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五章(新人教版)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54334779 上传时间:2018-09-11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1,01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子》五章(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老子》五章(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老子》五章(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老子》五章(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老子》五章(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老子》五章(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子》五章(新人教版)(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约公元前600 - 公元前500) 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创始人。一说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人。孔子曾向他问礼,后退隐,著老子。春秋时期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道教奉为教主或教祖。老子西升化胡经.序说第一:“以为圣人生有老容,故号为老子”。几年前的纽约时报把老子列为古今十大作家之首。,老子简介,曾担任“周藏室之史”,深懂周朝的图书典籍,学问渊博,见周王室衰微,弃官西去,至函谷关遇见关令尹喜。尹喜请求他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最终成了隐士,“莫知所终”。,道德经又名老子,文约义丰,仅五千言,却包含着十分丰富深刻的哲学思想。老

2、子哲学的核心思想是“道生万物”的宇宙生成说,宇宙是一个自然产生、自然演变的过程,天地万物是依照自然规律发展变化的,而“道”是世界的本源。,道德经,思想的核心是“道”。,“道”是自然规律,自然法则,天地万物的本源,并有自己的运行规律。所以道又可称为“天地之始” “万物之母”“众妙之门”“万物之宗”。,老子论“道”,突出的是“自然”,即把“自然”看成是万事万物的最高法则。,老 子 的 思 想,老子哲学的精髓是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相反相成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 对于个人如何立身处世,老子强调的是“谦 虚、“不争”、“柔弱”、“知足”等。他主张要把

3、自己放在弱者地位,认为“柔弱胜刚强”。这种观点在一定条件下有其合理性,但它忽视矛盾双方的斗争,把转化看成是无条件的循环往复。 在政治思想上,老子主张“无为”,“无为”的意思是不妄为,让万事万物都顺着自然之性萌生、发展。采取“无为而治”的办法,让人们去过自由自在的生活,从而达到“相安无事”的自然状态。,老子的历史观是落后的,要求回到“小国寡民”的时代,“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死不相往来”。 老子哲学在中国思想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后代不少哲学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它的影响。自汉以后注释老子者不下千家,在中国古籍中是罕见的。老子不但创立了我国三大宗教之一的道教,而且他的思想可以说影响了后来整个中

4、国哲学史的发展,深深地影响了整个封建社会的意识形态。,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道,(如果)能够说出来,它就不是永恒的“道”;名,(如果)能够叫得出来,它(也就)不是永恒的名。(我们)用“无”来命名天地万物之始,用“有”来命名万物之母。所以从永恒的“无”中,可以观察宇宙的微妙之处;从永恒的“有”中,可以推知万物的极限。这两者是同一个来源却各有不同的名称,它们都可以说是玄妙的道理。极远啊,又极深,它是探求一切奥妙的门径,译文:,在这一章里,老子认为“道”产生了天地

5、万物,但它不可以用语言来说明,而是非常深邃奥妙的,并不是可以轻而易举地加以领会,这需要一个从“无”到“有”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老子的“道”是具有一种对宇宙人生独到的悟解和深刻的体察,这种对自然和自然规律的着意关注,是构成老子哲学思想的基石。,理解:,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为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译文:,天下的人都知道美好的东西是美好的,就知道什么是丑了;都知道善何以是善,也就知道了什么是不善。所以,有无由互相对立而产生,

6、难易由互相对立而形成,长短由互相对立而体现,高下由互相对立而存在,声音由互相对立而谐和,前后由互相对立而出现。因此,“圣人”用“无为”去处事,用不言去教导,任凭万事万物生长变化,而不开创它。生养了万物,而不据为己有,推动了万物(的发展),而不以为恩泽在己,功成而不自居。正由于不居功,所以他的功绩才不会失去。,理解:本章内容分两层次。 第一层意思:总结了自然现象及日常生活经验中矛盾对立面相互依存乃至转化的例子,集中鲜明的体现了老子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他通过日常的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阐述了世间万物存在,都具有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论说了对立统一的规律,确认了对立统一的永恒的、普遍的法则

7、。,第二层意思:处于矛盾对立的客观世界,人们应当如何对待呢?老子提出了“无为”的观点。此处所讲的“无为”不是无所作为,随心所欲,而是要以辩证法的原则指导人们的社会生活,帮助人们寻找顺应自然、遵循事物客观发展的规律。他以圣人为例,教导人们要有所作为,但不是强作妄为。,十九章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译文:放弃聪明和智慧,百姓才会有百倍的利益;抛弃了“仁”和“义” ,百姓才能回到孝慈。放弃追逐巧利,盗贼就会消失。以上三条作为文治法度是不够的。所以要使人的认识有所从属:表现单纯、持守朴素,减少私心与欲

