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中国快速城市化生态系统失衡与对策研究》

上传人:zhuma****mei1 文档编号:54411083 上传时间:2018-09-1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设计论文)《中国快速城市化生态系统失衡与对策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毕业设计论文)《中国快速城市化生态系统失衡与对策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毕业设计论文)《中国快速城市化生态系统失衡与对策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毕业设计论文)《中国快速城市化生态系统失衡与对策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毕业设计论文)《中国快速城市化生态系统失衡与对策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业设计论文)《中国快速城市化生态系统失衡与对策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论文)《中国快速城市化生态系统失衡与对策研究》(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 本本 科科 生生 毕毕 业业 论论 文文 (申请学士学位)(申请学士学位) 论论 文文 题题 目目 中国快速城市化生态系统失衡与对策研究中国快速城市化生态系统失衡与对策研究 作作者者姓姓名名 所所学学专专业业名名称称 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经济与贸易 指指 导导 教教 师师 2 20 01 12 2 年年 5 5 月月 2 21 1 日日 精品 目 录 摘要1 前言1 一、中国城市化得现状 1 (一)中国城市化的发展现状1 (二)中国城市化发展过程中资源环境的问题1 二. 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的现状与未来及同发达国家的差距分析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的现状与未来及同发达国家的差距分析 (一)过去 3

2、0 年我国城市化进程相对于世界平均状况而言,速度快但水平低 1 (二未来来 20 年我国将有超过半数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2 (三)同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的城市化水平差距很大,且短期内无法赶超 2 三、未来 30 年我国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资源与环境保障形势严峻2 (一)未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水土资源保障形势十分严峻2 (二)未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保障形势十分严峻3 四解决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资源环境保障问题的对策建解决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资源环境保障问题的对策建 议议 4 (一)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城市3 (二)推行适速适度的城市化发展模式,不断提高城镇化发展质

3、量4 (三)国家“十二五”规划及中长期规划中应淡化城市化水平的增长指标,突出城市 化的资源环境约束指标4 (四)逐步消减快速城市化进程中诱发的资源环境剥夺行为,推进和谐城市化5 (五)建立中国城市化的资源环境保障转移机制,推进安全城市化5 结论5 参考文献6 致谢6 精品 摘要 建国以来,城市化的发展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举措。综观新中国 50 多年, 城市化的发展历程极不平坦,并存在许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要把城市化与“三农” 问题结合起来;要注重城市政治、经济、文化的协调发展;要注重城市化中质与量的统一。 关键词:关键词:城市化;速度与质量;资源环境城市化;速度与质量;资源环境

4、前言前言 中国的资源环境保障程度直接影响着中国城市化的速度与质量。资源环境保障程度 高则国安,反之国家城市化的安全将受到威胁。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城市化道路总体上朝 着健康方向发展,但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也不可避免地衍生出了一系列资源环境剥夺问题和 资源环境保障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就是要以我国资源与生态环境保障程度为前提约 束条件,使城市化进程与新型工业化道路相同步,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与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目标相一致。这就必须从国家“十二五”规划起,从国家战略层面客观分析评 价过去 50 多年来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历程,科学预测未来 30 年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总体目标, 以及实现这种目标所必需的

5、水土资源保障程度与生态环境保障程度,进而提出基于资源环 境保障的城市化发展道路与模式当今世界上的在我国城市化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不可 避免地暴露出一系列亟待解决的资源环境保障问题和资源环境剥夺问题,造成日益紧迫的 资源与生态环境压力。这些问题能否在新一轮发展中得到解决,直接影响我国未来几十年 城市化发展的美好前景。 一、中国城市化现状 (一)城市化动力呈现出公有经济、民营经济和外资经济三足鼎立 的动力结构 在计划经济时期,中国只有单一的公有经济成分。即公有制经济,包括国 有和集体两种经济形式。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非公经济快速崛起,即 除公有经济之外其他所有经济形式,包括民营和

6、外资两大类。经济成分趋向于多元化。然 而,公有经济的步伐却相对放慢了。尤其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公有经济还出现了一定程 度的萎缩。这样,在 21 世纪之初,民营经济就取代公有经济而上升成为中国市场经济的 主体。民营经济是指由中国民间资本投资和管理的经济成分,包括除公有和外资之外所有 其他经济形式。同时,外资经济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成为中国市场经济的一个有机组 成部分。外资经济是指由境外资本投资和管理的经济成分,包括外商投资企业和港澳台商 投资企业两种形式。2006 年,公有、民营和外资三种经济成分的比重分别是 23%、56%和 21%。 因此可以说,当前中国城市化的动力结构为:公有经济为主导,

7、民营经济为主体, 外资经济为辅助,三者大体上成鼎立之势。这样的动力结构,就为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提供 了条件。 精品 (二)城市化模式演变成计划、市场和外向三种模式并存的格局 城市化动力成分和动力结构的发展与变化,自然会带来动力机制和模式的演变。 计划经济时期,在公有经济基础上,城市化形成了计划机制和模式。改革开放后,随着市 场经济的发展,在民营经济基础上,又出现了市场机制和模式。同时,随着外向经济的发 展,在外资经济的基础上,还形成了外向机制和模式。这样,改革开放 30 年来,与动力 结构的演变相适应,中国城市化的动力机制与模式也转变成计划模式为主导、市场模式为 基础、外向模式为辅助的格局。 从

