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第二章 概念2-1

上传人:woxinch****an2018 文档编号:54336822 上传时间:2018-09-11 格式:PPT 页数:103 大小:3.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律第二章 概念2-1_第1页
第1页 / 共103页
法律第二章 概念2-1_第2页
第2页 / 共103页
法律第二章 概念2-1_第3页
第3页 / 共103页
法律第二章 概念2-1_第4页
第4页 / 共103页
法律第二章 概念2-1_第5页
第5页 / 共10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法律第二章 概念2-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律第二章 概念2-1(10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公共邮箱地址及密码,帐号:密码:logic12345每讲完一章我都会把课堂ppt传到这个邮箱,同学们可以自行提取。,第二章 命题的基本要素概念(词项),第一节 概念及其特征一、概念、语词和词项 二、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一、什么是概念,概念是反映思维对象的本质属性和分子范围的思维形式。,思维对象就是在人们头脑中被反映的事物和现象,也就是思维的内容。,在思维对象的许多属性中,既有对思维对象的存在起决定意义的本质属性,也有不起决定意义的非本质属性。本质属性是决定一事物之所以成为该事物而不成为它事物并与它事物区别开的属性,即事物质的规定性。,二、概念、语词和词项,任何概念都是由语词表达的。概念是语词的思

2、想内容,语词(word)是概念的语言表达形式。简单命题是由词项构成的,词项(term)是表达概念的语词,在简单命题中词项就是充当主项和谓项的(词或词组)概念。,概念与语词的关系,概念是借助语词来表达的,抽象概念只有借助语词才能存在。语词所以能指称一定的对象,并具有一定的意义,是由于它被赋予了一定的思想内容。两者存在着本质的区别:概念是思维形式,是逻辑学研究的范畴;语词是语言形式,是语言学研究的范畴。概念没有民族性、地域性,语词则有民族性、地域性。,概念与语词并非一一对应:,概念与语词又是有区别的:第一,并非所有语词都表达概念,只有实词(名词、形容词、动词、代词、数量词等)才表达概念,而虚词一般

3、不表达概念。 比如:“或者”、“并且”这些词并不表达概念。,注意:语词中的词组都表达概念,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级人民法院”、“监狱人民警察”等等。词组表达概念时是作为一个整体表达一个概念,构成词组的单个词在词组中不再独立地表达概念。,第二,同一个概念可以用不同的语词来表达。例如,甘薯、西红柿,第三,同一个语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例如,先生、逻辑第二、第三点恰恰体现出自然语言的歧义性。比如“人”这个词,在“长大成人、人老珠黄、人浮于事、人各有志”中的涵意都不同。,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思维对象的本质属性。例如,“人”的内涵就是“人”这类对象的本

4、质属性,即“能思维、有语言、会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罪犯”的内涵就是“罪犯”这类对象的本质属性,即“危害社会、触犯刑律、应受到刑罚处罚”。“商品”的内涵就是“商品”这类对象的本质属性即“为交换而生产”。,概念的外延是指概念所反映的思维对象的分子范围。例如,“人”的外延就是“人”这类对象的分子范围,即古今中外的一切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延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对象的分子范围,只有一个,“我国的特别行政区”这个概念的外延就是它的分子范围,即香港和澳门。,二、同时,概念又是有确定性的。在一定条件下,概念有其确定的内涵和外延。任何概念都是内涵和外延的统一。概念的内涵表明了概念反映的对象是什么

5、,而概念的外延表明了概念反映的对象有哪些。在思维过程中,要求概念有明确的内涵和外延,这是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注意: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不是一成不变的。由于思维对象本身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人们的知识也是不断变化的,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也就相应地发生变化。例如,“我国的直辖市”的外延在重庆设立直辖市之前,只有“北京、上海、天津”三个分子对象,而现在就是四个分子对象了。这种变化反映了概念的灵活性。,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之间的关系: 1、概念的内涵决定概念的外延。也就是说,概念的内涵是识别它的外延的向导、依据和标准。比如:“三角形是三内角等于180C的封闭图形”。 2、概念的外延不能决定它的内涵。比如我们

