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经济体制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54371752 上传时间:2018-09-11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4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场经济经济体制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市场经济经济体制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市场经济经济体制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市场经济经济体制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市场经济经济体制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市场经济经济体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场经济经济体制(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章 市场经济经济体制,目的与要求,了解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的区别,探讨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下的经济运行机制。了解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经验教训,进而对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有一个较全面的把握。,基本内容,首先分析经济体制同经济制度的区别与联系;然后分析传统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在实践中的矛盾;最后对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进行讨论。,重点与难点,重点 1、了解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的区别和联系。 2、了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 难点 1、分析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运行特征及矛盾 2、把握中国社会主义体制改革的方向。,第一节 经济制度 .经济体制与 资源配置方式,一、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二

2、 、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三 、国家宏观管理的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一、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1、经济制度 所谓经济制度是指一定社会居于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基本依据,反映着社会经济最本质的特征。在生产关系诸要素中,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经济制度的核心与基础,它决定着某一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性质。,2、经济体制所谓经济体制是指一定社会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即生产关系的具体组织形式和经济管理制度。它主要包括一定社会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具体结构、经济决策权力结构、经济利益和动力结构、经济管理和调控体系等基本要素,是由这些相互联系的基本要素组成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多层次经济组织及其运行的有机整体

3、。,3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关系,区别:经济制度主要揭示人与人之间的所有制关系,按照经济制度的规定性人类社会可分为五种社会经济制度。经济体制是资源配置方式,同一经济制度可以有不同的的经济体制;经济制度是相对稳定的,经济体制是经常变动的。 联系:二者都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经济体制是经济制度的具体实现形式。,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经济制度,经济体制,计划体制,经济模式 (多种类型),市场体制,经济制度、经济体制、经济模式关系图,4. 影响经济体制的主要因素,经济体制不是一个孤立的经济范畴。它的确立、发展及转换,受制于各种因素的集合。它们对经济体制的影响可能是直接的,也可能是间接的;可能是长期的、持

4、续性的,也可能是短暂的,一次性的;可能是积极性的,也可能是消极的。这些制约因素主要包括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1、经济因素对经济体制的影响。经济因素主要是指一定社会生产力水平,生产关系性质,国民经济运行状况和经济发展阶段等因素。其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作为社会最基本的经济关系,对经济体制具有内在的决定性影响。 2、政治因素对经济体制的影响。政治因素主要指一定社会的政治制度(如国家制度、政党制度、民主制度等)和法律制度等因素。其作为一定社会的上层建筑从外部对经济体制施加影响。,二、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 1、商品经济:含义:商品经济是生产者为了交换或直接获取价值为目的进行生产的一种经济形式。

5、与自然经济相对应。 商品经济产生的原因:1、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前提条件。 2、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商品经济首先同私有制相联系。 社会主义存在不同利益差别的经济主体,这种物质利益差别主体既由财产关系决定,也由劳动差别决定。这是社会主义条件下商品经济存在的原因。 特点:自主性;平等性;竞争性;开放性。 返回,2、市场经济 含义: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基本方式的经济。 对市场经济含义有不同理解。 现代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资源配置市场化; 企业行为自主化; 宏观调控间接化; 市场管理法制化; 突出现代的含义:信息化、金融化、知识化、全球化

6、中国现阶段市场经济特点 我国正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时期,市场经济的发育,除具有现代市场经济的某些特征外,还具有如下特点: (1)具有特殊的发展起点,市场经济所需要的经济社会环境尚未培育起来。 (2)发育程度,即市场化程度较低且不平衡。 (3)建立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基础上。 (4)与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制度结合在一起。 返回,3、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联系 (1)商品经济和市场的发展是市场经济形成的基础。 (2)商品经济规律是市场机制对社会经济发挥调节作用的内在根据。 (3)商品经济的发展高度决定着市场经济的成熟程度。 市场经济是高度社会化的、高度发达的

7、商品经济。市场经济也是商品经济。 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区别 (1)商品经济形成在先,市场经济形成在后。 (2)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属于不同的层次。 第一、商品经济主要表现在产品要作为商品来生产和交换;市场经济则主要侧重于经济运行的机制是市场机制 第二、市场在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 第三、市场经济的形成与发展要求市场充分发展。 第二节,4、市场经济体制与资源配置方式 (1)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发达形式. (2)市场经济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1)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的学者提出:“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主要方式的经济,叫市场经济。” (刘国光,吴敬琏),市场

8、经济一词,从一开始就是从经济运行,即资源配置方式立论的。它无非是商品经济从资源配置角度另一种说法。 2)认为市场经济是一种经济形式或经济体制的学者提出: “市场经济是主要依靠市场供求、竞争和价格组织与调节社会经济的形式或体制”。 “ 同时又是一定的制度规定。如竞争规则等” 。认为“市场经济仅仅是一种配置方式,与经济制度不搭界的观点未必是正确的” 3)认为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高级阶段的学者提出: “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由于商品概念和内容的扩展,从而形成广泛的市场体系” (童大林)。,市场经济与资源配置(资料),陈宗胜等在中国经济体制市场化进程研究一书中提出市场化程度应当从市场化广度

