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第六章青春期的心理发展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54406162 上传时间:2018-09-12 格式:PPT 页数:132 大小:3.7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心理学第六章青春期的心理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132页
发展心理学第六章青春期的心理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132页
发展心理学第六章青春期的心理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132页
发展心理学第六章青春期的心理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132页
发展心理学第六章青春期的心理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1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展心理学第六章青春期的心理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心理学第六章青春期的心理发展(1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讲 青春期的心理发展 (11、12-17、18岁),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 中学生面临的心理危机 第二节 初中生心理发展 第三节 高中生心理发展,第一节 中学生面临的心理危机,一、中学生的身心特点二、中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异常问题,初中生 身心发展 一般特点,第二生 长高峰,身体外形的改变,大脑发育完整,内脏机能增强,性意识 的觉悟,性器官的发育,性机能的发展,性意识发展的关键期,性体验的出现,心理冲突 与矛盾,反抗性与依赖性,闭锁性与开放性,勇敢与怯懦,一、 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高傲与自卑,否定童年又眷恋童年,(一)外形的变化 1、身高 男生进入身高生长加速期的平均年龄是13岁左右,14岁左

2、右达到生长高峰,然后生长速度逐渐下降,到15.5岁时,又退回到以前的生长速度。 女生的这一过程要先于男生近两年,她们大多数人从9岁左右开始进入身高生长加速期,12岁左右达到生长高峰。,生理发育高峰,人生的两次“生长高峰”,2、体重 城市女生在11至14岁时体重增加最快,平均每年增长4.4公斤,12、13岁是增长高峰,14岁后增长速度迅速下降。 城市男生在13至15岁这段时间,体重增加最快,平均每年增长5.5公斤,14岁是增长高峰,15岁以后增长速度迅速下降。,3、第二性征的出现 在男性身上,第二性征主要表现为喉结突出、嗓音低沉、体格高大、肌肉发达、唇部出现胡须、周身出现多而密的汗毛 ,同时,性

3、机能方面表现为出现遗精。 在女性身上,第二性征则表现为嗓音细润、乳房隆起、骨盆宽大、皮下脂肪较多、臀部变大、体态丰满、出现了腋毛和阴毛,性机能方面表现为出现月经。,9,Bowerbirds; Fiddler crab,Guppy; Sage grouse,10,4、头面部的变化 较低的额部发际逐渐向头项部及两鬓后移,嘴巴变宽,单薄的嘴唇开始丰满。 童年期那种头大身小的特征逐渐被头身比例协调所取代。,12:01:28,12,青春期生长加速开始的时间表现出很大的个体差异, 可以从图中这两位同年龄男孩的身材比较而知 。,(二)大脑的发育 在量的方面,初中生脑重及脑容积的增长不显著。 在质的方面,这时

4、期脑的发展则有较大进展。 沟回增多、加深,表面积扩展,机能显著发展,趋于成熟。兴奋过程与抑制过程逐渐平衡,特别是内抑制机能逐步发育完善,第二信号系统逐步占据优势地位,并且在概括和调节作用上也有显著的增强。,(三)体内机能的增强 1、心脏压缩机能的增强 首先,在形态上,心血管系统出现了第二次生长加速; 其次,在机能方面,主要表现为心率、脉搏开始减慢。,2、肺的发育 在整个青春期中,肺活量将比青春期前增加1倍多,男女生肺活量存在显著差异。,3、肌肉力量的增强 肌肉力量有了很大的发展,且男女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二、中学生心理和行为异常问题,青春期是最容易出现心理和行为异常问题的高峰期: 品德不

5、良最容易出现 青少年的违法犯罪率逐年增高(在违法犯罪总数中所占比例也较高) 青少年的心理疾病的发病率也逐年增高,黑龙江十七中学(全国重点先进集体)对该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 有66.3%的学生感到心理压力最大是考试成绩不理想; 有26.4%的学生认为学习没意思,人生太沉重; 有4.8%的学生因父母离异心态和性格都发生变化; 甚至2.5%的学生遇到挫折时,可能产生轻生的念头。,有专家推算,到2020年,中国疾病总负担中精神疾病的负担将从现在的15上升到14左右。 据专家估计,我国目前初中生心理不健康的约为15%,高中生约为19%。,(一)情绪障碍,、怯懦 怯懦的基本表现是: 胆小怕事,遇事

