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外高职教育的发展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4328474 上传时间:2018-09-1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国外高职教育的发展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 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论国外高职教育的发展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 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论国外高职教育的发展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 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论国外高职教育的发展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 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论国外高职教育的发展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 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国外高职教育的发展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国外高职教育的发展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 (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论国外高职教育的发展对我国高职教育的 启示 “ 论文关键词:国外高等职业教育;我国高职教育;借鉴;特点 论文摘要:高等职业教育要想有大的发展,须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在 高职教育中的成功经验,转变教育观念,明确培养目标和完善课程 体系,办出自己的特色,才能使我国高职教育更快、更健康的发展。一、国外合作院校在高职教育办学上的特点 (一)发达国家高职 教育办学形式灵活多样。 1从入学资格看,普遍规定学生完成高 中阶段教育即具备了入学资格,不进行统一招生考试选拔录取。 2学制灵活,为经济发展及人才培养目标服务。美国的高等职业技 术教育分两个层次,一是两年学制,可得副学士学位;二是四年学 制,可得学士学位

2、。前者由社区教育学院承担,目标是培养学生懂 得并运用工程、科学或数学的基本原理和知识。在科学或其它的技 术领域中当技术员或从事半职业性工作。后者由工业大学中的技术 学院承担,前两年完成副学士学位课程,此时也可参加工作。如需 要继续深造,再续读两年,获学士学位。 3学习内容灵活。日本 有只培养学生具有某一职业技能的单科职业学校,比如电子计算机 运用、文字处理机运用、音乐、体育、英语等。美国、英国、加拿 大、澳太利亚等国家,为了培养企业适用的职业技术人才,普遍实 行了“工读交替制课程”,这便是人们常说的“三明治(或“夹心饼 干”式)教学计划。这种人才培养法分几个阶段:学生中学毕业后, 先在企业工作

3、实践一定时间,接着在校学完一定课程,然后再到企 业工作实践,即所谓的“工读交替”。 4学习方式灵活。例如, 日本有全日制学校、定时制职业学校和通讯制职业学校。定时制职 业学校吸收已参加工作的人学习,大部分晚上上课;通讯制职业学 校的学生在家里学,学校采取报告的形式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指导, 或利用广播电视指导,在 4 年内经过考试合格者即可得到相应的资 格证书。 (一)政府高度重视。 发达国家各国政府高度重视高等 职业和技术教育的发展,把培养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人 才作为提高人力资源素质和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战略举措来抓,构建 了职业与技术教育发展体系。同时,通过建立比较完善的职业与技 术教

4、育发展的法律、法规保障体系,以保障职业与技术教育的健康 发展。如德国“双元制”模式、澳大利亚 TAFE 学院。发达国家在 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前后,高职教育发展的速度与规模出现 了明显的快速增长。 (三)特色明显的专业建设。 1“以能力为 导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国外的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是培养技术 型人才,突出能力的特色可以说办高等职业教育没有特色,高等职业教育就失去了生命力。位于加拿大多伦多的百年理工学院,正是 具有这种特色的一所社区学院,其课程设置则十分明显地突出职业 能力培养,课程覆盖了本专业理论与技术的所有方面,基本知识到 实际制造系统的应用。 教育模式特别强调学术和职业专业能力两

5、 方面的平衡发展,强调一定知识的拥有和职业能力的养成及其相互 的均衡,挖掘学生个人潜能和可持续能力,尤其在职业教育上,突 出多种通用能力的培养,包括管理和自我发展能力、与人共事相处 的能力、沟通、交流和使用通迅技术的能力、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运用数字技术的能力、运用设备和软件的能力、创新、开 发和设计的能力等。多种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始终。 2预测未 来的技术发展,有超前意识,超前建立新的专业。 在职业教育中 设置的新专业,职业技术教育不是消极等待国民经济发展的召唤, 而是以一种超前的眼光,针对未来的技术发展,尽可能地做到组织 一种超前的专业培训,从而主动地引导产业结构的不断的提升和国

