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心得分享与评论教育研究与评论ppt培训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4400524 上传时间:2018-09-12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2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阅读心得分享与评论教育研究与评论ppt培训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阅读心得分享与评论教育研究与评论ppt培训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阅读心得分享与评论教育研究与评论ppt培训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阅读心得分享与评论教育研究与评论ppt培训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阅读心得分享与评论教育研究与评论ppt培训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阅读心得分享与评论教育研究与评论ppt培训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阅读心得分享与评论教育研究与评论ppt培训课件(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閱讀心得分享與評論 中國教育:研究與評論,書名:中國教育:研究與評論 (Chinas Education :Research & Review)出版社:教育科學出版社,3,內容要點,目標1.從不同的角度和多元的觀點來觀察中國的教育2.中國教育的變革與發展已與全球教育的 發展息息相關3.不僅止於建構多元和適應全球化的中國教育學術體系4.而更注重提升中國教育與全球教育發展之間的必要張力,期能拓展中國教育在全球教育發展中的空間和影響力。,學術研究與交流現代中國精神:知名教育家的生活故事 研究報告與評論轉制學校:事實、成因與前景從轉制學校看中國學校體制變革上海教育對外開放的政策與發展全球視野和上海

2、教育國際化 專題研究與討論選擇與分配:中國教育知識歷史的社會學分析,探討主題,現代中國精神:知名教育家的生活故事 (許美德香港教育學院),介紹六位知名教育家:家庭.早期教育.事業生涯發展目前處境與地位1949年以前的家庭影響和教育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的觀點,改革開放後的觀點,李秉德:貴在融合(中西文化.儒家.道.佛) 朱九思:拯救教育 潘懋元:文化的整合 謝希德:科學與國際化視角 汪永銓:北大精神(開放性) 魯潔:建構有中國特色的教育學以及教育發展.,轉制學校:事實、成因與前景 (張民選上海師範大學),轉制學校(converted schools)是一種由國家提供校舍、教師編制、和開辦費,由

3、家長支付學費,接受社會資助,由校長和董事會承辦,以效率優先資源多元的混合型學校。 1996年建立了”辦學許可證制度” 1997年國務院頒布”社會力量辦學條例” 民辦學校開始朝”好學校”.”高標準學校”邁進。民辦學校開始多樣化。 公立學校轉制之型態在此階段出現。,1999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之決定。開展民辦學校從”為輔” 、”補充”的地位,站上更大的台階。 此時,有人稱是”公辦與民辦教育同步發展” 時代的到來。 民辦學校興盛時期,有人質疑部分民辦學校是由政府教育部門主導,並非民間個人或團體所經營。應該稱為”公立民營”或”民辦公助”學校。 為積極推動改革試驗,開始朝向薄弱學校的建設及辦學機制的轉換,

4、增加社會的投入,以促進質量的提升。,至此,”民辦公助” 、”公辦民助”性質的學校逐漸從民辦學校抽離出來。 1996年”轉制學校”一詞出現在上海市教委的管理類文件中。(好學校的需求殷切) 模式: 1.公辦民助:政府交給個人或團體承辦 2.民辦公助:敬業的老教育工作者承辦 3.教育儲備金模式:教育與產業結合。入學時家長先存入基金,滋息用於校務,畢業時領回。(廣東地區) 4.多元化辦學的溫州模式:(浙江)辦學主體多元、經費籌集多渠、利用民間資源。,上海轉制學校的基本類型,一、公建配套學校轉制新城區新建住宅區 域內的學校 二、薄弱學校轉制政府對辦學條件差、資金缺乏、管理不善、質量低下、聲譽不佳的公立學

