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4409346 上传时间:2018-09-12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1.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 考点: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起源;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的内容与形式 2.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能动性的特点;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3.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考纲解读细化面向高考,【本课知识网络】,【融汇贯通】掌握一个方法论:要全面掌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握两个方面:认识唯物论与认识论两个层面的知识体系。明确三对关系: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关系、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关系。理解四个概念:物质、意识、规律和实践。把握五个原理:即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意识的能动作用

2、原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原理、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该讲主要以“意识”为主线,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个角度进行分析。立足于“是什么”,分析了意识的起源、生理基础、内容和形式。立足于“为什么”,分析了意识的能动作用,即能动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立足于“怎么样”,分析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真题感受体会命题方向,1.(2016年全国高考北京卷27)针对学生群体中的“拖延症”现象,某校学生“创客”社团设计了一款手机应用软件,该软件具有如下功能:,同学们从哲学角度对这一设计进行讨论,下列分析合理的有 “目标

3、”强调意识的目的性,能使我心无旁骛,抓紧时间 “任务拆分”把整体分解成部分,避免因为任务庞大而畏难不前 “量化评估”创造了新的规律,督促我有条不紊地完成任务 “同伴激励”强调外部矛盾的作用更为重要,大家会因此不甘落后 A. B. C. D. ,A,2.(2016年全国高考江苏卷26)俗话说:“人闲百病生。”医学研究表明,适度的紧张有益于健康激素的分泌,这种激素能增强身体的免疫力,抵御外界的不良刺激和疾病的侵袭。这说明 A.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变化之中 B.没有人脑就不可能有人类意识的产生 C.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控制作用 D.物质是能够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C,3.(2015江

4、苏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七十八条规定:“人民法院认定证人证言,可以通过对证人的智力状况、品德、知识、经验、法律意识和专业技能等的综合分析作出判断。”之所以这样规定,是因为( ) A、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 B、意识是主观的也是不真实的 C、主观与客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A,4.(2015全国新课标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抗日战争期间,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疯狂进攻,中国人民克服经济力、军力、政治阻力等远远弱于日本的困难,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涌现出杨靖宇、赵尚志、左权、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爱国将领,“狼牙

5、山五壮士”、“八百壮士”等上千英雄群体,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爱国主义的壮丽史诗。在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日战争中,形成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关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抗战精神始终支撑和激励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终于打败了极其残暴、极其野蛮的日本侵略者,赢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结合材料,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说明抗战精神对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作用。(10 分)(2)近年来,日本政界有人企图否认日本侵华的历史,请你加以批驳。

6、(6分),(1)意识对物质的能动反映,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3分)抗战精神是激励中国人民坚持抗战、争取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3分)抗战精神极大激发了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斗志,增强了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信心。(2分)激奋中国人民克服国力弱、武器装备落后等困难,坚持持久战,最终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2分),(2)答案示例:南京大屠杀、731部队制造使用化学武器残害中国人民等日本侵略战争的罪行铁证如山,不会因任何人的抵赖而改变,否认日本侵略历史的言行,是对日本军国主义战争罪行的蓄意美化,是对世界公理良知的粗暴践踏,违背了当今和平与发展的世界潮流,否认日本侵华历史的言行,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破坏

7、了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对人类和平和正义构成了巨大威胁。(6分),5.(2015江苏卷) “如果你是鱼,不要迷恋天空。如果你是鸟,不要痴情海洋。”诗句表明( ) A、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B、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D、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D,6.(2015重庆卷)人类在享受机器人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担心某一天机器人会在智能上超越人类,就像科幻电影中所描绘的:人被机器人关在“动物园”中,供机器人观赏。科幻电影表达的这种观念( ) A.否认了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B.证实了机器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C.说明了人类认识发展的无限性 D.体现事物发展

