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M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简支T梁桥课设计算说明书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4353845 上传时间:2018-09-11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1.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1M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简支T梁桥课设计算说明书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11M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简支T梁桥课设计算说明书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11M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简支T梁桥课设计算说明书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11M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简支T梁桥课设计算说明书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11M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简支T梁桥课设计算说明书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M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简支T梁桥课设计算说明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M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简支T梁桥课设计算说明书(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兰州理工大学技术工程学院 课 程 设 计1 1 1 1 M M 装装 配配 式式 钢钢 筋筋 混混 凝凝 土土 简简 支支T T 型型 梁梁 桥桥专 业: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课 程: 桥梁工程学 号: 133*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李喜梅完成期限: 2016.7.42016.7.15前言前言 桥梁工程课程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道桥方向桥梁工程专业课教学环节的有机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通过桥梁工程设计实践的基本训练,深化掌握本课程的实用理论与设计计算方法,为今后独立完成桥梁工程设计打下初步基础。 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综合应用所学建筑材料、结构力学、弹性力学、结构设计原理、桥涵水文、桥梁工程、

2、墩台基础等课程知识和桥梁实习所积累的工程实践经验,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按时按量独立完成所规定的设计工作。具体要求如下: 1.根据标准图、技术规范与经验公式,正确拟定各部结构尺寸,合理选择材料、标号。 2.计算结构在各种荷载与其他因素作用下的内力,进行配筋设计与强度、稳定性、刚度的校核。 3.正确理解公路桥涵设计规范有关条文,并在设计中合理运用。 4.加强计算、绘图、文件编制、查阅与翻译有关技术文献等基本技能的训练。目录目录 一、题目.1 二、设计参数.1 (一)桥面净空.1 (二)主梁跨径和全长.1 (三)设计荷载.1 (四)材料.1 (五)主梁尺寸.1 (六)设计依据.1 (七)参考资料

3、.1三、主梁的计算.2 (一)主梁的荷载横向分布系数.2 (二) 作用效应计算.4 四、持久状况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截面设计、配筋与验算.13 1配置主梁受力钢筋.13 2持久状况截面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14 3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计算.14 4.箍筋设计17 5.斜截面抗剪承载力验算18 6、持久状况斜截面抗弯极限承载能力验算.19 7. 持久状况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挠度验算23 五、行车道板的计算.26 1.计算图式26 2.恒载及其内力26 3.可变荷载效应26 六、截面设计与配筋及验算.27 七、心得体会.29 八、参考文献.27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简支型梁桥计算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简支型梁桥计算

4、 一、题目: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简支一、题目: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简支 T 梁桥计算梁桥计算 二、设计参数二、设计参数 (一)桥面净空(一)桥面净空 净-9+2 1.0m (二)主梁跨径和全长(二)主梁跨径和全长标准跨径 =16.00m(墩中心距离)bl计算跨径 =15.50m(支座中心距离)l主梁全长 =15.96m(主梁预制长度)(三)设计荷载(三)设计荷载公路级荷载 ,人群荷载 3kN/ (四)材料(四)材料 钢筋: 335HRB300HPB混凝土:,容重 26KN/m3;桥面铺装采用沥青混凝土:容重 23KN/m350C(五)主梁尺寸(五)主梁尺寸 全断面 5 片主梁,设五根横梁,如图所示:(

5、六)设计依据(六)设计依据 (1)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JTG D60-2004),简称“桥规” (2)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JTG 62-2004) ,简称“公预规”(3)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B01-2003) (七)参考资料(七)参考资料 (1)结构设计原理:叶见曙 ,人民交通出版社2j 2 0 2 2 0(2)桥梁工程:姚玲森,人民交通出版社 (3)公路桥梁设计手册梁桥 (上、下册)人民交通出版社 (4)桥梁计算示例丛书混凝土简支梁(板)桥 (第三版)易建国主编。人民交通出 版社; (5) 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结构设计闫志刚主编,机械工业出

6、版社。三、主梁的计算三、主梁的计算 (一一)主梁的荷载横向分布系数主梁的荷载横向分布系数 1跨中荷载横向分布系数 承重机构的宽跨比为:B/L=11/15.5=0.71 (1) 主梁的抗弯及抗扭惯矩 Ix 和 ITX 求主梁截面的重心位置(图 2)xa翼缘板厚按平均厚度计算,其平均板厚度为:h1=1/2(10+16)=13cm 则1811013)18220(21101811021313)18220( xa=27.35cm (2)抗弯惯性矩 Ix 为:)35.272110(1101811018121)21335.27(13)18220(13)18220(1212323XI=4800948.868c

7、m4对于 T 形梁截面,抗扭惯性矩可近似按下式计算T 形抗扭惯矩近似等于各个矩形截面的抗扭惯矩之和,即:ITX=3 iiitbc式中:Ci 为矩形截面抗扭刚度系数(查附表 1) ; 附表-1 bi、ti 为相应各矩形的宽度与厚度。 t/b10.90.80.70.60.50.40.30.20.12.5 时,取 P=2.5;同一截面上箍筋的总截面面积(mm2) ;Asv箍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选用 HPB300 箍筋,则=270MPa;fsvfsvb用于抗剪配筋设计的最大剪力截面的梁腹宽度(mm) ;h0用于抗剪配筋设计的最大剪力截面的有效高度(mm);用于抗剪配筋设计的最大剪力设计值分配于混凝土和

8、箍筋共同承担的分配系数,取=0.6;用于抗剪配筋设计的最大剪力设计值(kN) 。Vd 选用 210 双肢箍筋,则面积=1.57cm2;距支座中心 h0/2 处的主筋为 236,Asv=20.362;有效高度=1003d/2=(10033.6/2)=95.2;ASh0 =20.36则 P=100=1.19,最大剪力设计值)/(0sbhA%,837. 0)2 .9518/(%100=424.12kN。Vd把相应参数值代入上式得mm 226-22v12.4240 . 16 . 018027015750191.6 . 022 . 01352101 . 10 . 1 S=1000mm 参照有关箍筋的构造

