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从习语中的动物词汇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上传人:zhuma****mei1 文档编号:54412341 上传时间:2018-09-1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7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设计论文)从习语中的动物词汇看中西方文化差异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毕业设计论文)从习语中的动物词汇看中西方文化差异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毕业设计论文)从习语中的动物词汇看中西方文化差异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毕业设计论文)从习语中的动物词汇看中西方文化差异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毕业设计论文)从习语中的动物词汇看中西方文化差异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业设计论文)从习语中的动物词汇看中西方文化差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论文)从习语中的动物词汇看中西方文化差异(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郑郑州州旅旅游游职职业业学学院院 毕业设计毕业设计( (论文论文) ) 2012 年 5 月 18 日 姓 名: 学 号: 年 级: 2 级 系 别: 旅游外语系 专 业: 旅游英语 指导教师: 题目:从习语中的动物词汇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摘 要 英语习语中有大量的动物词汇,动物词汇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 是民族文化的 组成部分。本文从动物的联想意义、英汉习语中动物形象的异同、英汉含动物词汇的 习语所用设喻形象与喻意出发,对比研究两种语言中习语的文化差异。结合地理位置、 自然环境、文化背景及宗教信仰等来分析形成差异的原因。 关键词:动物词汇;习语;文化差异 目 录 摘 要 I 第 1 章 引言1

2、 第 2 章 动物习语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2 2.1 英语中的“马”和汉语中的“牛”2 2.2 英语中的“狮子”和汉语中的“虎”2 2.3 英语中的“狗、猫”和汉语中的“狗、猫”3 2.4 英语中的“蝙蝠”和汉语中的“蝙蝠” 3 2.5 英语中的“龙”和汉语中的“龙” 4 第 3 章 动物习语差异的原因分析 5 3.1 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5 3.2 文化背景5 3.3 宗教信仰6 3.4 来源于文学创作6 结 论8 参考文献9 附录 A10 致 谢11 第 1 章 引言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各民族的文化差异必定反映到语言之中。习语是人们在长 期的劳动、生活、运动等过程中积累的约定、俗成的、具有完整

3、独特意义的语言形 式。它包括成语、谚语、俚语等,是经过实践的锤炼而沉淀下来的短语和词组,堪 称“语言的核心和精华” ,是“语言与文化关系密切的最典型的表现” ,不仅具有重 要的使用价值,而且通过它还能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漫长过程中,动物一直与人类保持着密切联系并对人类的生 存、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这种亲密无间的关系使得人类对动物产生喜爱、同情、 厌恶、恐惧等错综复杂的感情,人们也常常借动物来寄托和表达人的感情,或者用 来娱乐等。总之,动物已经成为了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不管是中国文化还是 西方文化。在汉语和英语里,都有很多以动物为喻体的习语,这些习语不但具有它 们的表层词汇

4、意义,而且隐含着更深层更重要的民族文化信息。这些动物习语的产 生和民族文化紧密相连,而每个民族的文化背景、生活环境、风俗习惯、历史传统、 思维方式、道德观念、宗教信仰等等都有自己独特之处,所以大量的以动物为喻体 的习语反映出了汉英两种语言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比较汉英习语中的动物词汇的 差异,可以具体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了解习语的文化信息。 第 2 章 动物习语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2.1 英语中的“马”和汉语中的“牛” 英语成语中的不同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使汉英两民族对同一概念产生不同的 联想。中国自古以牛耕为主,英国古代主要靠马耕因而形容力气大,汉语有“力大 如牛”英语则是力大如马(as st

5、rong as a horse)。同一喻义使用了不同的喻体来指代。 鉴于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汉语以牛作比喻的词语很丰富,如: 执牛耳、牛刀小试、老黄牛、钻牛角尖、牛鬼蛇神、牛角挂书、牛衣对泣、牛头不 对马嘴等。上述牛的比喻褒贬不一,但以褒为多。古往今来,不少名家皆以牛自喻, 如南宋名臣李刚在病牛中喻己为牛;鲁迅也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名句;明 代名臣蒋冕年迈辞职还乡后,皇上御诗相召,称蒋为“江南一老牛”蒋冕也作诗谢 词“老牛用力已多年,劲破石穿只想眠,犁耙已休春雨足,主人何用苦加鞭。 ”然而, 英语中的“马”和汉语中的“牛”一样。在西方,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 马载人运货

