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城乡结合部初中学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上传人:zhuma****mei1 文档编号:54412404 上传时间:2018-09-1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设计论文)城乡结合部初中学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毕业设计论文)城乡结合部初中学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毕业设计论文)城乡结合部初中学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毕业设计论文)城乡结合部初中学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毕业设计论文)城乡结合部初中学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业设计论文)城乡结合部初中学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论文)城乡结合部初中学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学号: 0607114080城乡结合部初中学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城乡结合部初中学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学院名称: 政治与管理科学学院 专业名称: 思想政治教育 年级班别: 2006 级 2 班 姓 名: 李晓非 指导教师: 张晓敏 2010 年 5 月河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城乡结合部初中学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城乡结合部初中学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摘 要要:城乡结合部是在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兼具城市和农村属性的特殊地带。位于 其中的初中学生教育因而呈现出多方面异于其他区域的问题。本文以新乡市周边城乡结合部 的初中教育为例,运用实地访问和调查问卷相结合的方法获得了许多一手资料,较为全面深

2、 入的了解了城乡结合部初中生教育的基本现状,并以矛盾特殊性的角度分析出社会环境复杂, 家庭教育缺失,学生个性突出及学校管理薄弱等四个方面的问题,同时结合笔者的思考,提 出“整合教育合力,家校社共同努力”的解决策略,为政府、家庭、学校三个教育主体解决 初中生教育问题提出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关键词:城乡结合部;初中生教育;对策 Urban-rural Middle School Students Education Problems and Solutions Abstract The urban-rural fringe is a special zone of both urban and r

3、ural properties which generated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Thus the middle school education in the urban-rural fringe presents many problems different from other regions. This paper takes the urban-rural junior secondary education surrounding the Xinxiang city for an example, obtains a number o

4、f first-hand information by the use of the method of combining field visits and questionnaire, and has a more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urban-rural middle school education in the basic situation. Whats more, analyzes the problem of the complexity of the social environment, lack of family ed

5、ucation, students of particular and school management of weak personality and so on in a point of view of particular conflict and combined with the authors thinking, in order to propose the strategy that “integration of education efforts, family and school work together“ and specific recommendations

6、 for government, families, schools education which are three main issues to solve. Keywords fringe; junior high school education; strategy 前 言 在大三的两个学期中,笔者有幸参加了支教活动,地点是新乡二十五中。二十五中是一 所典型的城乡结合部初中,在支教过程中,我发现了初中结合部许多异于其它地区的教育问 题,并由此引发了我们的思考。 城乡结合部的教育问题随着“城乡结合部”这一特殊地域的产生发展逐渐突出,现已 成为一个重要的教育难题。现在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国

7、内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并进行了一系 列的研究,由于本文主要的调查对象为新乡市周边的城乡结合部地区,由于新乡市城市发展 的特点,本文所研究的城乡结合部有略偏于农村地区的特点。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城乡结合部(一)城乡结合部 城乡结合部这一概念是德国地理学家赫伯特路易斯于 1936 年最早涉及的,后来国内 外许多学者部队对城乡结合部的各个方面进行研究。按照法国著名经济学家佩鲁的经济增长 的扩散阶段理论认为,经济增长并非同时出现在所有的地区,而是按照不同强度首先出现在 大城市或中心区域,然后再由大城市或中心区域向周边区域不断扩散,空间的狭小严重阻碍 了大城市和中心区域的进一步发

8、展,于是大城市或中心区域的生产要素开始向其周边移动, 同时,由于城市与周边乡村在地域上相毗邻,因此,城市中生产要素的向外扩散,就是向广 大农村地区的扩散,于是,产生了一种新的地域单元城乡结合部,又称为城乡边缘带,城 乡结合部是一种土地利用、社会和人口特征的过渡地带,它位于城市连续建成区和几乎没有 城市居民住宅和非农土地利用的纯农业腹地之间,兼有城市与乡村两方面的特征,人口密度 低于中心城市,但高于周围的农村地区。- 2 -城乡结合部社区人地系统具有明显的城乡过渡性特点:(1)受城乡之间特定的空间扩 展因素与空间过程的影响其地域表现出一定的过渡性。城乡交错带内城市与乡村各要素,景 观及功能的空间

9、变化梯度大,是城市与乡村两类性质不同的区域之间的“急变带”,人地关 系的空间差异远较城市城乡城域内部大:同时城乡结合部地区存在着频繁的能量与物质对流, 分别来自城市与乡村的人口、物质、技术、信息等在这里相互作用与竞争互生;(2)城乡 结合部是城市与乡村两种社区相互接触、混合及交融的地区,其人口与社会结构特征地过渡 性也十分明显。在这里不仅有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的相互混杂,而且还存在着本地常住人口 与外地流动人口的异质反差,各种不同职业类型、不同生活方式、不同信仰、不同价值观念、 不同需求以及不同心理文化素质的人群相互形成强烈的对比与共存;(3)由于同时受到城 市与逐村经济的双向车射,城乡结合部经

