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与金融第6章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54338313 上传时间:2018-09-11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2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政与金融第6章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财政与金融第6章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财政与金融第6章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财政与金融第6章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财政与金融第6章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财政与金融第6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政与金融第6章(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 国家预算,第一节 国家预算的体系与原则 第二节 国家预算的管理与程序 第三节 国家预算管理体制 第四节 预算外资金,第一节 国家预算的体系与原则,一、国家预算的概念国家预算,也可以称为政府预算或公共预算,是指经法定程序审核批准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政府年度财政收支计划,一一览表方式表现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是国家有计划地筹集、分配和管理财政资金的重要工具。国家预算是调节社会经济生活的主要财政机制,是国家财政管理的主导环节。,第一节 国家预算的体系与原则,二、国家预算体系国家预算体系是指国家预算体系的组成环节。,第一节 国家预算的体系与原则,(一)五级预算组成体系我国国家预算体系是与国家政权机

2、构和行政区域相一致的,原则上要求有一级政权应建立一级预算。为了使财权与事权相统一,设立中央预算,省(自治区、直辖市)预算、市(自治州)预算,县(自治县、市辖区、旗)预算、乡(镇)预算等五个级次。这五个级次的预算,除中央预算外,其他四个级次的预算又称为地方预算。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共同组成国家预算。,第一节 国家预算的体系与原则,1、中央预算是中央政府的财政收支计划,中央政府担负全国宏观经济调控的重任,应当在财力上占主动地位,这样才能在经济上支配和调控地方政府的行为; 2、中央政府要负责国防、外交、科技文化、国家重点建设、社会福利等全国性公共需要方面的开支,从而需要中央预算能够筹集一定规模的资金;

3、,第一节 国家预算的体系与原则,3、中央政府要通过中央预算平衡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特别是要对经济落后地区进行财政补助,因而需要大量的资金。,第一节 国家预算的体系与原则,地方预算是由省(直辖市、自治区)和所属市(自治州)和县(市、自治县)预算组成,地方各级预算是国家预算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地方政府的财政收支计划,是政府预算活动的基本环节,在国家预算中占有重要地位。,第一节 国家预算的体系与原则,(二)单位预算和总预算单位预算,是各级政府的部门或职能机构就其本身及其隶属的行政事业单位年度经费收支所编制实施的预算,它是各级公共机构行使职能的财力保证。编制单位预算,并接受财政拨款的相关部门和单位,被称作

4、预算单位,是各级政府预算的基本构成要素。,第一节 国家预算的体系与原则,总预算,是指各级政府本级及下级政府的年度收支经审核后汇编的预算,它一般包括两个不同的部分:其一是各级政府所属职能部门的单位预算总和,习惯上称为本级预算。另一部分是本级政府行政隶属的下一级政府的总预算。,第一节 国家预算的体系与原则,三、国家预算的类型 (一)按预算编制的形式分类按编制的形式分类,国家预算可以分为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 (二)按预算的编制方法分类按预算的编制方法分类,政府预算可分为基数预算和零基预算。,第一节 国家预算的体系与原则,(三)按预算收支的平衡状况分类按预算收支的平衡状况划分,可以将预算分为平衡预算和

5、差额预算。 (四)按预算分级管理的要求分类按预算分级管理的要求划分,可以将预算分为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第二节 国家预算的管理与程序,国家预算工作程序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调整和决算多个互相衔接的阶段。编制国家预算是一件复杂细致的工作,因此在正式编制国家预算之前,需要做好一系列的准备工作。,第二节 国家预算的管理与程序,一、国家预算的编制 (一)国家预算编制的原则 1、公开性原则 2、完整性原则 3、可靠性原则 4、年度性原则 5、统一性原则 6、法律性原则,第二节 国家预算的管理与程序,(二)预算编制前的准备工作 1、对本年度预算收支的执行情况进行预计和分析,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为编制

