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的小考点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4331837 上传时间:2018-09-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1.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哲的小考点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马哲的小考点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马哲的小考点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马哲的小考点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马哲的小考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哲的小考点(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简答题和材料题复习要点如下 1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意义 p30列宁对物质概念做了全面的科学的规定: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 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 反应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 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 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第四,提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 论基础。2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 p45

2、普遍性: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是对矛盾普遍性的简明表述。其含义是:矛盾存在于一 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事物始 终在矛盾中运动。特殊性: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 段各有不同特点,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 位和作用。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 殊性既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 性,也没有离

3、开共性的个性。方法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 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3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p95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 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关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 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4 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p142、149,150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构成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这一矛盾贯穿商品经济发

4、展 过程的始终,决定着商品经济的各种内在矛盾及其发展趋势)商品生产者的私人劳动生产的产品如果与社会的需求不相适应,这种私人劳动就不会被承 认为社会劳动;反之,如果私人劳动生产的产品为社会所接受,则这种私人劳动就会被承 认并转化为社会劳动。5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根源 p169171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这种基本矛盾具体表现在以下 两个方面:第一,表现为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 盾(供求) 。第二,表现为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 的

5、矛盾。社会资本在生产的周期一般包括四个阶段,即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6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p205,207资本主义现实了巨大的历史进步性: 首先,资本主义将科学技术转变为强大的生产力。 其次,基本追求剩余价值(劳动者创造的超过自身及家家庭需要的那部分价值)的内 在动力和竞争的外在压力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最后,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作为上层建筑在战胜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小生 产方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从而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发展趋势: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看,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趋势。 (1)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决定

6、了基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 (2)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7 苏东剧变的经验教训(经济原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 决定力量。第三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99、105)略8 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 p240,228,232(必须充分认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 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234、237)第一,要坚持正确的理论指导。第二,要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第三,要选择正确的改革 方式和步骤。第四,要妥善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 富裕。必须充分

7、认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需要一个长 期的艰苦的过程。努力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9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辩证统一 p58-59 首先,必须尊重各客观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 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中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承认规律的客观性,并不是说 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争取发挥主观能动作用首先,一切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其次,时间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10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的唯一标准 p77首先,从真理的本

8、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他的本性在于 主观和客观相符合。所为检验真理,就是检验人的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是否向符合以及符 合的程度。要做这中间爱你眼,就是把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对照,才 能判定它是不是真理。主观认识本身不能自称自己正确,如果用一种认识去检验另一种认 识,那还是在主观范围内兜圈子,达不到检验的目的。而客观事物本身无所谓正确和错误 的问题。其次,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 点。所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1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p130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人民

9、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12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意义 p151第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扬弃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观点,为剩余价值论的创立奠定了 基础。 第二,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了理 论指导。13 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 p255(1)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 (2)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3)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14 经济全球化及其后果 p194-196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再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

10、国际分工不断深化、 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 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一体化过程。经济全球化的表现生产全球化 贸易全球化 金融全球化 企业经营的全球化后果:由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占据优势地位,所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也具有积极的影响消极后果。其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扩大。其二:在经济增长中忽视社会进步,环境恶化与经济全球化有可能同时 发生。其三:各国特别是相对落后国家原有的体质、政府领导能力、社会设施、 政策体系,价值观念、和文化都面临着全球化的冲击,国家内部和国际社会都出现不同程 度的治理危机。其四:经济全球化是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相互的依赖越来越强,而有效的全球性经济协调机制却没有建立起来,这就是爆发全球经济危机的风险不 断增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