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毕业论文-公共事物的责任分担与利益分享——公共事物管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4306758 上传时间:2018-09-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管理毕业论文-公共事物的责任分担与利益分享——公共事物管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企业管理毕业论文-公共事物的责任分担与利益分享——公共事物管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企业管理毕业论文-公共事物的责任分担与利益分享——公共事物管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企业管理毕业论文-公共事物的责任分担与利益分享——公共事物管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企业管理毕业论文-公共事物的责任分担与利益分享——公共事物管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管理毕业论文-公共事物的责任分担与利益分享——公共事物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管理毕业论文-公共事物的责任分担与利益分享——公共事物管(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企业管理毕业论文-公共事物的责任分担与 利益分享公共事物管 公共事物的责任分担与利益分享公共事物管理体制 改革与开放的思考发布时间:2003-12-21 作者:王敏王乐夫摘要: 公共事物是关系国家、集体、个人共同利益的社会性事务,包括公 共物品的生产供给和公共服务的设立开展。政府作为唯一主体,包 揽一切公共事物的旧格局,是与高度集中统一的政治体制和单调的 社会生活相联系的。公共事物的新形态,要求政府转变职能,推动 公共管理社会化,构建政府与非营利组织责任分担,平等竞争,利 益共享的新模式,实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管理制度的创新。 一、公共事务的内涵与特性公共事务就是伴随社会发展过程发生的

2、关系国家。集体、个人共同利益的社会性事务。公共事务包括公共 物品的生产与供给和公共服务的设立与开展。从广义上理解,国家 事务和阶级事务也可列入公共事务的范畴,或者说它们之间有相互 包含的关系。但是,我们认为,国家事务、阶级事务的目标指向与 社会公共事务是不相同的,这两类事务的运作也有专门的规制,其 承担者也特定不二。因此,还是应与公共事务严加区别,另当别论。 公共事务的最大特性,就是它的公共性。公共事务的发生源自公共 需求的变动;公共事务的承担是政府的责任,但它不排斥任何社会 组织和社会成员的参与;公共事务的成果又可以让参与者(投资人) 和非参与者(非投资人)共同享受,普遍获益。这种现象,经济

3、学 称之为公共事务的非排他性和不可分割性。公共事务的公共特性, 决定了公共事务是无利可图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是无法通过市 场交易提供的。所以,以追求利润为目标的企业不愿管公共事务, 而势单力薄的私人又管不了公共事务。那么,公共事务的责任就理 所当然地落在专门的公共管理机构政府身上。但是, 公共需求的不断变动,又决定了公共事务还具有另外两个特性 多样性和阶段性。公共事务的多样性,表现出社会 生活的变化发展,公众自主选择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权力的真正实现。 公众对公共物品和服务质与量方面的需求偏好倾向不可能一模一样。 普遍的需求与特殊的需求。较低层次的需求与较高层次的需求,分 布不均地存在于不同的社

4、会群体中。恰恰是公共事务的多样性,检 验了政府垄断公共事务权力的优点和缺点,同时,为以益公惠民、 服务大众为宗旨,以非营利为基本原则的民间社团组织与政府分担 公共事务责任提供了实践依据,并创造了极大的机会和生长空间。 公共事务的阶段性,表现出公共事务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会有 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形式和不同的标准;某些事物在某一阶段会集聚增多,某些事务的范围、对象会发生转移变化。在经济不发达的 社会阶段,低层次的基本生存需要是公众普遍的需求,那么,公共 事务的大部分甚至全部都是围绕着提供和保障公众基本的吃饭穿衣 展开。社会经济发达了,公众的生活品位发生分化,对生存质量和 福利水平的要求更高,更多

5、元化,文化方面、个性发展与享受方面 的公共事务增多了。例如,现阶段,居住环境方面的公共事务增多 了,人口流动、卫生保健、尊老爱幼方面的公共事务增多了,消除 贫富差距、创造平等机会方面的公共事务增多了。而且,一些原来 纯属经济事务范畴的事务,也逐渐转化扩大为公共事务,例如,交 通、电话通讯、信息络建设等事务。显然,此阶段的公共事务与经 济匾乏时代的公共事务不可同日而语。现代社会,是以和平与发展 为主题的社会,各国政府已注意到治理好公共事务,对国内稳定, 提高国际竞争力,促进和平与发展的重要意义。许多发达国家,把 改革公共事务管理作为政府的优先目标之一。国际权威评估机构已 把公共事务管理作为衡量一

