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穿刺术课件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4357691 上传时间:2018-09-11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3.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骨髓穿刺术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骨髓穿刺术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骨髓穿刺术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骨髓穿刺术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骨髓穿刺术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骨髓穿刺术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骨髓穿刺术课件(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骨髓穿刺术,骨髓穿刺术是用骨髓穿刺针穿至骨松质内,抽取红骨髓作骨髓细胞检查、骨髓培养、寄生虫及病原体检查,对血液病及恶性肿瘤的诊断有决定性意义。也可通过穿刺输入同种异体新鲜红骨髓以达到治疗目的。,(一)常用骨髓穿刺部位的应用解剖,骨髓位于长骨的骨髓腔和松质的间隙内,可分为红骨髓与黄骨髓。成人骨髓约2.8千克,占体重的3.5%-5.9%,其中红骨髓和黄骨髓约各占一半.红骨髓分布于全身各骨的松质骨内,具有造血功能,又是哺乳动物和人培养B淋巴细胞的中枢淋巴器官.黄骨髓含大量脂肪组织,分布于成人长骨的骨髓腔内,通常无造血功能.6岁前后,长骨内的红骨髓逐渐转化为黄骨髓,红骨髓仅保留于椎骨肋骨髂骨胸骨以及

2、肱骨和胫骨近侧端的松质内,故临床上常选髂嵴等处进行骨髓穿刺.,临床上选择作为骨髓穿刺部位的原则是::,(1)骨松质多,表面骨密质密度低,易穿入且红骨髓多; (2)易于暴露,便于操作; (3)危险性小,不致伤及重要脏器、血管和神经。,(二)骨髓穿刺术的解剖学要点,1、 部位选择 (1)胸骨穿刺点:可在胸骨前面或胸骨柄上缘穿刺。胸骨前面穿刺在胸骨柄或胸骨体的正中线,约平第1、2肋间隙处进针,要避开胸骨柄与体的交界处,针尖斜向后上,与胸骨前面呈30-45度角。该处骨髓细胞含量多,易于穿刺,便于抽吸,但危险性较大。穿刺时注意切勿过深,以免穿通胸骨而发生意外。胸骨柄上缘穿刺时,穿刺点选择在颈静脉切迹之中

3、点,沿胸骨的纵轴慢慢旋转刺入,达胸骨柄上缘骨板之正中,深度约1.0-1.5CM。胸骨柄上缘穿刺注意进针方向一定要掌握准确,切勿偏后,以免刺透胸骨后面,损伤纵隔大血管。老年人胸骨柄内的红骨髓常已转变为黄骨髓,故在老年人不宜选择此处穿刺。,(2) 髂前上棘穿刺点:在髂前上棘后上方2-3CM范围内由上向下刺入。该处在皮下易于触摸固定,骨板肥厚而便于穿刺,局部无重要血管,远离重要脏器,虽有数条神经跨越,但较细小,易于避开,无危险性,是骨髓穿刺较理想的首选部位。,(3)髂后上棘穿刺点:患者侧卧,髂后上棘一般均突出于臀部之上、,骶骨的两侧;或取髂骨上缘下6-8CM与后正中线外侧2-4CM之交点即为标志。穿

4、刺针的方向几乎与背部垂直,针尖稍向外侧倾斜。该部穿刺时易于固定,危险性小,是临床上常用的穿刺部位。,(4) 腰椎棘突穿刺点:选上部腰椎为穿刺点,左手拇指及示指在预定穿刺的棘突上下固定皮肤,右手持针由棘突之侧方或中央水平进针。(5) 胫骨穿刺点:选胫骨粗隆下方约1CM(或胫骨上、中1/3交界处)之前内侧面为穿刺点。左手拇指及示指固定皮肤,右手持针,在骨面正中部与之成垂直方向刺入,适用于2岁以内的患儿。,2 体姿参考,随穿刺点的不同,体姿选取也各异。胸骨穿刺点常取仰卧位,背部垫一小枕,以利暴露穿刺点。髂前上棘穿刺点,常取坐姿靠背,操作者易向下用力。髂后上棘穿刺点,通常取侧卧位。腰椎棘突穿刺点,通常

5、取坐位。胫骨穿刺点,取仰卧位。总之,体姿一定要符合患者舒适,便于操作的原则。,3、穿经层次,穿刺针依次穿过皮肤、皮下组织、骨外膜、骨表面的骨密质而到达骨松质内。深度在1.0-1.5CM范围之内。,4、进针技术及失误防范,无论在何处选择穿刺点进针,进针技术都应掌握以下要领: (1)进针角度一定要垂直于穿刺点上的骨面,缓慢旋转进针,持针需稳妥,切忌用力过猛或针尖在骨面上滑动。棘突穿刺较安全,但穿刺点面积小。骨质坚硬,容易滑针 (2)通过骨表面的薄层骨密质时应用力持针作旋转式钻入,单纯直线式不易穿入。如在胸骨前面进针,其深度不应超过2CM,用力不可过猛,以防止针尖滑脱或穿刺胸骨柄后壁骨质而伤及纵隔内

