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第一章ppt

上传人:龙*** 文档编号:54357769 上传时间:2018-09-11 格式:PPT 页数:82 大小:4.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动控制原理第一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自动控制原理第一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自动控制原理第一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自动控制原理第一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自动控制原理第一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动控制原理第一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动控制原理第一章ppt(8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自动控制原理,刘伟 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2017.09,2,自动控制理论,第一章 自动控制概述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第三章 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法 第四章 根轨迹法 第五章 频率特性法 第六章 控制系统的校正 第七章 非线性系统的分析 第八章 采样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3,第一章 自动控制理论的一般概念,1 自动控制发展简史 2 自动控制的基本方式 3 典型控制系统 4 自动控制系统的要求,4,水位自动控制系统,下面通过具体例子来说明自动控制和自动控制系统的概念,第一章 绪论,5,控制任务:,维持水箱内水位恒定;,控制装置:,气动阀门、控制器;,受控对象:,水箱、供水系统;,被控量:

2、,水箱内水位的高度;,6,给定值:,控制器刻度盘指针标定的预定水位高度;,测量装置:,浮子;,比较装置:,控制器刻度盘;,干扰:,水的流出量和流入量的变化都将破坏水位保持恒定;,7,自动控制即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控制,其基本任务是:在无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只利用控制装置操纵被控对象,使被控制量等于给定值。 另一种定义:是指机器设备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经过自动检测、信息处理、分析判断、操纵控制实现预期的目标。,自动控制系统:是指实现上述控制目的,由相互制约的各部分按一定规律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例:交通控制、水位控制、经济控制、人体控制 一般由控制装置和被控对象组成。,由此可见:,8,自动

3、化的核心是“控制”,自动化技术的两个方面:, 人手(脚)的延伸动力方面的自动化技术:工业化, 人脑的延伸信息处理方面的自动化技术: 信息化,9,第一阶段: 经典(自动)控制理论,经典控制理论即古典控制理论,也称为自动控制理论。主要研究对象:对单输入单输出线性定常系统的分析和设计问题。它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过程: 一 萌芽阶段如果要追朔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历史,早在两千年前中国就有了自动控制技术的萌芽。,自动控制的发展历史,10,11,公元235年马钧研制出 能自动指示方向的指南车,12,公元前我国的自动计时漏壶,公元132年张衡研制的候风地动仪,13,二 起步阶段,14,1788年英国Wat

4、t发明的控制蒸汽机速度的离心式调速器,例:瓦特发明的离心调速器的蒸汽机转速控制系统,16,三 发展阶段,17,18,19,4.1948年伊万斯(W.R.Ewans)提出了复数域内研究系统的根轨迹法。建立在奈奎斯特的频率响应法和伊万斯的根轨迹法基础上的理论,称为经典(古典)控制理论(或自动控制理论)。,20,四 标志阶段,21,2.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将控制理论应用于工程实践,并与1954年出版了工程控制论。,钱学森,22,从四十年代到五十年代末,经典控制理论的发展与应用使整个世界的科学水平出现了巨大的飞跃,几乎在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及国防建设的各个领域都广泛采用了自动化控制技术。(可以说工业革

5、命和战争促使了经典控制理论的发展)。,23,第二阶段 现代控制理论,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需要迅速地发展控制理论,而且也给现代控制理论的发展准备了两个重要的条件现代数学和数字计算机。现代数学,例如泛函分析、现代代数等,为现代控制理论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分析工具;而数字计算机为现代控制理论发展提供了应用的平台。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开始,随着计算机的飞速发展,推动了核能技术、空间技术的发展,从而对出现的多输入多输出系统、非线性系统和时变系统。 主要研究对象:多输入、多输出、时变参数、高精度复杂系统的分析和设计问题。,24,1.五十年代后期,贝尔曼(Bellman)等人提出了状态分析法;在1957年提出了动

6、态规划。,25,3. 罗森布洛克(H.H.Rosenbrock)、欧文斯(D.H.Owens)和麦克(G.J.MacFarlane)研究了使用于计算机辅助控制系统设计的现代频域法理论,将经典控制理论传递函数的概念推广到多变量系统,并探讨了传递函数矩阵与状态方程之间的等价转换关系,为进一步建立统一的线性系统理论奠定了基础,2. 1961年庞特里亚金(俄国人)提出了极小(大)值原理。,庞特里亚金 L.S.Pontryagin,26,4. 20世纪70年代奥斯特隆姆(瑞典)和朗道(法国,L.D.Landau)在自适应控制理论和应用方面作出了贡献。,与此同时,关于系统辨识、最优控制、离散时间系统和自适

