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心理学 第七章

上传人:woxinch****an2018 文档编号:54332930 上传时间:2018-09-11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4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播心理学 第七章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传播心理学 第七章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传播心理学 第七章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传播心理学 第七章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传播心理学 第七章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播心理学 第七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播心理学 第七章(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 人本主义传播心理研究,一、人本主义心理学概要 人本主义心理学(humanistic psychology)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一种心理学思潮,是继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的第三大势力。 主要代表人物是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Maslow)和卡尔罗杰斯(Carl Rogers)。,主要著作有:动机与人格(1954)、存在心理学探索(1962)、(1964)、科学心理学(1967)、人性能达的境界(1970)等。 人性本善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人性观、动机理论和人格理论的基础。人本主义反对将人的心理低俗化,动物化的倾向,故被称为心理学中的第三思潮。,(一)需要层次 理论 按

2、马斯洛的理论,个体成长发展的内在力量是动机。 需要层次理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动机理论。动机是由多种不同性质的需要所组成,各种需要之间,有先后顺序与高低层次之分;每一层次的需要与满足,将决定个体人格发展的境界或程度。马斯洛认为人类行为的心理驱力不是性本能,而是人的需要。人在满足高一层次的需要之前,至少必须先部分满足低一层次的需要。,1.生理需要 (physiological need) 生存所必须的基本生理需要,如对食物,水和睡眠和性的需要。 2 .安全需要 (safety need) 包括一个安全和可预测的环境,它相对地可以免除生理和心理的焦虑。 3 .爱与归属的需要 (love and be

3、longingness need) 包括被别人接纳、爱护、关注、鼓励、支持等,如结交朋友,追求爱情,参加团体等。 4 .尊重需要 (esteem need) 包括尊重别人和自尊重两个方面。 5. 自我实现需要(self-actualization need) 包括实现自身潜能。 在心理学上,需要层次论是解释人格的重要理论,也是解释动机的重要理论。,(二)自我实现理论 自我实现是马斯洛人格理论的核心。他认为可以将其“定义为不断实现潜能、智能和天资,定义为完成天职或称之为天数、命运或禀性,定义为更充分的认识、承认了人的内在天性,定义为在个人内部不断趋向统一、整合或协同动作的过程”。 个体之所以存在

4、,之所以有生命意义,就是为了自我实现。 马斯洛对自己的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并对历史上和当时仍然健在的著名人物,如斯宾诺莎、贝多芬、歌德、爱因斯坦、林肯、杰弗逊、罗斯福等人进行个案研究,概括出了自我实现的人所共同具有的人格特征。 马斯洛认为人类共有真、善、美、正义、欢乐等内在本性,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达到人的自我实现关键在于改善人的“自知”或自我意识,使人认识到自我的内在潜能或价值,人本主义心理学就是促进人的自我实现。,1、对现实更有效的洞察力和更适意的关系 2、对自我、他人和自然的接受 3、行为的自然流露 4、以问题为中心 5、超然的独立性:离辟独居的需要 6、自主性:对文化与环境的独立

5、性;意志;积极的行动者 7、体验的时时常新 8、社会感情 9、自我实现者的人际关系 10、民主的性格结构 11、区分手段与目的、善与恶 12、富有哲理的、善意的幽默感 13、创造力 14、对文化适应的对抗 15、高峰体验,(三)高峰体验 马斯洛在调查一批有相当成就的人士时,发现他们常常提到生命中曾有过的一种特殊经历,“感受到一种发至心灵深处的颤栗、欣快、满足、超然的情绪体验,“由此获得的人性解放,心灵自由,照亮了他们的一生。马斯洛把这种感受称之为高峰体验。一种从未体验过的兴奋与欢愉的感觉,那种感觉犹如站在高山之颠,那种愉悦虽然短暂,但却可能尤其深刻,那种感觉是语言无法表达的,心理学家称之为“高

6、峰体验”。,高峰体验是自我实现的短暂时刻,只有在生活中经常产生高峰体验,才能顺利地达到自我实现。 马斯洛在阐述高峰体验时认为:“这种体验是瞬间产生的,压倒一切的敬畏情绪,也可能是转瞬即逝的极度强烈的幸福感,或甚至是欣喜若狂、如痴如醉、欢乐至极的感觉。” 许多人都声称自己在这种体验中仿佛窥见了终极的真理、人生的意义和世界的奥秘。人们好像是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和紧张奋斗而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地。 “这些美好的瞬间来自爱情,和异性的结合,来自审美感觉,来自创造冲动和创造激情,来自意义重大的领悟和发现,来自女性的自然分娩和对孩子的慈爱,来自与大自然的交融” 这种高峰体验可能发生于父母子女的天伦情感之中,也可

