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课件分则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54383023 上传时间:2018-09-12 格式:PPT 页数:175 大小:2.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刑法课件分则_第1页
第1页 / 共175页
刑法课件分则_第2页
第2页 / 共175页
刑法课件分则_第3页
第3页 / 共175页
刑法课件分则_第4页
第4页 / 共175页
刑法课件分则_第5页
第5页 / 共1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刑法课件分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刑法课件分则(17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二编 刑法各论,2,第二十章 刑法分论概述,第二编 刑法各论,3,【内容提要】 本章主要论述了刑法分则的体系,刑法分则条文的要素,法条竞合。【本章关键术语】 罪状 罪名 法定刑 法条竞合,4,第一节 概述,刑法总论与分论之间的关系,一般与特殊、抽象与具体、共性与个性、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它们是一种密切联系、缺一不可、相互作用的关系,第二节 分论的体系,我国刑法分则体系结构有以下特点:1.以同类客体将具体犯罪划分为十类,每一类为一章。2.对侵犯两种以上客体的犯罪按主要客体进行划分。,第 二 编刑 法 各 论,罪 刑 各 论 概 述,目录,5,第三节 罪名、罪状、法定刑,第 二 编刑 法 各

2、 论,罪 刑 各 论 概 述,目录,(一)概念与功能,概括功能,区分功能,评价功能,威慑功能,(二)分类 1.类罪名与具体罪名 2.单一罪名与选择罪名 3.确定罪名与不确定罪名,一、罪名,6,二、罪状,第 二 编刑 法 各 论,罪 刑 各 论 概 述,目录,2.分类(一)简单罪状 (二)叙明罪状 (三)引证罪状(四)空白罪状,1.概念罪状,即对犯罪具体状况的描述。,7,三、法定刑,第 二 编刑 法 各 论,罪 刑 各 论 概 述,目录,(一)种类:1.绝对确定的法定刑2.绝对不确定的法定刑3.相对确定的法定刑,(二)法定刑不同于宣告刑,8,第四节 法条竞合,第 二 编刑 法 各 论,罪 刑 各

3、 论 概 述,目录,一、法条竞合的概念由于法律规定错综复杂,一个行为可能同时触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刑法条文,而这些条文之间存在交叉或者包含关系,对之决定如何适用刑法的问题,就称做为法条竞合。,二、法条竞合的处理原则(一)特别法优于普通法(二)重法优于轻法,9,第二十一章 危害国家安全罪,第二编 刑法各论,10,11,例题:,某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甲借到M国探亲的机会,滞留不归。一年后甲受雇于N国的一个专门收集有关中国军事情报的间谍组织,随后受该国组织的指派潜回中国,找到其在某军区参谋部工作的战友乙,以1万美元的价格从乙手中购买了3份军事机密材料,对甲的行为应如何处理?( ) A、以叛逃罪论处 B、

4、以叛逃罪和间谍罪论处 C、以间谍罪论处 D、以非法获取军事秘密罪论处,12,第二十二章 危害公共安全罪,第二编 刑法各论,13,【本章重点问题】 1.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概念与构成特征 2.放火罪的概念与特征 3.破坏交通工具罪的概念与特征 4.组织、领导、参加恐怖活动组织罪的概念与特征 5.劫持航空器罪的概念与特征 6. 交通肇事罪的概念与特征 7.重大责任事故罪的概念与特征,14,第一节 危害公共安全罪概述,本章罪的构成特征 (一)同类客体就是公共安全。所谓公共安全是指不特定或者多数人的人身和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 (二)客观方面必须是实施了危害或者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三)主体是一般主体,

5、在个别犯罪中也可由单位构成。 (四)本类罪在主观方面,既可由故意构成,也可由过失构成。,第二编 刑法各论 危害公共安全罪,目录,15,第二节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一、放火罪,(一)概念与特征放火罪,是指故意放火烧毁公私财物,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1.在客观上必须有放火行为。所谓放火就是引起公私财产燃烧,制造火灾的行为。这种行为既可由作为构成也可由不作为构成。 2.侵犯的对象是他人财物。3.主观上是故意。即明知道自己的放火行为会危及公共安全,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 4.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目录,第二编 刑法各论 危害公共安全罪,16,(二)放火罪的认定,1.放火罪与故意杀人罪