5、校轉制。 三、撤消建制公立學校轉制已撤除或將撤除建制學校之改制。 四、好學校轉制兼及公辦與民辦好處。 五、政府、學校和投資者合作辦學捐地、投入基建資金、董事會經營等均分別 由不同單位負責。,轉制學校申辦審批上海市教委,審批條件 對轉制學校的選擇 對承辦者的選擇 校舍與建制 國有資產管理 申辦審批程序申請階段評審階段審批階段,轉制學校之運作,首任校長由教育行政部門選定:有聲望的校長.在政治上可靠、經濟上廉潔、管理上內行、教育上有思想。 特殊財政政策:政府支付開辦費,前三年提供人員經費。第四年起,逐漸實現”完全自籌經費運轉” 。即”扶一把.送一程” 、”吃皇糧到吃雜糧,再到交公糧” 。 自主擇優招

6、聘教師的新機制:自主的人事管理制度、組織彈性化。,轉制學校之優勢-生命力,財政優勢:政府撥款、學雜費、創收、社會捐助、承辦者投入。另外設備較佳、教師薪資高。 師資優勢:高學歷、高職稱、年輕化。 質量和特色優勢:以質量求生存、以特色求發展。 生源優勢:具吸引力,有充足學生來源。,轉制學校面臨的挑戰和問題,產權不明晰:(歸國有之爭議)1.公建配套之校舍產權屬誰?2.承辦人投資所形成的校產,歸國有嗎?3.無形資產與增值如何看待?4.法人帶資辦校,並非無償,股權分配成為問題。 轉制學校前途不明朗:1.是否轉回普通學校2.仍維持國有、公助、民辦的理念3.轉向民辦學校、私立學校。4.健全法規-成為新型.混

7、合.中間型的學校。,探討與比較,一、轉制中的”制”是所有制、體制、投資體制、管理體制,還是運行機制、管理機制?目標應是資產公有、經費自籌、辦學自主。 二、轉制學校是一種由國家提供校舍、教師編制和開辦經費,由家長承擔教育教學成本,由校長和董事會承辦,實行效率優先、資源多元的混合型學校。 三、改變非公即私的觀念,朝中間與混合型發展。如英美新加坡等國已朝向多樣化發展。 四、轉制的核心是讓校長、教師、家長和社會共同參與學校自主管理。而且讓家長和社會參與經費投入。,從轉制學校看中國學校體制變革 越中建華東師範大學教科院,民營化可以從所有權、財政和控制三方面進行。 四種類型的劃分1.公立學校所有權的轉移。

8、2.在保持現有公立學校的前提下實現平衡。3.增加政府對私立學校的資助和支持。4.增加對政府學校的私人經費投入和控制。,轉制兼及公辦.民辦之好處,與公辦學校相同之處1.資產屬國家所有,性質上屬國有學校。2.工作人員的身份同於公辦學校。與民辦學校相同之處1.承辦者擔負籌集學校事業經費的責任與 義務。2.學校可以收取學生的學費及一定的社會捐助費。,一、轉制學校徹底轉為民營學校。 二、使公立學校轉制為股份制學校入股自願、股權平等、利益共享、風險共 擔。 三、名牌學校創辦民辦學校。 四、試行非營利和營利教育並存的體制。,發展趨勢的思考,上海教育對外開放的政策與發展(1978-1998) 丁鋼-華東師範大

9、學、劉德恩-香港教育學院,上海教育開放在三個層次上依次展開和深化 一、教育開放的啟幕1978-1984(外交工作的附屬物)(政府主導方式)(以外事接待為主的教育對外交往) 二、教育開放的展開1985-1991(開放的動力)(教育機構的對外交往經常化)(直面國外教育經驗-國內與國外)(對西方教育的借鑑),三、教育開放的深化1992-1998此時期,改革與開放成為上海發 展的兩條腿。兼重全球化與本土化(中外合作辦學的興起與迅速發展)(國際學校的增長)(外國學位與課程的引入)(涉外教育法制法規建設),發展特點與思考,一、教育開放程度外籍師數、外籍生數、課程與世界接軌度、教育成果轉換度、教育規範標準及

