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伤的急救护理ppt课件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4334765 上传时间:2018-09-11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14.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发伤的急救护理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多发伤的急救护理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多发伤的急救护理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多发伤的急救护理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多发伤的急救护理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多发伤的急救护理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发伤的急救护理ppt课件(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多发伤的急救护理,急诊科 刘娟,急诊科严重多发伤抢救,事故现场,课 程 目 标,一、概 念,同一致伤因子,两处或两处以上解剖部位或脏器的创伤,其中任何一处损伤都可危及生命,多发伤.,多发伤多为高能量冲击伤,其证据为:,高能量冲击伤,任何年龄者的坠落高度6m,或伤者年龄65岁或3m的孕妇,翻滚,汽车与步行者或汽车与自行车相撞的速度8km/h,摩托车撞击速度30km/h或骑车者与车分离,从车厢内抛出, 同车有死亡人员,步行者被抛出或碾压 解救时间20分钟,高速汽车相撞,初始速度60km/h、速度改变30km/h,汽车严重变形50cm,撞入旅客车厢30cm,易混淆的概念,复合伤:两个或两个以上致伤因

2、子相继作用于人体所造成的损伤。,联合伤:是指创伤造成膈肌破裂,既有胸部伤,又有腹部伤。又称胸腹联合伤。,二、临床特点,(一)从病理生理上:,二、多发伤的特点,六 大 临 床 特 点,发生率高,多为健康有劳动力的青壮年,应激反应重,伤情变化快,死亡率高,病情复杂,容易漏诊、误诊,伤后并发症多,感染率高,处理复杂,常易顾此失彼,伤情重,常有严重低氧血症, 休克发生率高,(二),临床特点(三),三大死亡高峰:,临床特点(四),易出现“致死三联征”,死亡,低温,酸中毒,凝血功能 障碍,临床特点(五),不同致伤部位的损伤,临床特点(四),不同致伤部位的损伤:,三、多发伤评估,(一)初步评估,三、多发伤评

3、估,(二)进一步评估,进一步评估,三、多发伤评估法,创伤严重度评分法(ISS)将每一个部位的伤情依严重度分为六个程度,ISS 评分,轻度创伤,中度创伤,重度创伤,严重度创伤,危重创伤,极重创伤,四、多发伤的救治,(一)现场急救,安全转运,骨折固定,包扎止血 抗休克,心肺 复苏,开放 气道,四、多发伤救治,(二)院内急救,先治疗,后诊断,边治疗,边诊断,迅速危及生命,又可逆转的严重情况应先处理,四、多发伤救治,(三)牢记VIPCO程序,operation 确定性手术治疗,control bleeding 控制出血,pulsation 心肺脑复苏,infusion 输液抗休克,ventilatio

4、n通气,O,C,P,I,V,四、多发伤的救治,(四)速度是多发伤救治的灵魂,速度是多发伤救治的灵魂,黄金1小时是从创伤到在手术室内给予确定性处理的“理想”时间.,包括紧急呼救、现场抢救、转运到医院、急救部和确定性手术.,缩短院内处理时间是提高救治水平的关键.,四、多发伤救治,(五)进一步治疗,进一步治疗,手术 治疗,预防 感染,营养 支持,观察预防 并发症,五、多发伤的急救护理,多发伤的早期抢救体现了“时间就是生命”,因此急救护理措施必须迅速、果断、准确、有效。 (一)呼吸道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抢救过程中最主要、最基本的措施。患者来院后常因血液、呕吐物等堵塞气道,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

5、鼻腔分泌物、血液、污物等,将患者头偏向一侧,双腔鼻导管或面罩给氧,有舌后坠患者放置口咽通气管,呼吸困难者根据医嘱给予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机械辅助呼吸,根据氧饱和度及血气指标调整氧浓度、给氧方式及给氧时间,以保证患者重要脏器的氧供。,五、多发伤的急救护理,(二) 建立有效静脉通路尽快恢复患者有效循环血量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患者到院后,应立即建立2条以上静脉通路,使得患者失代偿后血压下降可以及时补充血容量。穿刺静脉时应选择上肢静脉、锁骨静脉、颈内、外静脉等静脉,保证补液速度,骨折等肢体损伤部位不可进行静脉穿刺,骨盆骨折时选择上肢静脉注射,测量血压肢体不可进行静脉注射。穿刺时多采用静脉留置针,时间允许予