6、器官。,(3) 通过骨密质进入骨松质后,几乎都有落空感,一旦进入骨松质后,针尖应固定不动,不要撬针,以防折针。 (4) 骨膜感觉神经末梢丰富,应作好局部麻醉。穿刺过程始终要注意防止感染。,动脉穿刺术,动脉穿刺术是通过穿刺将导管插入动脉,借助X线透视定位,导管可伸入到不同器官的动脉,注入造影剂,使器官内动脉显影.主要用于脑血管造影,冠状动脉造影及肝肾动脉造影.必要时也可通过动脉穿刺采血或注射药物.穿刺时应选择在体表可以摸到搏动的动脉血管,如颈总动脉,颞浅动脉,肱动脉和股动脉等.但在临床上较为常用的穿刺动脉是 颈总动脉和股动脉.,(一)常用穿刺动脉的应用解剖,1 .颈总动脉 左侧的颈总动脉发自主动

7、脉弓,右侧的发自头臂干。两侧的颈总动脉经过胸锁关节的后方,沿气管和喉外侧上升,至平对甲状软骨上缘处分为颈外动脉和颈内动脉。颈总动脉的内侧毗邻食管、气管、喉和甲状腺,外侧有颈内静脉,两者的后方有迷走神经。颈总动脉、颈内静脉和迷走神经共同包于颈动脉鞘内。颈总动脉下段前方有胸锁乳突肌,舌骨下肌群遮盖,上段位于颈动脉三角内,仅有颈深筋膜浅层,颈浅筋骨膜 及颈阔肌被覆,位置表浅,可触及其搏动。自胸锁关节中点至下颌角与乳突之间的中点划一连线,此线即为颈总动脉和颈外动脉的体表投影。,2 .股动脉 在腹股沟韧带中点深面续于髂外动脉,通过股三角向下进入收肌管。在股三角内,股动脉位置表浅,仅有皮肤、浅筋骨膜和阔筋

8、膜(股部的深筋骨膜)覆盖。股动脉内侧为股静脉,外侧为股神经。,(二)动脉穿刺术的解剖学要点,1 部位选择 颈总动脉穿刺部位选择在胸锁乳突肌前缘中点处,即能摸到颈总动脉搏动的部位,相当于环状软骨水平。股动脉穿刺部位选择在腹股沟韧带中点下方23,动脉搏动是明显处。,2体姿参考 患者取仰卧位。颈总动脉穿刺时,颈部稍向后仰。股动脉穿刺时,穿刺髋关节微屈并外展外旋。 3 穿经层次分明 颈总动脉穿刺依次穿经皮肤、浅筋膜及颈阔肌、颈深筋膜浅层、颈动脉鞘至颈总动脉壁,其深度约23。股动脉穿刺依次皮肤、浅筋膜、阔筋膜、股鞘而至股动脉壁,其深度约2。,4.进针技术与失误防范 颈总动脉穿刺时,选择其上段搏动最明显处

9、,穿刺针垂直缓慢刺入,当针尖触之有明显搏动感时即表示己达动脉壁,刺入动脉后即有较大压力的鲜红色血液涌入针管内。不可穿入过深,以免穿透动脉后壁。穿刺点不能高于环状软骨高度,以免损伤颈动脉窦,而引起血压突然下降。股动脉穿刺时,针梗垂直或与股动脉长轴呈45角刺入。当针尖刺入深筋膜有搏动感时,提示己触及股动脉壁,再向前稍推进即刺入动脉。不可刺入过深,以免穿透动脉后壁。,小脑延髓池穿刺术,小脑延髓池穿刺术主要用于: (1)需要作脑脊液检查,而腰椎穿刺处有感染,腰部脊柱畸形或脊蛛网膜下隙有阻塞者, (2)需与腰椎穿刺液对比检查者, (3)下行性脊髓造影检查或气脑造影检查者。,(一)小脑延髓池的应用解剖,小

10、脑延髓池位于颅后窝的最下部,小脑与延髓背面之间,寰枕后膜的前上方,为蛛网膜下隙在小脑与延髓之间的扩大部,深约1,池的外侧份有小脑上后动脉和椎动脉通过。第四脑室内的脑脊液借第四脑室的正中孔和外侧孔流入该池内,向下与脊髓蛛网膜下隙相通。,小脑延髓池的形态大致可分为6种,其中圆形占12。1、半圆形占12。8、三角形占20。7、品字形占26。1、四边形占1。3、不规则形占27。0。各径线的正常值:前后径015、横径030、纵径041。6。小脑延髓池的形态取决于枕内嵴的高度,大小取决于枕骨和小脑半球的发育。年龄、性别对其形态和大小均有影响。当小脑延髓池的前后径大于15、横径大于30、纵径大于42时,可诊

