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学习的动机因素ppt培训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4357001 上传时间:2018-09-11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4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影响学习的动机因素ppt培训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影响学习的动机因素ppt培训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影响学习的动机因素ppt培训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影响学习的动机因素ppt培训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影响学习的动机因素ppt培训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影响学习的动机因素ppt培训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影响学习的动机因素ppt培训课件(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九章 影响学习的动机因素,案例:,一次,一个语文老师上公开课,讲一词多义,一共讲了五、六个例句,学生有点不专心了。老师故意停下来,用目光扫射教室四周,学生感到莫名其妙,老师问“你们知道我在看什么吗?教师里有黑板报、名言,你们谁能从中找出一个字或词,说出它的两个意思?”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调动起来,都踊跃发言。“我找了一个,服装的装,有衣服的意思,还有装东西的装。”“我也知道怎么说了,黑有天黑的意思,还有黑心,指心很狠毒。”就连平时语文成绩差的学生也都有了兴趣。结果这节课取得了预想不到的效果。,一、动机的性质及相关概念 1、动机:Motive,motivation动机是指引起个体活动、维持已引起

2、的活动, 并指引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第一节 学习动机概述,功能:激活、维持、强化,2、相关概念 需要与驱力 好奇与习惯 刺激与诱因 态度与兴趣 意志与价值观播种一个思想,收获一个行为;播种一个行为,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第一节 学习动机概述,3、动机类别 生理性动机:指因个体身体上的生理变化而产生内在需要,从而引起行为的动机。如饥饿、渴等。与生俱来,不需要学习,与教育关系较少。 心理性动机:指引起个体各种行为的内在心理原因。如求学、创业、社交等,需经过学习获得。,第一节 学习动机概述,二、学习动机

3、及其分类 1、学习动机:是指引起学习学习活动、维持学习活动,并指引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的目标的心理倾向。 2、分类 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分为正确的(或高尚的)和错误的(或低下的)学习动机 根据学习动机起作用时间的长短,分为直接的近景性和间接的远景性学习动机 根据学习动机的范围,分为普遍性和偏重性学习动机 根据动机产生的诱因来源,分为内部和外部学习动机,第一节 学习动机概述,请分析下面的话是否妥当?,“今天我们将学习火山爆发的原因,以便在明天的考试中得高分。” “你只要努力,一定会成功的。” “今天发愤读书,明日光宗耀祖。” “你前一段在学习中表现不错,今后继续努力。” “不想考第一的学生

4、不是好学生。”,三、学习动机对学习的影响 1 、学习动机对学习过程的影响激活:动机 行为定向:动机 行为目标与对象维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强化: 积极的行为结果和消极的行为结果 2、 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的影响总体而言,学习动机越强,有机体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就越高,从而学习效果越佳。,第一节 学习动机概述,第一节 学习动机概述,具体的学习活动中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的影响,耶基斯和多德森定律(Yerkes,RM.&Dodson,J.D.),第一节 学习动机概述,一、行为主义的学习动机理论 1 、基本观点 把学习的产生看成是外在因素控制的。 提出正强化、负强化概念 以强化原则为基础提出程序教学与计算机

5、辅助教学。,第二节 学习动机理论,2、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 基本观点:观察学习(班杜拉观察学习实验)学生在心理上会观察和模仿学习榜样的行为,要求自己上进,从而增强自己的自尊。 在班级教学情境下,要求教师在行为上以身作则,对学生的优良行为公开表扬,从而引起学生的模仿学习,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第二节 学习动机理论,3、在教育上的意义 主张采用强化原则,通过奖励与惩罚的措施,来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 不足之处:只重视外部诱因控制,则无从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寻求奖励、逃避惩罚的想法对全体学生都不利手段目的化的结果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短暂的功利取向不易产生学习迁移,第二节 学习动机理论,二、人本主义的学习