6、能确定“人”这次概念的外延,但根据这个外延却很难给“人”一个统一的定义。 (参见阿西莫夫罗列的对“人”的概念的理解),人是什么?,柏拉图:“人是无羽毛的两足动物。” 塞涅卡:“人是社会的动物。” 马克吐温:“人是唯一知道羞耻或者需要羞耻的动物。” 物理学家说:“人是熵的减少物。” 生物化学家说:“人是核酸酶相互作用器。” 化学家说:“人是碳原子的产物。” 天文学家说:“人是星核的孩子。” 人类学家说:“人代表着如下特征的缓慢积累:两足的外表,敏锐的目光,勤劳的双手和发达的大脑。” 考古学家说:“人是文化的积累者,城市的建设者,陶器的制造者,农作物的播种者,书写的发明者。” 神学家说:“人是犯罪

7、和赎恶这出大闹剧的恭顺的参与者。” 社会学家说:“人是他所归属的社会的依次更替的塑造者。”,第二节 概念的种类,依据概念在内涵和外延方面的特征,概念可分为不同的类型:一、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二、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三、正概念和负概念四、实体概念和属性概念,一、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根据概念反映的对象是一个还是一个以上,概念可分为单独概念(single concept )与普遍概念(universal concept)。 单独概念反映的是独一无二的对象,其外延数量只有一个。普遍概念反映的是至少有两个分子的一类对象。普遍名词、动词、形容词都可表达普遍概念。,理解单独概念要注意:,一、往往表示特定的对象

8、:某一个人、某一个地方、某一个事件、某一个特定的时间、某一个事物。 二、其语言形式往往是:专有名词、单称人称代词、单称指示代词的词组、含有“最高级”的词组、含有序数词的词组。一般用两类语词表达:一是专有名词(简称专名 proper noun)作为限制词的语词;二是摹状词(description),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 “清朝最后一个皇帝” “那个写了史记的人” 专有名词:中国、鲁迅,普遍概念是反映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子对象的概念。普遍概念的外延数量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如法院、警察、监狱,如搬运、学习、跳高,如红色、美丽、勇敢,如福州一中的学生、中国的民主党派、省属高校,普遍概念通常可以用表示数

9、量或范围的语词来限制,如“有些学生”、“很多警察”、“有些(人)学习”等等。而单独概念是不可以用表示数量或范围的语词来限制的,如不能说“很多黄河”、“这个厦门”等等。,空概念,空概念(empty concept)是反映空类的概念。空类(empty class)是指不包括任何一个现实事物的类,在这个意义 上,虚假概念(false concept)都是属于空概念,如“圆的方”、“永动机”。虚假概念也有外延,它的外延是一个空类,通俗地讲,其外延等于零。,二、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有这样一个推理;人是世界上最宝贵的;我是人;所以,我是世界上最宝贵的。存在什么问题?,什么是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集合概

10、念(collective concept)是以集合体为反映的对象;非集合概念(non-collective concept)是以非集合体为反映对象的概念。集合体(collective)是由一定数量的个体组成的统一整体。一个集合体有它特定的属性,而组成集合体的个体不必然具有集合体的属性。当一个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属性为组成该对象的每一个体所具有时,这一对象就是类。类是非集合体。,重点:怎么区分事物的类(非集合体)和集合体呢?,对于事物的类来说,大类所具有的属性,小类或个体一定具有,例如:张三是人民警察。,对于集合体来讲,整体具有的属性,个体不一定具有。例如:人民警察是维护社会治安的重要力量。,例如

