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概考试卷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4394808 上传时间:2018-09-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概考试卷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马概考试卷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马概考试卷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马概考试卷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马概考试卷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马概考试卷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概考试卷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2011201120122012 学年第学年第一一学期学期 课程考试试卷(课程考试试卷(A A)卷)卷。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 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 1 分,共 30 分) 1.“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 ) A.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的基本内容 B.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的功能作用 C.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的理论品质 D.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的实践基础 2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是( )。 A.全体和部分的关系 B.有限和无限的关系 C.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D.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客观唯心主义认为世界是( )

2、。 A.客观存在的 B.人的意识创造的 C.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D.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4. 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这在哲学上属于( )。 A.抓事物的主要矛盾 B.把握事物的度 C.了解事物的量 D.认识事物的本质 5.否定之否定仿佛是向肯定的复归,这种观点是( )。 A.折中主义 B.辩证法 C.诡辩论 D.形而上学 6.真理是( )。 A.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B.对人们有用的认识 C.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D.为大多数人普遍接受的思想 7.做任何事情都要“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 )。 A.实践是正确认识的来源 B.书本知识是不重要的 C.实践

3、经验是唯一可靠的 D.要事事取得直接经验 8.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不存在(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B.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 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 9.生产力诸要素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 A.劳动对象 B.劳动资料 C.劳动者 D.科学技术 10.我国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核心是( )。 A.马列主义指导 B.共产主义理想 C.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D.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11.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是( )。 A.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规律 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规律 C.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D.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发展

4、的规律 12 人民群众的主体是( )。 A.每个时代的进步阶级 B.体力劳动者 C.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的劳动群众 D.被剥削阶级 13.从历史观上看,人类解放就是( )。 A.实现绝对自由 B.摆脱一切规律的制约 C.不受任何束缚 D.摆脱盲目必然性的奴役 14、资产阶级国家参与社会再生产的目的是( ) 。 A、实现供求总量平衡,调整优化经济结构 B、合理配置资源,提高社会生产力 C、实现充分就业 D、保证垄断资产阶级获得高额垄断利润 15、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联系的主要方式是( ) 。 A、资本输出 B、商品输出 C、对外经济援助 D、技术输出 16资本积累的源泉

5、是( ) A.资本家的节俭; B.资本的价值; C.剩余价值; D.扩大再生产; 17.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是( ) A.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B.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 C.依靠占有的剩余价值来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 D.用暴力迫使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使社会财富集中到少数人手里; 18.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 ) A.生产与需要的矛盾; 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C.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D.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 19.生产成本是( ) A.资本主义生产费用; B.实际生产费用; C.活劳动的耗费; D.物化劳动的耗费; 20.利润本质上是( ) A.成本价

6、格的产物; B.所费资本的产物; C.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D.剩余价值; 21.部门之间的竞争是以( ) A.价格竞争为特征的; B.资本循环为特征的; C.资本周转为特征的; D.资本转移为特征的; 22.资本主义工资之所以掩盖了剥削,是因为它表现为( )。 A.劳动力的价值 B.工人创造的部分价值 C.全部劳动的报酬 D.部分劳动的报酬 23.个别资本增大的两种形式( )。 A.资本积累和资本积聚 B.资本集中和资本积聚 C.资本集中和资本积累 D.资本吞并和资本联合 2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 A.生产对于人们的需求绝对过剩 B.生产对于人们的需求相对过剩 C.生产对于人们

7、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过剩 D.生产对于人们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绝对过剩 25.生产成本是资本家( )。 A.实际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和 B.实际耗费的劳动量 C.预付的全部资本 D.预付的可变资本 26.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后,市场价格( )。 A.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B.围绕成本价格上下波动 C.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 D.围绕平均利润上下波动 27.绝对地租形成的条件是( )。 A.土地私有权的垄断 B.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C.农业的资本有机构成低于工业的资本有机构成 D.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 28.商业店员的工资( )。 A.属于生产性流通费用 B.属于纯粹流通费用 C.

