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勤工俭学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理由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4321205 上传时间:2018-09-1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论勤工俭学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理由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论勤工俭学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理由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论勤工俭学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理由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论勤工俭学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理由》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论勤工俭学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理由(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浅论勤工俭学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理由浅论勤工俭学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理由 导读:勤工俭学贫困生的心 理健康理由 摘 要:勤工俭学在高校中已非常普遍,这也是各大高 校为减轻贫困大学生经济负担的一大重要措施。但是,大多数高校 却忽略了这个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理由。本文试图通过剖析高校贫 困生参加勤工俭学的理由、心理理由,提出相应的策略。关键词:勤工俭学 贫困生 心理理由近年来,随着高校的不断发展,为了帮助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 学业,各高校纷纷采取了勤工俭学政策,内容也十分丰富。国内外 很多专家和学者对勤工俭学也做了诸多研究,但是这些研究往往忽 视了收入差异较大大学生参加勤工俭学的心理目前状况和心理动机。 面

2、向高校经济贫苦学生的这些勤工助学岗位,既能够解决其日常生 活、学习费用,稳固学生心理,而且经过劳动获得资助也培养和磨 练了他们的实际本领。然而,随着勤工助学机制的推行和深入,这 些学生的心理情绪逐步突显,却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1一、勤工助学贫困生的心理理由大学生进行勤工俭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减轻家庭负担,自己得 到锻炼,然而贫困大学生进行勤工俭学容易出现的心理理由主要有:1.1 焦虑心理经济、学业、工作等压力让贫苦大学生背负了繁重的心理包袱, 使他们的心灵常常处于焦虑状况之中。譬如他们常常为学费、生活 费的缺乏而紧张焦急;为家庭和将来焦急,贫困生身上常常承载了 家庭和个人对未来更多更高的愿望,而

3、严峻的工作局势又使他们焦 虑未来,恐怕找不到工作,愧对家庭;他们还为兼职和学业的矛盾 冲突焦虑,不做兼职,生活难以继续,。这些压力使他们忧心忡忡, 容易患上焦虑症。21.2 自我封闭心理在经济、自卑等多种理由的交互作用下,很大一部分贫困大学 生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明显的自我封闭现象:行动上独来独往,不 肯与同学沟通,不加入集体活动,对班级、集体漠不关心。贫困生 有融入群体的强烈意愿,希望获到别人的接纳和认同,然而,对触 及自身的事情又极度敏锐,不肯接受别人的怜悯和接济,经常让周 围的同学感到难以与之相处。这类情绪的矛盾性导致贫困生在人际 交往和群体生活中存在不同程度的难题,容易与同学产生冲突,长

4、 此以往,就容易陷入孤单的地步。1.3 忧郁心理进入大学以来,对家庭的担忧、未来的渺茫、对贫穷差异的不理解、对社会不平等现象了解不足、现实生活中往往遭到不公正的 待遇和不愉快的经历,一直不停地吞噬着贫困生异常敏感的心灵, 一部分贫困生的心理慢慢地转向忧郁。忧郁情绪使他们感觉生命中 没有希望,于是情绪低落,对人淡漠、对己消极,对各种活动不感 兴趣,不肯参加,严重影响其人格的成长。二、造成勤工助学大学生心理理由的理由形成勤工助学大学生心理理由的缘由是多方面的,然而主要有 如下几个:2.1 个人心理因素高校从事勤工助学的学生家庭经济条件多比较困难。曲折的成 长体验、困顿的经济状况、游离于校园主流圈子

5、之外等,使得他们 的心理素质与其他大学生相比较呈现出较低程度。尽管他们需要并 选取了勤工助学,然而并不代表他们 3 浅论勤工俭学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理由 导读:勤工俭学贫困生的心 理健康理由 潜意识中承认如此的安排,多半勤工助学学生心理处于 深刻的纠结之中,体现为非常敏感,甚至出现所谓的“贫民人格”, 对周围环境不信任,这些构成了矛盾的内在因素。2.2 社会氛围因素经济困难学生终究只是在校大学生中的一个小群体,他们除了 要实现规定的学业之外,还须要不得不从事其余大部分同学不需要 做的事情,使得他们不能加入其他的娱乐、社交活动,以及自身感 兴趣的其他工作,这无疑使得这一群体经受很大的心理压力。经济

6、上困难的状况仍会使学生感到不光彩,敏感、自卑的心理使得他们 不愿意暴露在别人眼前。三、针对勤工助学贫困生心理理由的措施3.1 要对其进行心理干预勤工助学不单要从经济上减缓经济困难学生的迫切需要,还应 经过这一自力更生、自食其力的体验,辅助他们树立准确的人生观、 世界观、价值观,这才是他们以后遇到困难时最强有力的武器,对 他们今后身心俱健的发展非常重要。经过心理咨询等形式,使他们 了解,家庭的贫苦不能决定自己的一生。相反,若是正确看待,还 可以变为人生最珍贵的财产和阅历。当然,心理干涉的最终目的, 是以激励勤工助学学生自我发展与人格完善为方向的。33.2 营造正常、和谐社会氛围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

7、,一个人的“基本需要受到挫折会造成心 理变态,基本需要得到满足,无论从心理上和生理上,都会使人变 得健康”。勤工俭学学生基本的心理需要是一个正常的和谐的社会 氛围。反应在怎么解决勤工助学学生内心困局,便是不要以一个第三者的身份,把他们作为自己的工作内容,把他们推向他们所不愿 意的贴着标签面对公众。他们需求的只是安安静静地学习、工作、 生活。做到这一点,不单单需要管理者思维的转变,更需要我们的 社会更人性化、更宽容。3.3 构建市场化勤工助学机制勤工助学工作的社会职能应从救援转向市场。一方面,主管部 门面向全体学生开辟和供给更多、规模更广、专业性更强的工作岗 位,完成从岗位提供者向消息发布者的变

8、化;另一方面,勤工助学 也应意识到,今后的岗位不是非我莫属,而是经过选聘双向选择的 结果。因此需要转变现行管理机制,创建契合市场规律的岗位征集、 公布、竞聘、考查等制度,构建市场化勤工助学机制。四、结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有希望,未来的发 展就有希望。”勤工助学不但辅助大学生掌控体系的理论知识,提 升实践能力,并且使他们把握在勤工助学中的契机。但是参加勤工 助学贫困生的心理理由不容忽视,各类高等院校应高度注重,加大 工作力度,加强引导和帮助,提高学生思想的认识,重视和正确引 导大学生的心理发展方向,促成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浅论勤工俭学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理由 导读:勤工俭学贫困生 的心理健康理由学生勤工助学心理目前状况与策略的研究.哲学理论, 2013,(02). 简介: 郭素瑜,1989 年出生,女,汉族,河 南省鹤壁市,河南中医学院 2013 级研究生,硕士,思想政治教育方 向。123 学生勤工助学心理目前状况与策略的研究 J. 哲学理论, 2013,(02).简介:郭素瑜,1989 年出生,女,汉族,河南省鹤壁市,河南中医学 院 2013 级研究生,硕士,思想政治教育方向。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