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肿瘤新课件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4357664 上传时间:2018-09-11 格式:PPT 页数:102 大小:5.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骨肿瘤新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02页
骨肿瘤新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02页
骨肿瘤新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02页
骨肿瘤新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02页
骨肿瘤新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0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骨肿瘤新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骨肿瘤新课件(10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骨肿瘤,骨肿瘤,骨肿瘤的发病率38959例骨肿瘤发病率及性质原发良性骨肿瘤 21691 55.7% 原发恶性骨肿瘤 10791 43.69% 瘤 样病变 4369 11.3% 转移癌 2108 5.4%,骨肿瘤定义:,凡发生在骨内或起源于骨各组织成分的肿瘤,不论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或转移性肿瘤,均通称为骨肿瘤。,原发良性骨肿瘤,骨软骨瘤 (.) 骨巨细胞瘤 (.) 软骨瘤 (.),原发恶性骨肿瘤,骨肉瘤 44.6% 软骨肉瘤 14.2% 纤维肉瘤 .6 骨髓瘤 .0 尤文肉瘤 .6 恶性骨巨细胞瘤 .0,病因病机,(一)虚邪侵犯正虚体弱,脏腑脆弱,脏腑功能失调,气虚血亏,气血闭塞,结聚成瘤。,(

2、二)气滞血瘀气血瘀滞,经络阻隔,骨与气并,日以增大,凝结成块。,(三)肾虚精亏先天禀赋不足,髓不养骨,或兼承遗传,易发生肿瘤。,骨肿瘤分类:,瘤样病损:,1.孤立性骨囊肿. 2.动脉瘤性骨囊肿. 3.组织细胞增生症 4.纤维异样增殖症. 5.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性“棕色瘤”,发病年龄幼儿 骨囊肿、软骨母细胞瘤 少年 骨肉瘤、骨软骨瘤 成人 骨巨细胞瘤 老年 转移性骨肿瘤,部位、股骨下端、胫骨上端(恶性) 、脊柱、骨盆、肩胛骨(转移性骨 肿瘤) 、膝关节和肘关节以远骨骼(良性),病程,良性肿瘤:发病病程长,进展速度慢。 恶性肿瘤:发病病程短,进展速度快。,骨肿瘤的全身临床表现,全身表现:早期;晚期,

3、骨肿瘤的局部临床表现疼痛与压痛 、良性肿瘤一般无痛或轻度。 、疼痛是恶性肿瘤早期症状,进持性加重。 、休息时疼痛反而加重,考虑恶性病损。 、夜间疼痛是骨肿瘤的重要特征。,癌痛的评估方法,数字分级法(NRS):用010的数字代表不同程度的疼痛,0为无痛,10为剧痛。让患者自己圈出一个最能代表疼痛程度的数字0. 1. 2. 3. 4. 5. 6. 7. 8. 9. 10.无痛 剧痛 标准为:0: 无痛 14: 轻度痛 56:中度痛 710:重度痛 此方法在国际上较为通用,癌痛的评估方法,目测模拟法(VAS划线法):划一长线(一般长为10cm),一端代表无痛,另一端代表剧痛,让患者在线上的最能反应自

4、己疼痛程度之处划一交叉线。 无痛 剧痛 由评估者根据患者划的位置测算其疼痛程度,如将划线垂直即可向体温、脉搏一样放在病人体温表上显示动态的半定量的疼痛程度。,简易疼痛评估法,局部肿胀 或肿块根据肿瘤的性质、部位不同, 骨肿瘤的肿胀程度不同。,功能障碍和压迫症状,早期一般无明显的功能障碍。 脊髓肿瘤不论良、恶性,都可能引起截瘫。,局部检查 1、骨肿瘤边界、质地、活动度和光滑程度 2 、疼痛、压痛和肿胀程度 3 、表面皮肤发红发热、浅表静脉怒张、动脉博动,既往史,X线表现,1.发病部位 2.单发和多发 3.骨质破坏 4.骨皮质恶性肿瘤时,5.恶性骨肿瘤产生瘤骨 6.骨膜改变 7.软组织中阴影,1.

