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期间的体温管理(新版)课件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4357829 上传时间:2018-09-11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2.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麻醉期间的体温管理(新版)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麻醉期间的体温管理(新版)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麻醉期间的体温管理(新版)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麻醉期间的体温管理(新版)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麻醉期间的体温管理(新版)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麻醉期间的体温管理(新版)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麻醉期间的体温管理(新版)课件(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麻醉期间的体温管理,恒温动物 变温动物 区别在于体核温度* 体核温度(core temperature):食道、鼓膜 体表温度(shell temperature):皮肤,体温的生理,Cool shell hot core,体温调节的自动控制示意图 (自主性和行为性),调定点,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产热装置 (骨骼肌,肝脏),散热装置 (汗腺,皮肤血管),深部温度,温度感受装置,体温,麻醉后体温的变化,年龄:老年、早产儿、低体重新生儿和婴幼儿 手术操作的影响:消毒,暴露、冲洗 室温 麻醉作用 产热不足:危重病人、极度衰竭病人,围术期体温下降的原因,老年病人容易出现低温的原因,小儿容易出现低温的原

2、因,外科操作导致低温,围术期体温下降的方式,低温对机体的影响,围术期保温,维持环境温度大于21 覆盖保温毯 液体加温 大量输液和冲洗 使用紧闭或半紧闭麻醉循环回路,减少蒸发 人工鼻、雾化器(大流量呼吸机),低温的预防和治疗,围术期体温升高的原因,围术期体温升高的防治,在全身麻醉中,应用某些药物(如酚噻嗪类药物)阻滞自主神经系统,用物理降温的方法将病人体温降至预定的范围,以降低组织代谢,提高机体对缺氧的耐受能力,适应治疗或手术上的需要,称为人工低温。,人工低温的定义,低温的程度,浅低温: 3430中低温: 3028深低温: 20超深低温: 42,以免破坏RBC,体外循环与体表降温相结合的方法,方

3、法:体表降温至32开胸连接体外循环机 体外循环血液降温适应证:深低温停循环的手术注意: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和循环阻断时限,静脉输入冷液体(46)降温,适用于术中高热、严重创伤注意:冷液体输注过快心律失常,体表复温:变温毯腹腔或胸腔用40-45盐水复温体外循环下复温,复温,低温麻醉术中监测,体温监测:降温过程中,身体各部分温度下降程度不一致,鼻咽温度:反映脑的温度食管温度:相邻主动脉大血管温度,可称为中心温度直肠温度:下降最慢腹部脏器温度血流温度:需特殊的温度探头,循环监测,血压:中度以上低温袖带听诊法 深低温动脉直接测压ECG:PR间期、QRS丛、QT间期延长,产生“游走性节律点”心律失常室颤CV

4、P:血液滞留在V系统CVP,其他监测,尿量电解质和血气监测血液流变学监测,避免寒颤反应 防止冻伤 复温用水或复温毯温度不宜超过45 避免降温时身体各部位温差过大 体表体腔降温防止室颤和脑损害 严格掌握低温条件下的阻断时间,低温期间的注意事项,低温的并发症,御寒反应,麻醉深度不够严重御寒反应耗氧量措施:适当加深麻醉 吩噻嗪类药、肌松药,心律失常,降温各种心律失常,如频发室早、室速室颤:体温 28时易发生临界温度:成人为2628儿童可更低而不发生室颤诱发原因:交感相对兴奋酸碱失衡(酸、碱中毒)电解质紊乱(低钾、高钙)措施:加强监测,避免中心体温 28充分供氧,避免过度通气和CO2蓄积及时纠正各种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一旦室颤立即心肺复苏,组织损伤: 降温:皮肤接触冰屑或冰袋冻伤 复温:水温过高烫伤胃肠出血: 长时间低温/深低温术后应激性胃溃疡 低温血流滞缓小肠A栓塞内脏出血酸中毒: 低温组织灌注不足、氧供代酸 低温自主呼吸减慢变浅轻度呼酸 注意:减慢降温速度,适当纠酸,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