6、,功不可没。直到 19 世纪瓦特发明了蒸汽机,马的一些“苦力”才有所 减少,蒸汽机最初叫做“铁马”(iron horse),功率称为“马力”(horse power),即一 匹马的拉力,这种叫法一直沿用到今天。在英语中“马”的习语的数量在所有动物 习语中占第二位仅次于“狗” ,所以在英语中更多的用马比喻,如“work like a horse”(勤劳工作)、 “be on the high horse”(盛气凌人)。 2.2 英语中的“狮子”和汉语中的“虎” 老虎和狮子这两种同样有着王者风范的动物,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两种民族、两 种文化的差异以及语言受社会、思维方式等影响的特点。狮子在西方被称为

7、“百兽 之王”其形象勇敢、威武、强大、具有威严,是威武雄壮的象征,有 as regal as a lion,asmajestic as a lion 的比喻。英国的国徽上面和英国的王室的纹章上都有狮子图 像。 “British Lion”表示“雄狮英国” ,在特定的场合“ beard the lion”就可以用来表 示冒犯英国人。12 世纪后期英王查理一世因勇武大胆而被誉为“ lion-hearted” (狮 心查理) 。而对于中国人来说,狮子并不为人所熟悉。狮子在中国文化里,只不过是 一个凶猛强大的野兽而已。在中国,能代表勇猛、强大和威严的动物并非狮子而是 老虎。习语中有“山中无老虎,猴子称

8、大王” ,常见的还有:虎口脱险;伴君如伴虎; 虎毒不食子等。其中不乏大量“lion-老虎”意义相对应的习语,如中国人称凶狠的 太太是“母老虎” ,而英语则比喻为 lioness。 “老虎的屁股摸不得”对应“One should not twist the lions stail” 。另外, “donkey in a lions”意思是狐假虎威, “beard the lion in his den”与汉语中的深入虎穴意义相当 2.3 英语中的“狗、猫”和汉语中的“狗、猫” 狗也是在英汉语言文化中产生联想意义的典型例子。中英两国人民对狗持有不 同的传统看法。中国传统文化在对待狗上一直认为养狗为的

9、是看家护院。中国人口 多,家庭观念强,因此,中国家庭从不缺人气。狗是不被当做家庭成员来看待的。 因为狗看家忠心耿耿,所以中国传统文化赋予狗“奴性”因为狗通人性可以为人而 走,无论它的主人用人的标准来看,有多坏的狗,狗都会忠心耿耿地为主人奔走卖 力,所以在中文里面用狗来形容人的词汇就很多,且绝大多数关于狗的词都是十足 十的贬义词。如:狗仗人势、狗急跳墙、狼心狗肺、狐朋狗友等等。在西方国家, 宠物狗早已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一条宠物狗往往是一个家庭的 成员之一,西方人养狗是为了陪伴自己,人们把狗视为宠物、视为忠实的朋友。西 方人享受狗的跟随与忠诚,喜欢它、赞美它,把它比喻为人,亲切的

10、称之为“he” , 在英语习语中常用狗来比喻,如:Love me,love my dog(爱屋及乌) ,you are a luckly dog(你是个幸运儿) ,Every dog has his day(凡人皆有的一日) ,A good dog deserves a good bone(功者受赏) ,A gay dog(一个快乐的人) 。在西方文化中有关 狗的习语大部分都是褒义. 中国人十分喜欢猫,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许多人家都养猫。在中国人眼里, 猫是温顺可爱的捕鼠英雄,因此,深受人们喜爱。人们常戏称一个嘴馋的人为“小 馋猫” ,还有人将自己的爱人昵称为“小猫咪” ,人们还将模特在 T

11、台上走的步子称 作“猫步” 。这些名称都给人一种小巧玲珑,纯真可爱的样子。习语中也十分重视猫 的正面效果。如:“猫儿狗儿识温存” , “猫走鼠伸腰” 。但是猫没有狗忠诚,它可以 随时改换门庭,背叛主人,所以中国人常说狗是“忠臣”,猫是“奸臣” 。西方人也 喜欢猫,并将猫养为宠物。不过在西方,因为女巫身旁总有黑猫,所以西方人对黑 猫心生恐惧,尤其是英国人。他们认为,如果是在一个漆黑的星期五的晚上碰上一 只黑猫,便预示着此人会遭厄运。因此西方的猫常用于贬义性比喻,如:Let the cat out of the bag(泄露秘密) ,a cat in the pan(叛徒) ,The cat did it.(是猫做的,表示 推脱责任的话) ,like a cat on a hot bricks(像热锅上的蚂蚁) ,The cat shuts its eyes when stealing cream(掩耳盗铃) 。 2.4 英语中的“蝙蝠”和汉语中的“蝙蝠” 汉语和英语中蝙蝠的概念意义和文化意义也不相同。概念上讲,在中国,蝙蝠 往往是荒凉的象征,有“黄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