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月亮上的足迹

上传人:ths****59 文档编号:54397855 上传时间:2018-09-12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1.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4月亮上的足迹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24月亮上的足迹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24月亮上的足迹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24月亮上的足迹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24月亮上的足迹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4月亮上的足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4月亮上的足迹(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24 月亮上的足迹,1 嫦娥奔月。 2 朱元璋抗元起义。 3 吴刚伐桂。 4 玉兔捣药。 唐明皇游月宫。 书法 晋 王献之中秋帖。,美丽的嫦娥是射下九个太阳的英雄后羿的妻子,她因为偷吃了长生不老丹就飞进了月宫。她住在广寒宫里,捣药的玉兔和砍伐桂树的吴刚陪伴着她。嫦娥在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日,就会步出广寒宫,遥望人间。,嫦娥奔月,这个美丽的传说反映了中国古代人对月球构造的一种非常朦胧的认识,也可以说是人类最早的登月向往。,朱元璋抗元起义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 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 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廷官兵搜

2、查的十分严密, 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 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 “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 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 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相传在月亮上有一棵高五百丈的月桂树。汉朝时有个叫吴刚的人,醉心于仙道而不专心学习,因

3、此天帝震怒,把他拘留在月宫,令他在月宫伐桂树, 并说:“如果你砍倒桂树,就可获仙术。”吴刚便开始伐桂,但吴刚每砍一斧,斧起而树创伤就马上愈合,日复一日,吴刚伐桂的愿望仍未达成,因此吴刚在月亮上常年伐桂,始终砍不倒这棵树,因而后世的人得以见到吴刚在月中无休无止砍伐月桂的形象。,吴刚伐桂,传说有三位神仙,化身为三个可怜的老人,向狐狸、猴子及兔子乞食,狐狸及猴子都拿出了食物接济老人,但只有兔子没有,后来兔子告诉老人你们吃我吧,就往烈火中跳了进去,神仙们大受感动,于是将兔子送到了广寒宫成了玉兔,后来,玉兔就在广寒宫里和嫦娥相伴,并捣制长生不老药。,玉兔捣药,据唐逸史记载:唐朝开元年间,中秋之夜,方士罗

4、公远邀玄宗游月宫,掷手杖于空中,即化为银色大桥。过大桥,行数十里,到达一大城阙,横匾上有“广寒清虚之府”几个大字,罗公远对玄宗说“此乃月宫也”,见仙女数百,素衣飘然,婀娜多姿,随音乐翩翩起舞于广庭中。玄宗看得如痴如醉,默默记下仙女们优美的舞曲。回到人间后,玄宗即命令伶官依其声调整理出一首优美动听的曲子,然后配上模仿月宫仙女舞姿的舞蹈,这就是闻名后世的霓裳羽衣曲。唐明皇游月宫由此成为千古佳话,月宫从此也有了“广寒宫”之称。唐朝诗人白居易在元和年间观赏当时宫廷里表演霓裳羽衣曲,舞者“不著人家俗衣服。虹裳霞帔步摇冠,钿缨累累佩珊珊”,俨然是一副道家仙女的打扮。其舞姿也是“飘然转旋回雪轻,嫣然纵送游龙

5、惊,小垂手后抑无力,斜曳裙时云欲生”,“烟蛾敛略不胜态,风袖低昂如有情。上元点鬟招萼绿,王母挥袂别飞琼”(白居易霓裳羽衣歌),看来其意境与月宫的 神话是吻合的。,唐明皇游月宫,书法 晋 王献之中秋帖,中秋不复不得相, 还为即甚省如, 何然胜人何庆,等大军,,圈读法: 快速阅读,一目十行,凭直觉把重要的信息圈出来。 圈点什么呢? 包括重要的数据、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等。,嫦娥奔月,作者简介:朱长超男,1944年10月生,上海市南汇人。196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化学系,后又攻读哲学方法论专业,主要从事思维科学的研究。主要作品有科技革命的步伐、思维的历程、月亮上的足迹、人生的智慧等50余种,已发表的

