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元基础与应用软件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54399805 上传时间:2018-09-12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1.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限元基础与应用软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有限元基础与应用软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有限元基础与应用软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有限元基础与应用软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有限元基础与应用软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限元基础与应用软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限元基础与应用软件(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有限元基础与应用软件,授课教师:李俭 联系方式:,主要内容,有限元的基本概念 有限元的理论基础 一种简单的有限元方法 等参数单元、数值积分、线性方程组的解法 商用软件ANSYS的应用及程序开发,有限元的基本概念,什么是有限元? 有限元是做什么的?,工程上和理论上,很多过程可以用微分方程来描述。复杂的物理过程,可以采用十分简洁的数学方程来表达,微分方程是实际中应用很广泛的数学方法和数学工具。,二阶常微分方程,实际中,二阶常微分方程可以描述弹簧振子振动、 RLC电路的电流振荡等,稳态导热微分方程,稳态导热方程是一个三维拉普拉斯方程,除了 稳态导热,拉普拉斯方程还可以描述静电场电 位、不可压缩无旋流

2、的速度势。,弹性力学基本微分方程组,通过这个方程,可以求出任意弹性体受力时,内部的 应力应变,微分方程解析解 求解困难,实际中,大量求解微分 方程的需要,To 解 or not to解,its a question,由于解析解很难求出,转而求微分方程的近似解和数值解,以二维拉普拉斯方程为例,假设这一微分方程的解析解为:,由于解析解很难求出,我们可以自己选择的一个 常见的、熟悉的函数,例如一个有待定系数的多 项式作为解析解的近似函数,,采用一定的方法,求出近似函数中的待定系数, 即可得到微分方程的近似解,求近似解一般采用“加权余量”法,虽然可以求出 微分方程的近似解,但存在的问题是近似函数形式不

3、容 易确定,同时由于近似解是在整个求解域内对真实解近 似,这样是比较困难的,有时甚至做不到的。因此,求 解近似解也是受到比较大的限制的。,由于求近似解有很大的局限性,如果给定求解域内 任意一点的坐标,能够求出解函数在这个点上的数 值,也能达到求解微分方程的目的,而且这种做法 也更符合实际中求解问题的需要,因为,在实际中 我们更关心某些重要位置上,待求函数的数值或待 函数梯度的数值。,一种很自然的想法,就是由数学分析的知识,利用差分近似微分,将微分方程转化为一组线性方程组,再结合微分方程组的定解条件,求解这组微分方程。基于这种思想的方法,称之为有限差分法。,有限差分法的解就是待求函数或其导数在求

4、解域内一 系列点上的函数值,可以实现求解微分方程的目的。,从本质上说,有限差分法是对原微分方程的一种 线性处理技术,直观、简单。,以差分 代替微分,误差难以估计和把握 差分法中使用的网格,往往与所选坐标方向平行, 难以处理复杂边界 差分法得到解,是网格点处的值,若要得到其它 非网格点的值,需要更新网格重新计算,我们的想法:,1.能求出待求函数或其导数在求解域内离散点的数值,2.能方便灵活的处理复杂几何边界,或者说,适用各种复杂的求解域,3.能根据离散点的解,不重新更新网格就可以求出任意点的解或近似解,4.能保证所得的是原问题的近似解,能在一定程度上 控制误差,甚至可以在一些点或区域得到精确解的

5、数 值,对于第一个问题,只要给定杆的端点坐标,可以直接 采用平衡条件求解,,对于第二个问题,属于静不定问题,不能直接从平衡 原理求解,但是可以利用其它的力学原理求解,对于 一根杆,对于三根杆, , ,分别建立以上关系,再组合 起来,结合,假设杆的位移近似解为:,将杆端点位移值代入上述方程组,解出方程组中的 系数:,杆的x方向位移近似解为:,我们来把这个近似解的表达式整理一下,按照ui和uj 合并同类项,这样,我们就把杆的位移表示成了端点位移以及坐标 的函数,换句话说,只要给定端点的位置,以及求出 端点位移值,就可以求出杆内任意点的位移。,我们来回顾一下这个问题的求解过程,首先,这个问题无法直接