10、济发展具有明显的多样化特点,经济的发展对城市 的依附性不断加强,城市性产业及城市需求导向产业在增加。正是上述过渡性特征使城乡结 合部社区的环境卫生管理具有特殊性,给这一地带的规划、开发、建设、管理,特别是社会 管理带来了难度。 (二)初中生教育(二)初中生教育 初中生教育是由学校、社会、家庭等多个教育主体针对完成小学教育后的适龄儿童进行 的知识构成、生活观念、人格完善等多方位的教育。1其中学校教育是主导力量,社会教育 是外部环境,家庭教育是重要基础。此阶段的学生处于青春期初期,易受到不良事物的诱惑, 叛逆性和独立性增强,内心又渴望他人尤其是亲人的关心。因此,初中生的教育是学生成长 教育中极其重

11、要的阶段,也给各教育主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城乡结合部初中学生教育存在的问题二、城乡结合部初中学生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笔者和队友支教和调查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学校的学生不同程度的存在这样或 者那样的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一)学习方面(一)学习方面 1一部分学生存在学习障碍,主要问题表现为厌学,大部分属于学习态度出现严重问 题,常表现为不听讲、不写作业,有的整天迷恋于网络,逃课,有的干脆辍学,但品德方面 无大问题。只要不谈学习,就是好孩子。 2 一部分学生存在纪律涣散,主要问题是不守纪律,上课时经常说话,做小动作,易 和老师发生冲突,对集体影响较大。学习成绩问题不大,品德方面也没有大问题

12、。 (二)生活方面(二)生活方面 1一部分学生是品德障碍,这类学生问题很多,经常打架骂人,欺负同学,劫钱或是 借钱不还,小偷小摸,抽烟喝酒,与异性有不正当交往,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有来往,经 常离家出走,不孝敬长辈等等。他们多数学习成绩不好,不守纪律。我们称他们是一只脚在 学校,一只脚在社会。 2一部分学生存在心理问题,表现为自闭、忧郁、退缩、躁动、有攻击行为、无法集 中注意力、多疑、无法与他人沟通等。外向的有纪律问题,内向的不违反纪律。学习成绩多 数不好,品德方面并无劣迹。 三、三、城乡结合部初中学生教育问题分析城乡结合部初中学生教育问题分析 由上面可以看到,初中学生教育的问题确实很大,想要

13、很好的解决必须下一番苦功夫, 俗话说的好,解铃还须系铃人。因此,我们首先必须弄清楚问题的根源所在,也就是产生问 题的原因。笔者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可以从学校、家庭、学生自身和社会来分析。 (一)学校面临的问题(一)学校面临的问题 1教育资源配置落后- 3 -对于城乡结合部初中教育和管理的困境分析,资源配置不合理是制约城乡结合部教育的 一大瓶颈,主要集中在学校的经费紧张,基础设施落后和师资力量不足等教育投入不公平方 面,最需要教育资源的地方,却最缺乏教育资源;最需要接受教育的群体,却离教育资源最 远。这是一个令人揪心的反差:有的大城市投巨资建起的中小学,一间教室的投入几乎相当 于偏远地区一所农

14、村小学的全部家当。北方一个地级市的中学,学校设有游泳馆、体育馆, 教室里配有电脑、投影仪等现代化设备。可在城郊,有的孩子直到毕业还没摸过键盘。教育 界的孙鹤娟代表调查了解到,在国内教育投入结构上,大部分公共教育资源投入到高等教育 上了。前两年,有代表调查,占全国师生绝大多数的义务教育,所获基建资金投入却不到全 部教育基建投资的三分之一,投入与所承担的任务不相称。占全国教师生数比例很小的高等 教育,却拥有近一半的基建投资。基础教育是根本,可长期投入却是本末倒置。除此之外, 学校的管理和教学还有三个问题: 2学校的生源不稳定 这一困境在城乡结合部的初中十分典型而突出,主要又分为生源数量困境和质量困

15、境。 河南省现行政策明文规定,小学生毕业后必须按照所在区域就近进入初中完成义务教育。照 此规定,该地区初中的生源结构虽然复杂,但仍可以有稳定的生源。但事实上,城乡结合部 由于教育质量远低于城市初中而交通条件和经济条件又远优于农村城市,很多学生在小学毕 业后转向市区的重点中学,使该地区生源流失严重。生源的流失对学校的正常发展造成了严 重的影响,教育行政部门实行按学生数量核定中小学生老师编制,生源流失使新老师无法分 配其中,进一步加剧了教师力量的不足。另一方面生源质量的问题严重,该地区生源结构复 杂和生源的流失,双差生在该地区初中的比例明显高于其它地区,对学校教育任务来说更是 雪上加霜。 3教师流失问题严重由于新乡及周边地区的经济条件并不是很好,财政紧张造成众多学校设施简陋,办公条 件较差,教师待遇低,那更不要说地处结合部的学校了,教师收入形成较大反差,因此初高 中骨干教师人心思动,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流失,少则四五人,多则十几人,据统计,从 2000 年至今,仅初中教师就流失 120 余人, (本科学历居多)均为中青年优秀教师,且大多 现已成为别人学校的骨干教师或名师。由此可以看出,一大批高学历、高职称、年富力强、 有较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调出了学校。这样的后果是很严重的:它加重了在岗教师的工作负 荷,伴随着优秀教师的流失,随之而来的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