6、下一年度的预算提供参考; 2、根据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国民经济计划指标,拟定计划年度的预算收支指标,作为编制各级预算的依据和参考;,第二节 国家预算的管理与程序,3、向各地区、各部门颁发编制国家预算草案的指示和具体规定,以保证国家预算的统一性、完整性和准确性;修订预算科目和预算表格,以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变化和预算管理制度的变化,正确反映预算收支的内容。,第二节 国家预算的管理与程序,(三)国家预算的编制程序 1、财政部制定并下达预算控制指标。 2、根据财政部下达的预算控制指标,各部门和地区根据自身的经济状况,提出预算建议数,上报财政部。 3、财政部依据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参照各地区上报的预算

7、建议数,拟定预算收支指标,报经国务院批准后下达。,第二节 国家预算的管理与程序,4、各地区和部门根据国务院下达的预算收支指标,依据本地区和部门的具体情况,编制预算草案,上报财政部。 5、财政部认真审核各部门和地区上报的预算草案,然后汇总成国家预算草案,报送国务院审批。 6、国务院对国家预算草案进行审查通过后,再将其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审议批准通过后,就成为正式的国家预算。,第二节 国家预算的管理与程序,二、国家预算的执行 (一)财政部门在预算执行中的主要职责 1、组织预算收入 2、安排预算支出 3、组织预算收支平衡,第二节 国家预算的管理与程序,(二)预算执行中的平衡组织预算执行中的平衡

8、工作是通过编制预算季度收支计划和预算调整来实现的。 1、预算季度收支计划预算季度收支计划是政府预算年度计划在各季度的具体安排,它是根据上季度预算执行情况和本季度政治经济运行状况来编制,目的在于以季保年,做到长计划、短安排。,第二节 国家预算的管理与程序,2、预算调整预算调整是组织预算收支新的平衡的重要方法,是指经过审议批准的各级预算,在执行中因特殊情况需要增加支出或减少收入,预算局部调整是经常的,其方法主要包括: 预算的追加和追减。 动用预备费。 预算科目间经费流用。 预算的划转。,第二节 国家预算的管理与程序,三、国家决算 (一)国家决算的概念国家决算是国家预算执行的总结,反映年度国家预算收

9、支的最终结果,也是一国政治、经济活动在财政上的集中反映。通过编制国家决算,可以分析研究年度预算执行情况,积累预算统计资料,总结预算工作经验,从而使下年度预算建立在更加可靠的基础上,使预算管理水平得到提高。,第二节 国家预算的管理与程序,(二)国家决算的组成一般说来,国家决算的体系与国家预算的体系相同,有一级政府,就要编制一级决算。国家决算由中央级决算和地方总决算组成。中央级决算、省(自治区、直辖市)级决算、市(自治州)级决算和县(市、自治县)级决算、由同级主管部门汇总的行政事业单位决算、企业财务决算、基本建设财务决算、国库年报和税收年报等组成。,第二节 国家预算的管理与程序,(三)编制国家决算

10、的准备工作 1、制发决算编审办法 2、制发决算表格 3、制发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年度结算办法 4、组织年终清理核实,第二节 国家预算的管理与程序,(四)国家决算的编制 1、国家决算的编制原则 编制决算必须符合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这是编制国家决算在政策上应遵守的原则。 在编制国家决算时,要遵循数据准确、内容完整、报送及时的原则。,第二节 国家预算的管理与程序,2、国家决算的编制程序国家决算的编制程序是自下而上,逐级汇总。即从执行预算的基层单位开始,自下而上地进行编制、审核和汇总。首先,在年度终了后,各基层单位按照财政部门下达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准确、及时地编制单位决算,经逐级汇总上报,由各主管部

11、门将汇总单位决算报送同级财政部门,由财政部门汇编总决算。,第二节 国家预算的管理与程序,其次,各级财政部门将同级各主管部门报送的汇总单位决算进行审核后,连同本级财政决算一起汇编成总决算。,第二节 国家预算的管理与程序,(五)国家决算的审批预算法规定:国务院财政部门编制中央决算草案,报国务院审定后,由国务院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和批准。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政府财政部门编制本级决算草案,报本级政府审定后,由本级政府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和批准乡、民族乡、镇政府编制本级决算草案,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和批准。,第二节 国家预算的管理与程序,四、监督与法律责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