6、由平衡关系求解,此时我们 先对每根杆,利用材料力学原理,建立杆端点位移和 杆端力之间关系,可以称之为杆的求解方程; 然后,根据力平衡和位移协调条件,将各杆的求解方 程组装成整体的求解方程,这个求解方程,反映了结 构收到的外力与各个杆端点位移之间关系,求解这个 线性方程组,可以得到各杆端点位移 最后,可以写出杆内位移的近似解,可以求出杆内任 意点的位移,这个三杆系统静力求解问题,虽然简单,但是求解方法 却很有代表性和启发性,这个问题本身是一个离散杆问题,所得到解是离散点的 值,各求解点本身就是结构上的点,因此不必对边界做进一 步处理,由于有斜杆,如果采用类似差分法的方法,将 很难处理网格,可以根

7、据杆端点的坐标和位移,写出杆内位移的近似解 可以证明,对于本例来说,前面的近似解就是精确解,一根杆,几何上可以用一个线段来表示,当然,这个表 示杆的线段,可以再被划分为若干线段,对于模拟杆的 线段,内部的位移,可以用线段的端点和端点的位移来 表示,也就是我们之前提到的那个近似解,同样前面介绍的端点位移与外力的关系,这样,就建立了一个模拟杆的力学模型,可以称为 杆单元,在这个问题中,共使用了三个杆单元,杆单元的 端点称为结点。单元与单元之间通过结点连接。在单 元近似解中结点位移的系数,由于只与端点的坐标有 关,又称为形状插值函数,简称形函数。在单元结点 位移与外力的关系式中,K称为单元刚度矩阵;

8、这个 关系式称为单元求解方程。由单元刚度矩阵组合而成 整体刚度矩阵,相应的,可以建立整体求解方程。,这样,我们可以重新描述一下整个问题的求解过程了: 首先,我们将原问题的三根杆用杆单元进行划分, 单元与单元之间,单元与边界间由结点连接;然后,建立单元形状插值函数及单元近似解函数;根据力学原理建立单元刚度矩阵和单元求解方程;由单元刚度矩阵和单元求解方程,组合建立整体 刚度矩阵和整体求解方程;引入边界条件,求解整体求解方程,我们已经走到了有限元的门口,现在,我们来看第三个问题,估计讲到这里, 大家都忘了第三个问题是什么了,这个问题的求解域是一个平面三角形区域,如果使用 差分,可能会遇到一下的情况,

9、边界处理比较复杂,换一种方法求解。,描述这个问题的微分方程组可能过于复杂了,让 我们从一个简单的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是一个 力学平衡问题,因 此在求解域内的任 意点,受到的合力 为0,这就是分析 这个问题的出发点,我们从求解区域内,假设取出一块三角形小区域 三个顶点分别为i、j、k,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xi,yi) (xj,yj),(xk,yk),像第二个问题一样,我们仍然可以用三个顶点 的位移以及坐标,建立这个三角形区域内任意点位 移的近似表达。,Ni、Nj、Nk、和第二个例子一样也是形状插值函数 后面我们将会看到,这三个函数之和三角形区域 的形状有关。这里采用在小区域内近似待求变量 的

10、方法,可以降低误差,为了形式简洁,我们三个顶点的位移和受力写成列 矢量,同样也可以建立这两个矢量间的关系,这样,我们也就得到了一个模拟二维三角形区域力 与位移关系的模型,称之为平面三角形单元,现在,像第二个问题一样,我们可以用这个三角形 单元对求解区域进行划分,例如,划分的方式可以有无数种,这要根据求解问题的性 质,求解域的几何形状灵活选择,我们以第一种最简单的划分方案为例,继续介绍,这 个划分方案中,包含两个单元,4个结点,先对单元和 结点进行编号,并加上单元刚度矩阵和单元求解方程 已经建立,1,2,3,4,原来,1,3,4所在边收到的约束,现在转移到1,3,4结点上, 结构受的外力,作用在

11、2结点上,两个单元的求解方程分别为,两个单元的求解方程为:,现在要将他们组合起来,组合的原理依旧是静力平衡 与位移协调,也就是说,每个结点受力的合力为0,两 个单元共有结点的位移必须相等,现在我们来组装,按结点的顺序组装,对于结点1来说, 受到的力来自单元和约束,二者平衡,并且结合单元 求解方程,可得,现在来看结点2,结点2收到两个单元的作用力和外力 三者应该平衡,现在,把它们加起来,用同样的方法,可以把结点3和结点4的平衡方程写出来,现在我们把4个结点组合以后的力与位移的关系统一 写出来,为了方便,采用矢量和矩阵的形式,结点力的矢量,结点位移的矢量,这个矢量之间的关系:,矩阵K就是刚才推导的

