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 社会互动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4335215 上传时间:2018-09-11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5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讲 社会互动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第五讲 社会互动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第五讲 社会互动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第五讲 社会互动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第五讲 社会互动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讲 社会互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讲 社会互动(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 社会互动,本章要点,社会互动的概念社会互动与情景的关系社会互动的维度与类型集合行为的概念与特征,本章关键概念,参照群体,社会交换,社会戏剧,本土方法论,竞争,合作,冲突,社会互动,符号互动,强制,顺从,集体行为,社会互动是社会学基本的分析单位,是微观社会学的基本问题。他是个体层次和社会结构层次及文化层次的中介,是由个人走向群体乃至更大的社会组织制度的转折点。,第一节 社会互动的含义及理论,一、社会互动的含义,二、社会互动的理论,本节要点,社会互动的含义,社会互动是指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具有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1,6,3,7,2,社会

2、互动的含义理解,社会互动必须发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人们的互动往往遵循一定的行为模式,具有一定的互动结构,个人之间、群体之间只有发生了相互依赖的行为时才存在互动。,社会互动可能对互动双方和周围环境产生影响,社会互动以信息传播为基础,5,社会互动总是在特定的情景下进行的,4,社会互动可以是面对面的,也可以在非面对面的场合发生,社会互动的理论,在社会学中,并没有统一的社会互动理论。长期以来,互动理论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局面,即使是在同一学派中,也有概念上的分歧。,参照群体 理论,社会交换论,符号互动 理论,角色理论,本土方法论,社会互动 理论,戏剧理论,符号互动理论,代表人物,以布鲁默为代表的

3、芝加哥学派、以库恩为代表的艾奥瓦学派。,主要观点,符号互动论特别注意符号沟通问题。在他们看来,人与人的互动是运用符号进行的,是符号互动;人的行为是有意义的行为,要理解某个行为,就要对行为者赋予其行为的意义做出解释,意义不是固定不变的,他的确定有赖于互动的背景和情境。在互动过程中人们往往从他人的角度来解释其思想和意向,并以此在指导自己的行为;人们从自己所认识到的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看法中来认识自己,形成并修改自我概念。,角色理论,代表人物,G.米德,主要观点,角色的扮演和社会互动之间有着重要的关系:一方面互动是角色之间的互动;另一方面,角色形成和扮演也是在互动之中完成的。,参照群体理论,主要观点,

4、参照群体是指个体在心里上所从属的群体,是个人认同的为其树立和维持各种标准、提供比较框架的群体。个体将其参照群体的价值和规范作为评价自身和他们的基准,作为自己的社会观和价值观的依据。按照群体理论解释了非面对面的人际接触对个人行为的制约作用,反应了个体与群体的互动的特殊方面。参照群体理论是研究个人的客观社会地位与其社会观点之间相互作用的社会心理机制的工具。,戏剧理论,代表人物,E.戈夫曼,主要观点,戈夫曼采用戏剧分析的方法,从印象管理的角度来揭示人们社会互动的特点。世界是一个大舞台,生活就是在演戏,表演者最关心的是留给观众什么样的印象。人际礼仪主要分为四类:表达性礼仪、回避性礼仪、维系性礼仪、认可

5、式礼仪。,社会交换论,代表人物,G.霍普曼 P.布劳,主要观点,社会交换论着眼于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互相交往的外显形为,用代价和报酬来分析社会关系,认为社会互动的实质是人们交换酬赏和惩罚的过程。这一理论认为,交换行为不仅存在于市场关系之中,而且存在于包括友谊、爱情之类的多种社会关系中。社会交换论提出了一下几个命题:成功命题、刺激命题、价值命题、剥夺满足命题、侵犯赞同命题。,本土方法论,代表人物,H.加芬克尔,主要观点,它研究人们在日常互动中如何建立和共同使用对现实的定义,详细考察社会成员在建构和解释他们的社会现实并对其赋予意义时所使用的方法和步骤。本土方法论者认为社会互动是由形成人们正常交往基础的