6、国政府施政目标和治理水平的重要指数, 把公众在公共事务中的地位和参与程度,作为衡量一个社会民主文 明进步的尺度。二、公共事务管理的旧格局和现时状态随着我国社 会发展,社会公共生活日新月异,公共事务日趋丰富膨胀,旧的公 共管理模式受到冲击和挑战,政府担负公共管理职能的各种弊端也 逐渐暴露出来,诸如:公平与效率的矛盾;相对固定的行政程序不 适应日趋变动的公共事务的矛盾;政府机构膨胀、管理成本无限增 长、财政负担加剧问题;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问题;难以遏制腐败 问题等等。公共事务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新中国 50 年 来公共事务管理的基本状况和格局,有四个突出的特点:1管理公 共事务的中心地位

7、。主体地位几十年牢固不变。政府包揽一切公共 事务,自上而下,一统到底,方方面面,无所不在。社会一切公共 福利来自政府;2各级政府行政部门重叠庞大,低效率高成本运行; 3习惯运用行政命令。宣传教育、群众运动。义务劳动综合治理的 模式;4政府之外,没有任何自治的承担公共事务职能的机构。具 体分析,公共事务管理旧格局之特与中国过去的国情之特也是相互 吻合的。首先,指导思想上的极左和理论上的教条主义,直 接导致体制上的僵化和管理行政的偏执。政府在施政过程中,把遵 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逐渐演变成了包揽切公共事务, 全面垄断公共权力。其次,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公共事务与政 治、经济高度集中统一千

8、一体,不仅政企不分,社会公共事务的运 行也高度依附于政治权力的要求和政治目标、原则及秩序的规定。 政府的职能并没有实现也不可能真正实现分化。体制决定了政府必 然包揽一切公共事务。政府办企业、政府办社会,政府把天下的事务、天下的责任一身担,成为唯一的公共事务管理机构,名副其实 的全能政府。第三,从社会公共生活的主体公众的 状态看,民间缺乏公共契约的自律与他律的传统习惯,而政府又没 有缔造民主参与、广泛合作的制度进行有效的利益诱导,那么,公 共事务除政府独家辛劳经营之外,原本可开采利用的更深厚更广阔 的民间资源都白白流失掉了。第四,长期以来,我国民众的温饱问 题未解决,基本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处于低

9、层次,公共事务相对简 单,量少。客观评价,必须肯定的是,人民政府几十年来在为最广 大的人民群众提供最基本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方面,是全心全意 不遗余力的。不管政府组织有多大局限性,政策措施多么僵化死板, 为全体公民提供基本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还是政府的职责。不过, 面对飞速发展的社会,面对公共事务的新生长、新形态,政府独家 承担的职责也必须向政府外延伸,分解了。我国从 1998 年开始实施 新一轮机构改革,对政府机构的整体功能和管理职能进行重新疏理 定位,这种职能定位,用朱镕基总理一句最简洁的话说就是:政府 要管市场,但不能办市场。具体地说,政府职能主要是宏观调控、 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三大块。

10、这反映出政府力图实现其行政管理与 加速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取向相适应,与社会公共事 务呈现的崭新变化相适应。这是一次不同于以往的带有制度性根本 转变的改革。已经进行的改革,给企业乃至整个经济生活带来的效 益是巨大的。企业脱离了政府的行政管制,以真正独立的经济主体 投入市场竞争,追逐和获取最大的商业利润,整个社会经济总量迅 速增长,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日益充实丰富,社会公共事务也日 趋膨胀,并随之出现许多新领域、新形态、新问题。但是公共事务 的变化并没有像经济事务、政治事务的变化那样引起从政府到民间 强烈的关注。在公共事务领域出现的许多问题,更显示出政府目前 的体制改革和职能转变在公共

11、事务管理方面还不到位,不配套,不 衔接和不适应。这就造成了目前我国公共事务管理总体上呈现三态: 1矛盾态。一方面政府体制改革把公共服务作为一项重要职能加强 和改进;一方面社会公共事务伴随市场经济发展丰富扩大,大量的 公共事务是前所未有的(没见过),政府受职能和人员编制、素质 制约,既不可能投入更多行政资源来管理(管不了),又缺乏管理 的经验和技术(管不好),若按旧的行政主体模式来管,往往出力 不讨好。22真空态。长期以来,我国国民经济结构一直局限在 第一部门(企业)与第二部门(政府)的二元化格局当中,而对以 非营利为目的,以参与公共事务、推进社会公益为宗旨的第三部门 (营利组织)构建与发展严重

