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的角度研究政府机构改革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54365428 上传时间:2018-09-11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5.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历史的角度研究政府机构改革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从历史的角度研究政府机构改革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从历史的角度研究政府机构改革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从历史的角度研究政府机构改革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从历史的角度研究政府机构改革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历史的角度研究政府机构改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历史的角度研究政府机构改革(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历史的角度看行政组织改革改革,主讲人:谢新友,历史分析法-以史为鉴可知兴替 以时间为轴 从横向研究(中央各部间的关系) 从纵向研究(中央与地方间的关系),开篇秦朝,秦王嬴政统一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建立,秦-三公九卿制,三公为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分掌行政、监察和军事。 九卿为中央政府各部门的主要行政长官: (1)奉常为九卿之首,掌宗庙礼仪及文化教育;(2)郎中令掌宫殿门户守卫,为宿卫侍从长官;(3)卫尉为宫门警卫之官;(4)太仆掌皇帝车马,兼掌全国马政;(5)廷尉为中央最高司法长官;6典客掌民族事务及朝聘;7宗正专管皇室亲属事务;8治粟内史职责为征收盐铁钱谷租税和国家财政收支;9少府掌山

2、海池泽之税和官府手工业制造,以供应皇室。 秦汉九卿除卫尉、廷尉和治粟内史诸卿主要掌政府行政事务外,其余诸卿职能主要为皇帝及皇室内廷服务。,汉承秦制,有所损益,刘邦总结历史 郡县制与封国制 七王之乱,汉武大帝-大一统,汉武帝-中朝制(内外朝),汉武帝为加强皇权,削弱丞相权力,建立中朝制,即选用一批地位较低的内廷人员参与朝政 朝廷政务往往先与尚书、侍中、大将军等近侍内廷“中朝”人员商议,然后告之以丞相为首的“外朝”官员。外朝官实际作用被削夺,地位下降,中朝官员受到重用。 中朝制的建立既是皇权与相权矛盾的产物,也是内廷近臣权力膨胀的结果 外戚干政、十常侍(就是太监)乱政,隋唐三省六部,隋、唐时期专制

3、集权中央政体趋于完备,建立起以皇帝为中心的三省六部制。“唐初,始合三省,中书主出命,门下主封驳,尚书主奉行”。三省长官具有宰相之职,形成三省分工明确,又相互牵制的机制。这是行政制度的重要变化。尚书省是中央行政管理的中枢,下辖六部二十四司。,唐的兵制,均田制为支撑的府兵制 唐玄宗为增强军事力量,实行了募兵制。募兵制由国家招募丁男当兵,供给衣食,免征赋役。这就减轻了农民的兵役负担,节省了府兵往来与路途的消耗,有利于生产的发展,封建国家也得以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军队。不过,募兵制的士兵以当兵为职业,将领长期统帅一支军队,兵将之间有了隶属关系,导致军阀的形成。 抵御边患-募兵制转向节度使制-演变成藩镇割据

4、,唐-藩镇割据,杨贵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郭令公-郭子仪,朱温灭唐,安史之乱,宋-文官时代的来临-分权制衡,如何分权制衡? 宰相之下,设参知政事为副相,总揆行政;又设枢密院掌军事,兵部权归枢密院。转运使司、铁盐使司、度支使司等三司掌财政,这样形成行政、军事、财政三权分立的局面,宰相的权力大大削弱 地方知州、通判相互牵制 军事强干弱枝,禁军轮调制,元-行省制-委托代理模型,国土辽阔,如何管理? 元朝中央行政制度变唐、宋的三省制为一省制中书省,以中书省为最高政务机关,六部为其所属。 地方实行行省制,明朝那些事儿-专制主义新高潮,废丞相,直统六部 军事上改大都督府为五军都督府 责任内阁

5、?设内阁容。内阁由翰林院学士组成,分首辅、次辅和群辅。其职责主要为“票拟”,即代拟诏书,批答奏折。永乐以后,内阁学士渐掌实权。内阁遂由明初的皇帝顾问秘书,变为全国行政中枢。,明特务制,魏忠贤生祠,九千岁魏忠贤,东林书院,特务制:东厂、西厂、锦衣卫 长期的宦官专权,清-终点or起点?,军机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顶点,清初由八旗旗主和议政王大臣会议共同议政。雍正年间,西北用兵频繁,为及时商议军务,设军机处。成为由皇帝直接控制下处理全国军政事务的中枢辅政部门。 特点为:办事效率高、速度快和保密。 扼杀下属创造力,体制僵化,总理衙门-外交部,鸦片战争后,清廷为适应外国列强的侵略和维护封建政权的需要,进