9、、市场化深度和市场化基础三个维度考察。综合考虑,可以尝试设计以下指标体系加以度量:(1)广义价格自由度。(2)贸易依存度。(3)经济收入弹性。(4)预算约束度。(5)要素重组度。(6)交易规范度。 商务部(原外经贸部)进出口公平贸易局委托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院所做的中国市场经济发展报告,以政府行为规范化、经济主体自由化、生产要素市场化、贸易环境公平化和金融参数合理化等作为测度体系,认为我国年市场经济发展程度,即市场化程度为。,(3)资源配置有两种方式:市场和计划,以计划方式为主叫计划经济;以市场方式为主称市场经济。 资源配置分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 现代市场经济中资源配置是复合方式,即市场

10、机制和计划机制的结合,以市场机制为基础和为主。这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的要求。,计划机制(配置)与计划调节,计划机制是反应社会生产和社会需求之间的内在联系、有计划的实现社会总劳动按比例分配和自觉调节经济运行的经济机制。计划机制包括:计划的制定、计划的实现形式和宏观计划调节等。 计划根据社会资源按比例配置对经济运行进行调节就是计划调节。,市场机制(配置)和市场调节,市场机制是反应社会生产和社会需求之间的客观联系、通过价格、竞争和供求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社会总劳动按比例分配和自发调节经济运行的经济机制。 市场机制对经济运行的调节便是市场调节。市场调节的对象是市场主体。(153-155),5、市场经

11、济体制的特征,市场经济体制已分散的产权为基础,以平等的契约关系为原则,有两大特征:一是承认市场主体的自利性;二是产权关系明晰。,三、国家宏观管理的现代市场经济,1、现代市场经济体制又叫国家宏观管理的市场经济体制,即有政府干预、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体制。 2、政府的职能如下:(1)政府作为市场的组织者参与构造、干预和调节市场,参与市场的发育、整合和市场机制创新;(2)政府作为国家垄断代表介入社会再生产和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影响资源配置,调节国民收入的分配。(3)政府作为经济运行的协调者,制定经济计划,实施经济政策,调节产业结构,影响经济运行的周期。,3、现代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了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机制

12、相结合的经济运行机制,4、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要坚持市场化趋向的改革,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更要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提高政府的宏观调控水平。,第二节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一、 传统体制的形成与特征 二、传统体制与实践的矛盾 三、社会主义存在商品经济的客观必然性 四、中国由计划经济 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 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一、传统体制的形成与特征,1、中央集权体制的形成 2、中央集权体制的特征第一,在所有制结构上,其构成基本上是单一的全民所有制经济形式,否定和排斥多种经济成分和经营方式的存在。 第二,在经济决策权上,

13、实行过度的“中央集权”即经济决策权集中于国家。,第三,在经济资源的配置方式上,实行行政式计划配置。这种行政式计划配置主要采取指令性计划和行政命令的管理手段,即带有法律强制性地指挥调拔和分配社会经济资源,完全排斥市场机制和价值规律的作用。第四,在经济利益的分配上,劳动者生产积极性激励的动力机制主要依靠政治动员,政治制裁和精神鼓励,并未真正体现按劳分配所要求的劳动贡献与劳动报酬之间的正相关关系。,第五,在经济组织结构上,存在着封闭式的“大而全”、“小而全”的状况。一方面是中央高度集权管理,另一方面是各个部门和地区自成体系,形成“条块分割”、“城乡分割”的局面。总之,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是以国家权力为资

14、源配置中心,政府成为占有和分配社会资源的绝对主体为根本特征的。,二、传统体制与实践的矛盾主要体现在:第一,“一大二公”的所有制结构与生产力状况之间的矛盾。第二,政府权力的过分集中与政企关系危机的矛盾。 第三,经济组织结构上的条块分割与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 第四,社会资源的行政化配置与经济失衡的矛盾。 第五,平均主义的分配倾向与劳动效率损失的矛盾。,三、社会主义存在商品经济的客观必然性,1、只有经过商品经济 的充分发展阶段才能在社会范围内发展社会分工,促进生产的社会化。 2、只有经过商品经济 的充分发展阶段才能促进科技进步推动生产技术的现代化 。 3、只有经过商品经济 的充分发展阶段才能在社会经

15、济关系内部形成互相联系和互相制约的经济机制。,四、中国由计划经济 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1、选择市场经济体制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需要。2、选择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不断发展和认识逐步深化的结果。3、选择市场经济体制是改革实践发展的必然结果。4、选择市场经济体制是扩大开放的需要。,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 1、市场经济体制不是脱离具体的社会经济条件独立存在的,他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社会制度下并同该社会制度结合在一起发挥作用。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个性特征(1)市场经济体制 同社会主义 公有制相结合;(2)市场经济体制 同按劳分配相结合;(3)

16、市场经济体制 同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相结合。,第三节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不同模式 二、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三、中国和原苏联、东欧体制改革道路比较,一、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不同模式,根据各个社会主义的具体实践,大致出现了六种不同的经济体制模式第一种,军事共产主义供给制模式第二种,传统的集中计划经济模式,亦称“斯大林模式”第三种:竞争性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模式,亦称“兰格模式”。,第四种,市场社会主义模式,亦称“南斯拉夫模式”或“自治社会主义制度” 第五种,“含有市场机制的计划经济模式”,亦称“布鲁斯模式”或“分权模式” 第六种,计划性市场经济模式,亦称“锡克模式”,该模式是由前捷克斯洛伐克经济学家奥塔锡克总结提出的 第七种,科尔内改革的理想模式是有控制的市场协调模式,这实际上是从另一角度表达了锡克模式的基本构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