7、能在事业获得成就或为正义而献身的时刻,也许在饱览自然、浪迹山水的那种“天人合一”的刹那。,华东师大心理博士朱建军说:“我在做自我分析中也曾有过高峰体验,那种体验到来的时候,原本像毛玻璃一样的自我意识,突然变得清晰透明,我的感官功能变得非常敏锐,我似乎可以看见很远,听到很细微的声音,有一种东西进入了我的意识,那是一种博爱、豁达、乐于自我牺牲的高尚感觉,从此我的个性变得宽容。“我对大家说我的高峰体验发生在野外,当我独自对星空的凝视的时候,“刚开始,我对宇宙的博大、深邃和神秘有一种不详的恐惧感,我不知道我在怕什么,内心有些颤抖,但我坚持着。突然,我有点感觉不到自己,现实的藩篱融解了,宇空似乎触手可及

8、,接下来是一种久久的平和、静宓、愉悦的感觉淹没了我。“,美国的登月者米歇尔,在阿波罗登月仓中,从宇宙中遥望美丽的地球而获得高峰体验,刹那间他知道了“宇宙自有它的意义及方向,在那有形的造化之后有一种层次,人类的追求必须提升到全球的资源共享,世界才会是可持续的“,米歇尔重返地球后,放弃了太空生涯,投身于环境与生态的运动。,高峰体验也存在一种精神顿悟的色彩。顿悟需要两个条件: 一是强烈的精神灌注,意识长久的指向某个目标; 二是心智的压抑,心灵积攒了太多的能量。当两者到了某一个阈值(因人不同)的时候,就会造就这灵光一闪。,(四)教育心理学思想 马斯洛的思想以人性本善为前提。强调教育的功能,教育的目的人

9、的目的,人本主义的目的,追根究底就是人的自我实现,是人所能达到的最高度的发展,即帮助人达到他能够达到的最佳状态。在马斯洛看来,人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潜能,发挥人的潜能,超越自我是人的最基本要求。环境具有促使潜能得以实现的作用。然而,并非所有的环境条件都有助于潜能的实现,只有在一种和睦的气氛下,在一种真诚、信任和理解的关系中,潜能才能像得到了充足阳光和水分的植物一样蓬勃而出。为了使儿童健康成长,应当充分信任他们和信赖成长的自然过程,即不过多干扰,不揠苗助长或强迫其完成预期设计,不以专制的方式,而是以道家的方式让他们自然成长和帮助他们成长。 马斯洛把完善的人性教育作为人本教育的基本内容。通常人在低级

10、需要获得满足后即追求高级需要的满足。自我实现追求的内容是实现人的“内在价值”,包括真理、美、新颖、独特、公正、严密、简洁、善、效率、爱、诚实、单纯、改善、秩序、文雅、成长、清洁、宁静、和平等。如果能实现这些价值,便可以达到人生最大的幸福和快乐。,人本主义心理学研究的主题是人的本性及其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他们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反对心理学中出现的人性兽化和机械化的倾向,主张心理学要研究对个人和社会进步富有意义的问题;在方法论上,他们反对以动物实验结果推论人的行为,主张对人格发展进行整体分析和个案研究。,思考题:对以人为本的理解?,二、传者对参与者应以人为本 参与者:在大众传播活动中,除传者之外所有

11、参与传播活动的人。如采访对象、现场观众、嘉宾等。电视访谈节目要以人为本: 展现人的个性,使被采访对象形象丰满起来(真实、鲜活); 记者的提问显露出对参与者的态度审问式提问有意触及对方的痛苦点喧宾夺主,三、传者对受者应以人为本 (一)媒介“舞台”百姓唱主角 1.关照百姓老百姓是关注的重点 对人的深度关怀 (1)反映最平凡的“小人物” (2)根据百姓的需要,设置媒介内容 (3)根据百姓的利益选择热点、焦点(与百姓息息相关的事件) 2.关怀百姓 3.弘扬百姓,(二)媒介内容应以人为本 以百姓写百姓,以平等视角关注百姓的关注,思考百姓的思考;民生的视角关注社会变化。人文关怀:是指新闻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

