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类行政诉讼案例解读与分析

上传人:lizhe****0001 文档编号:54359362 上传时间:2018-09-11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3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伤类行政诉讼案例解读与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工伤类行政诉讼案例解读与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工伤类行政诉讼案例解读与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工伤类行政诉讼案例解读与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工伤类行政诉讼案例解读与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伤类行政诉讼案例解读与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伤类行政诉讼案例解读与分析(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工伤类行政诉讼案例解读与分析,讨论内容目录,一 受案范围案例,二 司法实体审查案例,一 受案范围案例:最高法院指导案例69号,王明德诉乐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伤认定案(2016年9月19日发布) 基本案情:当事人:原告王明德;被告乐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1.伤害事故基本情况:原告王明德系王雷兵之父。王雷兵是四川嘉宝资产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峨眉山分公司职工。2013年3月18日,王雷兵因交通事故死亡。由于王雷兵驾驶摩托车倒地翻覆的原因无法查实,四川省峨眉山市公安局交警大队于同年4月1日依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五十条的规定,作出乐公交认定2013第00035号道路交通事故证明。该道路交通事

2、故证明载明:2013年3月18日,王雷兵驾驶无牌“卡迪王”二轮摩托车由峨眉山市大转盘至小转盘方向行驶。1时20分许,当该车行至省道S306线29.3KM处驶入道路右侧与隔离带边缘相擦挂,翻覆于隔离带内,造成车辆受损、王雷兵当场死亡的交通事故。,基本案情:2.工伤认定基本情况:2013年4月10日,第三人四川嘉宝资产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峨眉山分公司就其职工王雷兵因交通事故死亡,向被告乐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申请工伤认定,并同时提交了峨眉山市公安局交警大队所作的道路交通事故证明等证据。被告以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尚未对本案事故作出交通事故认定书为由,于当日作出乐人社工时201305号(峨眉山市)工伤认

3、定时限中止通知书(以下简称中止通知),并向原告和第三人送达。2013年6月24日,原告通过国内特快专递邮件方式,向被告提交了恢复工伤认定申请书,要求被告恢复对王雷兵的工伤认定。因被告未恢复对王雷兵工伤认定程序,原告遂于同年7月30日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请求判决撤销被告作出的中止通知。,案情梳理:1.原告之子王雷兵因交通事故死亡,驾驶摩托车倒地翻覆的原因无法查实;2.公安局交警大队依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五十条的规定,作出道路交通事故证明;3.道路交通事故证明中仅载明事故经过、摩托车翻覆原因(与隔离带边缘相擦挂)、事故结果(王雷兵当场死亡),并未出具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即交通事故责任公安部

4、门未予明确认定;4.死者公司向人社部门申请工伤认定,并提交了道路交通事故证明等证据;5.人社部门以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尚未对本案事故作出交通事故认定书为由,于当日作出工伤认定时限中止通知书(以下简称中止通知),并向原告和第三人送达;6.后,原告向被告提交恢复工伤认定申请书,要求恢复工伤认定;7.因被告未恢复工伤认定程序,原告遂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请求判决撤销被告作出的中止通知。,法院裁判: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人民法院于2013年9月25日作出(2013)乐中行初字第36号判决,撤销被告乐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于2013年4月10日作出的乐人社工时201305号中止通知。一审宣判后,乐山市人力资

5、源和社会保障局提起了上诉。乐山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审理过程中,乐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递交撤回上诉申请书。乐山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上诉人自愿申请撤回上诉,属其真实意思表示,符合法律规定,遂裁定准许乐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撤回上诉。一审判决已发生法律效力。法院认为,本案争议的焦点有两个:一是中止通知是否属于可诉行政行为;二是中止通知是否应当予以撤销。,裁判理由:一、关于中止通知是否属于可诉行政行为问题法院认为,被告作出中止通知,属于工伤认定程序中的程序性行政行为,如果该程序性行政行为具有终局性,对相对人权利义务产生实质影响,并且无法通过提起针对相关的实体性行政行为的诉讼获得救济的,则属于

6、可诉行政行为,相对人提起行政诉讼的,属于人民法院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三条的规定,公安交通部门应当就交通事故作出责任认定书,但是,在现实道路交通事故中,也存在因道路交通事故成因确实无法查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不能作出交通事故认定书的情况。对此,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五十条的规定,本案中,峨眉山市公安局交警大队就王雷兵因交通事故死亡,依据所调查的事故情况,只能依法作出道路交通事故证明,而无法作出交通事故认定书。因此,本案中道路交通事故证明已经是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就事故作出的结论,也就是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条第三款中规定的工伤

7、认定决定需要的“司法机关或者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结论”。除非出现新事实或者法定理由,否则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不会就本案涉及的交通事故作出其他结论。本案被告在第三人申请认定工伤时已经提交了相关道路交通事故证明的情况下,仍然作出中止通知,并且一直到原告起诉之日,被告仍以工伤认定处于中止中为由,拒绝恢复对王雷兵死亡是否属于工伤的认定程序。由此可见,虽然被告作出中止通知是工伤认定中的一种程序性行为,但该行为将导致原告的合法权益长期,乃至永久得不到依法救济,直接影响了原告的合法权益,对其权利义务产生实质影响,并且原告也无法通过对相关实体性行政行为提起诉讼以获得救济。因此,被告作出中止通知,属于可诉行政行为

