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研讨会语文课件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4382115 上传时间:2018-09-12 格式:PPT 页数:97 大小:5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研讨会语文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高考研讨会语文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高考研讨会语文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97页
高考研讨会语文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97页
高考研讨会语文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9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研讨会语文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研讨会语文课件(9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强化语境意识,提高 语用类选择题的命中率,例1、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滥挖天山雪莲现象日益猖獗的原因之一是,违法者众多且分布广泛,而管理部门人手不足,因此执法时往往捉襟见肘。 B今年头场雪后城市主干道上都没有发生车辆拥堵现象,在这种秩序井然的背后,包含着交通部门未雨绸缪的辛劳。 C一项社会调查显示,如果丈夫的收入低于妻子,一部分男性难免会感到自惭形秽,甚至无端地对自己进行心理折磨。 D老王家的橱柜里摆满了他多年收藏的各种老旧钟表,每当他向慕名来访的参观者介绍这些宝贝时,总是如数家珍。,例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马金凤幼年从艺时嗓音毫无优势,后

2、来却以清亮驰名,耄耋之年行腔依然高亢悦耳,她81年的舞台生涯中有多少值得探寻的奥秘啊! B“魔幻现实主义大师”加西亚.马尔克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名著百年孤独,一度在国内各大书店杳无踪迹,据说是因为版权问题。 C国外一些公司不明说裁员,而是给出几种让员工很难接受的“选择”,使员工只得主动请辞,有人说这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D.远处连绵的山峰上一道残破的城墙依稀可见,山下面有条深谷,怪石峥嵘,溪流湍急,无路可通,正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例3. 找出下列句子中的语病 1.清明前后,驻京部队派了800多人次参加郊区植树劳动。 2.每次查房、会诊之后,李大夫总是耐心地指导她怎样把病历写得完整、条理

3、、 清晰,告诉她怎样处置特殊病例。 3.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这样恶劣,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 顶峰。 4.这个文化站已成为教育和帮助后进青年,挽救和培养失足青年的场所,多次受到上级的表彰。 5.中央文件对经济领域中的一些问题,从理论上和政策上做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 6.有关部门对极少数不尊重环卫工人劳动、无理取闹、甚至殴打侮辱环卫工人的事件,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 7.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而是在大家的信赖和关怀中得到了力量,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 8.从云龙山北望,不远处有一个高耸的土山,那便是被项羽尊称为亚父的范增墓。 9.近年来,我国加快了高等教

4、育事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高校将进一步扩大招生,并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大学和学科。 10.为了全面推广利用菜籽饼或棉籽饼喂猪,加速发展养猪事业,这个县举办了三期饲养员技术培训班。,搭 配 不 当,动宾搭配不当 动补搭配不当 关联词搭配不当 状谓搭配不当 介宾搭配不当 定中搭配不当,把病句识别分为结构性语病(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和语义性语病(表意不明、不合逻辑)两种。,这是对辨识语病能力的一种细化,前者侧重在辨析表 达是否正确,后者侧重辨析表达是否明确。两种考查方式 相辅相成,从结构和语义两个不同层面上强调了恰当表达 的重要性。 辨识语病,是目前全国各套语文试卷中的“保

5、留节目”,从培 养、发展思维能力的角度出发,基本要求如下:识名目能够 熟练准确地列举考试大纲规定的6种语病的名称;分细类 了解前4种是结构性语病,后2种是语义性语病,能够说出这两类 语病的根本区别,把握每种语病的具体表现;集病例能够用 典型例句来支撑上述分类梳理的结果。,二、思维的精细、表达的准确、见识的品味,是语用类主观题提分的关键,例1将下面6个句子,按恰当的顺序填入横 线处。(只填序号) 紫禁城位于北京的中心, 什 刹海位于紫禁城的西北面,那里是娱乐休闲的好 去处。 顶上盖有色彩灿烂的瓦。 背后是景山, 还可以看到附近的鼓楼。 周围绕有城壕与金色瓦顶的墙垣, 由景山可以看到北京的中轴,

