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一般模式和步骤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4399069 上传时间:2018-09-12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3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鉴赏一般模式和步骤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诗歌鉴赏一般模式和步骤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诗歌鉴赏一般模式和步骤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诗歌鉴赏一般模式和步骤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诗歌鉴赏一般模式和步骤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一般模式和步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鉴赏一般模式和步骤(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歌鉴赏一般模式和步骤,广东省惠东县惠东中学赵文英,考点要求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形象:诗歌的形象,既可指叙事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包括英雄、名流、亲属、友人等)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苏轼 ) 也可指自然形象,即诗歌中所描写的物或景(包括山川草木、花鸟虫鱼等)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苏轼), 还可以是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骆宾王 ),意象:就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思想感情的事物。 一些艺术形象

2、经过多人的反复使用后,已逐渐形成一种普遍认同的文学意象、文化符号。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李清照)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 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 苏轼),意境: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将思想感情与作品的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情景交融)。是诗人的主观感受、感情以及对生活的理解、认识和客观事物的外在形貌特征以及内在的意蕴的融合统一。 (缺月挂疏桐,断漏人出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苏轼) 诗中的意象“缺月”“疏桐”“漏断”“孤鸿

3、”“枝寒”(外在的)与“独”“缥缈”“恨”“寂寞”“冷”(内在的)等感情色彩结合起来构成了孤独、凄凉的气氛(意境),但诗人的信念却非常坚定,表达的是诗人孤高自赏,不愿与世俗同流的生活态度。,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或塑造形象,或借助意象,并共同构成了一种画面,营造出感人的意境。 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 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残”“暗”“寒”三字在诗中有什么表达效果?请加以赏析。 参考答案:风,本来无所谓明暗的,而今却成了“暗风”。窗,本来无所谓寒热的,而今也成了“寒窗”。只因有了情的移入,情的照射,情的渗透,连“风”“灯”“窗”都变得又残又

4、暗又寒了。这些即是景语,又是情语,是以哀景抒哀情,就是情景交融。 (这首诗是怎样表达对朋友的关切的?),回顾:意境、景象、画面、氛围,孤寂冷清: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 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 。 苏轼 恬静优美:次石湖书扇韵 姜夔 桥西一曲水通村, 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 藕花多处别开门。 雄浑壮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 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苏轼 萧瑟凄凉: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虚实结合 “虚”和“实”是中国

5、传统绘画的技法之一。“实”指客观地反映绘画对象,“虚”指图画中笔画稀疏的部分或空白的部分。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虚”是指知觉中看不见、摸不着的虚幻世界和梦境等。 “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实象、事实、实境。 虚实结合是一种表现手法(描写手法),一般情况下,“虚”包括三种类型: 1.虚幻世界和梦境。例如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中梦中胜利的虚幻之景与醒来时的白发现实形成鲜明的对比,让读者体味出诗人空有大志,报国无门的悲哀。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也是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的虚幻之景。,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

6、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2.想象和回忆。 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中前两句属虚写,表明西湖六月的风光自有特色。后两句属实写,具体描写了西湖荷叶荷花在朝阳的映照下,无边无际的碧绿和艳红的荷花相互映衬的景象。 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时并不在眼前,也是虚象。作者将“雕栏玉砌”与

7、“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3.设想之境。 柳永的雨霖玲一词,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外, 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事实情,写词人和心爱的人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别的心情,是实写;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地写出了离别的依依不舍。,“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实象、事实、实境。 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上阕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赤壁险峻的形势;雨霖铃中上阕所写的两人分别的情形,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等。,“虚实相生”是指虚

8、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有时能形成强烈的对比效果,从而突出诗歌的中心。例如谢枋得的庆全庵桃花一诗“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全诗借桃花引出世外桃源,将隐居山间的眼前现实和陶渊明笔下的理想世界巧妙地结合起来,表达了作者避进山中的孤寂之情。,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有时能形成渲染烘托的作用,从而突出诗歌的中心。例如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写一年前的

9、清明节,诗人去都城郊外南庄踏青,因为口渴,就向一位农家姑娘讨水喝,姑娘给了他一杯水,并倚在桃树旁凝视着他,这情景难以忘怀,第二年,他又来到这里,虽然景物依旧,但姑娘却不知哪里去了,于是在紧闭的门上写了这首诗,表达了对并不在眼前的姑娘的思念之情。,动静结合 是一种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形成形象在意境中的和谐统一。 动静结合中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因此,动静结合的写景手法,多与衬托密切关联。 动静是指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某种情趣.,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一静一动,动静结合,描

10、写出一幅雄浑开阔的景象,令人称道.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蝉噪”“鸟鸣”写动景,“林静”“山幽”写静景,以声衬静,更见其静。,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问题:请从动静的角度鉴赏颔联和颈联。,参考答案: 第二联写物,“明月松间照”是静景,是所见,写月光透过松枝斑驳满地;而“清泉石上流”,是动景,是所闻,写山间清泉淙淙流淌。动静融为一体,构成一幅清幽可爱的风景画。 第三联是写人,诗人用“竹喧”烘托山静,是所闻;用“莲动”衬托水幽,是所见,见闻交错,“喧”“幽”互衬(反衬),把山间生活的情趣与活力艺术的表

11、现出来。, 先分析动与静在诗句中的具体体现,一般结合词语分析。 然后分析动静各自所写的内容 分析动静结合在写景中的关系及其作用,方法总结,一、分析意境型,一般提问模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式: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78、81-),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故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怎样:询问性质、方式、状况等。,答题步骤:(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

12、再创造,语言力求完美。 (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 (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要具体。如光答“表达了作者伤感的情怀”是不行的,一定要答出“因什么而伤感”。,例如2009年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江行 宋严羽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 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 离家今几宿,厌听棹歌声。 注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请从“景” 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4分),参考答案: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雪“残”、雁“断”、月“新”、潮“生”的凄迷景致,寄寓了诗

13、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回顾:意境、景象、画面、氛围,孤寂冷清: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 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 。 苏轼 恬静优美:次石湖书扇韵 姜夔 桥西一曲水通村, 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 藕花多处别开门。 雄浑壮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 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苏轼 萧瑟凄凉: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81/83) 变体提问: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

14、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的?有何效果?,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情感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怎样:如何。运用什么方法,采用何种手法等。,抒情手法,直抒胸臆(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 托物寓理,表达技巧方面的专业术语: 渲染、铺垫、铺陈、烘托、衬托、对比、照应、白描、细节描写(刻画)、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事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虚实相生、动静结合、比喻、比拟、对偶、象征、夸张、寄寓、寄托等。,答题步骤: (第一步)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第二步)结合诗句阐述说明作者

15、是怎样运用这种手法的;(第三步)说出这种说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诗,指的是寓情于景,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主观感情的诗作。诗人在诗中不是直接抒发感情,而是移情于物,融情于景,将自己的感情转移到景物上去,使景物带上感情色彩。诗人带着有情之眼去观察景物,以有情之笔去描写景物,使感情附着于景物,景物浸染上感情,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无隔。借景抒情诗往往是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情丰意密,深切动人。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练习二(2008山

16、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画堂春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捻(nin):持取,捻弄 (1)上阕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4分),上阕通过描写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残春景象,表现伤春(惜春)的无奈之情。,(2)“凭栏手捻花枝”“ 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4分),这两句词主要的表现手法是:细节描写。(写动作描写也可。)用捻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如果逐句分析,只要能答出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的感情变化也可。,例如:2009年宁海卷 鹧鸪天 代人赋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9.词的最后两句作者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词题为“代人赋”,作者为什么要以此为题?请简要说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