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河源市正德中学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第6课 北宋的政治(共14张PPT)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54405065 上传时间:2018-09-12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7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河源市正德中学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第6课 北宋的政治(共14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广东省河源市正德中学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第6课 北宋的政治(共14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广东省河源市正德中学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第6课 北宋的政治(共14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广东省河源市正德中学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第6课 北宋的政治(共14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广东省河源市正德中学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第6课 北宋的政治(共14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河源市正德中学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第6课 北宋的政治(共14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河源市正德中学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第6课 北宋的政治(共14张PPT)(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 北宋的政治,“杯酒释兵权”,宋太祖赵匡胤为什么要“杯酒释兵权”?北宋的政治有什么突出特点?,学习目标,1.了解哈赵匡胤建立北宋、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重文轻武等基本史实。 2.了解赵匡胤实施集权措施的背景条件,这些措施导致重文轻武的结果。,一、北宋的建立,960年,后周禁军首领 发动兵变,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定都 (今开封),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宋太祖赵匡胤,赵匡胤,东京,北 宋 地 图,北宋建立的历史影响?,宋太祖依照 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分裂割据局面。,先南后北,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看图表,说

2、说五代十国政权的特点,五代十国存在的时间图表,五代十国时期,武将专权,政局动荡,王朝短命,宋太祖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读史料:,(宋太祖)一日召见赵普曰:“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如何?”普曰:“陛下之言及此,天地神人之福也。唐季(末)以来,战衅不息,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他,方镇(藩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续资治通鉴长编,根据材料指出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局动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他从哪些方面提出了建议?,根本原因:藩镇割据,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失去平衡, 外重内轻。,军事:解除禁军将领兵权、军队定期换防 政治:削弱相权;派

3、文臣担任各地方长官 经济:地方设转运使,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科举:改革和发展科举制,提高文官地位,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给宋朝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影响: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北宋官员官服,三、重文轻武的时代,材料一:国家用人之法,非进士及第者不得美官。 魏泰东轩笔录,(1)根据上述材料及课本思考映了宋代的哪一社会现实?,现实:重文轻武;,(2)宋太祖重文轻武的目的是什么?,防止武将对中央集权造成威胁。,材料二:根据香港科技大学的刘光临先生的统计与推算,宋朝人均国民收入位历代最高峰,为7.5两白银,远远高于晚明2.88两,要到十九世纪的晚清,才追上宋代的水平。,根

4、据材料二及教材回答北宋重文轻武政策的积极影响?,影响: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稳定,促进了宋朝经济的发展。,材料三:宋朝文化兴盛,经济繁荣,军事上却软弱至极,不堪一击。北宋中期,各级官僚达到17000多人。这比实际所需人数多出两倍多。庞大的官僚机构中,有时三五个人担任同一项官职,互相推卸责任,不干实事,行政效率很低。,军队战斗力削弱,政府行政效率下降,人民负担加重。,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思考:重文轻武政策的消极影响是什么?,以史为鉴:国家在实施大政方针时应该遵循 怎样的原则?,原则: 政策的倾向一定不能走极端; 要综合、全盘考虑战略问题; 要结合国情,实事求是地、合理地实施各种政策;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适度的强军政策是绝对需要的。,北宋的政治,课堂小结,建立:960年 赵匡胤、开封,强化中央集权,政治:削弱相权;地方一律用文官; 经济:设转运使,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军事:解除禁军将领兵权 科举:文举兴盛、武举废弛,后果,(1)军队战斗力削弱,行政效率下降,人民负担增加; (2)有利于政权稳定和社会安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