6、山上共有五座亭台, B. C. D. ,例2.把下面的句子组成一段话,最佳的排列是怎样的? 亚马孙河全长 6400公里 下游宽2080公里,水深100多米,浩浩荡荡注入大西洋 流域面积700多万平方公里 中游宽5公里以上,水深70米,在宽阔低平的亚马孙平原上奔流 每年泄入大西洋的水量有 3800立方公里 上游宽700米,流经重山峻岭,多急流瀑布 它的河口形如喇叭、大西洋的海潮可上溯1000公里左右 亚马孙河发源于安第斯山脉东坡 是世界上流程最长,流域面积最广,流量最大的河流 A. B. C. D. ,例3.下面句子是对黄河壶口瀑布的描写,适当调整画线部分的语序,把它改写成格式协调一致、匀整对称

7、的排比句。(可以根据题目要求改变个别词语。),正当平缓似锦缎的黄河得意之时,她突然以数里之阔的水面,跌入百尺之宽的峡谷。发出了震川虎啸般的声响,悬垂的水流如张挂的天幕,黄色的浊流如腾飞的巨龙,激起的水珠如钢花四溅,使每一位风尘仆仆走近她的游客都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典型真题全国课标卷第16题,例4. 根据所给材料的内容,在下面画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不得照抄材料,每句不超过20个字。(6分) 材料:司马迁史记记载:“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晋代王嘉在拾遗记中说:“神农采峻岭之铜,以为器。”如果这些史料可靠,则我们祖先大约在5 000年前就开始使用铜

8、器了。但是,考古学家一直没有发掘到可以确证是夏代之前的铜器。因此,这些记载还只能视为传说。 早在传说中的远古时期, 。从传世文献记载来看,我国在夏代之前就已进入铜器时代,但是, 。上个世纪5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河南偃师二里头一带发掘出了不少青铜器。经鉴定,这批青铜器的制作年代距离现在3 500多年,这个时间大概是夏晚期。它们出土的地点正好是古书中所说的夏代开采铜矿之地,因此,可以确信, 。 我们的祖先就开始采掘铜矿,铸造铜器了 这却一直没有得到考古发掘的证实 我国至迟在夏晚期就已经开始使用铜器了,【评价】 此题题面有两段文字。第一段文字为“材料”,旨在提供相关内容与信息;第二段文字有三个空缺,

9、要求考生补写恰当的句子。虽同为补充文段,但与根据上下文填补句子完全不同。题目提供的两段文字内容既相关,又有差异。 “材料”浅显易懂,考生在理解并掌握“材料”信息的基础上,充分运用概括能力、逻辑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将已获得的信息行之于文。第二段文字是提示,也是限定,防止对“材料”无筛选的抄袭。给出的答案和评分标准既“咬”得死,又放得开,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例5.下面是四个意思连贯的比喻句。请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仿写四个句子。(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 祖国是一座花园,_ 北方就是园中的腊梅;_ 小兴安岭是一朵花, _ 森林就是花中的蕊。_,湖北是一座书库,武汉就是书库里最厚重的一本书; 蛇山是一页

10、纸,黄鹤楼就是纸上最神奇的文字。 地球好像一个部落,中国就是部落中的一个家庭; 沿海诸岛是一群可爱的孩子,台湾就是其中最俏皮的一个。 江南是亭亭玉立的少女,杭州就是少女的脸庞; 西湖是水汪汪的眼睛,湖水就是眼中晶莹的泪。,例6.参照甲文第(1)段的内容在第(2)段后面的横线处续写一段文字。续写的文字由乙文改写而成,不超过130字,且与甲文内容一致,衔接顺畅。 甲 文 (1)“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是北朝作家庾信小园赋中的佳句。庾信步入小园,乍见小池中之鱼,池边寥落的修竹,不禁惊喜,心向往之。若把它改成“一尺二尺之鱼,千竿万竿之竹”则大煞风景。这里使用了小的数量词恰倒好处,显得很美。 (2

