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现代文阅读复习研讨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54399425 上传时间:2018-09-12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2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现代文阅读复习研讨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中考现代文阅读复习研讨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中考现代文阅读复习研讨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中考现代文阅读复习研讨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中考现代文阅读复习研讨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现代文阅读复习研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现代文阅读复习研讨(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现代文阅 读复习研讨 遵义十六中 王素莲,2009.03.,整体把握 研究趋势,高屋建瓴 成竹于心,心中有纲领:有课标 有考点 有题型 有技巧 行动有原则:循序渐进 分块复习 突出读写 强化训练,五级研究 功不唐捐, 研究课标研究中考实施意见研究进三年的中考题研究今年的模拟题研究临近和发达地区去年的中考题,整体把握 提纲挈领,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辨析文体 整体认知,记叙文分清要素理清层次认清主旨 说明文确定对象辨识方法归纳内容 议论文看清论据分析论证把握论点,巧导精讲 中规灵活,把 “字” 写 对,学生试卷中常出现的错别字 拟人(似人) 承上启下(乘上起下) 烘托(拱托) 先抑后

2、扬(先义后扬) 托物寓意(托物于意)情景交融(情景交荣) 要求学生把此类术语百分之百的写对,分 清 概 念, 表达方式与修辞方法 修辞方法与写作手法 修辞方法与说明方法 论证方法与论据类型,规 范 表 述 用 语,语句在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下文、引出下文、埋下伏笔、作 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 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点明主旨 语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形象),语言(风格)特色评价用词:,A生动形象,优美清新; B朴实真挚,通俗易懂; C幽默诙谐,富有趣味; D语言犀利,讽刺性强; E深邃含蓄,哲理性强; F大气磅礴,气势如虹。 G准确严密,深入浅出; H言

3、简意赅,寓意深刻 I委婉含蓄,发人深省,熟记一些使用频率较高的 表达技巧名称:,动静相衬、以小见大、虚实结合、欲扬先抑、托物言志、承上启下、卒章显志、直抒胸臆、烘托渲染、对比、象征、反衬、联想、想象、借物寓理、借物喻人,景物描写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环境特点等背景 突出人物性格 推动情节发展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感情) 突出、深化主题,答题思路 答题格式,小技巧:概括类题目的解答方法,概括文章内容、段意等,有几种方法: 采摘法:采原句 浓缩法:原句剔除修饰语 归并法:用包容性强的词替换文段(句)的内容,小技巧:限字题的解答步骤,A、根据题目要求做完全准确的表述(此时不

4、要过多考虑字数多少) B、减缩字数:先去除无关紧要的修饰语;把多音节词改为单音节词;改用简称 C、将归并完的句子整理通顺,小技巧:“作用”格式法:,修辞手法作用 描写手法作用 表现手法作用 说明方法作用固定作用+语境作用,小技巧:归纳主旨格式法,记叙文 写人:记叙了赞扬了表达了 记事:记叙了歌颂了(批评)表现了 写景:采用手法,借助描写,赞扬 游记:描写了表达了感情 说明文 文章说明(介绍)了体现(展现、赞美)了 议论文 立论:文章论述了阐明了 驳论:文章驳斥了提出了主张(道理),小技巧:品味艺术特色(开放题),一般指品味文章的构思、布局、表现手法和语言特点。 回答时看它的构思是否新颖巧妙;情

5、节是否跌宕起伏;是否运用对比、讽刺、夸张、烘托、以小见大等表现手法;,小技巧:回答文章中某一内容有何作用时:,可从三个方面考虑 (1)内容方面,如深化主题、强调感情等; (2)结构方面的,如过渡、呼应等; (3)语言方面,如引人入胜、生动活泼等。,小技巧:围绕短文谈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或感受:,答题模式: 先用1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再用2-3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讲道理; 若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结合亲身经历。,考点捕捉 题型举隅,记叙文考点: 1 整体感知,分清要素、线索、顺序。 2 划分文章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层意,明确详略,归纳中心。 3 理解重点段落、关键语句含义及作用。

6、4 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表达方式的作用。 5 赏析文章的形象、语言、表现手法等。 对文章情感作出自己的评价和判断。,不同表达方式在记叙文文中的作用:,叙述: 是为了交代事情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的前因后果描写: 是为了生动表现人物或交代背景和衬托人物心情抒情: 是更好的表达作者的感情,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议论: 能起到点明主题的作用,布局谋篇的技巧:,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过度铺垫、巧设线索; 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不同位置的句子在文中所起作用:,1、首句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

7、、埋下伏笔; 2、尾句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前后呼应,言有尽而意无穷,回味深长。 3、转承句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4、中心句点明中心、揭示主旨; 5、点睛句点明全文中心,统领全文;句子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 6、情感句抒发强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 7、矛盾句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揭示深刻内涵,表达深刻见解。,把握六要素技巧:,什么时间? 什么地点? 谁? 干什么? 结果怎样?,记叙的人称:,第一人称“我”,好处是亲切自然,真实可信。 第二人称“你”:好处是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第三人称“他”,好处是不受空间和时

