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广西推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条件分析与制度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4319699 上传时间:2018-09-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广西推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条件分析与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析广西推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条件分析与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析广西推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条件分析与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析广西推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条件分析与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析广西推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条件分析与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广西推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条件分析与制度(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浅析广西推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条 件分析与制度 论文关键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条件分析对策建议 论文摘要:建设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老龄化形势下广西 各级政府的必然选择。农民收入、政府投入的提高为新农保的推行 创造了条件,主要原则的确认与基本制度的合理设计是新农保推行 的关健。 随着社会的发展,广西农村人口的老龄化呈不断上升的趋势。根据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2000 年广西 60 岁以上的人口比重已 达到 10.69%,65 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也达到了 7.3%(国家统计局:第五 次全国人口普查公告)。其中,农村老年人占全区老年人的 76%。随 着农村集体保障能力的下降,因人口老龄

2、化,家庭小型化带来的家 庭保障功能的降低,以及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土地保障功 能弱化,农村传统的养老保障方式面临极大的挑战,需要全面引人 社会保险机制。 一、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条件分折 全区在局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健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是 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其顺利建立与有效运行需多方面的条 件支持。基本方案(民办发19922 号)确定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 “个人缴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给予政策扶持”为原则,但 是实施过程中农民常因人均收人过低而“缴不起”,政府因财政收 人不高而“扶不起”,集体经济因缺乏经济而“补不起”。 (一)经济结构变化为新保的制度试行创造

3、了条件。学者杨翠迎、度 国柱通过对德国、日本、丹麦、日本、美国和加拿大等国的实证分 析后认为,成功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时一般应达到以下几项经济 社会发展指标:农业在 GDP 中的份额在 15%以下;农业劳动力结构份 额占 20%以下;农业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已下降到 50%以下,且 总人口增长趋于下降;经济发展总体水平较高,人均 GDP 在 2000 美 元以上(当年美元)。中国社会科学院陈佳贵等学者也赞成这一分析 结论。2008 年广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第一、二、三产业 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 20.3%,42.3%和 37.4%。广西 2008 年 GDP 中,农业生

4、产总值的比重下降迅速,离 15%只有 5.3 个 百分点;人均 GDP 逐年上升,按 2008 年人民币对美元年平均汇价 (1:6.9)折算,广西人均 GDP 已经超过 2000 美元;人口自然增长率 1990 年以后呈逐年下降趋势,农业劳动力比重和农业人口比重还较 高,2000 年广西农村人口 3633 万,占全区人口的比例为 76%(资料: 广西壮族自治区2000 中国民族统计年鉴),但这是欠发达农业省份的省情所决定的,随着广西壮族自治区城镇化、工业化和农村劳 动力的转移,这两个比重将进一步下降。 (二)政府财政收人的提高为新农保的财政补贴创造了条件。近年来, 广西壮族自治区抓住西部大开发

5、的历史机遇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北 部湾经济区发展的区位优势,经济社会发展步人快车道。据广西统 计局统计,2008 年全区 GDP 突破 7000 亿元,达到 7171.58 亿元, 比上年增长 12.8%,财政收人突破 800 亿元,达到 843.56 亿元,比 上年增长 19.8%。经济发展与财政收人的增加,解决了老农保中政 府“扶不起”的问题,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政府补贴”创造了 基本经济条件。 (三)农民人均收人的提高为新农保的参保缴费创造了条件。广西农 村人均纯收人持续增长,2008 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人 3690.3 元,比 上年增长 14.5%,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实际增长 5.5%

6、;农民人均收人 的持续快速增收,解决了老农保中“缴不起”的问题,为新型农村 养老保险的“个人缴费”创造了基本经济条件。 二、做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对策思考 (一)主要原则探索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思路上要 坚持以“保基本、广覆盖、多层次、可持续”为基本原则;采取社会 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模式和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 贴相结合的筹资方式;做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与家庭养老、 土地保障、社会救助等其他社会保障政策的配套衔接工作。 (二)基本制度设计在制度设计上应重点考虑建设全程化的管理模式。 一是界定参保范围。作为在农村实施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其参保 主体应为县(

