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从“三大战役”的异同看《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的艺术

上传人:zhuma****mei1 文档编号:54412372 上传时间:2018-09-1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设计论文)从“三大战役”的异同看《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的艺术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毕业设计论文)从“三大战役”的异同看《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的艺术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毕业设计论文)从“三大战役”的异同看《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的艺术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毕业设计论文)从“三大战役”的异同看《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的艺术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毕业设计论文)从“三大战役”的异同看《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的艺术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业设计论文)从“三大战役”的异同看《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的艺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论文)从“三大战役”的异同看《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的艺术(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从“三大战役三大战役”的异同的异同 看看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的艺术战争描写的艺术 摘要: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文学中以描写战争闻名的经典名著,本文从其描写官 渡、赤壁和彝陵三大战役的同中之异和异中之同入手,探讨其战争描写的艺术:战争的摇 曳多姿、人物的丰富多彩和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通过对作者战争描写的研读,体会它对 我们今天工作、生活的启发意义。 关键词:三国演义 三大战役 异同 战争 艺术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流传几百年而不衰,深受人们喜爱。 其以东汉末年群雄争霸,三国鼎立的史实为依据,采取高超的艺术手法,为我 们生动地再现了一幅风云激荡、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特别是其中对历次战争

2、的描写,更是跌宕起伏、动人心魄,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 在东汉末年的历史进程中,官渡争霸、赤壁鏖兵和彝陵决胜对魏、蜀、吴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影响着历史的走向,因此,在三 国演义所描写的大大小小上百次的战争中,作者着力刻画的也是这三大战役 ,透过作者对这三大战役异同的描写,我们可以一窥作者对描写战争的艺术, 享受作者为我们提供的这一顿精神大餐。 一、三大战役的同中之异:一、三大战役的同中之异: 作者在对三大战役的描写中,将着力点都放在胜利一方,写出了战胜方的 谋略。乍一看,三大战役中无一例外都使用了火攻,都是以至弱对至强,都是 至弱方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奠定了自己在三国历史中的

3、地位。但是,我们透过 这些相同,仔细分析,却可以发现诸多的不同: 1 1、影响战争胜败的关键不同,火烧的对象也就不同:、影响战争胜败的关键不同,火烧的对象也就不同: 官渡之战中,袁绍兵多粮足,主动攻打曹操,曹操兵少粮乏,被动应战, 粮草成了影响双方胜败的关键,对这一点,双方谋士均看得很清楚。袁绍的谋 士沮授说:“我军虽众,而勇猛不及彼军;彼军虽精,而粮草不如我军。彼军 无粮,利在急战;我军有粮,宜且缓守。若能旷以日月,则彼军不战自败矣。 ”曹操的谋士荀攸说:“绍军虽多,不足惧也。我军俱精锐之士,无不一以当 十,但利在急战,若迁延日月,粮草不敷,事可忧矣。”但对于各自谋士的正 确分析与判断,双方

4、主帅的态度却有天壤之别,袁绍听了沮授的话是“怒曰” ,曹操听了荀攸的话是“所言正合吾意”,由此,双方主帅的谋略见识的高下 立判。经过近两个月的战斗,曹操“军力渐乏,粮草不继”,有退回许昌之意 ,问之于荀彧,荀彧回信要曹操坚守待变,曹操于是“令将士效力死守”。后 来,曹操从袁军细作处得知韩猛将运粮来前线,派徐晃半路拦截烧了韩猛所押 粮草,“曹操大喜,重加赏劳。”而“绍大怒,欲斩韩猛。”袁绍的谋士审配 说:“行军以粮食为重,不可不用心提防。乌巢乃囤粮之处,必得重兵守之。 ”一个因粮草短缺而欲退兵,一个因粮草被劫而大怒,此时,粮草的重要性可 见一斑。然而,在对待这件事上,双方却大异,袁绍派出性刚好酒

5、的淳于琼守 乌巢,而淳于琼并没有感到自己肩挑的是一副事关战役胜败的重担,“既至乌 巢,终日与诸将聚饮。”曹操从袁绍的谋士许攸处了解到袁军粮草机密后,亲 率大军往袭乌巢,将袁绍乌巢之粮一把火烧个干净,终于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赤壁之战中,曹操大军从北方杀来,败刘备于当阳,降刘琮于襄阳,得荆 州之城、江陵之资,与刘孙联军对峙于长江之上。在这样的地理环境中作战, 精良的水军与精锐的战船必不可少,曹操也深知这一点,因此,在许都时,就 掘玄武池演练水军,到了荆州之后,又起用荆州降将蔡瑁、张允为水军正副都 督,操练水军,甚有章法,使周瑜见之,大惊曰:“此深得水军之妙也!”闻 得水军都督是蔡张二人,便思“吾必

