内液柱压力过大或射孔液性能不符合要求,就可能通过射孔孔眼进入油层的较深部位,其对油层的损害比钻井还要严重。针对射孔过程中可能损害油层的原因,主要采用以下几方面的保护油层措施: 1、选用新型无杵堵、穿透能力又强的聚能射孔弹,如 89 弹、102 弹、127 弹及 1 米弹。 2、改进射孔工艺技术,采用油管传输射孔和负压射孔工艺。 l3、使用优质射孔液,射孔液要与地层水相配伍,不堵塞孔眼,不与地层水发生反应而损害地层。 4、采用负压射孔技术 二、压裂过程中的油层保护技术 虽然压裂所造成的填砂裂缝具有很高的导流能力,但在压

3、裂过程中由于压裂液性能和压裂工艺的不当又可能会造成对油层的损害,这种损坏不仅会大大降低填砂裂缝的导流能力,而且还会损害储层本身的渗流能力,在压裂中对填砂裂缝和油层的损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压裂液残渣损害填砂裂缝导流能力:例如普通田箐冻胶压裂液残渣可达 2030,可使填砂裂缝导流能力降低 6090。 2、压裂液滤液损害油层导流能力:在高压高温影响下,压裂液的滤失量可以达到相当大的数量。据有关实验资料表明,当田菁压裂液水化液挤入量达到孔隙体积 23 倍时,岩心渗透率伤害达75左右。渗透率越低,损害越严重。 3、返排液不及时,不彻底时损害油层:压裂液的滤液在地下长时间停留,不仅会加重粘土膨胀和

4、油水乳化程度,而且还会产生物理和化学沉淀,加重对油层的损害。压裂后不及时排液对岩心渗透率的伤害比及时排液高 34 倍以上。 针对上述原因,在压裂过程中主要采取以下防护技术措施: l(1)选用残渣低、滤失量小的压裂液,如改性田菁、蚕豆粉等。 (2)在压裂中加入粘土稳定剂、表面活性剂、破乳剂、破胶剂和助排剂等添加剂。 (3)压裂后要及时彻底返排压裂液。三、酸化过程中的油层保护技术 储层经酸化处理后,释放出大量微粒,矿物溶解释出的离子还可能再次沉淀,这些微粒和沉淀将堵塞储层的流动通道,轻者可削弱酸化效果,重者可导致酸化失败。对于低渗透率储层,由于其孔渗条件差,储层敏感性强的同时,还极易产生乳状堵塞,

5、要加入破乳剂,用以破坏乳状液的稳定性,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增强解堵后残酸的返排能力。各种离子沉淀是有一定条件的,尤其是 PH 值的影响最大。因此,合理控制 PH 值,酸液中加入助排剂,以及采用有效方法及时而彻底的排酸,是防止沉淀伤害储层的有效措施。100 度条件下,土酸对地层岩石的最终溶蚀率 1 小时为 43.5,8小时为 47.8,几乎没有缓速作用,远远高于潜在酸和 zJH 解堵剂等的伤害酸,对地层有较强的破坏作用。因此,在解除外来液对油井污染时,优选 JO 系列酸及 ZlTH 系列解堵剂。 在酸化施工中,酸液反应几个小时后,如何适当的关井与返排,是酸化防止二次沉淀的重要一步。 四、并下作业中

6、的油层保护技术 l在井下作业中要和射孔、压裂一样,保证下井的油管、工具和洗压井液清洁,且不发生漏失、堵塞和化学伤害现象发生。对于井下作业,对储层的污染主要表现在入井液污染。 优选的压井液和洗井液有以下特点: (1)优质无固相洗井液流变性好,抑制性强,配置简单,对产层伤害小: (2)优质无固相系列压井体系液稳定性好,抑制性强,滤失量低,并且具有一定的悬浮携带能力: (3)优质无固相系列压井液体系密度可调,能满足储层不同压力变化的要求。 (4)优质无固相系列压井液体系配伍性好,渗透率恢复值高,对储层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结论 油田在不断借鉴其他油田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油田的实际情况,逐步摸索出以压裂改造和酸化解堵为主的低渗透层改造工艺以及一系列低渗透层油层保护工艺等,成为低渗油田增加地质储量和产量的重要技术手段。随着油田勘探范围的不断扩大,以及对外围探区的开拓,低渗透层的勘探,开发技术已成为今后一段时间内技术研究的一个主攻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