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上传人:ths****59 文档编号:54350122 上传时间:2018-09-11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7.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小学数学二年级(上),西师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徐 杨 永,二上数学知识树,一、本册教材内容框架,教学目标,实践与综合运用,统计与概率,空间图形,数与代数,实践活动,数与代数,一、本册教材内容框架,教学目标,表内乘法(二),表内除法,表内乘法(一),分一分,除法的初步认识,乘法的初步认识,15的乘法口诀,整理与复习,6、7的乘法口诀,8、9的乘法口诀,整理与复习,用乘法口诀求商,倍的认识,解决问题,例1,例2,例3,例1,例2,例3,例1,例1,例2,例2,例1,例2,例1,例2,例1,例2,例3,例1,例2,例1,例2,例1,例2,例1,例2,例2,例1,空间与图

2、形,一、本册教材内容框架,教学目标,角的初步认识,测量长度,用米作单位量长度,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例1,例2,例1,例2,例1,例2,例3,例4,从生活中抽象角,在做一做中进一步认识角及其各部分的名称,借助三角尺认识直角、用三角尺画直角,在方格纸中画角,实践活动,小小测量员(2课时),庆祝元旦,走进田园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一、本册教材内容框架,教学目标,主题图:提供看、数、说的素材,激发新的学习需求和学习兴趣。,乘法计算是整个数学领域最基础的内容。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是四则运算的基础。,例1:提供列出同数连加算式的素材,初步体会由几个几相加还可以用别的算法来计算,告诉学生怎样由几个几

3、连加写出乘法算式,由加法的结果得出乘法的结果。请注意:不再区分被乘数和乘数了。,例2:体现一个同数连加算式直接写出两个乘法算式,教学重点仍在通过同数连加来理解乘法意义,进一步熟悉乘法算式。重视乘法意义的理解,对学生后续学习作用很大。,例1:编2的乘法口诀、图、表,由加法乘法口诀为一体。编2的口诀以扶为主。,提示:注意编口诀的规律。,例2:用口诀,根据口诀求积,一句口诀可以求出两个乘法算式的积。第一次用口诀求积。,例3:教学1的乘法口诀 (与过去不同)边摆边数(1个1,2个1)“1乘几,积就是几”。所有乘法口诀要突出编、用、记(引导学生用各种方法记)。,提示:注意在操作中感悟编口诀的规律。,例1

4、:编3的乘法口诀,已经历了编1,2的乘法口诀 ,省去了由加法算式过渡到乘法算式,编口诀突出师生共同编,明确提出怎样记口诀。,例2:用3的乘法口诀求积(方法同前),有意识安排了一道前一个因数比后一个因数大的式题。,例3:乘加、乘减,不是学习混合运算,而是借助直观巩固乘法口诀、解决问题。它仍然是一种口算题。,提示:让学生注意题中数字的特点。,例2、例2:与3的乘法口诀编排相同 ,指导学生编1,2的乘法口诀我们一起来编3的乘法口诀我能编出4的乘法口诀。,提示:应用迁移规律放手让学生去编。,例1:编口诀,情景图下的表格中“数量”不再从“1”开始,而是从“5”开始,不再提示“相邻两句口诀之间有什么联系?

5、或“怎样记住这些口诀?”等要求。,例2:用口诀,有意识安排4道表面看与5的口诀无关的练习。,提示:让学生灵活应用口诀,熟练计算。,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中的联系,在活动中掌握知识。,例2:做角并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不给定义,只熟悉形状)。,例1:让学生初步感知角,找生活中的角。,提示:教师充分利用活动角,让学生 对角的大小有一些直观认识。,例3:借助三角尺认识直角,用三角尺比量角辨认直角,最后画直角。例4:借助三角尺,以直角为标准辨认锐角与钝角。,提示:画完后要记住标上直角符号。,例1:编6和7的乘法口诀,教材的情景图由为学生提供编