6、规则所决定的,这些规则通常是理所当然、心照不宣的;但是,如果违背了这些规则,互动就不能顺利进行。,第二节 社会互动的情景和过程,本节要点,一、社会互动的情境,二、社会互动的过程,三、社会转型的社会互动,按人数分的社会互动情境,二人关系,在二人关系中,人一方仅仅需要同另一方有关系,会比较充分地考虑对方具体的需要、愿望和个人特点,因此,两人关系可以获得在其他任何社会形势中不可能存在的亲密感情和独特性,从而产生一种排他的特征。,三人关系,在三人关系中,每一方都面对着两个人,需要考虑两个人的个性特征。这时难以达到二人关系中可能具有的亲密性。,多人关系,在多人关系中,会产生社会网络,互动形式更为复杂。这

7、时在群体之中还可以形成亚群体。,按情景分的社会互动情境,工作情境,购物、商业谈判、工作会议、上课等都属于是工作情境。在这种情境下,互动双方有特定的目标,有明确的分工,言谈举止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而且很少产生情感的交流。,社交情境,宴会、舞会、郊游大多属于社会情境。社交情境下,人们往往是为了互动而互动,并无其他的目的。,熟悉情境,家庭成员、亲戚朋友、邻居、下班后同事之前的交往就属于此类。这时候互动双方并没有特定的目的,行为方式上可以较为随意,不必严守工作规律或社交礼貌,按社会习俗行事即可。,按性质分的社会互动情境,情感关系,情感关系是家庭、亲戚朋友等初级群体中的人际关系,它可以满足个人在关爱、温

8、情、安全感、归属感等情感方面的需要。,工具关系,工具关系是个体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与他人交往时发生的关系。这种关系只是他达成目的的工具。交往双方并不预期有其亲密的情感关系和长期交往。这时的互动和交换遵循公平法则。,混合关系,混合关系结语情感关系和工具关系之间,是个人与亲戚、一般朋友、邻居、同学、同事、同乡等建立的各种人际关系。它既有情感性成分,又有工具性成分。,社会互动的过程,芝加哥学派的四阶段说,社会互动过程的理论,1,2,贝尔斯的互动过程分析,贝尔斯的互动过程分析,主要解决情景辨识的问题,主要解决态度确定的问题,主要解决行为选择问题,芝加哥学派的四阶段说,互动双方争夺同一个目标。,由于激烈的

9、竞争,双方可能产生对立情绪出现以攻击为目的的行为。,一方消灭另一方,或者一方或双方改变其思想、态度、习惯来适应对方,以避免、减少或消除冲突。,顺应的结果使双方在很多方面日益接近、融合,趋于一致、实现同化。,社会转型与社会互动,社会转型与社会互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社会转型必须通过长时期的、广泛的社会互动来实现。另一方面,社会转型必然引起互动情境和互动方式的根本变革。,思考:,转型时期政府和公众之间互动情境的变化?,1,2,改革开放以来,情感关系、工具关系和混合关系三种社会互动情境的变化情况?,第三节 社会互动维度和类型,一、社会互动的维度,二、社会互动的类型,本节要点,社会互动的维度

10、,向度,深度,广度,频度,社会互动的向度,概念,向度反省社会互动的方向,表明互动双方关系的性质。,主要内容,主要包括:(1)情感关系是亲和还是排斥?是融洽还是对立?(2)地位关系是平等还是不平等?权利分配格局如何?(3)利益关系是一致还是冲突?冲突程度多大?,社会互动的深度,概念,深度反映社会互动的程度,表明互动双方相互依赖程度的大小。,主要内容,我们可以服从互动双方利益关联的大小、情感投入的大小、互动延续的时间长短和互动规范的复杂程度等几方面来分析互动的深度。一般来说,按互动的深度分可以分为深度互动和表层互动。,社会互动的广度、频度,概念,广度反映社会互动的范围,表明互动双方交往领域的大小。

11、频度主要反映一定时间内发生互动的多寡。,社会互动类型,1,2,3,4,5,顺从和顺应,强制,竞争,冲突,合作,合作,概念,合作是社会互动中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为达到对互动各方都有某种一处的共同目标而相互配合的一种联合行为。,主要内容,成功的合作应具备以下条件。第一,目标一致。第二,对于如何达成目标能够取得基本共识。第三,动作配合。,竞争,概念,竞争是指社会上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对于一个共同目标的争夺。,主要内容,首先,它必须是人们对于同一目标的追求;其次,这个被追求的目标不惜是比较少的和比较难得的;最后,竞争的目的主要在于获得目标物,而不是反对其他竞争者。,冲突,概念,冲突是人与人或群体与