6、好退缩,容易屈从他人,无反抗精神;进取心差,意志薄弱,在困难面前张皇失措;感情脆弱,经不住挫折和失败。,、自卑 自卑表现为: 对个人能力和品质作出偏低的评价。自卑感强的学生,处处感到不如别人,无所作为,悲观失望,甚至对那些稍加努力就可以完成的任务,也往往因自叹无能而轻易放弃。,、狭隘,狭隘俗称“心眼窄”、“小心眼”。 这种人受到一点委屈或碰到一点很小的得失便斤斤计较,耿耿于怀。具有这种性格的学生感情脆弱,意志薄弱,办事刻板,谨小慎微,有时甚至发展到吝啬、自我封闭的程度。,、嫉妒 嫉妒是看见别人某些方面(如才华、成就、品质、相貌等)高于自己而产生的一种羡慕,也是不甘心自己赶不上别人而恼怒的情感以

7、及由此所导致的相应行为。,、孤僻,性格孤僻者主要表现是: 不愿与他人接触,对周围的人常有厌烦、鄙视或戒备的心理。这种人猜疑心重,办事喜欢独来独往,人际关系不良,常此以往,还容易导致心身疾病。,、猜疑,猜疑表现为: 极度的神经过敏,遇事好疑神疑鬼。比如,有些学生看到其他同学背着自己讲话,就疑心人家在说自己的坏话;看到老师有时对自己态度冷淡一点,就会怀疑老师对自己有了看法。,(二)心理及行为偏差或障碍 1、心理生物性紊乱 青春期心理生物性紊乱主要表现于主体对自己身体机能的异常关注及对某些正常疾患的过分夸大。,青少年跟随潮流和注意自己的身材,、焦虑症,指由于精神持续的高度紧张而产生的惊恐发作状态。

8、发病时,往往表现出明显的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并出现头晕、心悸、呼吸困难、口干、尿频、出汗等身体不适,、恐怖症,指对某些特殊环境或事物所产生的强烈恐惧或紧张不安的内心体验,并作出回避反应的一种神经症 中学生中常见的有:赤面恐怖症、境遇恐怖症、异性恐怖症、对人恐怖症、学校恐怖症等,、强迫症,指患者主观上感到有某种不可抗拒、不能自行克制的观念、情绪、意向和行为的存在。 主要有:强迫观念、强迫表象、强迫动作等,强迫症,抑郁症,强迫症的自我评价标准,(1)头脑中有不必要的想法或 字句盘旋。 (2)忘性大。 (3)担心自己的衣饰不整齐及仪态不端正。 (4)感到难以完成任务。 (5)做事必须做得很慢以保证做

9、得正确。 (6)做事必须反复检查。 (7)难以做出决定。,(8)反复想些无意义的事。 (9)注意力不能集中。 (10)必须反复洗手,点数 (11)反复做毫无意义的仪式动作。 (12)常怀疑被污染。 (13)总担心亲人,作无意义的联想。 (14)出现不可控制的对立思维、观念。,评分标准和评分方法,评分标准:分为5级:没有评为0分;很轻评为1分;中等评为2分;偏重评为3分;严重评为4分。 评分方法:将各条目的分值相加,总分超过20分,应考虑有强迫症的可能,建议到精神科或心理咨询门诊作进一步检查确诊。,、抑郁症,一种以持久的抑郁心境为主,并伴有焦虑、空虚感、疲惫、躯体不适和睡眠障碍的一种神经症。 主

10、要症状表现:自觉心理压抑、苦闷;对日常活动兴趣减退;对前途悲观失望;遇事往坏处想;自觉懒散,精神不振;自我评价下降;不愿主动与别人交往,常唉声叹气,易伤感流泪或愁容满面,6、自杀的倾向及行为,自杀的一条根本的原因是少年期需面对的困难和烦恼突然增多,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就会积累起来而导致心理崩溃,有人则想用自杀的方式来解脱。,卫生部公布的有关数字显示,我国每年有25万人死于自杀,而其中80%自杀者患有抑郁症。在15至34岁人群的死亡原因中,自杀更是第一原因,其中女性自杀率比男性高25,农村自杀率是城市的3倍。自杀已成为我国公共卫生领域的一个突出问题。,我国每年有约200万人自杀未遂,而每1人有自杀

11、行为,就会对周围至少5人产生巨大的心理影响。这些人需要具有专业知识的医生来缓解、疏导其内心的痛苦,从而使他们在今后的生活中保持健康的心态。,国人自杀的八大危险因素,自杀的危险性随着危险因素的数目增多而显著增加,有6个以上危险因素的自杀率竟高达96%。在 2002年12月3日“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的成立大会上,我国首度公布中国人的八大自杀危险因素。我国自杀的八大危险因素为:抑郁程度重、有自杀未遂史、死亡当时急性应激强度大、生命质量低、慢性心理压力大、死前两天有严重的人际关系冲突、有血缘关系的人有过自杀行为、朋友或熟人有自杀行为。,7、青春期精神分裂症,症状主要表现为,思维紊乱、歪曲现实或

