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政经2016版 第10章-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经济发展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4355702 上传时间:2018-09-11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2.8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政经2016版 第10章-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经济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自考政经2016版 第10章-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经济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自考政经2016版 第10章-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经济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自考政经2016版 第10章-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经济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自考政经2016版 第10章-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经济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考政经2016版 第10章-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经济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政经2016版 第10章-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经济发展(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政治经济学自考培训,A,第10章 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经济发展,B,第11章 经济全球化与资本主义经济关系,C,第12章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对外开放,第四篇 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关系,第10章 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经济发展,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国家经济安全,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经济全球化的内容与本质,第10章,经济全球化的产生,经济全球化的内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的本质,10.1 经济全球化的内容与本质,一、经济全球化的产生,经济全球化是在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基础上产生的。经济全球化是资本主义国家发动并主导的经济运动,是当代世界发展的趋势。 其本质是资本主

2、义经济关系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展和深化。 产生与发展的基础: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的不断发展,国际化 internationalization,指国家与国家之间(通常为 两国之间)跨越国界的活动,“国际化”与“全球化”,指超越所有国家界限的 大规模活动,全球化 globalization,生产国际化与资本国际化 生产国际化与资本国际化,就是生产和资本的运动不断越出国界,在世界范围内持续扩张和增殖的过程。 国际分工是生产国际化与资本国际化的基础。 国际分工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生产社会化超越国界的体现。 现代社会的国际分工已经达到非常发达的程度。,发达的国际分工,发达的

3、国际分工,社会分工,国际分工,发达的国际分工是科学技术进步、科学技术革命进一步发展的产物。,垄断资本 主义阶段,二战以后 的阶段,自由竞争 资本主义阶段,经济全球化,产业资本 国际化,资本输出 垄断同盟,生产的国际化促进了 资本的国际化,商业资本 的国际化,资本输出,商品输出,资本原始积累,工 业 革 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二 战 后 第三次科技革命,资本新一轮扩张,全球化时代 20世纪90年代,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世界市场得到拓展,世界市场雏形,早期殖民扩张,新航路的开辟,经济全球化进程,资本原始积累,二、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内容,贸易全球化,生产全球化,资本全球化,1. 生产全球

4、化,生产领域的国际分工和协作增强 形成全球的生产体系,各国的生产活动成为全球生产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世界性的生产网络,如:美国波音公司生产的波音客机,所需的450万个零部件,来自6个国家的1500家大企业和1.5万家中小企业。波音公司所完成的不过是科技的设计、关键零部件的生产和产品的最终组装而已。据统计,目前全世界有40的产品是由跨国公司生产的。,(1)生产全球化,二、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内容,(1)生产全球化,二、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内容,加、散热器奥地利,襟翼滑架 德国,发电机法 国,下垂机头 英国,电气配线西班牙,金属部件 比利时,这种跨国界组织生产,使各国的生产不是孤立进行的,整个地球俨然一个

5、大工厂。,2. 贸易全球化,国际贸易在范围、规模、程度等方面迅速增长,形成全球性的贸易体系 贸易自由化程度提高,全球贸易快速增长,3. 资本全球化,国际直接投资超过国际贸易 国际金融市场的形成 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速度加快、数量剧增,形成了全球性的金融市场,资本全球化,国际直接 投资的增加,国际金融 市场的发展,收购,兼并,股权投资,。,国际货币市场,国际资本市场,国际外汇市场,国际黄金市场,金融衍生市场,国际金融市场,国际信贷市场,国际债券市场,国际衍生金融工具市场,国际股票市场,国际外汇市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三、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第一,跨国公司不断推动经济全球化

6、向纵深发展。,跨国联盟,跨国公司,在世界范围内 配置资源和组织生产,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东南亚国家联盟,石油输出国组织,南锥体共同市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产生,第二,区域经济集团化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形式。,自由贸易区 关税同盟 共同市场 经济同盟 完全一体化,欧洲联盟:【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目前有28个成员国。先后经历了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同盟、完全一体化等阶段欧盟的统一货币: 欧元 (euro) ,年月日正式启用,北美自由贸易区,1992年8月12日,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三国达成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三国将在15年内建成一个纵跨整个北美大

7、陆,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市场规模都超过欧盟的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北美自由贸易区,北美自由贸易区,北美自由贸易区开创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模式,即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组成区域集团的模式。,这开拓了在新的世界格局下,南北经济合作的新途径。,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APE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是亚太地区的一个主要经济合作组织。,1989年11月5日至7日,举行亚太经济合作会议首届部长级会议,这标志着亚太经济合作会议的成立,1993年6月,改名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简称APE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目前该组织共有21个成员: 澳大利亚

8、、文莱、加拿大、智利、中国、中国香港、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墨西哥、马来西亚、新西兰、巴布亚新几内亚、秘鲁、菲律宾、新加坡、中国台北、泰国、美国、俄罗斯和越南。,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是中国与东盟十国组建的自由贸易区。2010年1月1日贸易区正式全面启动。自贸区建成后,东盟和中国的贸易占到世界贸易的13%是目前世界人口最多的自贸区,也是发展中国家间最大的自贸区,三、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三、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三个最有代表性的 区域经济组织,第三,国际经济协调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作用不断增强。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被认为是协调国际经济关系的三大支柱,