5、反应骨:有些肿瘤表现为骨的沉积. 2.肿瘤骨:有些肿瘤细胞产生类骨. 3.Codman三角:骨膜被肿瘤顶起,骨膜下产生新骨. 4.“葱皮”现象:骨膜的掀起是阶段性的,这样就形成板层状骨沉积.,5.“日光射线” :恶性肿瘤生长迅速,超出骨密质范围,同时血管随之长入,从密质骨向外放射,肿瘤骨与反应骨乃沿放射血管方向沉积. 6.病理性骨折:骨因破坏性吸收而容易骨折. 7.硬骨性转移:激发骨成骨性反应.,鉴别诊断,(一)与其他疾病鉴别: 1、先天性发育异常引起的骨病变 2、内分泌紊乱引起的骨病变,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3、原因不明的骨病变,如畸形性骨炎:多发的骨骼变形性疾病。 4、外伤引起的病变,如骨

6、化性肌炎、疲劳骨折,(二)良恶性骨肿瘤及炎症的鉴别,骨肿瘤的诊断必须依靠临床、线片、病理三相结合生化检查 血常规 血钙 血磷 碱性磷酸酶酸性能磷酸酶 总蛋白浓度 活组织检查 穿针活检 切开活检,骨肿瘤的诊断必须依靠,实验室检查 贫血 血沉加快 碱性磷酸酶增高 酸性磷酸酶 血清总蛋白增加 血沉和碱性磷酸酶可作为 观察骨肿瘤疗效的动态指标,病理学检查 常规组织学切片 组织化学检查 免疫组织化学,骨肿瘤与X线病理,有些肿瘤产生类骨或肿瘤骨称为反应骨, 在X线片上表现为高密度区。,有些骨肿瘤破骨或使骨吸收, 在X线片上表现为低密度区,骨膨胀性改变,葱皮样改变,骨肿瘤刺激骨膜是阶段性,使骨膜阶段性形成板

7、层状新骨, 在X片上表现为葱皮样改变。,G 表示骨肿瘤的细胞学特征、分化程度 发生方式及X片表现。 T 表示骨肿瘤侵袭范,以肿瘤囊室和间 室为分界。 M 表示骨肿瘤有无转移。,外科G T M分期,建立一个肿瘤分期体系以利于判断预后 根据不同分期合理选择外科手术方案 提出辅助性治疗意建,外科分期的意义,骨肿瘤治疗,(一)中医治疗,早期以攻为主,攻中兼补;中期攻补兼施;晚期先补后攻 例如:黄芪、灵芝、人参、党参、女贞子、山慈菇、半枝莲、白花蛇舌草、水蛭、蜈蚣等有一定疗效。,(二)化疗,应综合用药,取协同作用更好。 1、烷化剂(1)盐酸氮芥(2)环磷酰胺静脉滴注:一次大剂量6001000mg,总量8

8、10g。(3)噻替派局部注射:每次用1020mg,总量为300mg。,2、代谢药:甲胺蝶呤为主100150mg/kg体重,一次310g注射6小时后用甲酰四氢叶酸钙解毒,给药前一日和当日应碱化尿液,每日尿量维持在3000ml左右。,3、抗生素 根据病情合理应用抗生素,预防和控制感染。,(三)免疫治疗,分为被动免疫(使用抗体)、寄生免疫(输入或移植有效的免疫细胞)及自动免疫(促使自身产生免疫防御)。,(四)放射治疗,1、适用放疗者。 良性血管瘤、动脉瘤样骨囊肿 恶性尤文肉瘤、恶性淋巴瘤、骨髓瘤等 2、辅助性化疗 3、姑息性化疗 4、禁用化疗者:良性骨来源肿瘤、软骨来源肿瘤者。,(五)手术治疗,1刮

9、除术-良性及瘤样病变 2切除术-良性和生长缓慢的低恶性 3截除术-低恶性及早期发现的恶性 4截肢及关节离断术-恶性度高及复发恶性,外科手术切除范围,预防和调护,1、讲究卫生,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2、消除或减少化学、物理及生物等致癌因素。 3、预防及治疗癌前期病变。,骨软骨瘤1 最常见的软骨性病变骨骼中的软骨 未分化发生错误,而不是真正肿瘤 外生骨疣(骨软骨瘤) 多发性骨软骨病,也称干骺端续 连症(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 半肢骨骺发育不良(Trevor病),好发部位 股骨 肱骨 胫骨 临床特点 无压痛并逐渐长大包块 合并症 骨折 骨畸形 血管和神经损伤 滑囊肿形成 恶变(),骨软骨瘤的组

