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融合的进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族融合的进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单元 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 -五代辽宋夏金元,2008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课件,制作 湖南炎陵一中 肖秀灵,单元概述,时限:907年(朱温废唐称帝)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单元概述,发展线索:封建国家的再度分裂 局部统一 民族政权的并立 全国重新统一,单元概述,阶段特征: (1)总体特征: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继续发展 (2)具体特征: 1.政治: 由分裂割据、若干民族政权并立到逐步走向统一。 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边疆少数民族政权封建化。 2.经济: 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并超过前代水平。 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边疆少数民族经济有很大的发展。,单元概述,阶
2、段特征: (1)总体特征: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继续发展 (2)具体特征: 3.民族关系: 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到元朝达到高潮。 民族间的战争虽一度频频繁,但和平是主流 4.对外关系: 对外交通以海路为主,海外贸易发达。 交往范围扩大,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5.科技文化:封建文化高度繁荣,并继续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考纲考点,1.北宋的统治: (1)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北宋的建立和分裂局面的结束 中央集权的强化 科举制的发展 (2)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和改革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 王安石变法,考纲考点,2.宋、辽、夏、金的关系 (1)辽、西夏的建立和宋辽、宋夏的和战契丹的兴起和建国
3、 宋辽的和战 西夏的建立 宋夏的和战 (2)金的建立和宋金的和战金的建立 辽和北宋的灭亡南宋初年的抗金斗争 宋金对峙局面的形成,考纲考点,3.元朝的统治 (1)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蒙古的兴起 忽必烈建立元朝和统一全国 (2)元朝的制度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行省制度和宣政院的设立 元朝的灭亡,考纲考点,4.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 (1)科学技术 (2)理学 (3)文学,近几年高考情况,近几年高考情况,近几年高考情况,近几年高考情况,复习重点,1.北宋为加强中央集权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与开创的制度。 2.宋辽和宋夏战争的性质与和约的内容。 3.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
4、的表现与新制度、机构的创立。 4.高度繁荣、世界领先的宋元文化的表现。,第1讲 北宋的统治,一试身手,知识网络,知识拓展,1.北宋的统治 (1)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北宋的建立和分裂局面的结束 中央集权的强化 科举制的发展 (2)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和改革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 王安石变法,退出,一、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1.北宋建立和分裂局面的结束(1)建立: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定都东京。(2)结束分裂:979年,宋太宗灭北汉,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一、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1.北宋建立和分裂局面的结束,问题1:北宋统一南北战争的方针是什么?,“
5、先南后北”、“先易后难”,问题2:北宋实现全国的统一吗?,没有,只是实现了局部的统一,与其并立的还有辽、 西夏等政权。,巩固练习,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的皇帝和时间分别是 A宋太祖 960年 B宋太祖 979年 C宋太宗 960年 D. 宋太宗 979年,D,一、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1.北宋建立和分裂局面的结束,问题3:北宋初期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有哪些?,(1)国家分裂,十国割据。 (2)武将权重,威胁中央集权。 (3) 辽占据幽云十六州。,问题4:北宋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一、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2.中央集权强化的目的:改变唐后期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问题1: 北
6、宋采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是必然的吗?请说说你的理由。,答:是必然的。 (1)唐后期藩镇割据,形成五代十国,要结束这种局面,必须加强中央集权。(2)赵匡胤建宋时仍是分裂割据,要巩固统治,必须加强中央集权。(3)赵本人就是黄袍加身,为防止兵变,必须加强中央集权。,一、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2.中央集权强化的措施:(1)集中军权:解除禁军将领石守信等人的兵权。禁军统领权一分为三,由皇帝控制。更戍法禁军定期更换驻地。挑选地方精壮之士入禁军。,巩固练习,北宋建立后,首先集中军权,这主要着眼于 A防止军事割据 B加强军事力量 C镇压人民反抗 D抵抗辽的进攻,A,实例点拨,【例题】(2000年全国
7、,7)宋太祖从地方军队中挑选精壮士兵编入禁军,主要是为了 A加强中央集权 B消灭割据政权 C防御辽兵进攻 D节省军费开支,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基本属于初步分析历史因果关系层次的试题。,A,讲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北宋强化中央集权的内容,解答的关键是对北宋初年统治者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及其基本对策的认知,也是对阶段特征的考查应用。,巩固练习,北宋在军事部署上,最能体现其“强干弱支”“内外相制”目的的是 ( ) A.“杯酒释兵权”,削夺大将兵权 B.解除地方节度使的权力 C.禁军定期更换驻地 D.禁军分别驻守京师和地方,D,一、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2.中央集权强化的措施