6、以中心静脉置管,以便及时补充血容量。,五、多发伤的急救护理,(三) 循环系统护理给予患者心电监护,监测患者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观察患者皮肤温度、湿度,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可以监测CVP,根据CVP与血压的关系来了解患者的失血及心功能状况。,五、多发伤的急救护理,(四)留置导管抢救过程中及时留置尿管。留置尿管,观察患者尿液的颜色、量、性质,了解患者有无泌尿系统损伤、肾功能、有效循环血量及抗休克效果。疑有空腔脏器损伤的患者应及时留置胃管并予以胃肠减压,观察引流液的色、质、量。疑有胸腔脏器损伤的患者应及时留置胸腔闭式引流,观察引流液的色、质、量,改善肺通气状况。,五、多发伤的急救护理,(五)遵医嘱

7、正确使用药物1.抗生素:创伤严重或伤口污染者,应合理使用2.血管活性药物:小剂量多巴胺具有扩血管、改善灌注,利尿等作用;大剂量多巴胺具有缩血管、升压作用。应根据病情调节好合适的剂量。3.碱性药物:慎用。宁酸勿碱原则。长时间休克者,可遵嘱少量使用。,五、多发伤的急救护理,(六)并发症的观察和预防(预见性护理) 1. 多发伤的某些脏器伤是渐进性的,常因患者昏迷而掩盖,应密切观察。 2. 积极预防感染:创伤后免疫功能受到抑制,伤口污染严重,肠道细菌异位。操作时应严格无菌操作,早期、足量抗生素应用。 3. 脊髓休克:伴有脊柱损伤的患者要注意休克的特点:如皮肤颜色及血压、体温、心率及神志的变化。 4.

8、在多发伤的整个护理过程中,既要考虑到多发伤对每个创伤部位的影响,也要考虑到创伤部位对整个机体的影响,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如ARDS、肾衰、心衰、MODS等)应采取积极有效的观察护理措施,以防止其发生。,五、多发伤的急救护理,(七) 术前准备在第一时间内为患者留取血标本,以便做交叉配血试验及其他血液检查。及时做好备皮、皮试等术前准备,急救时患者应禁食、禁水,为手术争取时间。,六、新进展-液体复苏,多发伤患者往往伴有低血容量性休克。对于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的液体复苏,有关专家提出了新的争议。 1. 充分复苏 or 限制复苏? 2. 即刻复苏 or 延迟复苏?,六、液体复苏,(二):充分复苏 or 限

9、制复苏? 1. 充分液体复苏:传统观念是努力尽早、尽快地充分进行液体复苏,恢复有效血容量和使血压恢复正常水平,保证脏器和组织的灌注。2. 限制复苏:在活动性出血控制前应限制液体复苏,只给予基础的液体维持机体的基本需求,在充分止血后才给予充分的液体复苏。,六、液体复苏,1. 充分复苏缺陷:(1)在未控制出血时,快速提升血压使保护性血管痉挛解除,血管扩张,加重出血。(2)大量输液可稀释或分解凝血因子,而使出血加重。(3)血液过渡稀释,血红蛋白降低,不利益氧携带和运送。(4)容易导致“创伤致死三联征”(回顾一下哪三点?),六、液体复苏,(三)即刻复苏 or 延迟复苏1. 即刻复苏:传统观念认为,低血

10、量容量性休克应立即进行液体复苏,并应用血管活性药物,以尽快提升血压。2. 延迟复苏:目前有学者主张延迟复苏。即对创伤失血性休克,特别是有活动性出血的休克患者,不主张给予大量的液体进行即刻复苏,而主张在彻底止血前,仅予少量的平衡盐维持,在手术彻底处理后再进行大量的液体复苏。,六、新进展损伤控制,“损伤控制”(damage control,DC)最早源于美国海军,损伤控制被推广至医学领域时所表达的意义就是在救治严重创伤、大量失血的病人时,根据病人的生理耐受程度,采取分阶段方式的治疗原则,即损伤控制外科(damage control surgery,DCS),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病人的生理扰乱,

11、降低伤者的并发症及死亡率。,六、新进展损伤控制,分三步进行: 1. 对严重创伤的患者简化止血和去污染的操作。 2. 将患者转入ICU积极救治“致死三联征”。 3.在患者内环境稳定后再施行确定性手术。,结语,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交通的日剧发达,超高层建筑的增多、化工爆炸、煤矿塌方等突发灾难事件的无法预测性,使得创伤发生率有增无减,并且致伤因素的动能明显加大,严重创伤和多发伤的比例显著增加。创伤已经成为当今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和肿瘤,在人口死因构成中列第4位,而在36岁以下人群死因中居第1位,给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所以,迫切需要我们提高多发伤的救治护理,挽救患者的生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谢谢聆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