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8课 思想文化(第4课时)课件 (华东师大版)

上传人:lizhe****0920 文档编号:54389942 上传时间:2018-09-12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3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8课 思想文化(第4课时)课件 (华东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8课 思想文化(第4课时)课件 (华东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8课 思想文化(第4课时)课件 (华东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8课 思想文化(第4课时)课件 (华东师大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8课 思想文化(第4课时)课件 (华东师大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8课 思想文化(第4课时)课件 (华东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8课 思想文化(第4课时)课件 (华东师大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8课,思想文化,学习要求:,1.司马光和资治通鉴的相关内容,比较史记和资治通鉴的异同。 2.佛教的传播及主要教义。 3.道教的兴盛和主要教义。 本课重点:资治通鉴的内容、体例及史学价值;佛教、道教的主要内容。,一、司马光和资治通鉴,资治通鉴 (1)体例:编年体通史 (2)叙史范围:战国至五代1300多年历史 (3)地位:全书取材广博,考证翔实,文字精练生动,被视为与史记并列的史学名著。,思考:比较史记和资治通鉴?,史学地位,都是史学名著,1、佛教: 创始:释迦牟尼(天竺) 主要教义:因果报应,轮回转世 2、中国化进程: (1)东汉初年(明帝),佛教正式传入中国; (2)隋唐时期,形成多个具

2、有中国特色的宗派; (3)宋代以后,儒、佛、道三教合一,佛教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二、佛教的中国化,菩提树下悟道,三、道教的兴盛,1、道教: 出现时间:东汉末 创始人:张陵 主要教义:“道” 修身养性,追求长生不老,得道成仙 特点:体现了中国文化注重现实人生的传统特色,2、发展进程: (1)东汉末年形成,源于中国古代民间信仰、神仙方术和道家思想; (2)东晋、南北朝,道教的理论和组织形式日益完备; (3)唐宋时期,道教空前兴盛,三家合一,修炼方式转而注重“内丹”。,1、定义: 宋朝以后,佛教、儒家和道家(道教)三大思想相互融合。 2、影响: (1)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2)体现了

3、中华文化伟大的包容性,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教合一,课堂练习,1.司马光说“臣之精力,尽于此书”,“此书”应是( ) A.史记 B.汉书 C.三国志 D.资治通鉴 2.中国化的佛教逐渐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哪一时期以后( ) A.西汉 B.宋代 C.东汉 D.隋唐,D,B,3.下列对史记和资治通鉴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都是非常有价值的历史著作 B.都是通史 C.史书的体例都是编年体 D.作者或主持编写者都姓司马,C,4.资治通鉴被视为与史记并列的史学名著。两书记载重合的历史时期是( )A.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B.从战国到五代时期C.从战国到汉武帝时期D.从汉武帝到宋神宗时期,C,5.下列内容中,与道教无关的一项是( ) A.以“道”为最高信仰 B.宣称可以长生不老,得道成仙 C.源于古代民间信仰、神仙方术和道家思想 D.东汉末年传入我国,D,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