9、要求,选用=250mm。Sv在支座中心向跨中方向长度不小于 1 倍梁高(100cm)范围内,箍筋间距取为 100mm。由上述计算,箍筋的配置如下:全梁箍筋的配置为 210 双肢箍筋,在由支座中心至距支点 2.508m 段,箍筋间距可取为 100mm,其他梁段箍筋间距为 250mm。箍筋配筋率为: 当间距=100mm 时,sv=/(SVb)=157 SvAsv%872. 0)180100/(%100当间距=250mm 时,sv=/(SVb)=157 100%/(250 180)=0.349%SvAsv均满足最小配箍率 R235 钢筋不小于 0.18%的要求。5.斜截面抗剪承载力验算斜截面抗剪承载

10、力验算斜截面抗剪强度验算位置为:1) 距支座中心 h/2(梁高一半)处截面。2) 受拉区弯起钢筋弯起点处截面。3) 锚于受拉区的纵向主筋开始不受力处的截面。4) 箍筋数量或间距有改变处的截面。5) 构件腹板宽度改变处的截面。因此,要进行斜截面抗剪强度验算的截面包括1) 距支点 h/2 处截面 1-1,相应的剪力和弯矩设计值分别为=402.16KnVdMd=347.6kNm 2)据支座中心 0.813m 处的截面 2-2(第一排弯起钢筋弯起点),相应的剪力和弯矩设计值分别为Vd=388.54kNMd=582.7kNm 3)距支座中心 1.545m 处的截面 3-3(第二排弯起钢筋弯起点及箍筋间距

11、变化处),相应的剪力和弯矩设计值分别为Vd=356.2KnMd=1046kNm 4) 距支座中心 2.2017m 处的截面 4-4(第三排弯起钢筋弯起点),相应的剪力和弯矩设计值分别为Vd=357.42kNMd=1415.4kNm 5) 据支座中心 2.7884m 处的截面 5-5(第四排弯起钢筋弯起点),相应的剪力和弯矩设计值分别为Vd=301.65kNMd=1705.8kNm 验算斜截面抗剪承载力时,应该计算通过斜截面顶端正截面内的最大剪力为 Vd和相应于上述最大剪力时的弯矩 Md。最大剪力在计算出斜截面水平投影长度 C 值后,可内插求得;相应的弯矩可以从按比例绘制的弯矩图上量取。受弯钩件

12、配有箍筋和弯起钢筋时,其斜截面抗剪强度验算公式为 VdVcs+Vsb0Vsb =0.75*10-3fsdssbSinAVcs=0.45*10-3bh031svsvkcuffP,6 . 02式中 Vcs 斜截面内混凝土与箍筋共同的抗剪能力设计值(kN);Vsb 与斜截面相交的普通弯起钢筋的抗剪能力设计值(kN);Asb斜截面内在同一弯起平面的普通弯起钢筋的截面面积(mm2);异号弯矩影响系数,简支梁取为 1.0;1受压翼缘的影响系数,取 1.1;3箍筋的配筋率,=Asv/(Svb)。svsv计算斜截面水平投影长度 C 为C=0.6mh0 式中 m斜截面受压端正截面处的广义剪跨比,m=Md/(Vd

13、h0),当 m3.0 时,取 m=3.0;Vd通过斜截面受压端正截面内使用荷载产生的最大剪力组合设计值(kN);Md相应于上述最大剪力时的弯矩组合设计值(kNm);通过斜截面受压区顶端正截面上的有效高度,自受拉纵向主钢筋的合力点0h至受压边缘的距离(mm) 。 为了简化计算可近似取 C 值为 C(可采用平均值) ,则有0h0hC=(95.2+83.41)cm/2=89.305cm 由 C 值可内插求得各个斜截面顶端处的最大剪力和相应的弯矩。斜截面 1-1:斜截面内有 236 纵向钢筋的筋配百分率为P=100=100=1.27305.89182174.10 =ASV/(Svb)=1.57100%

14、/(1018)=0.872%sv斜KNvsc44.560195%872. 050)27. 16 . 02(05.8932201045. 01 . 10 . 13截面截割 2 组弯起钢筋 236+225,故KNvsb5 .60445sin)25.9812036(2801075. 0.3Vcs1+Vsb1=(560.44+448.03)KN=1008.47KN402.16KN 斜截面 2-2:斜截面内有 236 纵向钢筋,则纵向受拉钢筋的百分率为P=100=100=1.27305.89182179.10 =ASV/(Svb)=1.57100%/(1018)=0.872%sv则KNvsc44.560

15、195%872. 050)27. 16 . 02(05.8932201045. 01 . 10 . 13 1斜截面截割 2 组弯起钢筋 236+225,故KNvsb03.44845sin)25.9812036(2801075. 0.3 2斜截面 2-2 实际共截割 3 组弯起钢筋,但由于第三排弯起钢筋与斜截面交点靠近受压区,实际的斜截面可能不与第三排钢筋相交,故近似忽略其抗剪承载力。以下其他相似情况参照此法处理。 KNKNvsbcs4 .38847.100803.44844.560v22斜截面 3-3:斜截面内有 436 纵向钢筋,则纵向受拉钢筋的筋配百分率为P=100=100=2.54305.891822179.10 =ASV/(Svb)=1.57100%/(2518)=0.349%sv则斜KNvsc28.327195%349. 050)5 . 26 . 02(05.8931801045. 01 . 10 . 13 1截面截割 2 组弯起钢筋 225+225,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钢结构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