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础教育的公共投入政策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4308769 上传时间:2018-09-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基础教育的公共投入政策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农村基础教育的公共投入政策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农村基础教育的公共投入政策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农村基础教育的公共投入政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基础教育的公共投入政策(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农村基础教育的公共投入政策 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是当代中国经济和中国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 其发展状况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中国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农村教育 既是农村发展的基础性条件,也是农村发展状况的重要表征。近年 来,农村地区教育问题尤其是农村基础教育问题已经成为学者们关 注和讨论的焦点,国家把农村教育作为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 通过政策上的倾斜和资金上的投入对农村地区教育给予了高度的重 视,使得农村教育在农村改革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带动下,获得了长 足的进展。从绝对意义上说,全国的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状况与改革 开放以前相比有了长足的进展,特别是义务教育法颁布实施以 后,经过各级地方政府的不懈努力

2、,近几年我国农村基础教育无论 在办学条件,还是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 从我国的情况看,我国基础教育经过多年来的努力,已取得了长足 的发展,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两 大历史任务,这是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但从 90 年代中期以后,随 着财政体制改革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停滞,农村教育正面临着严峻的 形势,存在着教育资源存量不足、教育经费财政投入不足和已经取 得的“普九”和“两基”成果不能巩固的问题,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 多方面的,农村基础教育财政投入总量不足就是影响农村基础教育 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教育经费问题是困扰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一 个根本问题。不建立稳

3、定、可持续发展的农村基础教育财政投入体 制和管理体制,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就没有保障。一、农村基础教 育投入总量缺口分析(一)由于历史发展原因导致的农村基础教育 资源存量不足形成的缺口农村基础教育和义务教育的发展,需要满 足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必须拥有的基础设施和设备;二是基本的教 师素质。而恰恰是由于中国特殊的“二元经济结构”导致了广大农村 地区在这两方面与城市地区的巨大差距,在基础教育资源存量方面 存在巨大的差距。据统计,1991 年,全国中小学校设备配齐率,城 市中学为 42.49%,小学为 25.52%,而农村中学只有 17.62%,小学 为 8.46%;城市中学生均拥有图书 20.9 册

4、,小学生 7.6 册,而农村 中学生只有 3.6 册,小学生 1.9 册。2001 年底,全国普通中学在校 生与专任教师比例为 1:19,其中,城市为 1:17,县镇为 1:19, 农村为 1:20。全国普通小学在校生与专任教师比例为 1:21,其中, 城市为 1:19,县镇为 1:20,农村为 1:22。这种教育资源存量方 面差异大的局面需要一段时间连续的较多的投入才能逐渐扭转过来。 教育资源存量上的差异根源就在于国家的教育投资管理体制方面。 在 20 世纪末期,我国教育投资管理体制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基础教育的统一财政与分级管理(1970-1985)。在这一阶段,虽然农村中小

5、学教育在规模上迅猛扩大,形式上花样翻新,但其目 标、内容与方法已背离教育规律,总的财力、物力和人力资源的投 入水平受到当时经济发展水平和管理体制的限制,仍处于相当低的 水平;第二,基础教育地方负责、分级管理(1985-1993)。在这个 阶段,农村经济发展迅速,教育总投入逐年增加,但这些投入都是 由于经济发展需要和农民认识的转变而进行的自发投入,国家财政 投入水平并不高,虽然颁布义务教育法,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 资管理体制进行了法律规定,但由于当时财政管理体制尚处于变革 之中,国家财政投入的重点也没有放在农村基础教育上,农村基础 教育发展速度虽然加快,但总体水平不高,且存在许多问题,据 1990

6、 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到 1989 年,全国 15 岁以上人口中, 文盲、半文盲的比例为 15.88%,初中文化程度和小学文化程度的劳 动力占总人口的 70%,其中绝大部分都在农村;第三,国家财政拨 款为主,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1993-2001)。1992 年,江泽民主 席在党的十四大上指出,到本世纪末,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 本扫除文盲。国家制定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文盲” 的标准,规定了不同地区达标的时间表,并开展了由各级人民代表 大会监督、由各级政府实施的“双基”达标活动,在这一阶段,农村 教育财政管理体制逐步走向制度化,财政投入水平显著增加。可以 说,每一阶段的教育

7、投资体制都曾有过积极作用,都把解决农村基 础教育发展问题作为重点,但都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教育经费严 重短缺的问题。农村教育经费短缺存在两个突出特征:巨大的地区 差距、城乡差距和这种差距的扩大趋势。这种情况的直接后果是, 农民承担了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的绝大部分成本,这些年高等 教育体制的产业化改革又使农村的一大部分资金以教育投资的形式 流向城市,加剧了农村教育资源短缺的问题。财政部曾于 1999 年组 织过一次对于我国“普九”工程资金投入缺口的调研,认为如果要全 面达到“普九”标准,至少还需对国内 1053 个县投入资金总计约 354 亿元。北大教育学院副教授王蓉表示,这一数据只是在一个较

8、低物 价标准上的保守估计,实际需要只可能是高于这一数字。毫无疑问, 这一具体情况的存在促使决策者对义务教育财政投入体制进行改革, 使今后的改革措施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弥补农村基础教育在教育资源 存量和人力资源存量方面的缺口。(二)由于近年经济政策原因导 致的增量不足形成的缺口 1993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 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确定的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到 20 世 纪末达到 4%,这一目标是根据当时经济发展水平教育发展水平,并 参考国际上其他国家的情况而确定的,应该说是合理的和可行的, 可是进入 90 年代以后,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占 GNP 的比例并未如人们所期望的那样稳步地上升,而是呈现了持续下滑的趋势,1991 年为 2.85%,1992 年为 2.73%,1993 年和 1994 年平均为 2.52%,1995 年为 2.46%。到 1999 年仅为 2.97%,2000 年为 2.90%,仍比国家预定目标少投入 1.1 个百分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