6、 民经济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奠定最重要的人力资源基础。他们的口 号是“以明天的技术,培养今天的学员,为未来服务”。当然,要 做到这一点,一个关键因素,是职业教育的领导者对国民经济的发 展趋势以及世界范围内的技术发展趋势必须具备有足够的深刻的洞 察力。欧盟大多数国家在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上,制定了预测未来的 技术要求方案并正在加以实施。欧盟一些国家企业主、社会合作者、 行会及专业团体直接参加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决策。 3结合高新 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设置急需的专业。 德国发展高职教育充分认识 到“高新技术下移到职业技术教育层次,才是现代职业教育专业设 置、课程设置的新特点”,如数控加工技术、智能机器人技术、

7、可 挖硅集成、络与商业在 inte 上的应用等诸项技术,在今天的职业教 育中已广泛接触。德国的职业教育的经济定位立足于发展现代技术 上,即在传统工艺基础上发展新技术、体现技术的先进性。美国、 英国、加拿大、日本等国也十分重视在高新技术领域发展和建立新 的专业。这些国家充分认识到,随着现代化建设的推进,科学技术 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速度加快,使得社会职业岗位的总体结构产生 了变动,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产生了许多与高新技术直接有关的 职业岗位,急需设置新的专业。 (四)重视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 式的探索和改革。“ 突出学生技术应用与开发能力的培养,各国 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中都十分重视富有特色的

8、办学模式和人 才培养模式的建设工作,在探索、改革和发展中,形成了各具特色 的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如美国的社区学院发展模式、德国的 “双元制”、加拿大的 CBE、澳大利亚的 TAFE 等,直接指向市场 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需要,重视专业设置的应用性和针对性。他们强调高职人才培养的职业性、实用性、实践性、应用性等要求, 反映了职业教育的本质。强调未来的劳动者必须有对全人类负责的 高度的责任心和较高的综合职业能力。 (五)教学方式和手段具有 很强的实践性,工学结合、校企联手。 德国的高等职业学院十分 重视校内实验(训)室建设,精心设计实验(训)室和实训内容。这些实 验(训)室和实训项目不仅能

9、满足教学需要,而且还与教授的研究课 题、项目密切相关,突出了技术的开发与利用。课程设置中加强各 种实习、演习及实验等课程,使之系统化,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既适应了社会对实践型人才的要求,又保证了培养学生各项技能目 标的实现。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表明,必须充分发挥 行业、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如日本高校与产业界的合作非常 广泛,据日本科学技术协会的调查表明,23 的企业同大学合作进 行研究开发;资金在 10 亿日元以上的企业中,有 90与大学建立 了合作关系;资金在 1 亿元以上的企业中,有 50与大学建立了合 作关系。” 二、我国高职教育面临的问题 (一)部分高职院校办 学规模偏

10、小、办学效益偏低、发展缓慢、招生较难。 高职教育已 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总体规模实现了历史性的 突破。但有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却存在着规模小、效益低、发展慢 等问题,现有的办学规模与规划办学规模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由于 受传统旧的教育观念和人才观念的影响,社会、家长、学生对高职 教育的认识还不全面,对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类型、特点不清楚, 误认为高职院校就是差的学校,差的老师,招差的学生,办低水平 的高等教育。人们对高职教育认识不足所带来招生难的问题已成为 影响高职教育发展的首要问题。 (二)管理体制不健全。 根据国 家规定,高职学校应实行行政上归政府、行业(部门)领导,业务上 归省

11、教育厅指导的管理模式。但在实际运作中高职院校特别是市属 院校行政归属不明确,有的市政府直接领导,有的沿用以往的模式 归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领导,还有的由市政府代管,甚至少数院 校上级政府已发文批准成立却仍然是学校筹建时的筹建领导小组管 理。像这些管理体制上的不健全、不规范,导致主管部门的职责、 权限与办学单位的职责、权限在实际运作中不清晰。加上有些学院 是中专学校合并、升格而成,有些是成人高校改制而来,原来的类 型不一,有的因机构、人员编制得不到批准,只能沿用原有的建制, 级别不明,内设机构不能按高校标准建立,严格影响学院的人才引 进和正常管理、建设与发展。 (三)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双