7、应控制的发展大大丰富了现代控制理论的内容。,朗道 L.D.Landau,27,第三阶段 鲁棒控制理论阶段,1. 由于现代数学的发展,结合着H2和H等范数而 出现了H2和H控制,还有逆系统控制等方法。 2. 20世纪70年代末,控制理论向着“大系统理论”、 “智能控制理论”和“复杂系统理论”的方向发展:,28,大系统理论:用控制和信息的观点,研究各种大系统的结构方案、总体设计中的分解方法和协调等问题的技术基础理论。,复杂大系统控制,29,智能控制理论:研究与模拟人类智能活动及其控制与信息传递过程的规律,研制具有某些拟人智能 的工程控制与信息处理系统的理论。,洗衣机智能模糊控制,机器人神经网络控制

8、,30,复杂系统理论:把系统的研究拓广到开放复杂巨系统的范 筹,以解决复杂系统的控制为目标。,回顾控制理论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它的发展过程反映了人类由机械化时代进入电气化时代,并走向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时代。,复杂航天器控制,31,32,自动立体仓库,4. 自动控制系统(应用举例),33,注塑机,自动搬运车,4. 自动控制系统(应用举例),34,哈勃望远镜特殊地卫星,中巴资源卫星,人造地球卫星 控制其准确地进入预定轨道运行并回收,4. 自动控制系统(应用举例),35,无人驾驶飞机按预定轨迹飞行,4. 自动控制系统(应用举例),36,制导导弹,现代的高新技术让导弹长上了“眼睛”和“大脑”,利用

9、负反馈控制原理去紧紧盯住目标,我国研制的地空导弹,4. 自动控制系统(应用举例),37,雷达技术,雷达操作时,天线就要不停地转动。天线的作用是把雷达中产生的无线电波按照一定的方向向外发射出去,并把被反射回来的无线电波接收下来。正因为天线所起的作用好似人的眼睛一样,因此雷达要注视和侦察整个天空的状况,天线就要不停地转动,用一个驱动马达使天线作360度的旋转,这样它就能在360度范围内进行“搜索”。,4. 自动控制系统(应用举例),38,机器人足球比赛,4. 自动控制系统(应用举例),月球车,39,机器人干活,机器人跳舞,4. 自动控制系统(应用举例),40,第二节 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控制系统的

10、组成:输入部分、控制系统部分和输出部分。从物理角度上看,自动控制研究的是特定激励作用下的系统响应变化情况; 从数学角度上看,研究的是输入与输出之间的映射关系。,41,一、人工控制与自动控制,42,43,二、开环控制系统,例:烤面包机,输入定时器设定的时间 输出面包的颜色 控制对象烤箱的加热系统,控制器与被控对象之间只有正向的控制作用。输出量对控制量没有影响。输入输出间没有反馈回路。,44,45,给定值,46,47,按干扰补偿的开环控制,定义:利用干扰信号产生控制作用,以及时补偿干扰对被控量的直接影响。,计算,测量,受控对象,执行,干扰,被控量,特点:只能对可测干扰进行补偿,对不可测干扰以及受控

11、对象、各功能部件内部参数变化对被控量的影响,系统自身无法控制。 适用于:存在强干扰且变化比较剧烈的场合。,48,水位高度控制系统原理图,水位高度控制系统原理方框图,49,开环控制系统的特点:,结构简单、造价低。 系统的控制精度取决于给定信号的标定精度及控制器及被控对象参数的稳定性。 开环系统没有抗干扰的能力。因此精度较低。,应用场合:,控制量的变化规律可以预知。可能出现的干扰可以抑制。被控量很难测量。,应用较为广泛,如家电、加热炉、车床等等。,50,三、闭环控制系统,开环系统精度不高、适应性不强。,将输出量引入到输入端,使输出量对控制作用产生直接的影响。形成闭环控制系统。,51,前向通道:系统

