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 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PPT-63)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4334697 上传时间:2018-09-11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1.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节 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 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PPT-63)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第二节 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 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PPT-63)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第二节 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 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PPT-63)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第二节 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 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PPT-63)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第二节 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 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PPT-63)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节 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 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PPT-6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节 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 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PPT-63)(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 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 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一、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1、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沿用斯大林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路线”,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1956年:提出要在优先发展重工业 粉碎“四人帮”以前:重工业畸形发展、农业受到严重损害、服务业十分落后,高投入和低效率的状况一直没有改变,3,1979年以前的中国:走传统工业化道路,(1)不能“扬长避短”,有效地配置资源 (2)放松技术创新和提高效

2、率的努力 (3)造成煤电油运及其它资源的高度紧张 (4)造成生态环境破坏,4,走旧型工业化道路引发的经济和社会问题,扬短避长,降低效率,改善资源配置和提高经济效率的首要要求,是“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我国资源禀赋的特点是:人力资源丰富、自然资源短缺、资本资源紧俏、生态环境脆弱 在这样的条件下集中力量发展重化工业,显然是扬短避长,妨碍效率提高,5,电解铝的例子,6,2003年我国出口铝锭125万吨,比2002年多出口50万吨,增加收入6.9亿美元;同年原料增加及价格上涨、海运费上涨等因素导致全行业成本增加6亿美元账面盈利:6.96 0.9亿美元(约合RMB8亿元),不包括:(1)资源投入的机会成本

3、 (2)环境污染造成的社会成本;(3)资源紧张给人民生活带来的损失,放松了技术创新和提高效率的努力,要素价格扭曲和政策向重化工业、加工业倾斜使不少企业放松了技术创新、产品升级和提高效率的努力我国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投入、科研成果和专利数量都大大低于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7,罗技(Logitech )公司的例子,瑞士美国合资的罗技公司每年在美国销售2000万个在中国苏州制造的鼠标,每个鼠标售价约40美元,其中,罗技得8美元,分销商和零售商得15美元,零配件供应商得14美元,中国包括工人工资、电力和其它经常开支得3美元 华尔街日报指出:罗技公司是当前世界经济的缩影,8,9,我国人均资源与世界平均水平比

4、较,10,相对贫瘠的自然资源无法支撑高资源耗费的粗放增长,2003年我国GDP占世界4,而资源消耗石油7.4、原煤31、铁矿石30、钢材21、氧化铝25、水泥40 马凯,认真体会“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走新型的工业化道路”、 “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节约型发展道路”,“构建节约型的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善的社会”的重要意义执行转变发展模式和增长方式的方针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关键,在于认真推进改革,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11,2、 必须实现增长模式的转变,如何转变增长模式A:加快技术进步,12,关键是实现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激励机制的制度化对

5、于科学研究而言,最重要的是形成独立和自律的科学共同体,以便树立严格的学术规范和建立以科学发现优先权为核心的激励制度对于技术而言,最重要的是营建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和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使技术创新者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B:加快服务业的发展,13,改变“重制造、轻服务”的产业政策取向放宽对服务业的管制,改善服务业的经营环境鼓励和帮助制造业企业向高附加价值和高盈利率的上、下游延伸发展现代综合物流和供应链管理,从“软三元”取得利润(冯国经语),C: 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14,避免用早期工业化阶段只重物质产品的眼光看待信息产业,通过信息服务将促使各行各业以及整个经济的效率得到提高,中国和美国信息产业结构比较

6、 (),2、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部署,(1)优先发展信息产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2) 提升传统产业,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 (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4) 加快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二、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1、必须大力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2、规划和设计农业改革与发展的长远目标;3、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4、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三、构建和谐社会,大同中国古代思想中的和谐社会,孙中山手书礼记.礼运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 与能, 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

7、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不闭。是谓大同。”,孙中山先生说:“天下为公,是要天下鼎鼎大公。实现了天下为公,就可以达到世界大同!”中山先生一生为革命奋斗了四十年,就是为了中国的独立和统一,实现“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伟大理想。,2、乌托邦: 西方世界对和谐社会的追寻: 理想国 乌托邦,“乌托邦” 原意是 “ 无处可寻的地方”。 16世纪初, 英国托马斯莫尔写出了一本简称乌托邦的书,虚构了一个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这个社会,实行公有制度,公民选举国家官员,享有平等地位,人人参加劳动,实行按需分配。通过这本书,莫尔在社会主义史上第一次 提出