6、制15的乘法口诀所需乘法算式的具体情景变为引出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例2:6、7的乘法口诀应用。,提示: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并独立完成。,例1、例2:编口诀,用口诀在编排与教学上与6、7的乘法口诀相同。,提示: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熟练地编出口诀。,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学习并掌握测量方法(0刻度对准一端,读出另一端所对的刻度数) 。 注意:不从0刻度开始的测量方法的渗透。,在实践活动中运用测量方法,认识分米,用不同的长度单位表示同一长度 。,用米作单位量长度,例1、例2:都是用米作单位进行测量,测量中感受到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合适的长度单位的好处,同时注意测量的的方法。,例1、例2:按份数把东

7、西平均分,与传统的表内除法比,不再给出“第一种分法”与“第二种分法”。例1:突出平均分,例2:突出按每份数按平均分。,例3:平均分的方法 。注意学生的发散思维训练。,提示:突出了按份数把物体平均分。,例1、例2:先操作,再结合操作初步感悟除法的意义,学习写除法算式,认识“”,并会读除法算式。,例3、例4根据除法意义结合问题情景写除法算式,通过操作学具得到商,最后认识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教学提示:重视除法意义的理解,为学生后续学习做好准备。,沟通乘除法之间的联系,初步感知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原理 。,教学提示: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知。,内容安排:集中编排、利用乘法口诀求积随机编排。,教学

8、提示: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让同学们在同伴互助中,掌握知识并运用知识。,例3:结合具体情境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教学提示:注意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进一步巩固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方法。,例1:通过摆小棒等操作活动,结合一个数里有几个几认识倍。例2:通过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来继续认识倍。,例3:对倍的应用,既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还要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例1:直接利用乘法的意义,解决求几个几是多少的问题 ;例2:利用倍的知识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教学提示: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要用乘法 ?(求几个几是多少),例3:是两种不同平均分的除法问题;,例4:是求1倍数的除法问题

9、。,教学提示: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要用除法计算。,首先让学生进行看图说话、看图提出不同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在测量的活动中增加对长度的实际感受。,教学提示:注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察,把估计与实际测量结合起来。,借助“庆祝元旦”这一学生熟悉的题材,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实际经验,引入各种活动,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提出问题,并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同时增强趣味性,渗透思想性。,综合运用全期所学的数学知识,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种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提示:让学生体会到日常生活中有数学,田园中有数学,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二上数学知识树,总复习,实践与综合运用,统计与概率,空间图形,数与代数

10、,实践活动,总复习,1、在复习过程中进一步巩固表内乘除法、角的初步认识、测量长度等知识,加深这些知识的理解,提高这些知识的掌握水平。 2、在整理复习中进一步提高表内乘除法计算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概括能力。 3、进一步学习运用表内乘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经历整理复习所学知识的过程,学习整理和复习的方法。 5、初步感受整理复习的重要性,逐步养成自觉整理所学知识的意识和良好学习习惯。,教学提示: 注意每单元整理与复习的方法。 1、自主分块复习。(“习题+问题”式) 2、在独立回忆、整理的基础上,梳理知识结构图。 3、抓几条主线,用重点内容和核心概念的复习来带

11、动其它。(“整体部分整体”的方式组织复习) 4、设计问题串和以一当十的练习题是组织复习的关键。,习题研究:,1、找规律填数:,(1)6、9、12、15、( )、( ),(2)(1,3),(2,6),(3,9),(4,12),( ),( )。,2、想一想,填一填。,18= , ,3、口算:,36+6 47+7 57+7,4、,5、在里填数:,4+4+3+5= ,6+6+7+6+5= ,6、二年级一班的人数比20多,比30少。分的组数和每组的人数同样多,这个班共有多少个小朋友?,7、在里填上+、-、 或。,17 4=49 7 36 6=2 3 8 6 = 16 8 18 3 = 51,8、,9、二年级一班小朋友排队到医务室检查视力,每批进去6人,小华排在第32位。他第( )批才能进去。,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