6、动机理论 1、基本观点 动机是人性成长发展的基本内在原动力。认为所有学生都有动机。 教育上,教师要先教学生认识自己。要求学生把他对自己的知觉和对学校教学(指学习的知识)的知觉连在一起,从而发现所学知识与自我成长之间有无密切关系。 维持学生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条件:维持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培养和谐的教室气氛。,第二节 学习动机理论,2、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观点:学生本身先天具有发自内心的成长潜力,教师的任务不只是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为学生设置良好学习环境,让学生自行学习。 (1)需要层次理论 只有低一层需要获得满足之后,高一层的需要才会产生。,第二节 学习动机理论,生 理 需 要,安 全 需 要,归

7、 属 与 爱 的 需 要,尊 重 的 需 要,求 知 的 需 要,审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基 本 需 要,成 长 需 要,学习动机,第二节 学习动机理论,第二节 学习动机理论,(2)两大类需要的交互作用 基本需要又可称为缺失需要。是维持生活所必需的、共有的。特征是一旦获得满足,需要强度就会减弱。 成长需要特征是因获得满足而增强 基本需要是成长需要的基础 成长需要对基本需要具有引导作用,第二节 学习动机理论,分析下列学习动机: 一个十七岁的高中女生说:“我是很想超过别人,但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我懂得学习的目的,自然也不是单纯的为了考大学,而是为了长久的事业,理想。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

8、善其身。”(结合马斯洛的理论),分析:她具备基本的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性格以及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定型,但还不牢固和充实,还没有系统,全面可发展地人生规划和战略,说是运用知识来实现人生价值,其实按照她那个年龄,实现理想是一个憧憬和大方向还没有具体内化到灵魂、修养及品德和行为,其实实现理想背后的动机更多的成分是表现自己和获得尊重的需求,在马斯洛5个心理需求层次的第四层次-尊重的需要为主,自我实现的需要为其次的混杂体),(3)自我实现中的高峰体验 高峰体验,是指个人自我追寻中自我实现之前的一种喜悦感觉。 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也是高峰体验的结果。自我实现需要可决定个体行为。,第二节 学习动机理论

9、,2、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在教育上的意义 在教育上,给中小学生良好的教育环境,使其各种缺失性需要均获得满足 家长和教师要配合良好,使学生生活无忧、获得老师接纳、同学尊重,学生才能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要满足学生尊重与爱的需要,才能有强烈动机去实现较高水平的成长目标 要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动机,第二节 学习动机理论,三、成就动机理论 1、基本观点 成就动机是指人们在完成任务中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动因,亦即个体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乐意去做,并努力达到完美地步的一种内部推动力量。 成就动机的测量:TAT测验,第二节 学习动机理论,特征:对中等难度的任务有挑战性,并全

10、力以赴地获取成功;对达到的目的明确,并抱有成功的期望;精力充沛,探新求异,具有开拓精神;选择工作伙伴以高能力为条件,而不是以交往的亲疏关系为前提。,第二节 学习动机理论,2、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 他认为成就动机是由追求成功的倾向和回避失败的倾向组成 追求成功的倾向(Ts)是成就需要(Ms)、获得成功的可能性(Ps)和成功的诱因值(Is)三者乘积的函数: TsMsPsIs(Is=1-Ps),第二节 学习动机理论,回避失败的倾向(Taf)是回避失败的动机(Maf)、失败的可能性(Pf)和失败诱因值(If)的函数:TafMafPfIf 设想Ps+Pf=1,则个体成就动机的合成倾向等于追求成功的倾向

11、减去回避失败的倾向,用公式表示为: Ta=Ts-Taf Ta=(Ms-Maf)Ps(1-Ps),第二节 学习动机理论,解释:,当人的MsMaf时,Ta是正值,合成成就动机高,表现趋向成就活动;当MafMs时,Ta就是负值,合成成就动机就低,表现为逃避成就活动。 后来,阿特金森又提出了成就行为多种决定因素的公式:成就行为=Ta+外部的动机力量 表明,成就行为除了取决于合成成就动机倾向的强度外,还有环境中引发的外部动机力量的作用,它们与成就需要无关。,第二节 学习动机理论,对MsMaf的人,Ps=0.5,任务处于中等难度水平时,成就动机值最大,Ps增大或减小,动机值相应降低。 对MsMaf的人,当