6、行官制改革和机构调整 洋务运动时总理衙门的设立标志着近代外交的开端 最终是列强渗透、控制满清王朝的有力工具,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中华民国向西方学习,国父孙中山,古代经验总结,人事权,无论是秦汉的三公九卿,还是唐宋的三省六部,或者明清的内阁军机,大多不过十来个政权机构负责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事务的管理运行.除了在民意与国体上与现代宪政国家不同,政府机构的简略与运行效能不能不说是当今国家机构的楷模!,财政权,相权,王权,地方,中央,互相争夺,制约,引起改革的原因,阶级内部利益调整,总结前人经验 在历史遗留问题上改革,经济社会的发展引起的调整,王权相权的制衡,破坏这一动态平衡会易引发政局动荡,政府机构改

7、革是当时社会经济状况的反应,经济决定政治,不深究其因,不可能真的懂历史,每次重大历史时间后的政局调整,判断的正误对今后的政治状况至关重要,新中国六次政府机构改革,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实行干部年轻化 1开始废除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 2精简各级领导班子 3加快了干部队伍年轻化建设步伐,第一次改革之后,国务院各部委正副职是一正二副或者一正四副,部委的领导班子成员的平均年龄从64岁减到60岁,局级干部的平均年龄从58岁降到50岁。本次改革没有触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政府职能没有转变。,一、1982年,结果,新中国六次政府机构改革,国务院在调整和减少工业专业经济管理部门方面取得了进展。如,撤消国家计

8、委和国家经委,组建新的国家计委。由于后来一系列复杂的政治经济原因,这一命题在实践中没有及时“破题”,原定于1989年开展的地方机构改革暂缓进行,二、1988年,结果,转变政府职能是机构改革的关键 1988年的政府机构改革是在推动政治体制改革,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出现的,其历史性的贡献是首次提出了“转变政府职能是机构改革的关键”这一命题。,新中国六次政府机构改革,适应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其历史性的贡献在于:首次提出政府机构改革的目的是适应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1993年改革的一个重大举措是,实行了中纪委机关和监察部合署办公,进一步理顺了纪检检查与行政监察的关系。建立社会主

9、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改革任务就是要减少、压缩甚至撤销工业专业经济部门,但从1993年机构设置来看,这类部门合并、撤销的少,保留、增加的多。如机械电子部合并本来是1988年改革的一个阶段性成果,1993年改革时又被拆成两个部机械部和电子部;能源部本来是在1988年撤消了三个专业经济部门的基础上建立的,1993年改革又撤消能源部,设立了电力部和煤炭部。给人的印象是,目的与目标背道而驰。,三、1993年,结果,新中国六次政府机构改革,1998年改革的目的与目标高度协调。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是目的,尽快结束专业经济部门直接管理企业的体制是目标。1998年改革历史性的进步是,政府职能转变有了重大

10、进展,其突出体现是撤销了几乎所有的工业专业经济部门,共10个:电力工业部、煤炭工业部、冶金工业部、机械工业部、电子工业部、化学工业部、地质矿产部、林业部、中国轻工业总会、中国纺织总会。这样,政企不分的组织基础在很大程度上得以消除。到目前为止我们都还在享受这个成果。,四、1998年,结果,消除政企不分的组织基础 鉴于当时机构设置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的现实,1998年中央人民政府实施了2008年之前涉及面最广、改革力度最大的一次政府机构改革。,新中国六次政府机构改革,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 2003年的政府机构改革,是在加入世贸组织的大背景之下进行的。 目的:进一步

11、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进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目标:逐步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是,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健全金融监管体制,继续推进流通体制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和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建设。这次改革重大的历史进步,在于抓住当时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突出问题,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比如,建立国资委,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建立银监会,建立监管体制;组建商务部,推进流通体制改革;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调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为国家直属机构,加强食品药品安全与安全生产监管。,五、2003年,结果,新中国六次政府机构

12、改革,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 2007年中共十七大报告说,要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报告还提出“抓紧制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六、2008年,解释,所谓大部门体制,即性质类同的部门进行合并,把密切相关的职能集中在一个大的部门统一行使,这样可以减少部门之间职能交叉和权限冲突,简化处理公务的手续和环节,有利于建立统一、精简、高效的服务政府和责任政府等。 。,存在的问题,改革思路不明晰,政府部门之间需要保持必要的权力制衡,基层改革随意性太强,减肥反弹症反复发作,我们已经进行了5次政府机构改革,每次都把精兵简政放在重要的位置。但是政府工作人员的总人数却越来越多,基层行政管理体制越改越杂,社改乡、市管县、县改市等反复调整。这些调整前缺乏足够的理论研究和可行性论证,结果改革不仅没有达到目的,反而使基层行政管理体制更加杂乱,不是随意增减,更不是越少越好,一旦打破均衡反而降低行政效率,昨天今天明天,新中国前,新中国后,政府职能转变,全面的政治体制改革,一些启发,阶级内部利益调整 Description of the business,正确总结历史经验,随经济社会的发展作调整,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中国的明天集权or分权?,注意引入民主机制,重点问题,Thank you!,谢谢各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