12、脱离与现实的联系、不能控制情绪以及人格混乱等。,精神分裂症,青春期精神分裂症,妄想型精神分裂症,心理辅导要助人自助,教会中学生自我调节,以减少冲突,降低压力,转移对抗,达到新的心理平衡。,(三)中学生犯罪,中学生犯罪,已成为 一个世界性的严重的社会问题。 近年来,国外青少年犯罪一直持续上升,美国尤其突出。70年代以后,在各种严重案件中,有一半以上是10-17岁的青少年作的案。,1、青少年犯罪率呈上升趋势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统计数据表明从1998年至2003年青少年犯罪嫌疑人的数量和未成年犯罪案数量占全国刑事案件的比例逐年增加。1998年全国检察机关批准逮捕未成年犯罪嫌疑人3898

13、3人,占批捕总数的6.5%,至2003 年全国检察机关批准逮捕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已达69780人,占批捕总数的9.1%(比2002年上升12.7%)。全国判处未成年人犯罪占刑事犯罪比率也由1998年的6.36%。上升到2003年的7.93%。,青少年犯罪特点:,2、“小孩”作大案,初犯年龄低,低龄化趋势明显。 2000年以来,14-16岁青少年违法犯罪增长率持续增高。 犯罪比率从1999年的11.42%逐年递增至2003年的15.09%。,3、犯罪类型呈现多样化,扩展式发展的趋势 涉案罪名越来越广的趋势。全国未成年人犯罪罪名由1998年98个发展到2003年未的120个,增幅达22.45% 据

14、国家禁毒委员会统计,青少年占全部吸毒人数的85%,同时摇头丸等新型毒品的主要消费群体就是青少年,4、犯罪形态越来越复杂,呈现组织团伙化,手段成人化,暴力化。 团伙犯罪占6070% 手段残忍 使用凶器,心理学工作者的反思: 如何通过心理教育预防这一系列问题?,警钟长鸣,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简称IAD)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表现为因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 类型: 网络交际成瘾(QQ、MSN等);网络游戏成瘾(比例最高);色情成瘾,(四)网络成瘾,中小学生由于身心发展不成熟,自我控制和意志力较差,面对网络的各种

15、诱惑缺乏免疫力,再加上生活阅历肤浅、缺乏对美丑善恶的正确判断能力,很容易沉溺于网络世界。中学生已成为互联网使用的最主要群体,所占网民比例最高(29.2)。(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第13次调查数据),网络成瘾对中学生的危害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生理方面:视力下降、植物神经紊乱、体内激 素水平失衡、免疫功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等;模糊人生认知,难以区分网络与现实间的区别,易出现狂妄和虚无的错觉,身心健康受到严重扭曲;,诚信缺失,荒废学业;网络孤独症、人际情感淡漠,对现实社会产生不认可甚至逃避的心理;武力和金钱被凌驾于道德和法制之上,违法犯罪,以侵财类犯罪为主,如盗窃、抢劫、抢夺等;,弱化婚恋

16、道德,为炫耀,可以有众多配偶,游戏中的子女是非玩家控制的角色,充当的只是玩家的宠物,因此,导致青少年将婚姻视为儿戏,不用担负任何责任;不正当性意识,网络游戏充满了色情信息,自制力较弱的青少年极易受其影响,诱发不正当性意识,从而催生色情犯罪;,网络成瘾对青少年身心的影响,以网络暴力游戏为例 据民盟北京市委发布的题为“关于电子游戏与未成年人的教育问题”的调研报告,88%的学生玩电子游戏,其中昼夜连续(20小时以上)玩过的学生达7%,14.8%的学生患有网络成瘾(初中生11.8,高中生15.9)。由于长时间地沉溺于网络游戏和聊天室,使得学生们的成绩、性格、行为习惯等受到巨大影响,引起社会极大的关注和焦虑。,在众多的网络游戏中,攻击性的游戏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并且通常最受学生的欢迎。在搜狐网站上点击“热门游戏”关键词,可查到50多个最新的热门游戏,其中以打斗为其核心内容的游戏就占到一半以上。常见的暴力性游戏如:魔兽争霸、反恐精英、星际争霸、红色警戒、决战、三角洲特种部队、重返德军总部等,都深受青少年的欢迎,成为他们日常生活和网络聊天时津津乐道的话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