12、师型”教师匮乏。 近几年,经过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和高职院校的 共同努力,师资队伍建设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同整个高职教育 发展相比仍存在着。 1数量不足,观念落后。在高等教育持续扩招中,高职院校的教师人数明显不足,面对新形势多数教师观念落 后,知识老化,教育方法、教学手段陈旧。 2学历层次偏低。我 国高职教育起步较晚,加上一些历史原因,教师队伍学历水平普遍 偏低,很难适应高职发展需要。 3结构不合理,实践能力不强, “双师型”教师匮乏,基础课教师偏多,专业课教师不足,一专多 能教师奇缺。 4补充渠道不畅。现高职院校师资补充主要来源是 普通高校的毕业生,他们理论知识丰富,但实践经验不足,成长起 来

13、需要时间;企业优秀人才进事业单位严格受控,“双师型”人才 很难补充进来。 5职务评聘不规范,队伍不稳定。高职教师职务 评定没有自己的系列,其标准参照普通高校教师系列,由于过分强 调科研、论文的质量和数量,迫使高职教师必然把大量的精力用于 科研或理论研究,使他们失去了自身应具有实践能力强的特色。 (四)高职教育培养特色不鲜明。 一是培养目标定位不够准确,对 人才的社会需求没有进行定量分析。二是人才培养方案或多或少带 有学科式痕迹,教学内容和课程整合力度不够,体现不出高职教育 培养模式的特色,有些还仅仅是内容的删减或课程的叠加,没有真 正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 素

14、质、结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素质教育三大体系还没有真正 建立起来。三是校企合作和产、学、研结合工作尚未真正起步,大 多是在解决实验、实训等浅层次的结合上,而校企互惠互利、双赢 共生的深层次机制上的结合制度还没有建立起来。“ 三、借鉴与 建议 (一)必须树立“大职教”的观念。 职业教育贯穿个人一生 的职业发展,成为各层次、各类型教育的连接点,因此高等职业教 育应该发挥多种办学形式的优势,为劳动者提供多种、多次的职业 教育与培训的机会。从国外高职教育的招生对象来看,既有普通高 中毕业生,也招收中等职教毕业生,还可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为 五年。我国高等教育已初步进入大众化,因此,可借鉴国外做法,

15、在高职教育入学资格上实施免试注册入学制度,尤其对于职业高中 生源应尽早取消考试录取制度。这样也可以满足不同学员的求学愿 望,有利于高职教育在我国终身教育体系构建中发挥核心作用。可 借鉴法国短期技术学院只招收技术高中毕业生的做法,实行只招收 “三校生”制度,可以使我国高职教育在现有学制或缩短学制的基 础上都能够完成基本培养规格。 (二)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 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以创建良好 的校企合作环境;摒弃传统的教育思想的影响,加大对高职教育的 支持和投入。在专业设置、课程设计、招生规模等方面,高职院校 应具有较大的自主权,他们可根据自身特点和当地经济发展需要自

16、 行决定,当某种专业人才在劳动力市场供不应求时,学校就应增设这一专业或扩大招生,当这类专业人才供过于求时,学校就相应地 缩减该专业的招生规模。学校通过市场所传达的信息及时调整专业、 学科设置,调整招生规模,从而有效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避 免所设专业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等资源浪费现象。同时,在高等教 育大众化阶段,存在着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如果政府不对教 育资源的配置加以宏观调控,给予经费上的资助,那么贫困地区的 人们可能失去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造成教育机会的不平等。为了 兼顾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与效率问题,政府必须通过一定的手 段,比如财政资助、实行奖、贷学金制度或贷款等方式来扶持那些 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地区的高职教育的发展。 (三)在培养目标、 教学内容、课程设计等方面,必须贯彻以就业为导向的宗旨,紧靠 市场。 在培养目标上,必须使办学方式、专业设置、教学内容等 与部门和企业的实际技术水平以及生产状况紧密联系,使之成为主 要从事应用和操作的高级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