12、照,对人的尊严和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对人类的解放和自由的追求。其核心是尊重人、关心人,强调人的价值,关怀人的生存状况和权益。 现在越来越多的媒体人文意识增强,有不少报纸还开辟了情感专版、专栏,人情味很足。,人文关怀不等于就是“写苦”、“写惨”、“拍哭”。一位新记者受命采访在阿富汗打工遇害者的家属时,遇到记者们向一个88岁高龄老人残酷“挖新闻”的场面。遇害者家人怕老人家知道了真相承受不住,闭门谢客。可是市领导要去慰问,带着记者车队进了村。村干部奋勇砸门,大家冲进院子,看见3个男子蹲在那里干着急,屋里媳妇们死死扣住窗户,外面熙熙攘攘,叩门如雷。当村干部把门轰开,很快老人明白了一切,记者们冲上

13、前抓拍那张老泪横流的脸。屋里成了“农贸市场”,人声鼎沸。领导们在呼天抢地哭声中完成了“亲切慰问”,记者们抓到了满意的照片、录像,院子里男人依然蹲在那里,女人们围在老人身边,他们个个泪流满面。新民晚报的这位记者没有挤上去拍,回来他写了一名新记者的困惑。报社一些老报人对此发出“记者是否还是一个受人尊敬的职业”的感叹,呼吁:“记者首先他是一个人,人最基本的一点是讲良心。”,讨论: 经济报道怎样体现以人为本? 人物报道怎样体现以人为本? 灾难性报道怎样体现以人为本? 广告宣传怎样体现以人为本?,1.经济报道应以人为本 经济发展出了有经济活动本身特点和规律、制约因素,还有非经济方面的制约。也包含人文原因

14、;经济报道要进入人性的层面,才能揭示出人文的原因。,报道定位应趋于“平民化”,寻求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平衡点。 一般而言,专业财经类新闻侧重于宏观经济走向以及对企业和资本市场运营的报道,其受众通常具有相应经济专业背景,文化程度较高,在社会生活中处于管理和决策层,属于小众群体;而经济新闻面向的受众则有着“平民化”、“大众化”的特征,即受众群通常是广大的普通市民,经济新闻报道要多从微观视角切入,及时、迅速地向普通市民提供贴近生活的实用性经济信息。同时,对一些政策性较强的经济信息进行通俗化解读,如果不能明确回应读者诉求,那么就不能形成经济报道的鲜明特点,找不准切入点,也就不能吸引和留住稳固的读者群。报

15、道题材应“生活化”。报道内容集中于与老百姓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消费信息,突出实用性和服务性的特点。经济新闻报道应以服务为宗旨,为读者生活提供权威信息和实用信息,从而倡导理性消费,帮助消费者树立健康合理的消费观念。在经济新闻的服务化方面,要更多考虑到不同阶层、不同背景的读者对经济信息的多元化需求。经济新闻在传播经济信息的同时,也肩负着舆论监督的职责。舆论监督可视为媒体服务性功能的拓展和延伸。,报道方式要注重创新。一要注重从人的角度去解读经济。如华尔街日报在报道经济新闻时,通常从描写某个具体的个人、景物或是小故事入手,通过对事件进行一些解释和背景交代,进而引出报道主题,展开叙述分析。报道形式上采用“

16、故事叙述分析”这一模式将经济现象用讲故事的形式浅显易懂地呈现于受众面前。二要蕴涵人情味,从人的角度反映经济现象与问题。西方新闻学者认为:“新闻之所以重要,主要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人。新闻写人,影响人。而且通常只有当它对人有影响时,最无生气的题目才会显得重要。人是新闻的理由,写新闻时每个记者都应从人的角度去探索。记者写人越多,新闻报道对读者就越有趣,越重要。人比无生命的事实更令人感兴趣。人的题材更容易唤起读者的反应。新闻报道集中表现一个人,有助于读者理解问题或事件的全貌。”人情味这一新闻写作理念早已为我国新闻界认可和重视。,(2)人物报道应以人为本:人文精神、呵护英雄、善待生命,(3)灾难性报道应以人为本:人的生命高于一切灾难报道就是指对给人类带来灾难的事件的报道。一般包括自然性灾难和社会性灾难事件两类。自然性灾难是指来自自然界的人类不可抗拒的力量或由非人为因素而导致的重大事故或自然灾害,如地震、台风、水灾、沙尘暴、火山爆发等;社会性灾难是指由人为因素或各种社会矛盾而导致的重大的、突发性事件,如恐怖活动、战争、海难、空难、矿难、交通事故、桥塌楼倒等重大刑事案件或重大责任事故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