8、间的限制,能从更多的方面自由地叙述。,记叙的线索:,物线 事线 人线 感情线 时间线 地点线 见闻线 技巧:注意题目、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议论抒情的句子。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记叙文关键句子:,点明题旨的句子

9、; 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 总结全文的句子; 引用的句子; 起承转合的句子。,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作用,从两方面考虑: 一从结构上:A承上启下(过渡)B总领下文C总结上文的作用、D设伏笔E作铺垫,二从内容上:A开篇点题B深化中心C点明主旨(画龙点睛),结尾段的作用:,总结全文:或重申论点,或展示结局,或升华情感,目的是给读者一个简明、清晰、深刻的印象。 深化主题:从另一角度阐述、说明,使文章内容更丰富,主题更深刻。 提出问题:引发读者思考,使文章留有余味。,几种照应及作用:,开头结尾照应。开头提到的意思,在结尾处再加以强调深化,使文章结构完整,主旨突出,能更好地抒发感情,渲染气氛。 正文与标

10、题的照应。正文中一次或多次提到或点化标题是点题的照应,作用是文章的思想精华醒目地揭示给读者。具体解释标题是解题的照应,使读者清楚标题的意思。 行文中前后照应。可制造悬念,使情节发展具有吸引力和戏剧性,结构更紧凑,文脉更贯通。,刻画人物的方法:,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细节描写、白描 对比描写、环境烘托等等。,说明文考点,准确判断说明对象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 分析说明文结构,了解说明顺序 。 熟练判断说明方法 。 理解文中词句的表达作用及说明语言准确性这一点 。 理解中心意思及写作特点。,说明文分类:,(1)从内容上分: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2)从语言

11、表达方式上分:平实说明文和科学小品(文艺性说明文)。,说明顺序与说明文的结构形式说明顺序是指:时间顺序(程序顺序是时间顺序的一种)、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说明文的顺序,根据说明的目的和对象,可以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序。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总(概说)分(具体)”式、“总分总”式、“分总”式、并列式、递进式等。,说明方法及作用,举例子: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列数字:使说明更准确、更具科学性。 作比较:突出、强调事物的特征。 作诠释: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打比方: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的特征。 摹状貌: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下定义:科学、本质、概括地揭示事物(事理)的特征。 分类别

12、: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列图表: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引用说明:A、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使说明更具科学性 和说服力。B、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增强说明的趣味性。,说明方法及作用组织答案方法举例:,打比方: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形象生动地说明了 列数字: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科学、准确、具体地说明了 分类别: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条理清晰的地说明了,说明文语言特点:准确、简明要注意表示修饰、限制等词语的作用。例如:基本上、大约、左右、一般、大多数、极少、通常情况下 这些词语能否去掉? 不能,先结合语境解释,再说明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下定义要求完整,即定义的对象与

13、所下定义的外延要相等,并且要从一个方面完整地揭示概念的全部内涵;作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只要揭示概念的一部分内涵就可以了,并且解释的对象与做出的解释外延也可以不相等例:“词是能独立运用的最小语言单位”这个定义,主语与宾语的内涵与外延完全一致,可以颠倒。即说“能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是词”也行。而“铀,是银白色的金属”,则是诠释,其内涵与外延都不相等,“铀”的外延要小于“银白色的金属”的外延,主语与宾语不能倒过来说,即不能说“银白色的金属是铀”。作诠释的语言虽不像下定义那样要求严格,但也须简明、准确、通俗易懂,议论文考点:1、寻找中心论点: 2、对论据类型的分析和对论据作用的理解; 3、对论证方法

14、的分析; 4、对议论文语言的体会 5、对议论文结构的分析(先总论,后分论,再结论) 6、对文章的体验、感悟(开放性试题),三要素的关系:,论点:被证明 论据:证明 论证:用论据证明观点的过程和方法。,如何找论点:,(1)、论点的特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事物或问题所要发表的见解和主张。 (2)、论点的表达句式:往往是一个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的形式,它必须是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可以是单句,也可以是复句。 ()、论点出现的四种情况:标题、开头、结尾、论证过程中,提出论点的方法,开门见山提出论点 用问题引出论点 用名言引出论点 用故事引出论点,论据的种类:,事实论据:是有代表性的事例、史实。 道理论据

15、:正确的理论、名言、警句、公理等。,论证方法:,例证法运用典型事例说明论点。 引证法引用经典或名言、谚语等证明论点喻证法借助形象的比喻来说明论点。对比法用反向事例或事理对比说明论点。,论证结构:,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引论) (本论) (结论),议论文语言:,准确性 严密性 逻辑性 生动性,培养良好的临场阅读习惯,第一步,精读文章,整体感知理解内容和形式。 第二步,研读问题。一字不漏地阅读文章后面的问题,找出题干中的重要词语,明白命题者的意思,避免答非所问。 第三步,细读文段,做好标记。(答题时最好摘取文中的词语综合整理,尽量少用自己的语言。),看清题目要求,避免漏答、错答、。精心组织答案,精炼准确、条理清晰。注意文面整洁,字迹工整、一目了然。,做中考阅读题之温馨提示:,谢谢,2009年3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