10、便利性。(普遍較低) 二、教育對外交往的社會服務教科文組織分部、教育國際交流協會。(官派性質、應增中介機構) 三、人才資源的國際流動回國人員是骨幹。(回國率低、鼓勵政策) 四、開放與創新的矛盾雙向教育交往才有利。 五、教育開放成果的擴大與共享自主、優勢、特色發展。,全球視野和上海教育國際化 謝仁業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教育國際化發展對上海的影響1.國際教育市場需求上海的地理位置居 要衝,出國人數領先全國各地。2.人才資源的競爭尤指高等教育人才。3.亞洲城市功能的拓展趨勢從政治、文化、科技中心到教育中心。,上海教育開放形成的基礎特徵,一、兼容並蓄:彰顯海派文化特色開放與國際化形成海派文化。1.多

11、國中外合作辦學機構集聚2.國民與非國民(外籍子女學校)教育體系並存3.多元文化辦學模式並存(歐洲.美洲.亞洲式),上海教育開放形成的基礎特徵,二、體制多元:體制的變革和多元合作1.政府為主2.政府與企業共辦3.校際合作辦學 三、集聚資源:開放戰略與目標追求的統一1.利用國外先進資源2.引進國外智力資源3.提升上海教育整體水平4.帶動上海外國投資和本地經濟、環境改善,選擇與分配:中國教育知識歷史的社會學分析 吳剛華東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一、選官制度的產生為”士”或知識份子階層提供了人身歸屬即入仕的機會。 二、科舉制度的確立為社會各階層提供了參與競爭性社會流動的規則,從而進一步強化知識選擇和分配

12、機制。 三、作為科舉必要知識的十三經構成古代教育知識的主體。 四、以科舉制度為基礎的博弈規則實現了系統整合的功能。,五、作為知識主體的十三經,一方面構成典章制度的基本架構,另一方面通過日常訓練成為國民的內化意識,從而履行了文化整合的功能。 六、文化整合的後果是抑制自然知識的生產,所以科學知識始終沒有進入知識生產的主流。註:十三經自漢代開始至宋代全部形成。詩、書、易、禮記、周禮、儀禮、春秋左氏傳、公羊傳、谷梁傳、孝經、論語、爾雅、孟子,心得感想與評論-1,一、從近年來,中國大陸對教育的投入與改革, 可以預期他將迎頭趕上先進國家,並踏入 21世紀舉足輕重的地位。 二、在追求全球化過程中,如何保有本

13、土化之 精神,成為各國教育所重視之議題。當然 中國大陸也不例外。 三、長期封閉的中國社會, 一旦開放的浪潮湧現, 傳統儒家等思想是否重新受到世人的關注, 頗值得探究。 (如維果斯基之理論重現江湖一般),心得感想與評論-2,四、對幅員廣大的大陸而言,為因應不同需求,以致產生了許多類型的學校型態,尤指在沿海地區與外界接觸較多的大城市。 五、大陸的轉制學校如同美國的特許學校、新加坡的自主學校、英國的直接資助學校、香港的津貼學校、印度的私立公助學校以及澳州的自我管理學校。均有公辦民營之性質。 六、不斷期待想與世界接軌,是否會造成西化速度太快而產生質變。 七、上海是獨特地區,擁有天時地利之便,許多制度從

14、此處開始。,心得感想與評論-3八、實施轉制所產生的問題探討(一)國有公助,對法人帶資辦學,其利益如何均分,沒有定論,勢必不利投資意願。(二)廣開轉制之門,吸走豪門子弟或優秀學生,帶給民辦學校莫大壓力。(三)那一類學校才需要轉制,不同地區產生不 同的作法,也造成有黑箱作業情事發生。(四)不穩定的制度,許多學者提出回歸到民辦學校之類型。,對台灣的啟示與問題探討 一、轉制學校帶來家長教育選擇權的機會,由於它彈性的經營模式、講求績效的行政,確實有其吸引人的地方。台灣的中小學有可能實施嗎?如果可以,那一類型的學校可以轉制或優先轉制? 二、受少子化影響, 台灣的中小學正面臨減班壓力, 甚至有廢校之疑慮。 而大陸對體質差或特殊狀況之學校其轉制曾採取易名重建、嫁接聯動(依附優質學校)、優化重組,找到生機等方式處理。我們可否應用呢?,心得感想與評論-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