12、群体之间为了某种目标或价值观念而互相争斗的方式与过程。,主要内容,冲突的种类多种多样:从规模上分,有个人冲突和集团冲突;从性质上分,有经济冲突、政治冲突、思想冲突、文化冲突、宗教冲突、种族冲突、民族冲突以及阶级冲突;从冲突的方式和程度上分,有诉讼、辩论、口角、决斗、械斗、战争等。,强制,概念,强制是社会互动的一种形式,在这种形式中互动的一方被迫按照另一方的某些要求行事。,主要内容,强制的核心是一种力量对另一种力量的统治或制约。因此,强制意味着互动双方力量的不平衡,一方的力量明显高于另一方的力量。在强制性互动中,所借助的力量可以是物质的力量,也可以是精神上的力量。,顺从和顺应,概念,顺从指互动中

13、的一方自愿地或主动地调整自己的行为,按另一方的要求行事,即一方服从另一方。顺应的含义比顺从更广一些,出顺从的含义外,它还指互动的双方或各方都调整自己的行为,以实现相互适应。,第四节 集合行为,本节要点,一、集合行为的一般特征,二、集合行为的理论,三、几种典型的集合行为,集合行为的概念与特征,集合行为的概念,集合行为(collective action)又称为集体行动或集群行为。它是指一种人数众多的自发的无组织行为。,集合行为的特征,(1)人数众多。(2)无组织性。(3)行为互相依赖。,集合行为的理论,感染理论,紧急规范理论,基本条件说,模仿理论,匿名理论,集合行为的理论,控制转让理论,基本条件

14、说,代表人物,N.斯梅尔塞,主要内容,集合行为实质上是人们在受到威胁、紧张等压力的情况下,为改变自身的处境而进行的尝试。集合行为的发生有六个“必要且充分”的基本条件(1)环境条件;(2)结构性压力;(3)普遍情绪的产生或共同信念的形成;(4)诱发因素;(5)行为动员;(6)社会控制能力。,模仿理论,代表人物,G.塔尔德,主要内容,当人们面临突发事件时,他们往往会处于丧失理智状态,失去自我控制能力,出现哭泣、吼叫、模仿等简单的初级行为。这时他们便会本能地彼此模仿,力求与在场的多数人的行为一致,由此导致集合行为的产生。,感染理论,代表人物,勒庞,主要内容,集群的特征表现为有意识的人格已经消失,无意

15、识的人格占据主导地位,情绪和观念的感染、暗示的影响使集群心理朝着某一方向发展,并具有将暗示的观念立即转变为行动的倾向。,紧急规范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在集合行为中虽然没有群体规范,但面临突发事件时,人们之间通过互动会产生一种”紧急规范“。紧急规范一旦产生,同样会对在场者形成规范压力,迫使他们去仿效和遵从,从而产生集合行为。,匿名理论,匿名理论认为,在集合行为中个体之说一会做出他平时很少出现甚至根本没有做过的越轨行为,是因为他处于匿名的地位。匿名的状态可以让人产生责任分散的心理,也会使人的群体遵从性降低,这两个因素都会降低人的社会约束力,使他们容易从事越轨行为。,控制转让理论,这种观点认为,正常情况下,每个行动者都控制着自己的行为,而在集合行为中,行动者已经把对自身活动的控制转让给他人。当人们认为保持自主地位所付出的代价超过所获利益时他们就可能将控制转让给他人。,典型的集合行为,恐慌,恐慌是指人们在面临某种直接威胁时,所出现的紧张心态及违反常规的行为。,谣言,谣言是从不知名的来源发生、通过非正式的途径而传播的信息。谣言的加工方式有四种方式(1)简略化、(2)片面化、(3)同化、(4)、逻辑化。,流行,流行是指一个时期内在社会上流传很广、盛行一时的外表和行为的风格是一段时间内为人们广为崇尚的生活模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