6、、故意伤害罪。 关键是看行为人的行为是否足以危害公共安全, 2.放火罪与破坏交通工具罪,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 他们之间存在法条竞合,一般情况下按特别法优于普通法的原则进行处罚。 3.区别放火罪与故意毁坏公私财物罪: (1)数量,放火罪的成立其财物的损失要达到5万元。(2)是不是足以危害公共安全。 4.正确认定放火罪的既遂与未遂。(1)点火说。(2)烧毁说。(3)独立燃烧说。这是我国刑法的通说。,目录,第二编 刑法各论 危害公共安全罪,17,二、爆炸罪,(一)概念与特征爆炸罪,是指故意用爆炸方法杀伤群众,破坏公私财产,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特征:1.客观上:以实施爆炸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2

7、.主观上:危害公共安全的故意。 3. 犯罪主体:14周岁以上。,(二)爆炸罪的认定 区分爆炸罪与违反危险物品管理规定肇事罪,关键在于主观心理不同,目录,第二编 刑法各论 危害公共安全罪,18,三、投放危险物质罪,(一)概念投放危险物质罪,是指故意投放危险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二)构成特征:1.投放危险物质、危害公共安全2.主观上:危害公共安全对故意,(三)投毒罪的认定1.区分投放危险物质罪与故意杀人罪 2.投放危险物质罪与故意毁坏公私财 物罪的区别,目录,第二编 刑法各论 危害公共安全罪,19,第三节 破坏特定对象的犯罪,一、破坏交通工具罪,(三)本罪的认定 1.与盗窃罪和故意毁坏财物

8、罪的区别。 2.与刑法276条破坏生产经营罪的区别。,(一)概念破坏交通工具罪,是指破坏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足以使之发生倾覆、毁坏危险的行为。,(二)构成特征1.对象是正在使用中的汽车、火车、电力、船只、航空器。 2.客观上必须实施破坏交通工具,足以使其 发生倾覆、毁坏或已经发生倾覆、毁坏的行为。 3.主观上是破坏交通安全的故意。,目录,第二编 刑法各论 危害公共安全罪,20,二、破坏交通设施罪,(一)概念破坏交通设施罪是指故意破坏轨道、桥梁、隧道、公路、机场、航道、灯塔、标志或者进行其他破坏活动,足以使火车、汽车、电力、船只、航空器发生倾覆、毁坏危险的行为。,(二)特征1.客观表

9、现:破坏交通设施或者进行其他破坏活动,足以使交通工具发生倾毁坏或已经发生倾覆、毁坏。2.主观方面:故意。,目录,第二编 刑法各论 危害公共安全罪,21,第四节 有关枪支、弹药、爆炸物方面的犯罪,一、非法制造、买卖、运输、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罪,(二)特征 1.客观上实施了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的行为。 2.主观上:故意,即明知是枪支、弹药、爆炸物,而予以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 3.主体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一)概念 是指未经国家有关部门的批准,私自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的行为。,目录,第二编 刑法各论 危害公共安全罪,22

10、,二、盗窃、抢劫枪支、弹药、爆炸物罪、危险物质罪,(二)构成特征1.客观方面:实施了抢劫枪支、弹药、爆炸物的行为2.主观方面:是故意,并且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一)概念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劫取枪支、弹药、爆炸物的行为。,目录,第二编 刑法各论 危害公共安全罪,23,三、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罪,(二)构成特征1.主观上:故意。即明知是枪支、弹药而予以拥有私藏或者代人保管。2.客观上:持有、私藏枪支、弹药。持有与私藏都是非法占有支配枪支,但持有则是较为公开,在一定范围内别人知道,私藏则是秘密持有。,(一)概念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罪,是指违反枪支弹药管理规定,非法