6、各类文字在500万字以上。其作品月亮上的足迹被选入全国中学语文课本七年级上13册第24课。简单的介绍了1969年7月人类第一次登录月球的大致过程。,读准字音:,观测 指令 合算 畅谈 神往 里程碑 昂首挺立 海域 一叶孤舟 遥遥在望,gun c,zh lng,h sun,hi y,chng tn,shn wng,l chng bi,ng shu tng l,yo zi wng,y y g zhu,只能够望见却不能够接近。,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来谈论或看待。,比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 。,所费人力物力较小而收效较大。,一条孤独的小船,比喻孤零唯一。,距离很远的东西已在视线之内,可以

7、望见。,相提并论,可望而不可即,里程碑,合算,遥遥在望,一叶孤舟,积累词语:,时间:,地点:,人物:,事件:,1969年7月16日,美国佛罗里达半岛中部的肯尼迪航天中心。,阿姆斯特朗、科林斯、 奥尔德林。,探索月球。,起因 :美苏掀起太空科技竞赛1961年4月12日,发生了一件令美国人恼怒的事:苏联宇航员加加林首次进入太空。刚从床上被叫醒的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知道消息后十分震惊,因为这表明苏联在航天技术上已领先美国一步,也就是说在科技竞赛中美国处于劣势了。“这是继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之后,对美国民族的又一次奇耻大辱!”肯尼迪愤愤地说道。为了迎接苏联人的太空挑战,美国人决心不惜一切代价,重

8、振昔日科技和军事领先的雄风。美登月计划出师不利,几经波折1961年5月,当时的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宣布要在此后10年内实现载人登月。 为了登月,美国航天局以1965年和1966年的两次“双子座”计划作为铺垫,为登月提供了至少3方面的关键经验:长时间太空飞行、太空行走和飞船对接。在此期间的一些无人探测项目也为登月作了准备。 但“阿波罗计划”出师不利。1967年1月,阿波罗1号飞船发射台起火,3名宇航员遇难。美国航天局不得不重新设计飞船,提高安全系数,整个计划也因此耽搁。阿波罗11号终成功登月,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1968年10月到1969年5月,阿波罗7号至阿波罗10号飞船,先后测试了改进后的飞船系

9、统组件。阿波罗10号飞船在环月球轨道上成功飞行,为载人登月扫清了障碍。1969年7月20日,美国的阿波罗11号飞船成功在月球着陆,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在月球表面留下了人类第一个脚印。同年7月24日,这艘飞船载着宇航员顺利返回地球。此后,美国又实施了6次在技术方面更复杂的探月活动,其中除阿波罗13号飞船未能按计划登月外,其他几次都获得成功。“阿波罗”计划是世界航天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项成就。工程开始于1961年5月,至1972年12月第6次登月成功结束,历时约11年,耗资255亿美元。在工程高峰时期,参加工程的有2万家企业、200多所大学和80多个科研机构,总人数超过30万人。,思考以下三个问题:

10、,1、登月的全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2、试概括每个阶段的内容要点。,3、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做了哪几件事?,四个阶段,登月,7月20日上午 7点32分,(这是“阿波罗”宇宙飞船的“鹰”号登月舱正向月球表面缓缓降落。天空中悬挂的是地球),飞船飞过月球和地球的中和点。,飞船作减速运动,准备登月。,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换乘登月舱,飞船与登月舱脱离。,登月舱降落在月球上。,登月舱打开舱门。,阿姆斯特朗走下阶梯,登上月球。,停止作业,从月球返回登月舱。,开始准备升到一定的绕月轨道,与飞船对接。,登月舱与飞船对接成功。,以合适的角度进入大气层。圆满完成 登月计划。,1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写宇航员登月的过程?,