12、常务委员会对中央和地方预算、决算进行监督;县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对本级和下级政府预算、决算进行监督;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对本级预算、决算进行监督。各级政府审计部门对本级各部门、各单位和下级政府的预算执行和决算实行审计监督。,第三节 国家预算管理体制,一、国家预算管理体制概述 (一)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的概念与实质 1、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的概念国家预算管理体制是在中央与地方政府,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规定预算收支范围和预算管理职权的一项根本制度。,第三节 国家预算管理体制,2、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的实质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的实质,是处理预算资金分配和管理上的集权与分权、集中与分散的关系问

13、题。,第三节 国家预算管理体制,(二)国家预算管理体制内容 1、确定预算管理的主体和级次 2、预算收支范围的划分 3、预算管理权限的划分 4、预算调节制度和方法,第三节 国家预算管理体制,(三)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类型 1、统收统支、高度集权的预算管理体制(5052年) 2、以中央集权为主,适当下放财权的预算管理体制(主要是71年后) 3、中央对地方实行多种形式分级包干的预算管理体制(1980年实行“划分收支、分级包干”的财政体制; 1984 年推行“划分税种、核定收支、分级包干”财政体制; 1989年实施“财政大包干体制” ) 4、建立在分税制基础上的分级预算管理体制,第三节 国家预算管理体制,

14、二、现行国家预算管理体制我国1994年开始了以分税制为目标模式的财政体制大改革,现行国家预算管理体制形式是建立在分税制基础上的分级预算体制。,第三节 国家预算管理体制,(一)什么是分税制 1、分税制的含义分税制,是在划分事权的基础上,按税种划分各级政府财政收入的一种财政管理体制。这是一种与市场经济相联系的政府间收入分配体制,是按照国际上通行的市场经济原则和公共财政理论而建立起来的。,第三节 国家预算管理体制,2、分税制的基本特点 在各级政府的收入划分上,以分级分税为特征; 把各级政府的事权作为划分各级财政支出范围的基本标准; 把中央对地方进行规范化的转移支付作为平衡各级财政预算的重要手段; 在

15、上述基础上,中央与地方预算分立、自求平衡;,第三节 国家预算管理体制,(二)分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1、中央与地方的支出划分 2、中央与地方的收入划分(将维护国家权益、实施宏观调控所必需的税种划为中央税,主要有关税、消费税、进口产品消费税和增值税、中央企业所得税等;将同经济发展直接相关的主要税种划为中央与地方共享税,主要有增值税、资源税、证券交易税等;将适合地方征管的税种划为地方税,主要有营业税(不含铁道部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总公司集中交纳的营业税)、地方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并充实地方税税种,增加地方税收入。自2003年起,将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改为中央与地方共享税。) 3、中央财政对

16、地方税收返还数额的确定(按照1993年地方实际收入以及税制改革和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情况,核定1993年中央从地方净上划的收入数额(即消费税+75的增值税中央下划收入)。1993年中央净上划收入,全额返还地方,保证现有地方既得财力,并以此作为以后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基数。1994年后,税收返还额在1993年基数上逐年递增,递增率按全国增值税和消费税的平均增长率的1:0.3系数确定,即上述两税全国平均每增长1,中央财政对地方税收返还增长0.3。如若1994年以后净上划中央的收入达不到1993年基数,则相应扣减税收返还数额。),第三节 国家预算管理体制,(三)分税制的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分税制改革采取了较为温和渐进的改革模式,通过几年的运行已初见成效,但需要总结实践经验,进一步完善。目前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1、收入的划分有待于进一步规范和合理化 2、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的事权范围 3、集权与分权关系的调整,第四节 预算外资金,一、预算外资金的性质和范围预算外资金,是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为履行或代行政府职能,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收取、提取和安排使用的未纳入国家预算管理的各种财政性资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