11、断为巨型枕大池。目前认为,巨型枕大池形成的原因主要与小脑先天性发育异常、小脑发育不全、小脑萎缩有关,而与老年性脑萎缩无明显关系。,(二)小脑延髓池穿刺术的解剖学要点,1 部位选择 在枕外隆凸与第二颈椎棘突连线之间的凹陷处作为进针部位。 2 体姿参考 (1) 侧卧位:颈部略前曲,头下垫一小枕,使小脑脊髓池与脊髓位于同一水平,由助手持头部。 (2) 坐位;头前屈,倚于手术桌上。,3 穿经层次 穿刺针依次经皮肤、浅筋膜、项韧带、寰枕后膜、硬脊髓、蛛网膜而达小脑延髓池。4 进针技术与失误防范 (1) 该穿刺术有损伤延髓及引起出血的危险,操作时应由有经验的医师或在其指导下进行。 (2) 助手固定患者头部

12、,操作者用左手拇指摸清穿刺点,右手持针穿刺。 (3) 穿刺时,患者头应尽力向前屈,使寰枕后间隙增宽。穿刺时用力要均匀,进针方向应与外耳门至眉弓的连线平行,不得偏离中线,以防伤及延髓。 (4) 如触及枕骨,可稍退出转向下少许再刺入,一般针尖进入3.5后,每进0.5应将针芯取出一次,观察有无液体流出,以防刺入过深而伤及延髓。从皮肤至小脑延髓池的深度为3.55.0(儿童为2.53.0),成人进针达4左右,有突然阻力消失之感即达小脑延髓池,进针深度以不超过5.5为宜。 (5) 坐位穿刺时,小脑延髓池正常压力为0,若不见脑脊液流出,可用2ml注射器轻轻抽吸。穿入后测量初压,放液后测量终压。,3592.头

13、皮浅静脉包括滑车上静脉、眶上静脉和 静脉。 答案:颞浅 3593.( )滑车上静脉起自额部静脉网。 答案: 3594.( )由前、后支在颧弓后方汇合成颞浅静脉。 答案: 3595.( )静外静脉于胸锁乳突肌表面斜下行,汇入颈内静脉。 答案: 3596.( )颈外静脉在锁骨中点上方2.5cm处,穿深筋膜注入锁骨下静脉。答案: 3597.颈外静脉在锁骨上方长4cm常常膨胀形成所谓的 。 答案:窦 3598.上肢浅静脉有头静脉、 、前臂正中静脉和肘正中静脉。 答案:贵要静脉 3599.( )手背面有手背静脉网和指背静脉。 答案: 3600.( )头静脉起自手背静脉网尺侧。 答案: 3601.( )头

14、静脉沿肱二头肌外侧,胸大肌与三角肌之间。 答案: 3602.( )头静脉汇入腋静脉或锁骨下静脉。 答案:,3603.头静脉汇入 或锁骨下静脉。 答案:腋静脉 3604.贵要静脉描述错误的是( ) A.起于手背静脉网尺侧部 B.沿肱二头肌与旋前圆肌之间 C.汇入腋静脉或锁骨下静脉 D.接受肘正中静脉 E.汇入腋静脉或肱静脉 答案:E 3605.( )肘正中静脉连接头静脉与贵要静脉。 答案: 3606.( )前臂正中静脉沿前臂前面上行。 答案: 3607.下肢浅静脉有大隐静脉和 。 答案:小隐静脉 3608.大隐静脉经内踝前方约 cm处沿小腿内侧上行。 答案:1 3609.( )四肢浅静脉的静脉瓣

15、较多,穿刺部位应避开静脉瓣。 答案: 3610.( )颈内静脉的内侧是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 答案: 3611.( )左颈内静脉与颈总动脉重叠。 答案: 3612.( )颈内静脉末端膨大,形成颈静脉球,颈静脉球上方有一对静脉瓣。 答案:,3613.颈内静脉上、中、下段的外径,分别为12.0mm mm、14.0mm。 答案:13.9 3614.胸锁乳突肌前缘距颈内静脉上、中、下段中点的距离,分别为1.9mm、 mm、13.3mm。 答案:7.9 3615.胸锁乳突肌后缘至颈内静脉上、中、下段中点距离分别为19.4mm、 mm、9.3mm。 答案:12.7 3616.颈内静脉插管选与上腔静脉几乎成一直线,插管容易成功,故选 侧颈内静脉为宜。 答案:右 3617.颈内静脉穿刺点最好选( ) A.上段 B.中段 C.下段 D.颈静脉孔下方 E.静脉角上方 答案:B 3618.颈内静脉穿刺的层次是( ) A.皮肤 B.浅静脉 C.胸锁乳突肌(下段不经此肌) D.颈动脉鞘即达颈内静脉 E.以上各层均经过 答案:E 3619.( )颈内静脉距心房较近,心房舒张时压力较高,插管时易形成气栓。 答案: 3620.( )颈内静脉与锁骨下静脉汇合成头臂静脉。 答案: 3621.( )锁骨下静脉在斜角肌间隙内后方有厚约0.5cm前斜角肌与动脉相隔。 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