8、的辩证否定过程,A,7.(2015广东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要实施这一基本方略,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建设和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材料二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社会中的“官本位”思想仍然浓厚。长官意志、“拍脑袋”作决策,做事遇到障碍就“蛮干硬上”等现象时有发生,一些领导干部甚至认为,法律只管群众,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法治的推进。因此,依法治国的关键是依法治权。 (1)材料一体现了意识的哪些作用?(4分),认识世界/意识活动 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9、2分)改造世界/意识具有能动性,对物质有能动的反映,有能动的反作用(2分),8.(2014海南卷)山海经中追日的“夸父”,淮南子中射日的“后羿”,西游记中七十二变的“孙悟空”和聊斋志异中一个个善良的“狐仙”,这些虚构的形象在现实生活中都有其“原型”。这是因为( ) 意识本质上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意识能够在反映现实世界基础上创造幻想的世界 观念中的矛盾与现实生活中的矛盾不具有同一性 观念中的矛盾的解决取决于人的意识的发展 A B C D,A,9.(2014江苏卷)被誉为“咫尺之内再造乾坤”的苏州园林,其设计源自江南风景中的曲径流水、雕窗匾额、楹联书画置身于其中,“风载书声出藕花”的江南情思油然而

10、生。 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A. 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B. 意识是沟通主客观世界的桥梁 C. 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D. 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C,重点难点突破考点一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归纳总结】1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2)意识是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2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1)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2)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3从意识的内容与形式看,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意识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4正

11、确理解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1)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正确的意识可以推动物质世界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物质世界的发展。方法论: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另一方面,要重视和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2)正确认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先有物质(物质第一性),后有意识(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这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A.先有物质,后有意识,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C.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12、。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A.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B.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对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C.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正确的意识推动物质世界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物质世界发展。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要求我们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物质的决定作用与意识的反作用,是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物质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意识的反作用受物质决定作用的制约,是第二位的。,【知识拓展】反射、反应、反映的区别,反射是指神经系统

13、对外界刺激所做的有规律的应答,是神经活动的最基本形式。通常它属于生理学范畴的概念。反应是指有机体对刺激的回答,反应是刺激所产生的结果,是与“刺激”相对应的概念。各种刺激引起人的一切心理活动,也包括言语在内,均是反应。它是典型的心理学范畴的概念。反映是物与物相互作用留下痕迹的过程,其中人的心理是反映的最高形式。人的心理的最高层次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且能指导人的行动。,5全面把握意识的能动作用,【知识拓展】意识的反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观能动性的区别和联系,【易错警示】1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这里的“人脑”不能写成“大脑”,因为其他动物也有大脑,但从意

14、识的本质可知,只有人才会有意识。2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形式是主观的。3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以外的任何动物以及智能机器人不能说有意识。4物质能够独立存在(不依赖于意识);意识不能独立存在(依赖于物质),但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5如何理解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但光有人脑不能产生意识,意识的产生还离不开客观存在,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人只有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客观存在通过人的实践活动作用于人脑,人脑才会形成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也才会产生意识。 (2)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世界,所以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无论何种意识都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3)从意识的主体看,对

15、同一事物或现象,不同人因立场、思维方式、知识构成、世界观等主观因素不同,会形成不同的意识。因此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易错辨析1.意识是大脑特有的机能2.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意识来源于人脑3.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是指意识能够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引起客观事物具体形态的变化,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其他动物也有大脑,但其他动物没有意识。,意识的产生离不开人脑,但意识不是来源于人脑,而是来源于客观存在。人脑是意识的“加工厂”,但不是意识的“原材料”。,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是指意识能够指导人们通过一种物质的东西作用于另一种物质的东西,从而引起物质具体形态的变化,创造出新的物质具体形态。不能把意识对客观世界的

16、指导作用理解为它能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意识只有通过人的实践才能作用于客观事物,它必须经过“实践”这一必不可少的中间环节,实践是意识反作用于客观事物(物质)的必经途径。,4.物质和意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因此说物质和意识相互影响是正确的。但物质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因此说相互制约是不正确的。类似的错误说法还有“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相互制约”“实践和认识相互制约”“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相互制约”。,5.物质和意识不可分离,相互依赖、互相依存6.意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意识依赖于物质,但物质是独立于意识之外的,物质可以脱离意识而存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事物的发展。,1.(2015锦州模拟)辛弃疾的木兰花慢是一首“送月”诗词,对西落之月展开了一连串探索性的追问。“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景东头?”大意是:当这边月儿西落时,那边的人们是不是正看见明月东升?对此王国维评论说:“词人想象,直悟月轮绕地之理,与科学家密合,可谓神悟。”这里的“神悟”( ) A.是词人头脑主观自生的 B.是词人对客观现象作出的主观反映 C.表明获得认识不一定需要通过实践 D.表明词人具有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