8、望,放弃学问,没有忧愁。,理解:在这一章中,老子主张摈弃知识、智慧,摈弃仁义等道德规范。他认为“圣”、“智”产生法制巧诈,用法制巧诈治国,便成为扰民的“有为”之政。抛弃这种扰民的政举,人民就可以得到切实的利益。,七十八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译文:世间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东西。而攻击坚强的力量,没有什么能胜过它,(因为)没有什么能代替它。弱能战胜强,柔能胜刚,(这道理)天下无人不知,(但却)没有人能实行。因此圣者说:要能承受国家遭受的耻辱,才配作国家的君主;要能

9、承担国家的祸难,才配做天下人的君王。正面的话听起来像是反话。,理解:本章以水为例,说明弱可以胜强、柔可以胜刚的道理。老子所举水的例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老子认为,水虽然表面上看来是柔弱卑下的,但它能穿山透石,淹田毁舍,任何坚强的东西都阻止不了它战胜不了它;因此,老子坚信柔弱的东西必能胜过刚强的东西。这里,老子所说的柔弱,是柔中带刚、弱中有强,坚韧无比。所以,对于老子柔弱似水的主张,应该加以深入理解,不能停留在字面上。由此推而言之,老子认为,得道的圣人就像水一样,甘愿处于卑下柔弱的位置,对国家和人民实行“无为而治”。,汉代刘向说苑敬慎上记载:春秋时期,中国教育家常枞(zng)弥留之际,他的学

10、生老聃(即老子)前来探望,并讨遗教。常枞“张其口而示老子曰:吾舌存乎?老子曰:然!吾齿存乎?老子曰:亡!常枞曰:子知之乎?老子曰:夫舌之存也,岂非以其柔耶?齿之亡也,岂非以其刚耶?常枞曰:噫,是已!天下之事尽矣,何以复语子哉!”常枞以刚齿比柔舌先亡的事实,启发老子概括出柔弱胜刚强的结论。,八十章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指彼此不联系,不交流情况。,译文: 国土小,人民稀少。(即使)有各种器具却并不使用。使人民不用生命去冒险,不向远方迁移。

11、虽然有船只车辆,却没有必要去乘坐。虽然有铠甲武器,却没有地方去陈列。使人民再用古代结绳记事的方法,(使人民)吃得香甜,穿得漂亮,住得舒适,过得习惯。邻国之间可以互相看见,鸡鸣狗吠的声音可以互相听闻,但邻里间从生到死,却互不往来。,理解:这是老子理想中的“国家”的一幅美好蓝图,也是一幅充满田园气息的农村欢乐图。老子用理想的笔墨,着力描绘了“小国寡民”的农村社会生活情景,表达了他的社会政治理想。这个“国家”很小,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大约相当于现在的一个村庄,没有欺骗和狡诈的恶行,民风淳朴敦厚,生活安定恬淡,人们用结绳的方式记事,不会攻心斗智,也就没有必要冒着生命危险远徒谋生。老子的这种设想,当

12、然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老子名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 通俗一说:水有滋养万物的德行,它使万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发生矛盾、冲突,故天下最大的善性莫如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法:效法,学习)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13、。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 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明智的人不随便说话,随便说话的人没有真知灼见,真实可信的话不漂亮,漂亮的话不真实。善良的人不巧说,巧说的人不善良。真正有知识的人不卖弄,卖弄自己懂得多的人不是真有知识。),老子名言,老子名言,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 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意思是天道公平,作恶就要受惩罚,它看起来似乎很不周密,但最终不会放过一个坏人。比喻作恶的人逃脱不了国法的惩处。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不出户,知天

14、下。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 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昭昭:智巧光耀的样子。 昏昏:愚钝暗昧的样子。 察察:严厉苛刻的样子。 闷闷:纯朴诚实的样子。,老子名言,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垫起脚尖想站得更高一些,反而站不稳;迈着大步想走得更快一些,反而走不远;经常自我表现反而名声大不起来,经常自我夸耀反而没有功劳,自以为自高自大反而不能被认可并获得尊重。),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最正直的人外表反似委曲随和。亦作“大直若诎”。 拙:笨。指真正聪明的人,不显露自己,从表面看,好象笨拙。 讷:语言迟钝,不善于讲话。真正有口才的人表面上好像嘴很笨。表示

15、善辩的人发言持重,不露锋芒。 知足之足,常足矣.,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应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chn舒缓、宽舒)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译文】 勇于坚强就会死,勇于柔弱就可以活,这两种勇的结果,有的得利,有的受害。天所厌恶的,谁知道是什么缘故?因此有道的圣人也难以解说明白。自然的规律是,不斗争而善于取胜;不言语而善于应承;不召唤而自动到来,坦然而善于安排筹划。自然的范围,宽广无边,虽然宽疏但并不漏失。,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以无为的态度去有所作为,以不滋事的方法去处理事物,以恬淡无味当作有味。大生于小,多起于少。处理问题要从容易的地方入手,实现远大要从细微的地方入手。天下的难事,一定从简易的地方做起;天下的大事,一定从微细的部分开端。因此,有“道”的圣人始终不贪图大贡献,所以才能做成大事。那些轻易发出诺言的,必定很少能够兑现的,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势必遭受很多困难。因此,有道的圣人总是看重困难,所以就终于没有困难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