8、是商业店员自己创造的价值 D.是商业资本家无偿给予商业店员的价值 29.生产和资本的集中是( )。 A.垄断发展的必然结果 B.自由竞争的必然结果 C.金融资本形成后的必然结果 D.跨国公司形成后的必然结果 30.利润率是( )。 A.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率 B.剩余价值和预付总资本的比率 C.剩余价值和不变资本的比率 D.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 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具体科学的指导作用表现在( )。 A.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

9、论 B.排除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干扰 C.提供直接的理论根据和具体方法 D.提供具体资料和直接结论 2.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重要理论意义在于它有利于( )。 A.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 B.坚持物质的可知性 C.坚持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D.克服形而上学物质观的局限性 3.辩证的否定是( )。 A.事物联系环节和发展环节的统一 B.由事物内部矛盾决定的自我否定 C.主观任意的否定 D.既克服又保留 4、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与调节的目标是多重的要包括( )。 A、稳定经济 B、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 C、稳定币值与物价 D、实现充分就业 5.下列适用于一切社会形态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有( )。 A.生

10、产力是社会发展原动力的原理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关系的原理 C.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的原理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证关系的原理 6.商品的使用价值是( )。 A.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B.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C.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D.反映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7.生产资本的构成对资本周转速度的影响是( )。 A.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之间的比例 B.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各自的周转速度 C.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间的比例 D.生产资本构成中,固定资本比重大,周转速度就慢 8.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 )。 A.II(C+M-M/X)I(V+M/X) B.I(V+M)IIC

11、C. I(C+V+M)=IC+IIC D.II(C+V+M)=I(V+M)+II(V+M) 9.影响利润率高低的因素有( )。 A.资本周转速度快慢 B.剩余价值率高低 C.资本有机构成高低 D.劳动生产率高低 10.垄断条件下的竞争有( )。 A.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 B.垄断组织与非垄断企业之间的竞争 C.占统治地位的自由竟争 D.垄断组织内部的竞争 三、简答题(每小题 6 分,共 30 分) 1.简述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2.简述社会形态的含义及其社会形态理论的方法论意义。 3.怎样理解货币流通规律? 4.什么是利息率?影响利息率高低的因素有哪些? 5.为什么说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在整个生产关

12、系中起决定作用? 四、材料分析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 答题要求: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要求观点明确,论理充分。 (一)材料题一: 阅读下面的材料: 我们已经知道,货币怎样转化为资本,资本怎样产生剩余价值,剩余价值又怎样产生更多 的资本。但是,资本积累以剩余价值为前提,剩余价值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前提,而资 本主义生产又以商品生产者握有较大量的资本和劳动力为前提。因此,这整个运动好象是 在一个恶性循环中兜圈子,要脱出这个循环,就只有假定在资本主义积累之前有一种“原 始”积累(亚当斯密称为“预先积累” ) ,这种积累不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结果,而是 它的起点。 (摘自马克思资本论

13、第一卷第二十四章所谓原始积累 ) 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结合资本原始积累的涵义及其对早期资本主义发展的意义,说明为什么资本的原始积累是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起点。 (二)材料题二: 阅读下面的材料: 在以往的理想教育中,由于强调共产主义理想的无比美好,过于突出了这个理想的终极性, 无意中忽视了其非终极性。这就使一些人对共产主义理想的理解出现偏差,比如把共产主 义社会看作是历史的终点,把共产主义社会想象得像天堂一样无比完美,似乎没有丝毫改 进的余地和必要,从而无意在把一个科学的理想当成了宗教的幻想。因此,应该提出共产 主义理想的非终极性问题,从终极性与非终极性的统一中全面把握共产主义理想。 (摘自刘 建军共产主义理想追求的新阐释 ,刊于教学与研究2002 年第 4 期) 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承认共产主义社会的终极性与非终极性的现实意义何在? (2)共产主义社会的非终极性的哲学理论根据是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