11、持有、私藏枪支弹药不予交出的行为。,目录,第二编 刑法各论 危害公共安全罪,24,(三)认定,1.盗窃、抢夺、抢劫与私藏、持有的吸收关系或牵连关系。2.与非法储存枪支、弹药罪的区别:主要是数量上的大小。,目录,第二编 刑法各论 危害公共安全罪,25,第五节 实施恐怖、危险活动的犯罪,一、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活动罪,(二)构成特征 (1)客观方面:组织恐怖活动组织、领导恐怖活动组织、参加恐怖组织 (2)主观方面:故意,(一)概念是指组织、领导或者参加恐怖组织活动,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目录,第二编 刑法各论 危害公共安全罪,26,二、劫持航空器罪,(二)特征 1.直接客体:飞行安全及机上人员

12、的人身自由权利。 2.客观方面: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劫持航空器。 3.主观方面:故意。,劫持: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迫使机组人员改变航空器原定航向,而飞行至劫持者指定的地方或供其支配。 航空器:主要指飞机,按照国际公约的解释,是指 民用航空器,我国刑法没有排除军用航空器。,(一)概念 是指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劫持航空器、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目录,第二编 刑法各论 危害公共安全罪,27,(三)认定,与暴力危及飞行安全罪的界限,目录,第二编 刑法各论 危害公共安全罪,28,一、交通肇事罪,(二)特征1.主体:交通运输人员,但非交通运输人员也可构成此罪2.客观: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造成严

13、重危害结果3.主观:过失,(一)概念是指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目录,第六节 重大责任事故的犯罪,第二编 刑法各论 危害公共安全罪,29,(三)认定,1.”交通肇事后逃逸”交通肇事后逃逸是指,行为人构成交通肇事罪后,为了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2.故意杀人和故意伤害的情形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严重残废的,应当分别以故意杀人或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目录,第二编 刑法各论 危害公共安全罪,30,甲到本村乙家买柴油时,因屋内光线昏暗,甲欲点燃打火机看

14、油量。乙担心引起火灾,上前阻止。但甲坚持说柴油见火不会燃烧,仍然点燃了打火机,结果引起油桶燃烧,造成火灾,导致甲、乙及一旁观看的丙被火烧伤,乙、丙经抢救无效死亡。后经检测,乙储存的柴油闪点不符合标准。甲的行为构成何罪?A.危险物品肇事罪B.失火罪C.放火罪D.重大责任事故罪,31,根据刑法规定与相关司法解释,下列哪一选项符合交通肇事罪中的“因逃逸致人死亡“? ( ) A交通肇事后因害怕被现场群众殴打,逃往公安机关自首,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 B交通肇事致使被害人当场死亡,但肇事者误以为被害人没有死亡,为逃避法律责任而逃逸 C交通肇事致人重伤后误以为被害人已经死亡,为逃避法律责任而逃逸,导致被

15、害人得不到及时救助而死亡 D交通肇事后,将被害人转移至隐蔽处,导致其得不到救助而死亡,32,甲曾向乙借款9000元,后不想归还借款,便预谋毒死乙。甲将注射了“毒鼠强”的白条鸡挂在乙家门上,乙怀疑白条鸡有毒未食用。随后,甲又乘去乙家串门之机,将“毒鼠强”投放到乙家米袋内。后乙和其妻子、女儿喝过米汤中毒,乙死亡,其他人经抢救脱险。关于甲的行为,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多项选择 A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 B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与抢劫罪的想象竞合犯 C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与故意杀人罪的想象竞合犯 D构成抢劫罪与故意杀人罪的吸收犯,33,丁某盗窃了农民程某的一个手提包,发现包里有大量现金和一把手枪。丁某将真情告诉崔某,并将手枪交给崔某保管,崔某将手枪藏在家里。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多项选择 A丁某构成盗窃罪 B丁某构成盗窃枪支罪 C崔某构成窝藏罪 D崔某构成非法持有枪支罪,34,第二十三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