8、了消灭私有制、 建立公有制的思想,对以后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托马斯莫尔与乌托邦,傅立叶,欧文,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和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的学说一起,成为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圣西门对资本主义进行了尖锐的批判。他关于未来的理想社会,是一个空想的方案。但他的学说作为一种重要的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马克思主义的和谐社会思想,马克思、恩格斯的和谐社会模式:自由人联合体,卡尔马克思,1818年5月出生在德国, 1842年11月与恩格斯相识,从此结下了深厚友谊。1848年他们合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1820年11月,恩格斯出生在德国一

9、个工厂主家庭。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成为国际共产主义 运动的领袖,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向前发展。1895年恩格斯因病在伦敦逝世,享年75岁。,“代替那存在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共产党宣言,毛泽东: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党的“八大”:把落后的农业国成为先进的工业国。 必须调动一起积极因素,在党内党外形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 。,邓小平、江泽民:四个文明协调发展的小康社会,邓小平:提出小康社会的目标,“两个文明”协调发展。 江泽民:全面小康的

10、目标,“四个文 明”协调发展: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和谐社会理论的创新,使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由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三位一体,扩展为包括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在内的四位一体的总体格局。符合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要求,是我党在新时期的又一个重大理论创新。,“四位一体”的战略格局,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胡锦涛,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

11、到广泛调动。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3、构建社会主义

12、和谐社会的路径选择,构建和谐社会,关键在党 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1)和谐社会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我们党必须提高做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工作的本领 。,“三个仍然” “现在一些腐败现象仍然比较突出,导致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土壤和条件还存在。反腐败斗争的形势仍然是严峻的,反腐败斗争的任务仍然是繁重的”。,胡锦涛在中纪委二次全 会上发表讲话,2003年清廉指数排名(部分),(二)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国三代发展观:第一代是计划经济时期的传统经济发展战略。“超英赶美”战略

13、设想50年代中期毛泽东提出的。“四个现代化”的战略设想60年代中期提出,优先发展重工业包括军事工业,采取了资本密集技术路线,实行高度保护的进口替代方针,城乡二元结构矛盾日益突出。,第二代是经济转轨期的经济发展战略。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中国发展的“三步设想”。其中,GDP翻两番的目标提前实现,逐步实现贸易、投资自由化,积极引入市场机制,鼓励市场竞争。中国经济实现了高速增长。但是,中国经济高增长是以资本高投入、资源高消耗、污染高排放为代价的,也出现了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地区间发展差距扩大,以及居民收入分配不平等性(基尼系数)在世界上上升幅度最大。,科学发展观称为“第三代发展战略”,根本不同于“第一

14、代发展战略”,但也不同于“第二代发展战略”,吸收了其中合理之处,调整了不合理之处 。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1、提出: 2005年10月11日,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首次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任务,,建议提出: 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我国土地、淡水、能源、矿产资源和环境状况对经济发展已构成严重制约。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

15、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2、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内涵 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社会生产、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通过采取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发展模式。,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指社会的生产与生活以对生态环境无害的方式进行,是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环境伦理价值观念,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实践指南。,3、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主要措施 (1)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把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 (2)加强国家宏观指导和规划

16、,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国民经济体系。要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3)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构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技术支撑体系。 (4)加强法制建设,完善资源节约及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 (5)发展循环经济。,4、发展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破解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两难困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最佳经济模式 。,首先,循环经济一种是合生态学规律的发展模式。 从经济与环境关系角度,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模式可以分为三种形式: 原始循环型的发展模式 掠夺型的线性发展模式 当代循环型的发展模式,第一种模式以传统农业为主要产业形式 第二种模式存在于工业化时代 第三种模式就是现在所说的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本质上是生态经济,是生态学规律的自觉运用,目标是在生产网络中实现“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的良性循环。,生态系统的有机组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