12、Ps处于中等难度水平时,动机的阻碍最大,随着Ps在0.5水平上增大或减小时,动机值相应的提高,即个体在受回避失败的动机占优势时,最回避中等难度的任务时,他们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难的任务 Ms=Maf时,合成的成就倾向等于零,他们不受任务难度的影响。,第二节 学习动机理论,3、在教育上的意义 布置力所能及的任务:最初要通过学生个人的参与 提供中等难度的任务 提供给学生具体的帮助,告诉他们如何实现增强他们成就动机的目标 教师通过提供支持和表扬来尽量减少学生的失败感,第二节 学习动机理论,四、学习动机的归因理论 1、韦纳归因理论的基本观点,第二节 学习动机理论,2、积极的归因模式: 成功 能力和

13、努力 自尊、自豪,增强成功期望 趋向成就任务 失败 缺少努力 内疚,维持较高的成就期望 增强坚持性,趋向成就任务,第二节 学习动机理论,3、消极的归因模式: 成功 运气 不在乎,很少增强对成功的期望 缺乏趋向成就任务的倾向失败 缺乏能力 羞愧、无能感、沮丧,降低对成功的期望 缺少坚持性,回避成就任务,第二节 学习动机理论,消极的归因模式可能导致习得性无助感: learned helplessness(Seligman,1975):当有机体接连不断地受到挫折和失败,便会产生无能为力、放弃努力的心态。 获得体验:努力却没有结果导致失败与挫折感。 在体验的基础上进行认知:“自己无法控制行为结果或外部

14、事件。” 形成期待:“将来结果也不可控。” 表现出动机、认知和情绪上的损害:降低学习动机、认知出现障碍、情绪失调。,第二节 学习动机理论,4、在教育上的意义 根据学生的自我归因可预测此后的学习动机 学生学习自我归因,可以促使学生在从了解自己到认识别人的过程中,建立起明确的自我概念,促进成长 教师的反馈是影响学生归因的重要因素,第二节 学习动机理论,五、自我效能感理论(Bandura) 1、基本观点: 自我效能(self-efficacy):对自己能否成功进行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 人的行为不仅受行为结果的影响,而且受通过人的认知因素形成的对结果的期望的先行因素的影响。 两种期望:结果期望vs.效

15、能期望,第二节 学习动机理论,2、个体自我效能形成的四个来源: 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 获得替代性经验,关键是观察者能否与榜样一致 言语劝说 情绪唤醒。班杜拉“去敏感性”研究中发现,高水平的唤醒使成绩降低而影响自我效能感。,第二节 学习动机理论,3、自我效能对人的行为的影响: 决定人们对活动的选择,以及对活动的坚持性。 影响人们在困难面前的态度。 不仅影响新行为的习得,而且影响已习得行为的表现。 影响活动时的情绪表现。,第二节 学习动机理论,4、在教育上的意义 促进学生付出更多努力,并坚持完成任务,从而促进他们的学习。对教师而言,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能帮助学生设定合理、能实现的目标。 教师在帮助学生设定目标时,应注意设定的目标是具体的,有比较清晰的标准可以评估;具有一定程度挑战性;付出时间和努力,目标可实现;把目标分割成小的、更容易实现的目标;强调学生的努力;强调坚持性,第二节 学习动机理论,六、学习动机的自我价值论(科文顿) 从学习动机的负面影响着眼,企图探讨“有些学生为什么不肯努力学习”的问题 1、基本观点 自我价值感是个人追求成功的内在动力 个人把成功看作是能力的展现,而不是努力的结果 成功难以追求,则以逃避失败来维持自我价值 学生对能力与努力地归因随年级而转移,学习动机随年级升高而降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