9、四、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发达国家主导下的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本质是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在世界范围内的深化。,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世界贸易组织,国际金融理论与政策,国际货币体系,10.2 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一、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指国际间的商品交换,由世界各国(地区)的对外贸易构成。 重商主义 绝对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 要素禀赋理论,(1)重商主义主要观点:货币(金银)等于财富;一国只有在国际贸易中出口大于进口时,实现贸易顺差才能增加财富;一国财富的增加是建立在另一国财富减少的基础上的;在对外贸易中,国家必须采取各种措施和手段限制进口,扩大出口,增加本国财富,(2)绝对优势理论

10、绝对优势理论认为,各国所存在的生产技术上的差别以及由此造成的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别,是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的基础。 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其不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其结果比自己什么都生产更有利。,代表人物:亚当斯密Adam Smith,(3)比较优势理论 一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都具有绝对优势时,应集中生产优势最大的产品;当一国在两种产品生产都处于劣势时,应当生产劳动生产率相对较高的产品,通过国际分工,两国都能获利;主张自由贸易,反对政府干预。 现代贸易理论都是建立在该理论基础上的 代表人物:大卫李嘉图,。,假定葡萄牙和英国两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即布和酒,投

11、入的资源为劳动。生产1单位布,葡萄牙需要投入4小时的劳动,而英国需要投入6小时,在布的生产上,葡萄牙具有绝对优势。生产1单位的酒,葡萄牙需要2小时,而英国需要12小时,在生产酒的方面,葡萄牙也具有绝对优势。也就是说,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葡萄牙都具有绝对优势,而英国都处于劣势。但是,葡萄牙在两优之中可以找到最优,是其比较优势;英国在两劣之中,也可以找到次劣,是其比较优势。,(4)要素禀赋理论又被称为赫克歇尔俄林理论。是对比较优势理论的深化。 不同国家要素丰裕情况不同,即要素禀赋不同,而且,生产不同产品投入要素比例不同,所以,这两个因素决定该国的比较优势; 出口产品是要素丰裕的,进口产品是要素相对

12、稀缺的。,对外贸易政策 是各国在一定时期对该国进出口贸易进行管理的原则、方针和措施手段的总称。,贸易保护政策,贸易自由政策,对外 贸易 政策,关税措施,非关税措施,贸易措施,流向:进口税、出口税,方法:从量税、从价税 混合税、选择税,行政手段限制进口,进口配额制,“自愿”出口限制,二、世界贸易组织,二、世界贸易组织,第一,非歧视性原则。主要体现为最惠国待遇原则、国民待遇原则、互惠原则等条款。 第二,透明度原则。一是缔约国保护的手段必须透明二是缔约国的贸易法规、政策、措施要充分透明。 第三,对发展中国家实行单方面优惠原则。 第四,允许例外和实施保障措施。各国经济水平不同,由于突发性因素的破坏,成

13、员国可以采取例外和保障措施,即不承担或不履行已承诺的义务。,二、世界贸易组织,三、国际金融理论与政策,国际收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居民与非居民之间进行的各种经济交易所引起的收支行为。不包括居民与居民的经济交易。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一种统计报表,系统记录特定时期对一国与他国之间所进行的一切经济交易情况。,国际收支平衡表,它采用国际上通行的借贷复式记帐法,用负号表示借方,正号表示贷方。 项目 1、经常项目:记录因商品和服务进出口等交易活动产生的外汇收支 2、资本与金融项目:记录因为资产交易活动等产生的外汇收支 3、错误与遗漏,三、国际金融理论与政策,1、国际收支的支付手段是外汇。,外汇,外

14、国货币,以外币表示的有价证券,以外币表示的支付凭证,以外币表示的其他债权,3、汇率制度,固定汇率制(fixed exchange rate regime)指一国中央银行规定本国货币与别国货币汇率只能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波动。 浮动汇率制flexible or floating exchange rate regime则指一国货币当局不规定官方汇率,而听任其随行就市地波动。,浮动汇率制,=“肮脏的浮动”(有管理的浮动managed floating)指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进行一定程度的干预,通过参与购入和出售外汇影响汇率,试图使一定时期内汇价在有限程度内波动。=“清洁的浮动”(自由浮动perfect

15、 floating)的汇率完全随行就市,政府不予管理。,国际金融市场,国际货币市场,国际资本市场,国际外汇市场,国际黄金市场,金融衍生工具市场市场,五、 国际货币体系,国际货币体系是指由习惯、历史沿革和一系列国际间磋商而形成的国际货币秩序的总和。,国际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牙买加货币体系,国际金本位制 从1870年前后至一战爆发 国际金本位制是以黄金作为衡量货币价值的标准,金币可以自由兑换。是极其严格的固定汇率制。,五、 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1944年至1973年),1944年7月,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召开有44个国家参加的联合国与联盟国家国际货币金融会议,总称为“布

16、雷顿森林协定”。,布雷顿森林体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 第二,其他会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即同美元保持固定汇率关系。 它使美元在战后国际货币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美元成了黄金 的“等价物”,各国货币只有通过美元才能同黄金发生关系。 从此,美元就成了国际清算的支付手段和各国的主要储备货币。,五、 国际货币体系,牙买加货币体系,20世纪70年代 至今,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逐渐形成的国际货币关系新格局,1976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各成员达成牙买加协定 主要内容 =浮动汇率合法化; =黄金非货币化,取消黄金官价; =提高特别提款权的国际储备地位,逐步以特别提款权取代黄金和美元,成为主要的国际储备资产; =扩大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融通,设立信托基金,以优惠条件向发展中国家贷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