10、织学切片,骨软骨瘤的大体外观,良性骨肿瘤 骨软骨瘤(外生骨疣),内生软骨瘤它是骨骺软骨部分未骨化,在髓腔内始终 保持软骨状态,形成内生软骨瘤病的组织学 基础。 1 多发性内生软骨瘤干称Ollier病。 2 伴有血管畸形者称为Maffucci综合征。,好发部位 软骨瘤 40%-65%发生手部,特别是近节指骨最为多见 好发年龄 软骨瘤30-40岁为好发年龄 临床表现 患者多为无痛性肿胀,常并有病理性骨折,发生在躯干部的软骨瘤有恶变倾向。,线特征 局限的、边界整齐,呈分叶外形的椭圆透明阴影,周围有一薄层的增生硬化层,其中可见散在的沙粒样致密点,内生软骨瘤,骨巨细胞瘤它是常见的原发性骨肿瘤之一,其来源

11、 不明,现在多认为主要为基质细胞、可能来自 末分化结缔组织细胞。 其生物学特性为具有较强侵蚀性,采 通常的刮除法复发率较高。 少数病例可出现局部恶性变或肺转移, 属于临界性肿瘤。,骨巨细胞瘤的分级Jaffe于1940年提出的分级主要 依据巨细胞的数量多少和基质细胞 的分化程度。Jaffe分级的临床意义和存在的问 题最新的研究进展,骨巨细胞瘤征象成人(/),岁以下儿童罕见 股骨下端最多见,其次为胫骨上端及挠骨下端, 三处占全部骨巨细胞瘤的 病灶位于骨端,邻关节面(不累及骼后的骨的巨 细胞瘤诊断基本不存立)。 病灶延伸至骨突内 。,骨巨细胞瘤X线特点,溶骨性 偏心性 膨胀性 皂性改变,骨巨细胞瘤,

12、骨巨细胞瘤的手术治疗,骨巨细胞瘤,骨巨细胞瘤目前存在的问题肿瘤分级与复发、转移的关系? 骨巨细胞瘤放疗后是否导致恶变?,骨肉瘤1 骨肉瘤起发于原始间充质细胞的成 骨细胞类,故名成骨肉瘤,恶性程度非 常高。其特征为从肿瘤细胞直接形成 骨和类骨.2 多见于1020岁,在成人也可因放射治 疗,Paget氏病,甚至个别经久不愈的慢性骨 髓炎引起骨肉瘤。,3 好发部位 股骨、胫骨和肱骨近端是最常见发病部位,大约有 骨肉瘤发生在膝关节周围4 在组织学上可以很大的变异,表现为肿瘤不仅可产生大量肿瘤性骨或瘤性类骨,还或产生软骨,纤维组织,粘液样组织。,骨肉瘤 临床症状 最早的为疼痛,活动后疼痛加重, 以夜间痛

13、为重,患部包块并进行 性增大,表面皮肤发热,静脉怒张。,线表现 有溶骨性破坏和成骨性破坏 Codman三角和日光放射征 实验室检查 血沉 碱性磷酸酶 微量元素分析,骨肉瘤(成骨型),骨肉瘤(溶骨型),混合型骨肉瘤,骨旁骨肉瘤 骨膜性骨肉瘤 毛细血管扩张性骨肉瘤 继发性骨肉瘤 如 Paget氏骨瘤放射后骨肉瘤,手术为主 辅助 术前术后放疗 化疗 免疫疗法,骨肉瘤治疗的发展史 过去 手术切除5年生存率 5%23% 现在 手术加辅助治疗5年生存率 60%-80% 骨肉瘤最常用的化疗药 甲氨蝶呤、阿霉素、顺铂,根据GTM分期选择相应手术 对恶性程度较低的早期病例,可作保肢手 术(瘤段切除)。 对恶性程度较高的晚期骨肉瘤,应作截肢 术或关节离断术。,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