12、结点力与位移方程中系数组成的,为了求解方程,还需要引入条件,我们回顾一下这个问题的解答:,首先,将求解域划分为三角形单元,单元和单元之间 通过结点连接 建立单元近似解,单元求解方程 将单元求解方程组合成整体求解方程 引入边界条件,解出求解方程,回顾一下我们的想法:,1.能求出待求函数或其导数在求解域内离散点的数值,2.能方便灵活的处理复杂几何边界,或者说,适用各种复杂的求解域,3.能根据离散点的解,不重新更新网格就可以求出任意点的解或近似解,4.能保证所得的是原问题的近似解,能在一定程度上 控制误差,甚至可以在一些点或区域得到精确解的数 值,现在要求解的是所有结点处位移的数值,是数值求解 在斜

13、边界,使三角形单元的一边与斜边重合,这样就 解决了边界问题。 由于单元近似解的建立,只要已知了结点处的位移值, 不用更新网格就可以计算任意点的位移 单元求解方程和单元刚度矩阵的推导过程(后面介绍) ,保证了误差可控,甚至在部分点上,可以得到精确 解,上面我们看到的两个问题,虽然问题不同,但求解方 法是相似的,都包含了划分单元、建立单元求解方程 建立整体求解方程、引入边界条件等主要的几个步骤, 而这些步骤也就是有限元方法的主要步骤,有限元方 法就是通过这几个步骤,将原问题的微分方程转化为 线性方程组求解。,也许有人会觉得,上面推导时好像没涉及微分方程, 后面我们将看到,在建立单元求解方程时,将运

14、用与 原问题微分方程等效的数学方法。,现在,我们可以总结一下什么是有限元了,有限元是求解微分方程的一种数值算法,第一步:将求解域划分为若干个单元,单元与单元通过 结点连接(这一步也称为结构离散化) 第二步:在单元内部,建立带求解函数的近似函数(形 函数和结点解表达) 第三步:利用与原问题微分方程和边界条件等效的数学 方法(变分原理和加权余量法)建立求解方程(线性方 程组或常微分方程组) 第四步:求解方程组,有限元的优点:,可以用于复杂的求解域,像刚才所介绍的,对斜边的求解域,三角形单元可 以很方便的模拟。求解域边界是曲线,可以用多段 直线段来模拟,甚至可以构造曲边单元。对于三维 求解域,可以构

15、造三维单元,单元的边界可以是平 面,也可以是曲面。,可用于多种物理问题,最初,有限元方法是被用来求解弹性力学问题的,但 随着有限元理论和方法的发展,现在,有限元已不仅 仅应用于弹性力学问题的求解,通过构造各种单元, 有限元可以用来求解,弹性力学、塑性力学、振动 屈曲等问题,除了固体力学问题以外,传热学、流体 力学、电磁学等问题也可以用有限元求解。有限元不 仅可以求解稳态问题,还可以求解动力学问题。,建立在严格的理论基础之上,这一点是有限元与有限差分最大的差别和优势(个人 认为),数值计算方法需要回答一个问题:求出的解 到底是不是原问题的近似解?经过数学证明,有限元 所采用的基本数学原理(变分原

16、理和加权余量法)是 与原问题微分方程及边界条件的等效形式,因此,只 要原问题的数学模型正确,就可以保证有限元求解的 正确性。,适合计算机实现,前面的三角形薄板受拉伸的例子里,最后的求解方程, 系数是一个8 8矩阵,如果手动计算势必比较麻烦, 而且随着单元数目和结点数目增多,方程的规模将大大 增加,幸好,有限元求解方程往往是一个线性方程组或 常微分方程组(线性方程组的情况居多),求解这样的 方程组的方法及程序可以标准化,计算机实现也很容易。,本节要点,什么是有限元?有限元求解问题的一般步骤 有限元的基本要素:单元,结点,单元求解方程,整体求解方程 有限元的优点? 思考题:如何理解“有限元”中“有限”两个字的含义?,作业:,在上面介绍的三角形薄板受拉伸的例子中,如果采用 下面这种单元划分形式,整体求解方程中K的形式?,内容拓展,有限元的发展历史以及发展趋势,近些年,有哪些新的有限元概念涌现出来 ppt内容由于篇幅限制,有些内容不够完整,希望大家能查阅有限元的书籍认真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