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之美课件(最新)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4400109 上传时间:2018-09-12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5.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淡之美课件(最新)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淡之美课件(最新)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淡之美课件(最新)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淡之美课件(最新)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淡之美课件(最新)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淡之美课件(最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淡之美课件(最新)(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李国文,淡之美,乐清市职业中专 语文组,李国文,1930年出生于上海,原籍江苏盐城。曾任小说选刊主编,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作家,长篇小说冬天里的春天获首届茅盾文学奖。李国文是一株文坛常青树,其近年的随笔集中国文人的非正常死亡、中国文人的活法、李国文说唐都上了图书排行榜,再版之后仍然卖得很火。,词语积累,遐想(xi) 山岚(ln) 赘语(zhu) 熨帖(y)不虞之隙(y)狷躁(jun)惬意(qi) 酽黑(yn) 禅偈(j) 水光潋滟(lin yn)惊鸿一瞥(pi ) 欲壑难填(h )淬火(cu ) 不虞之隙: 指意外的误会。不虞:指出乎意料的事。隙:感情上的裂痕 惊鸿一瞥: 惊鸿:轻捷飞起的鸿雁,后

2、来形容女子轻盈艳丽的身影。意思是人或者物,只是匆匆看了一眼,却给人留下强烈、深刻的印象。 欲壑难填: 欲:欲望;壑:深谷。形容欲望象深谷一样,很难填满。指贪心重,没法满足。 狷躁: 急躁。 禅偈: 佛教的偈颂,品读213段,课文以哪些生 活和艺术现象为例阐述了淡之美?,淡妆女孩的美 西湖的美 水墨画的美 茶的美,美在本色,美在自然,美在朦胧,美在自然,美在简约,美在质朴,美在含蓄,美在淡淡的幽香,美在久久的回味,写作手法:对比 通过比较来说明和突出事物,自然本色的女孩,浓妆艳抹的女孩,一、女性美:自然本色,对比手法,早春时节的西湖,大红大绿、人工雕琢、车水马龙的浓丽景色,二、风景美 天然淡雅,

3、对比手法,中国水墨画,工笔画,油画,三、绘画美 意境遐想,齐白石虾,郑板桥竹,王羲之书法,对比手法,浓郁的咖啡,清淡的茶,四、滋味美 回味清甘,浓是一种生存的方式淡也是一种生存方式,感情:淡好还是浓好?,五、感情美 君子之交淡如水,恬淡生活观,从容而不急趋,自如而不窘迫,审慎 而不狷躁,恬淡而不凡庸,也未始不是又 一种的积极。,知识拓展:名人名句,1.庄子:君子之交淡如水。 2.诸葛亮: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解释:不追求名利,生活简单朴素,才能显出自己的志趣;不追求热闹,心境安宁清净,才能达到远大目标。 3.孔子: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解释:君子能够领悟的是道义,小人能够领悟的是利益

4、4.颜氏家训: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窃名。 解释:上等的人将名利彻底淡忘;中等的人,靠自己的成就把名立起来;下等的人,自己不行就窃取人家的。),六、哲理美 淡泊致远,课文主旨,淡是一种至美的境界。人生在世, 如果能求淡之美,得禅之趣,将是一件 快乐的事。,为什么恬淡的生活方式于身心更有裨益?,人与人之间恬淡自如的相处方式更有利于营造融洽和谐的关系。淡然面对各种欲望可以免却许多不必要的烦恼,活得更加从容自如。,揣摩语句,1、没画出来的,要比画出来的,更耐思索。 明确:中国水墨画是一种省略的艺术,简约含蓄,给欣赏者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留下了充分思考的余地,具有更持久的审美效果。,2、尤其落到自

5、己头上,一旦要一张什么自画像时,倒是宁可淡一点的好。,明确:运用比喻修辞,将个人的名分、地位等比作是自画像。认为做人应该不图虚名,对于名利的追求应该淡泊一点。,3、其实,看得淡一点,可为而为之,不可为而不强为之的话,那么,得和失,成和败,就能够淡然处之,而免掉不必要的烦恼。,明确:“看得淡一点”,是指对物质的欲望、名利等不要过分执着,表现出作者豁达的心胸和成熟的智慧。,4.“人生,其实也是这个道理。”,作用:承上启下 作者并没有否定浓烈人生哲学,但他自己更倾向于恬淡人生哲学,认为于身心大有裨益。,语言特色,例子1:在那细雨,碧水,微风,柳枝,桨声,船影,淡雾,山岚之中的西湖,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画,展现在你眼前的西湖,才是最美的西湖。 分析:运用两字短语和比喻修辞,简约含蓄,淡雅自然,描绘出一幅早春细雨中的西湖美景,令人神往。,例子2:但欲望膨胀到无限大,或争名于朝,争利于市,或欲壑难填,无有穷期;或不甘寂寞,生怕冷落,或欺世盗名,招摇过市。,分析:运用排比修辞,充分表现了那些个人欲望膨胀者的追名逐利和作者对此的否定态度。,生活中还有哪些淡之美令你心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