12、忽视。社会公共事务责任分担的法规、 政策几乎空白;民间合作承担公共事务的意识淡漠,能力乏弱;有关第三部门(非营利组织)的理论研究和舆论宣传更为少见。 33流失态。由于制度的空缺和体制转换的不到位、不配套、不 衔接,导致社会公共事务的利益蛋糕无法做大,甚至导致利益流失。 例如,市民利益社区化后,社区服务与管理制度的空缺;企业污染 公共环境并对民众健康造成损害,这种外部不经济问题缕缕发生无 力纠正;城镇现有公共文体设施和福利设施长时间闲置甚至荒废, 有些转为商业性使用;企业、私人捐赠的公益金,本来有保值增值 的能量和效应,由于机构和制度不完善,无监管,账目混乱,致使 大量基金不仅难以保值增值,甚至

13、在投资中被骗,被拆借、挪用、 流失;许多适宜政府与非营利组织携手开发共同承担的公益事业, 未能有效地开发等等。4公共事务管理的改革正随政府体制的改革 在推进中,方向已明确,大势趋好。现在所要做的,就是加速新陈 代谢,全方位实现公共事务管理的制度创新。三、公共事务管理的 新模式考察当今西方发达国家,繁多的社会公共事务,包括为国民 提供各种福利,政府的作用十分有限,而无数的非营利组织却活跃 于社会公共事务的各个角落,各个层面。从育婴到养老,从早餐营 养到房屋修缮,从博物馆、图书馆到著名学府、交响乐团,公民权 益、法律援助,甚至海外救援,民间的非营利组织都有担当着十分 重要的角色。这里,固然有传统原

14、因,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对世纪 80 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普遍推行了公共管理制度的改革,正构 建一种崭新的公共事务管理模式。如何依据我国的国情,借鉴西方 发达国家公共管理制度改革的经验,构造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公 共事务管理新模式,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1公共事务 管理责任分担公共事务管理责任分担,取决于政府职能转换的到位, 把一贯由政府直接承担的公共事务转移给政府外的民间非营利组织。 其动机和目标就是打破公共事务管理政府唯一主体、包揽一切的格 局,逐步实现公共事务管理社会化。根据新的公共管理模式,政府 虽然还是专门的公共管理机构,但却不是唯一机构。在民间非营利 组织能够提供有效的、经

15、济的、高质量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领 域,政府必须退出,这样可以激发民间的创造性潜力和建设能量。 政府虽然随公共管理职能的部分转移,也转移了公共事务的责任, 但绝不是放弃了责任。政府依然承担着公共事务的政治责任和经济 责任,即政府通过公共政策。公共管理和服务标准。目标、原则的 制定和监督执行,保证全心全意为人服务的宗旨真正落实,保证公 共事务管理的质量不能降低。同时,政府有责任培养教育非营利组 织的管理人员,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推动非营利 组织健康、规范。持续发展;政府有责任根据公共事务的不同领域。 性质。类别,对承担责任的非营利组织进行财力支持和实行税收优惠。即便在一些需要政府

16、直接参与管理的公共事务领域,政府也应 采取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策略,进而有为,退而有序,多 做雪中送炭,少搞锦上添花。政府从具体的公共事务中解脱出来, 就能够以监察者和指导者身份审视公共管理质量和效益,促进公众 权益和福利的扩大。同样,由于政府管理公共事务权力下放,公共 权力独家垄断的格局被打破,社会监督制约机制加强,不仅有利于 政府克服官僚主义倾向,减少政府官员权力腐败的机会,而且可以 监督和纠正非营利部门可能出现的第二政府化及成员的官僚化倾向, 当然,也相应降低了公共事务管理的成本。各类非营利组织进人公 共事务领域,与政府分担责任,还可以有效地医治与市场经济相伴 生的淹场失灵、政府失灵综合症。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不 能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优化的状态,特别是不能按最优化的原则提供 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而政府失灵是指政府作为公共事务的主要承 担者,只能按平等的原则提供一般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满足普 遍的需求,而不可能满足公众个性化。多元化的需求。在失 灵症状下,非营利组织(第三部门)就可以展现其自身多样服务 和供给的优势,与政府形成互补关系。例如,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