6、设计先除此二人,然后可以破曹”。蔡张 二人为降将,被曹操所猜疑,三江口折兵后,曹操“责之曰:东吴兵少,反 为所败,是汝等不用心耳”,由此可见曹操对蔡张二人的不信任,有了这个 前提,周瑜才能巧妙利用蒋干盗书,设反间计除去蔡张,使曹操换上自己的心 腹,北人毛玠、于禁为水军都督。曹操水军训练再无起色,加上北方来的士兵 水土不服,“俱生呕吐之疾,多有死者。”庞统借此献连环计,使曹操将大小 船只分组锁住,周瑜借一夜东风火烧战船,曹操也就只有败走华容道了。 彝陵之战中,刘备含悲带怒率 75 万大军杀奔东吴而来,沿长江水陆并进, 势如破竹,直至彝陵,并且将 75 万大军从巫峡建平到彝陵界分,七百余里,连 结

7、四十余寨。东吴举国皆惊,不得已起用年轻儒将陆逊为帅。陆逊根据蜀军连 营情况,紧守关隘,采取拖延战术,等待蜀军犯错而一举歼灭之,即所谓:“ 今彼驰骋于平原广野之间,正自得志,我坚守不出,彼求战不得,必移屯于山 林树木间,吾当以奇计胜之。”说明陆逊一上任,就已经定下了火烧连营的计 策,只等着刘备犯错。这时“先主见吴军不出,心中焦躁。”手下谋士马良提 醒他:“陆逊深有谋略。今陛下远来攻战,自春历夏,彼之不出,欲待我军之 变也。愿陛下察之。”对于马良的提醒,刘备不以为然,“彼有何谋?但怯敌 耳。”等到先锋冯习奏说“即今天气炎热,军屯于赤火之中,取水深为不便” 时,刘备“遂命各营,皆移于山林茂盛之地,近

8、溪傍涧,待过夏到秋,并力进 兵。”陆逊等的就是这一刻,岂能轻易放过,于是火烧连营,刘备只得败走白 帝了。 都是一把火,却烧出了不同的韵味,值得我们细细咀嚼。 2 2、三大战役中双方交战的起因不同:、三大战役中双方交战的起因不同: 官渡之战中,是至弱的曹操对至强的袁绍。曹操在董卓之乱后的镇压青州 黄巾军的过程中,招降黄巾军,广纳文武人才,又通过一系列的谋划,将汉献 帝接到自己身边予以奉养。这样,曹操就拥有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资 本和与诸侯抗衡的军事力量,但与家族背景显赫、击败孔融、公孙瓒,拥有冀 、青、幽、并四州的袁绍相比,实力还是差得很远的。好大喜功的袁绍在闻知 曹操封孙权为将军,实际上

9、结成了曹、孙联盟后,怒而起兵,妄图依仗兵多粮 足,一鼓作气打败曹操,实现统一的目标。所以,官渡之战是袁绍贸然发动的 ,没有经过周密的部署与谋划, 在赤壁之战中,是至弱的孙刘联军对至强的曹军。曹操通过官渡之战和后 来的一系列战斗,逐渐统一的北方,实力与官渡之战对抗袁绍时不可同日而语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乘势进军江南,完成统一大业,也 是顺理成章的事。而刘备新败,落脚的地点都没有,孙权接父兄基业不久,根 基还不够稳固,与虎狼之师的曹军比,无异于鸡蛋与石头。可以说,赤壁之战 是曹操发动的一场统一中国的战争。 彝陵之战中,是至弱的东吴对至强的西蜀。赤壁之战后,在诸葛孔明的调 度策划之

10、下,刘备实现了诸葛亮在隆中的战略规划,尽得西川之地,拥有了三 分天下的资本。而东吴对于战略要地荆州是念念不忘,经过吕蒙、陆逊的精心 策划,与曹操联手,终于败关公于麦城,尽夺荆州之地,实现了鲁肃给孙权的 初步规划。关羽、张飞的死于非命,使刘备因愤怒而丧失了理智,忘记了自己 在隆中对诸葛孔明所许之志向:“汉室倾颓,奸臣窃命,备不量力,欲伸大义 于天下。”忘大义而急小义,尽起西蜀大军 75 万,分八路水陆并进,誓为兄弟 报仇。 三大战役的不同起因,让我们看到了发动战争的复杂性,有政治性的,也 有个人恩怨的,使我们对战争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对人也有了更深刻的 认识。 3 3、三大战役在强弱转换叫人

11、惊叹:、三大战役在强弱转换叫人惊叹: 三大战役中,都是至弱战胜至强,但造成这种转换的原因是不一样的,值 得我们细细品味。 官渡之战前,曹操手下谋士郭嘉在分析曹操与袁绍时,就有十胜十败之说 :“绍繁礼多仪,公体任自然,此道胜也;绍以逆动,公以顺率,此义胜也; 桓、灵以来,政失于宽,绍以宽济,公以猛纠,此治胜也;绍外宽内忌,所任 多亲戚,公外简内明,用人惟才,此度胜也;绍多谋少决,公得策辄行,此谋 胜也;绍专收名誉,公以至诚待人,此德胜也;绍恤近忽远,公虑无不周,此 仁胜也;绍听谗惑乱,公浸润不行,此明胜也;绍是非混淆,公法度严明,此 文胜也;绍好为虚势,不知兵要,公以少克众,用兵如神,此武胜也。