11、:“中国人是勤劳勇敢的。” “中国人是炎黄子孙。”,应注意的问题:,*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具有相对性:同一个语词在一些命题中表达集合概念,在另一些命题中不表达集合概念。因此,在判断一个概念是不是集合概念时,一定要将其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去理解。因为只有在语境中,概念才具有确定性。,分析:,(1)鲁迅的小说最长不超过3万字。 (2)鲁迅的小说不是一天能够读完的。 (3)在我们国家,人民享有宪法所规定的广泛的民主权利。 (4)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根本动力。标有横线的概念,是在集合概念,还是在非集合概念的意义上使用的?,人是世界上最宝贵的;我是人;所以,我是世界上最宝贵的。分析:在上述推理

12、中,第一个前提中的“人”是在集合概念的意义上使用的;第二个前提中的“人”是在非集合概念(类概念)的意义上使用的。这一推理犯了混淆概念的错误。结合语境分析,可以纠正此类错误。,三、正概念和负概念,正概念(positive concept)是反映对象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负概念(negative concept)是反映对象不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负概念总是相对于特定范围而言的,负概念所属的范围叫做论域(universe),如“非法收入”的论域是“收入”。,例如:“正义事业”“工作人员”“侵略战争” “非正义战争”“非工作人员”“非侵略战争” ,正概念和负概念往往是相对的,例如:红色与非红色,公平与不公

13、平,学生与非学生,成年人与未成年人等。,从以上例子我们可能看出,负概念有一个重要特征,是什么呢?,含有否定词。如“不无非未”等。,但是含有“不无非未”的并不都是负概念。有些概念含有“不无非未” ,但是它们已经不起否定作用了,就不是负概念,而是正概念。,例如:非洲、不丹、无锡、未央宫、莫愁湖等,实体概念和属性概念又叫具体概念和抽象概念,这是根据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实体还是属性而作的划分。,属性概念是反映事物某种属性的概念。如:“伟大”、“勇敢”、“凶猛”等。,实体概念是反映具体事物的概念。如:“火车”、“太行山”、“东北虎”等。,四、 实体概念和属性概念,2018年9月11日星期二,29,第三节

14、概念外延间的关系,逻辑学所研究的概念间的关系是从外延这个角度考虑的,也就是说它研究的是概念外延间的关系。根据两个概念外延间有无重合部分,和重合部分的多少,两个词项间可能具有的关系有五种: 全同关系 真包含于关系 真包含关系 交叉关系 全异关系其中前四种统称相容关系。而全异关系又可分为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一、全同关系,设 a、b为概念,全同关系(overall relation)是说,凡 a 是 b ,并且凡b是 a。具有全同关系的两个概念内涵必须不同。瑞典数学家伦哈特欧拉(Leonhard Euler 1707-1783)用圆圈表示概念外延间的关系,被称为欧拉图,这种方法被称为欧拉图解。 图

15、1,a ,b,例如:“八一起义爆发地” “江西省省会”“等边三角形” “等角三角形”,二、真包含于关系与真包含关系,设 a、b为概念,当凡a是b并且有b不是a时,b真包含a,a真包含于b,也即b对a有真包含关系,a对b有真包含于关系。例如: “动物” “哺乳动物” “羊”真包含关系与真包含于关系可以统称为属种关系(relation ofgenus and species)。外延大的概念叫属概念,外延小的概念叫种概念。属概念真包含种概念,种概念真含于属概念。 图2,a b,三、交叉关系,交叉关系(intercross relation)是说,有a是b,也有b是a,并且有a不是b,也有b不是a。具

16、有交叉关系的概念,外延有而且只有一部分重合。例如:“文学家” 和 “史学家” ; “工人”与“青年”图3,四、全异关系,全异关系(utterly different)是说,凡A不是B。例如 “老年人” “青年人” 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外延没有重合之处。图4,a,b,如果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有同一个属概念,它们就是同一属概念下并列的种概念,它们之间或是具有矛盾关系(opposite relation)或是具有反对关系(contradictory relation)。图5 图6 ,a b,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a b,c,c,区分标准:全异关系根据a和b是否有中间项又可分为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 例如:“成年人“ “未成年人” “白马” “非白马”例如:“白马” “黑马”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