12、输入量到输出量之间的通道。 反馈通道:从输出量到反馈信号之间的通道。 比较环节:输出量为各输入量的代数和。 输入量:ur 输出量:n 反馈量:uf 控制量:ua 偏差量(ue)给定量 (ur )反馈量(uf ),52,闭环控制系统的方框图,方框图的组成:,53,54,闭环控制系统的特点:,系统对外部或内部干扰(如内部件参数变动)的影响不甚敏感。 出于采用反馈装置,导致设备增多,线路复杂。 闭环系统存在稳定性问题。由于反馈通道的存在,对于那些惯性较大的系统,若参数配合不当,控制性能可能变得很差甚至出现发散或等幅振荡等不稳定的情况。,注意:对于主反馈必须采用负反馈。若采用正反馈将使偏差越来越大。,

13、闭环控制系统:通过反馈回路使系统构成闭环并按偏差的性质产生控制作用,以求减小或消除偏差(从而减小或消除误差)的控制系统。,55,开环 优点: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工作稳定,当输入信号和扰动能预先知道时,控制效果较好。,缺点:不能自动修正被控制量的偏离,系统的元件参 数变化以及外来的未知扰动对控制精度影响较大。,缺点:被控量可能出现振荡,甚至发散。,四、开环控制与反馈控制的比较,闭环 优点:具有自动修正被控制量出现偏离的能力,可以修正元件参数变化及外界扰动引起的误差,控制精度高。,56,五、复合控制,复合控制就是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相结合的一种控制。实质上,它是在闭环控制回路的基础上,附加了一个输入

14、信号或扰动作用的顺馈通路,来提高系统的控制精度。,a.按输入作用补偿,b.按扰动作用补偿,57,六、控制系统的组成,58,测量反馈元件用以测量被控量并将其转换成与输入量同一物理量后,再反馈到输入端以作比较。 比较元件用来比较输人信号与反馈信号。 放大元件将微弱的信号作线性放大。 校正元件按某种函数规律变换控制信号,并产生反映两者差值的偏差信号。以利于改善系统的动态品质或静态性能。 执行元件根据偏差信号的性质执行相应的控制作用,以便使被控量按期望值变化。 控制对象又称被控对象或受控对象,通常是指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控制的工作机械或生产过程。出现于被控对象中需要控制的物理量称为被控量。,59,常用的

15、名词术语,输入信号:也叫参考输入,给定量或给定值,它是控制着输出量变化规律的指令信号。 输出信号:是指被控对象中要求按一定规律变化的物理量,又称被控量,它与输入量之间保持一定的函数关系。 反馈信号:由系统(或元件)输出端取出并反向送回系统(或元件)输入端的信号称为反馈信号。反馈有主反馈和局部反馈之分。 偏差信号:它是指参考输入与主反馈信号之差。 误差信号:指系统输出量的实际值与期望值之差,简称误差。扰动信号:简称扰动或干扰、它与控制作用相反,是一种不希望的、影响系统输出的不利因素。扰动信号既可来自系统内部,又可来自系统外部,前者称内部扰动,后者称外部扰动。,60,1. 按输入信号的特征分,恒值

16、控制系统(又称自动调节系统),输出量以一定的精度等于给定值,而给定值一般不变化或变化很缓慢,扰动可随时变化的系统称为恒值系统,在生产过程中,这类系统非常多。例如,冶金部门的恒温系统,石油部门的恒压系统等。主要强调抗扰性。,随动系统(又称伺服系统),输入信号是预先不知道的随时间任意变化的函数,控制系统能使输出信号以任意高的精度跟随给定值的变化 。主要强调跟随性。,第三节 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61,图1-4 具有负反馈的速度给定控制系统原理图 1运算放大器 2触发电路 3可控整流器 4平波电抗器 5直流电动机 6直流他励绕组 7直流测速发电机 8、9电位器,62,图1-5 函数记录仪原理示意图 1放大器 2伺服机 3测速发电机 4减速器5电位器 6滑线变阻器 7线轮 8纸带机 9输入函数,63,64,飞机自动驾驶系统原理图,65,控制任务:系统在任何扰动作用下,保持飞机俯仰角不变。 被控对象:飞机。 被控量: 飞机的俯仰角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