8、总体上说,这样的模式结构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兼顾了质量和效率,有利于城市 化的快速推进。 (三) 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动力结构、机制和模式的优化,加快了城市化进程。在计划经济时期,中国城镇人口平 均每年增加不足 500 万人。改革开放后,城市化步伐显著加快。20 世纪 80 年代,城镇人 口平均每年增加 1000 万人以上,到 90 年代又增长到 1500 万人以上。进 21 世纪,城镇人 口平均每年增长接近 2000 万人,规模进一步扩大。同时,在 90 年代(19902000 年) , 全国城市建成区面积平均每年扩大 938 平方公里,进入 21 世纪后(20002007 年)则平 均每年

9、扩大 1861 平方公里,几乎加快了一倍 (四) 城市化质量显著改进 改革开放后,我国城市化之所以加速推进,主要是由市场经济推动的。在初级阶段, 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主要是一些小企业,甚至是个体户。由于个体私营企业规模小,素质 低,不规范,主要从事些简单的生产和经营活动。因而,早期的城市化是比较粗放的,存 在着大量的半城市化现象, 而且带来了环境污染和生态压力。即使到了 20 世纪 90 年代,由于大规模的旧城改 造和新城建设,各个城市也几乎成了建设工地。进 21 新世纪后,旧城改造接近尾声,过 去那种大拆大建式的城市化开始降温,内在素质的提升已成为新型城市化的主要内涵。尤 其是近年来,在科学发

10、展观指导下,各地积极探索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强了科技创新,信 息化和现代化进程加快,竞争力增强,城市化质量有了大的飞跃。例如,反映城市现代化 水平的各项公用事业指标,进 21 新世纪后均上了一个大台阶。尤其是园林绿地面积,在 2000 年之后的建设进度比前一个时段快了两倍 (五)大城市发展优势明显增强 计划经济时期,由于政府主导的重工业化道路,中国大城市发展较快。改革开放后,随着 市场经济的发展,小城镇快速崛起,大城市风光不再。中国的市场经济是从计划经济体制 比较薄弱的外围起步的,如农村和小城市,尤其是在东南沿海地区。这样,小城镇和小城 市最先得益于市场经济的推动,活力展现。然而,大城市由于受体

11、制的拖累,负担过重, 步履维艰。不过,到了 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同时也 精品 将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打破了),以及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尤其是第三产业的快速发 展,使大城市的活力开始得以恢复和发展。尤其是进入 21 世纪以来,市场经济体制趋于 完善,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逐步增强,大城市、特别是区域性中心城市,如上海、 南京、武汉、广州、北京等,发展优势更加突出。20002005 年,中国城市建成区面积就 显示出城市规模越大年均增长率越高的趋势 (六)。)城中国城市化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传统模式,即从计划经济时期 一直延续下来的计划模式;另一类

12、是新兴模式,包括前面提到的市场模式和外向模式两种 形式。传统模式至今仍在发挥着作用,以政府为主导因素,主要通过行政的力量来配置资 源,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尤其在中西部地区,这种城市化模式目前仍占主体 地位,甚至是唯一的模式。新兴模式是在改革开放后出现的,以资本为主导因素,由市场 来配置资源,通过发展经济,推动城市化进程。新兴模式主要存在于东部沿海,尤其集中 在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 改革开放后,东部沿海地区城市化步伐之所以显著加快,主要得益于新兴模式。由于这一 模式是以新兴工业化(尤其表现为农村工业化,主要从事简单的加工和装配活动)为动力 的,城市化的地域扩张快,占地范围广,为

13、离散型城市化。经过 30 年的发展,这一工业 化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市场空间基本上开发完备) ,目前正在进行转型和升级。尤其在 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迫使其转型和升级过程不得不加快步伐,向着技术创新型工 业发展。而且,这些地区的土地空间基本上被开发完备,不得不向着土地集约型的经济活 动转变。同时,经过 30 年的发展,这些地区已积累了雄厚的经济基础(成为中国的经济 发达地区) ,也在转型和升级,向着服务业发展:一方面是商业贸易,另一方面是生产性 服务业。这样,该地区的城市化就在原来初级工业化基础上开始进行再城市化过程,即商 业化过程。根据中国的实践经验,城市化有三个阶段:工业化商业化都市化

14、。当然, 这样的城市化主要是集中型城市化,地区中心城市将得到优先发展,如广州、深圳、温州、 苏州、上海等。 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转型和升级,就促使当地产业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扩散,这其中包括 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与扩散,如珠江三角洲向东边的惠州、北边的 河源及西边的阳江等地进行投资。这样,从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在产业上开始形成纵向关 联,经济发展和城市化的梯级差异态势正在形成,并向纵深发展。这样,中部地区的新型 工业化过程正在大规模推进,其重点在靠近东部沿海的省份,如安徽、江西、河北等省, 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西部地区,只有少数几个条件适宜的地方有限地展 开,如四川盆

15、地、关中平原等地,总体上规模不大 市化的地域差异已经形成 二二 生态系统的内容及其特点生态系统的内容及其特点 精品 生态系统平衡 (Ecosystem balance)又称自然平衡 (Natural balance),是指生态系统的 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皆处于稳定和通畅的状态。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平衡还 表现为物种数量的相对稳定。生态系统之所以能保持相对的平衡稳定状态是由于其内部 具有自动调节 (或自我恢复 )能力。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外力干扰超过限度,就 会引起生态平衡破坏,表现为结构破坏或功能衰退。造成生态平衡破坏的原因有自然灾 害,也有不适当的人类活动。当今,由于人类对自然力的作用巨大,生态系统平衡已成 为全人类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 (一)过去 30 年我国城市化进程相对于世界平均状况而言,速度快 但水平低 中国城市化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