8、,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裁判理由:二、关于中止通知应否予以撤销问题法院认为,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条第三款规定,“作出工伤认定决定需要以司法机关或者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结论为依据的,在司法机关或者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尚未作出结论期间,作出工伤认定决定的时限中止”。如前所述,第三人在向被告就王雷兵死亡申请工伤认定时已经提交了道路交通事故证明。也就是说,第三人申请工伤认定时,并不存在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条第三款所规定的依法可以作出中止决定的情形。因此,被告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条规定,作出中止通知属于适用法律、法规错误,应当予以撤销。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在人民法院撤销被告作出的中止通知判决生效后,被告对涉

9、案职工认定工伤的程序即应予以恢复。,案例解读与分析:一、案例呈现出的问题与司法认识(一)工伤认定程序的中止条件1.工伤认定需依据司法机关或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作出的结论为依据;2.该结论尚未作出;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条第三款“作出工伤认定决定需要以司法机关或者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结论为依据的,在司法机关或者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尚未作出结论期间,作出工伤认定决定的时限中止。”(二)工伤认定程序需中止的处理1.作出书面的工伤认定时限中止通知书;2.依法送达各方当事人(申请人、被申请人及第三人);依据:工伤认定办法第二十条“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后,作出工伤认定决定需要以司法机关或者有关行政主管

10、部门的结论为依据的,在司法机关或者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尚未作出结论期间,作出工伤认定决定的时限中止,并书面通知申请人。”,(三)交通事故的结论意见1.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作出交通事故认定书;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三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交通事故现场勘验、检查、调查情况和有关的检验、鉴定结论,及时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作为处理交通事故的证据。交通事故认定书应当载明交通事故的基本事实、成因和当事人的责任,并送达当事人。”2.道路交通事故成因无法查清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出具道路交通事故证明;依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五十条“道路交通事故成因无法查清的,公安

11、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出具道路交通事故证明,载明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当事人情况及调查得到的事实,分别送达当事人。”,(四)工伤认定程序中止条件消失后的处理1.作出书面的工伤认定恢复通知书;2.依法送达各方当事人(申请人、被申请人及第三人);依据:正当程序原则(五)中止通知书的可诉性(是否属于法院受案范围)1.法律属性:过程性行政行为、中间性行政行为、不成熟的行政行为;2.可诉性:(1)一般情况下,对当事人权利义务不产生实质性影响:不可诉;(2)特殊情况下,对当事人权利义务产生实质性影响:可诉。依据:行政诉讼法第十二条第一款关于受案范围的规定中,第(十二)项“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他人身权、

12、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二、案例启示:工伤认定法定程序1.受理申请:15日内审查,并决定是否受理,一次性书面告知补正,书面决定是否受理;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18条第3款“工伤认定申请人提供材料不完整的,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一次性书面告知工伤认定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材料。申请人按照书面告知要求补正材料后,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受理”工伤认定办法第8条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收到工伤认定申请后,应当在15日内对申请人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核,材料完整的,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决定;材料不完整的,应当以书面形式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材料。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收到申请人提交的全部补正材料后,应当在15日内作出

13、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决定。”,2.调查核实:两名以上工作人员,表明身份,记录笔录,回避等;,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19条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后,根据审核需要可以对事故伤害进行调查核实,用人单位、职工、工会组织、医疗机构以及有关部门应当予以协助。职业病诊断和诊断争议的鉴定,依照职业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执行。对依法取得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的,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不再进行调查核实。”工伤认定办法第9条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后,可以根据需要对申请人提供的证据进行调查核实。第10条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进行调查核实,应当由两名以上工作人员共同进行,并出示执行公务的证件。第1

14、1条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工作人员在工伤认定中,可以进行以下调查核实工作:(一)根据工作需要,进入有关单位和事故现场;(二)依法查阅与工伤认定有关的资料,询问有关人员并作出调查笔录;(三)记录、录音、录像和复制与工伤认定有关的资料。调查核实工作的证据收集参照行政诉讼证据收集的有关规定执行。,3. 及时作出认定:普通程序、简易程序(60日或15日);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20条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的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工伤认定的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和该职工所在单位。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对受理的事实清楚、权利义务明确的工伤认定申请,应当在15日内作出工伤认定的决定。工

15、伤认定办法第18条、第21条第18条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决定,出具认定工伤决定书或者不予认定工伤决定书。第21条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对于事实清楚、权利义务明确的工伤认定申请,应当自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15日内作出工伤认定决定,4.送达:工伤保险条例第20条,工伤认定办法第22条;认定工伤决定书和不予认定工伤决定书的送达参照民事法律有关送达的规定执行。民事诉讼法第七章第二节送达(第84条至第92条)及其司法解释第五章(第130条至141条):直接送达:本人、同住成年家属、代理人、指定代收人;法定代表人、负责收发的工作人员及部门、代理人、指定代收人;留

16、置送达:拒绝直接送达;电子送达:经受送达人同意;邮寄送达:先行地址确认;公告送达: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者其他送达方式难以达成;应当在案卷中记明原因和经过。,二、司法实体审查案例案例1 :职工死因不明,也不能排除与工作有关时,是否应认定工伤?基本案情:原告于某之子于甲系第三人龙业公司职工,根据被告临清市人社局提交的临清市公安局刑警大队的两份证明,能证实发现于甲尸体的地点是临清市青年办事处东窑村北卫运河内,时间是2003年11月8日,且排除他杀,但不能证明于建强死亡的具体时间、地点、原因及死亡的经过和现场。2004年6月15日,被告临清市人社局作出关于不予认定于甲死亡为工伤的决定,以于甲死亡的情形不符合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认定工伤的情形,也不符合第十五条视同工伤的情形为由,决定对于建强的死亡不予认定为工伤。原告于某不服,申请行政复议,辅以机关作出临政复决字2004第022号行政复议决定,维持了被告临清市劳动局的上述工伤认定。原告于某不服,诉至法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