12、公有此 十胜,于以败绍无难矣。”看袁绍在官渡之战中的表现,与郭嘉的分析毫无二 致,加上袁绍集团中各官员彼此勾心斗角,相互拆台,失败只是迟早的事。 赤壁之战时,曹操正处于他政治、军事生涯的顶峰。人在得意之时容易忘 形,曹操作为富有雄才大略的一代枭雄也不能免俗。在面对弱小的孙刘联军时 ,其多疑专断,刚愎自负的性格缺陷表露无疑,一是对荆州降将蔡瑁、张允心 存疑虑,因此非常容易就中了周瑜的反间计,自毁肱股;二是在庞统献连环计 后,“谋士程昱曰:船皆连锁,固是平稳;但彼若用火攻,难以回避。不可 不防。操大笑曰:程仲德虽有远虑,却还有见不到处。荀攸曰:仲德 之言甚是。丞相何故笑之?操曰:凡用火攻,必藉风力

13、。方今隆冬之际, 但有西风北风,安有东风南风耶?吾居于西北之上,彼兵皆在南岸,彼若用火 ,是烧自己之兵也,吾何惧哉?若是十月小春之时,吾早已提备矣。”其在 官渡之战中表现出来的军事民主不见踪影,知识的欠缺也表露无遗;三是识人 大误,致统一美梦泯于大火之中。黄盖是江东经历三世的老将,对于他的诈降 竟然深信不疑,让黄盖顺风举火,烧掉盖江大船,也是冥冥之中天注定的事。 彝陵之战中的刘备,忘大义而急小义,违背诸葛亮在隆中为其制定的战略 规划,轻敌冒进,战术失当,再犯兵家之忌,又缺了诸葛军师的指点,就像他 自己说的,鱼离开了水,又怎能不被陆逊利用天气给活活拖死呢? 4 4、战争环境的不同,决定双方采取的

14、战术有别、战争环境的不同,决定双方采取的战术有别 三大战役发生在三种不同的地理环境之中,决定交战双方分别采取了不同 的战术,特别是实力弱小的一方,采取了正确的战术,以赢得战争的胜利。 官渡之战发生在今天的河南、山东境内,这一带地势开阔,基本上没有什 么可以凭借的隘口,官渡在黄河边上,是许都的大门,失去官渡,曹操将会一 溃千里,因此,在曹操打算放弃官渡时,荀彧力主“扼其喉而使不能进”,守 时待变。袁军采用筑土山,挖地道进攻,曹军用“霹雳车”,掘长堑对付。从 建安五年八月起至九月终,曹军便军力渐乏,粮草不继,可见荀攸所言速战速 决是非常正确的,曹操也是在不停的寻找致袁绍于死地的办法,后来劫烧韩猛

15、所运粮草,又得许攸透露袁绍机密,火烧袁绍乌巢囤粮之地,失去粮草,袁绍 几十万大军不战而溃,曹操遂取得决战的胜利,奠定北方霸主地位。 与官渡之战有许多相似之处的彝陵之战,同样处于至弱一方的东吴陆逊, 却采取了与曹操截然不同的战术。彝陵之战中,双方交战的地点在今天的重庆 、湖北交界处的长江上,据有猇亭、彝陵、马鞍山等关隘,俱是一夫当关万夫 莫开之所,因此,陆逊要“汝等只各守隘口,牢把险要,不许妄动”。彝陵之 战从章武元年秋八月至章武二年夏,历时近两年,东吴军队并没有出现当初曹 军的“军力渐乏,粮草不继”现象,反而是刘备“心中焦躁”,“命各营,皆 移于山林茂盛之地,近溪傍涧,待过夏到秋,并力进兵。”

16、陆逊等的就是这一 刻,诸葛孔明的话音未落,七百里蜀营已是烈焰熊熊了。 赤壁之战中,周瑜所采取的战术,既不是速战也不是拖延,而是等待。通 过一系列的筹划,双方虽然在兵力上相差较大,但在战争的态势上却是平分秋 色,谁也不能在短时间内战胜谁。周瑜定下火攻的策略后,就等着天公的眷顾 了,东南风吹起的日子,就是他胜利的日子。结果,在隆冬之时,果然刮起了 东南大风,成就了周瑜盖世之功。 三大战役描写的同中之异,充分反映出作者描写战争的高超手法,表现出 战争的丰富多彩,这是三国演义之所以吸引我们的重要原因之一,值得我 们去细细品味。 二、三大战役中的异中之同二、三大战役中的异中之同 作者描写三大战役的同中之异,为我们写出了战争的摇曳多姿,同时,我 们从作者的生动描写中,也看到了战争的共同规律以及作者通过战争塑造人物 形象的艺术手法,也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 1 1、“势弱只因多算胜,兵强却为寡谋亡势弱只因多算胜,兵强却为寡谋亡”。 在三大战役中,通过作者的细致刻画,我们都看到了至弱一方在整个战争 过程中的精心谋划对战争胜负的重要意义,从而使我们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