8、:(1)集中军权:(2)集中行政权:中央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相权一分为三,皇帝总揽大权。地方派文臣做知州,设通判监督知州。,巩固练习,(2007广东卷单科)下列选项中,通过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 西周实行分封制 西汉设置刺史 唐朝实行三省制 宋朝设立参知政事 A B C D,D,一、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2.中央集权的强化的措施:(1)集中军权(2)集中行政权(3)集中财权:各路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消除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4)集中司法权:地方司法人员由中央派文官担任,死刑须报请中央复核。,巩固练习,(2006重庆文综12)不断完善职官制度是历代统治者共同关
9、注的大事。史书记载:“始置诸州通判,故常与知州争权”,反映的朝代是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C,巩固练习,北宋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对政治方面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保证了中央的财政供给 B加强了对地方财政的管理 C使朝廷获得了充足的“岁币” D削弱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D,巩固练习,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中,不包括 A解除朝中大将的兵权 B在中央设三省六部制 C州的长官知州由中央派遣文官担任 D枢密院有调兵之权但不直接统领军队,B,一、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2.中央集权的强化的影响: (1)作用:铲除割据基础,维护统一、安定,有利社会经济发展。 (2)恶果:造成积贫积弱
10、的局面:机构重叠,冗官,财政开支大。军队指挥不灵,战斗力下降。地方财政困难。,巩固练习,(2007广东文基历史)朱熹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这段话说明宋朝 A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B地方政府进一步收回财权 C政治和理学思想紧密结合 D藩镇割据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A,巩固练习,(2005上海文综7)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北宋长期与辽、夏并立,其原因是: A国力虚弱 B豪强争权 C藩镇割据 D分封诸侯,A,一、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3.科举制的发展(1)表现:严格程序:乡试、省试、殿试三级考试,殿试成定制,皇帝直接掌握录取权。减
11、少科目:进士科为主。严密方法:实行糊名法,防止舞弊。增加录取名额。(2)影响:广开仕途,扩大政权基础,加强中央集权。,实例点拨,【例题】(2003年江苏,5)科举制在历史上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北宋创立了 武举 B殿试 C糊名法 D进士科,C,解析:可用排除法来做。“武举”、“殿试”创于唐武则天时,进士科属于隋炀帝时创建。,讲评:本题是对科举制的考查,主要是对基础知识的识记。题目的特点是体现各时期科举制的发展变化,日常复习中,要及时联系总结,构建小专题。,巩固练习,北宋科举制的发展,体现在 考试分为乡试、省试、殿试 殿试成为定制 进士科成为最主要的科目 试卷实行糊名法 A B C D,B,
12、二、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和改革,1.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1)土地兼并严重,矛盾激化。(2)冗官、冗兵、冗费。(3)辽、西夏的威胁。,一试身手,北宋出现“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的政治原因是( ) A官员数量增加 B统治者实行“不抑兼并”的政策 C豪强地主大量兼并的结果 D政府赏赐大量田地给朝中大臣,B,巩固练习,(2004年上海6)公元997年,宋廷岁收2200多万缗,收支相抵还余大半;到王安石变法前两年,收入已高达11000多万缗,收支却亏1500多万缗,“民贫乏食”而反,造成这种统治危机的根源是 A经济衰退 B起义频繁 C兵力不足 D吏治腐败,D,二、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和改革,2.王
13、安石变法的措施: (1)理财措施:青苗法。 募役法。农田水利法。 方田均税法。市易法。 (2)军事措施:保甲法。 将兵法。 (3)教育措施:改革科举:不考诗赋,专考经义、时务策;设明法科,考律令、断案。整顿太学。,二、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和改革,2.王安石变法作用:财政收入大为增加,水利兴修、荒地开垦,军事力量增强;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面。失败原因:用人不当,出现危害百姓的现象。地主、官僚反对。地方官拒绝执行。宋神宗死后,司马光废除新法。,巩固练习,(2004北京春季14)过度削弱地方权力,往往导致国力的衰微。与纠正这一弊端有关的改革是 A商鞅变法 B王莽改制 C王安石变法 D张居正变法
14、,C,巩固练习,(2005年全国春季,13)王安石变法诸措施中,旨在限制高利贷盘剥以缓和社会矛盾的是A青苗法 B募役法 C方田均税法 D农田水利法,A,巩固练习,(2004江苏历史4)王安石认为“公私常以困穷为患者,殆以理财未得其道”,下列变法措施中,与解决这一问题有关的是 青苗法募役法将兵法市易法A B C D ,D,巩固练习,(2001年上海6)在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引起隐匿田亩、逃避赋税之人最激烈反对的是 A均输法 B市易法 C方田均税法 D青苗法,C,巩固练习,(2000年上海7)下列变法改革中,涉及学校教育、人才选拔方面的是 A王莽改制 B周世宗改革 C王安石变法 D张居正改革,C,
15、巩固练习,(2007江苏历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仁宗之世,契丹增币,夏国增赐,养兵西陲,费累百万。 宋史,请回答:北宋“积贫”原因 ,除材料一中涉及的以外,还有重要一项是什么?(1分 ) 冗官,巩固练习,(2007江苏历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二 陛下(宋神宗)即位五年,更张改造者数千百事,其议论最多者,五事也:一曰和戎,二曰青苗,三曰免役 (也称募役),四曰保甲,五曰市易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市易之法成,则货贿通流,而国用饶矣。 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请回答:王安石变法针对“积贫”采取的措施 ,除材料二中提及的以外,还有哪两“事”?依据材料二,概括王安石变法取得的成效 。,答:措施: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 成效:农民得以安心生产(保证生产时间);政府财政收人大为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