11、)但是,也不是数量词越小越好,根据内容需要,有时候反而是越大越好,越大越美。 。 乙文:唐代诗人杜牧曾写过一首题为江南春的诗:“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对这首诗,明代的文学家杨慎在升庵诗话中批评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针对杨慎的意见,清代的文学家何文焕在历代诗话考索中曾进行了驳斥说:“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题云江南春,江南方广千里。千里之中,莺啼而绿映焉,水村山郭无处无酒旗,四百八十寺楼台多在烟雨中也。此诗之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名曰江南春。”,参

12、考答案,“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是唐代诗人杜牧江南春中的名句。它写出了春天江南,方广千里,莺啼而绿映红,水村山郭无处无酒旗的胜景,意境广阔。若把“千里”改为“十里”,则诗味殆尽。这足显使用大的数量词的妙处。,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掌握丰厚的文化积淀 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三、论述类文本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要求以阅读者的知能积累为依托,以确认、整合为基本手段,准确获取文章中的新鲜信息,从而扩展、补充、校正原有的认知积累,并进行合理的推断,是一种侧重考查逻辑思维能力的测试。,解答现代文阅读题的思路方法,动笔答题前的准备工作: 1、两通读(通读文本、通读试题) 2、理清思路,粗知文意、段意。

13、 3、整体感知,把握主旨。(借助选项) 动笔答题时的注意事项: 1、看懂试题检测的意图,把握设问点。 2、确定有效的答题区间,把握相关点。 3、筛选整合重要的语句,把握答题点。 4、分析、概括,解释、阐述,均不离主旨。,纵观论述类文本的试题,其选用的文本开始时自然科学类文章为多,近年来多有选用社会科学类文章的,形成并驾齐驱的格局。其考点相对稳定,基本是按试题对应的阅读区间,由小到大设置。 考点之一通常是考查对文本材料中核心概念的理解,这样设题是很有道理的,因为所考的这些概念是理解全篇材料的支点,把握不住这些核心概念,读懂整个材料便无从谈起。,考点之二通常考查与核心概念联系密切的语句的含义或表达

14、作用的理解。对应的阅读区间比起第一个考查概念理解的题要大一些,常常是一段或几段文字。近年来这种试题常从观点和材料关系的角度设问,即提干中的语句是观点,选项表述的是支撑观点的材料,有的能支撑,有的不能支撑。这样的试题具备很强的考查逻辑分析能力的功能。,考点之三通常是从整体的角度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选项涉及的范围扩展到全文,考点多设在与核心概念联系密切的相关信息的筛选和判断上。这样的试题很适合考查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 考点之四通常考查根据文中信息进行推论的能力,考点大多设在对文本中隐含信息的理解是否正确或对前提与结论之间关系的判断是否合乎逻辑上。,说意境 很多人说:什么是意境?意境就是“

15、情”“景”交融。其实 这种解释应该是从近代开始的。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使用的“意境”或“境界”,他的解释就是情景交融。但是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情景交融所规定的是“意象”,而不是“意境”。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任何艺术作品都要创造意象,都应该情景交融,而意境则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具有的。意境除了有意象的一般规定性之外,还有自己的特殊规定性,意境的内涵大于意象,意境的外延小于意象。那么意境的特殊规定性是什么呢?唐代刘禹锡有句话:“境生于外。”“境”是对于在时间和空间上有限的“象”的突破,只有这种象外之“境”才能体现作为宇宙的本体和生命的“道”。 从审美活动的角度看,所谓“意境”,就是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西方古代艺术家,他们给自己提出任务是要再现一个具体的物象,所以他们,比如古希腊雕塑家追求“美”,就把人体刻画得非常逼真、非常完美。而中国艺术家不是局限于刻画单个的人体或物体,把这个有限的对象刻画得逼真、很完美。相反,他们追求一种“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中国园林艺术在审美上的最大特点也是有意境。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楼、台、亭、阁,它们的审美价值主要不在于这些建筑本身,而是如同王羲之兰亭集序所说,在于可使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