11、时间先后顺序。,2文章写时间为什么要落实到几分几秒?,使读者比较详细地了解登月的具体时间,也表现说明语言的精确性、严密性、科学性、真实性。,合作探究:,3、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公里?,38万公里,4、“阿波罗11号”进入太空后,是不是直接向月球飞去?为什么?,飞船进入太空后,先绕地球飞行,以便检测飞船是否正常,能否向月球飞行。(6),5、“阿波罗11”号在向月球飞行过程 中,航天员的主要工作是什么?,吃晚饭、好好休息。,6、“阿波罗11号” 降落在月球上吗?,“阿波罗11号”仍在绕月轨道上飞行。,1检查登月器着陆情况 2采集月壤和月岩的样品, 3树立登月纪念牌; 4安装各种仪器(太阳风测

12、定装置和测定月球和地球之间距离的激光仪、月震仪); 5插上美国国旗; 6和尼克松总统通话。,7、请说出宇航员在月球上做了哪几件事?,8 月球上有些什么?,月球上有泥土、石头、高山。没有空气和水。,9 科学家采集土壤和岩石做什么?,科学家采集土壤和岩石是为了 科学研究,开发利用月球。,10文章12段完整记录碑文有什么作用?,碑文揭示了人类登月的伟大意义。,11、宇航员在月球上工作了多长时间?,195个小时。,13宇航员在返航时,将什么留在太空?为什么?,14其他国家曾对美国这种做法提出批评,你认为呢?,15、根据课文内容,推测图片中飞行器的名称。,登月舱,人类在进行航天活动时遗弃在太空的各种物体

13、的碎片,被称为太空垃圾。据统计,目前约有数千吨的太空垃圾,在以每秒10公里的速度绕地球运行。给人类的太空活动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当宇航员在太空行走时,一块迎面而来、直径仅为1毫米的金属微粒足以威胁宇航员的生命。1983年美国航天飞机“挑战号”与一块直径为0.2毫米的涂料剥离物相撞,导致航天飞机停止飞行。,和平利用太空, 造福全人类。,16作者在文中用了很多数字,这些数字起什么作用?,因为这是一篇太空探索的文章,太空探索对数字的精确度要求非常高,这些数字主要是为了体现本文的准确性、科学性、真实性,体现记实报道的特点。,议论性的语句有: A、.终于代表全人类拜访了月球,迈开了人类探索太空的重要

14、一步,树起了宇航事业的一块新的里程碑。(2)B、这是一个伟大的时刻,这是人类伟大的一步。这是人类探索太空的里程碑。(11)C、这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18),17人类第一次登月有怎样的意义?找出文中议论性语句。 谈谈理解,18 美国宇航员在登月纪念碑上写下这段文字:“我们代表全人类,来这里作一次和平旅行”他们为什么不说“代表美国”?,因为相对于外星系来说,是代表人类第一次踏上了月球,是整个人类探索太空的里程牌。,19阿姆斯特朗说:“这一小步,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说说你的理解。研二,这句话精确地点出登月的意义

15、。“一小步”是指宇航员们从飞船跨到月球表面的一小步,是事实的阐述。但是这一步是人类向太空领域迈出的第一步,这一小步使曾经的不可能变为可能,它连接起人类的过去和未来、现实与梦想、地球和宇宙。它显示了人类卓越的聪明才智,说明了人类现代科技水平已经达到了向外层空间发展的水平。人类迈进宇宙的步伐将更坚实,更长远,人类的未来将更美好。开创了人类对宇宙探索的新纪元,是人类科学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因此说这是巨大的飞跃。,21 课文17、18段的作用? 1使事件记叙的更加完整生动。 2写出了事件的意义。 3使文章主题得到升华。 4表达作者激动自豪的感情。,20 分析11段后四句: 这几句话交代了登月的精确

16、时间和伟大意义。这几句都是判断句。第1、2、4句是议论。第3句是说明。这几句的作用是:句句推进,画龙点睛,深化中心。,22 使用一句话评价登月的意义。1969年7月16日,人类登上了月球。迈开了人类探索太空的第一步(重要一步),树起了宇航事业的里程碑,是一次历史性飞跃。,23 中心思想:本片纪实报道,以平实的语言,真实的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表现了人类探索太空的伟大的气魄,赞美了人类的聪明才智。,24 关于月亮的古诗词,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枫桥夜泊【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关于月亮的古诗词,水调歌头【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