7、区)户口、达到一定年龄,并且没有参加其他社会养老 保险的农村居民。在参保宣传的过程中应关注自愿参保的高端人群 与必须参保的低端人群。高端人群主要包括有较高经济收人与缴费 能力的村干部、个休户、手艺工、文化人,鼓励高端人群参保的目 的是起到示范作用;低端人群主要包括失地农民、计划生育家庭、贫 困农民,扶持低端人群参保是为了尽到兜底的责任。一般情况下, “抓两头”就会产生“带中间”的效果。二是优化筹资机制。建立 稳定、增值、持续的多元化新农保基金筹集渠道,是新农保制度持 续发展的基础,因此构建一个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 合的筹资方式是当务之急。在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中,用人 单位承担

8、了缴费的主要义务,而农村只有少数发达地区的集体企业 才能为农民提供部分缴费补助。因此,从总体上来说,集体补助只 能是筹资的辅助渠道,而政府公共财政应当承担起更主要的筹资责 任。在新农保的缴保阶段,财政补贴主要是“人口”补贴,原则上占参保农民缴费总额的比例为 20%-50%之间为宜,太高对农民没有 意义,太低政府财政难以负担;另外在新农保的领保阶段,财政补贴 主要是“出口”补贴,出口补贴主要是“基础养老金”(概念:北京 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行办法(京政发(200734 号),基础养 老金的设置数额应该不低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 障办法(2009 年 4 月)规定的 45 元的养老

9、救济金。三是科学设置个 人账户。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主要采取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 制度模式。建立统账结合为主的新农保基金运行模式,可以避免完 全个人账户储蓄积累模式所缺乏的共济功能,又能给农保与城保留 下制度衔接的通道。在统账结合的模式中,个人缴费部分全额计人 个人账户,各级财政承担的部分还应按一定比例计人个人账户和社 会统筹基金,以进一步吸引农民参保。四是确定缴费标准。缴费标 准=缴费基数 x 缴费比例。考虑到农民的收人情况和缴费能力,一般 应以上一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缴费基数较为合理。当然,在经济发 达地区,由于城乡差别缩小,纯务农人数较少,为了便于城乡养老 保险制度的衔接,也可以当地城镇

10、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一定比例确 定缴费基数;缴费比例应该体现“有弹性”的原则,课题组的建议是 以 5%为起付线,上不封顶,以 5%为起付线的多层次的缴费比例适 合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地区与收人水平有差异的农民。五是养老基金 规范管理运营。规范管理运营应该包括安全管理与增值运营两个方 面,安全管理方面新农保基金应当进人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 理.各统筹地区建立相应的基金监督组织,加强对基金的监督审计;增 值运营方面,要采取三三三制,1/3 存银行,1/3 买国债,1/3 委托基 金投资。六是规定计发办法。给付标准=个人账户养老金+基础养老 金。其中,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的储存额+相应计发月数。

11、基 础养老金标准全市统一,通常做法是农村低保(45 元)的 1.5 倍(67 元)。 对于在新制度实施前已经到龄的老年农民,各地财政可根据实际给 予适当的养老福利金(概念:北京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行办法 (京政发(200734 号),养老福利金要高于低保补贴(45 元),但是要 低于基础养老金(67 元)。同时各地应根据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建立养 老金的调整机制(建议公式:当年基础养老金二上年基础养老金 x(1+ 通涨率),使参保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七是整合养老体系结构。整 合农村养老体系,首先是建设一个以家庭养老、土地养老的传统养 老模式为基础,以社会养老保险为核心,以商业保险、集体养老为

12、补充的养老“综合养老模式”;其次是建设一个政府养老救济、社会 养老保险、集体养老福利相互配合的“三位一体”的社会养老保障 体系;最后是建设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相互衔 接的城乡一体化的养老体系。 总之,广西全面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实际上要解决 四个问题,一是谁推行(政府、社会、市场),解决责任主体的问题; 二是推行什么(资金收集、资金管理、资金发放),解决制度构建内 容;三是如何推行,解决推行步骤问题(低水平、高覆盖到高水平、高 覆盖)以及从试点阶段到全面推行阶段;四是拿什么来推行,解决保障 制度的问题(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地方财政比例性投人以及法制化建 设的问题)。当然,农村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 需要多层次、多样化养老保险模式的配合协调,才能“善治”广西 农村养老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